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67)
2023(8829)
2022(7257)
2021(7028)
2020(5606)
2019(12991)
2018(12346)
2017(23699)
2016(12227)
2015(13731)
2014(13031)
2013(12951)
2012(12058)
2011(10810)
2010(10564)
2009(9649)
2008(9346)
2007(7836)
2006(6937)
2005(6355)
作者
(32537)
(27336)
(27300)
(26101)
(17399)
(12996)
(12211)
(10492)
(10463)
(9526)
(9323)
(9109)
(8726)
(8663)
(8610)
(8410)
(8159)
(7827)
(7756)
(7494)
(6857)
(6531)
(6416)
(6245)
(6130)
(6075)
(5841)
(5585)
(5406)
(5367)
学科
(55357)
经济(55290)
(32490)
管理(30867)
方法(24508)
(24241)
企业(24241)
数学(22205)
数学方法(22098)
中国(19875)
(16158)
(13107)
贸易(13100)
(12965)
(12912)
(10846)
业经(10649)
农业(10617)
(9385)
(9005)
(8998)
金融(8998)
银行(8990)
(8739)
(8166)
产业(7904)
(7614)
环境(7549)
地方(7407)
关系(7394)
机构
大学(177279)
学院(172501)
(87132)
经济(86075)
研究(65758)
管理(65345)
理学(57110)
理学院(56476)
管理学(55732)
管理学院(55400)
中国(51005)
(37823)
(37129)
科学(35290)
(31571)
财经(31363)
经济学(30456)
(29195)
研究所(28995)
中心(28588)
经济学院(27639)
(24854)
财经大学(24019)
北京(23929)
(23573)
(22323)
师范(22131)
(21988)
业大(21674)
研究中心(19774)
基金
项目(119610)
科学(97419)
基金(93278)
研究(88815)
(82585)
国家(81592)
科学基金(69725)
社会(62685)
社会科(59655)
社会科学(59641)
基金项目(48107)
自然(41959)
自然科(41067)
自然科学(41055)
(40502)
自然科学基金(40432)
教育(39683)
资助(37780)
(36142)
编号(32510)
(29377)
国家社会(28806)
重点(27269)
成果(26709)
中国(26629)
教育部(26043)
(26005)
(25047)
人文(24459)
(23701)
期刊
(88911)
经济(88911)
研究(56134)
中国(33549)
(27068)
科学(25825)
学报(25714)
管理(24357)
(22791)
大学(20745)
学学(19619)
经济研究(16909)
财经(16522)
(15876)
金融(15876)
农业(15827)
(14535)
教育(14198)
问题(12394)
(12253)
业经(12062)
技术(12057)
世界(12004)
国际(11108)
(9348)
技术经济(8563)
统计(7746)
(7521)
经济问题(7483)
现代(7288)
共检索到255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沈可  章元  鄢萍  
基于2002年中国东部9省的家庭调查数据,文章分别考察了家庭结构对女性与男性劳动参与率及工作时间的影响及其机制,并采用工具变量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发现:多代同堂的家庭结构明显改善了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但没有显著改善男性的劳动参与。其背后的机制在于:多代同堂家庭中老年父母尽力协助女儿料理家务,有助于她们投入更多的工作时间。由此可见,近20年来多代同堂家庭比例的下降对女性的劳动参与构成了一股抑制力量,这为女性劳动参与率相对于男性劳动参与率更快速下降的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并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政策提供了实证基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达禹  赵恒园  徐斌  
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数据实证检验适龄劳动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原因。结果发现,“啃老”会阻碍适龄劳动人口参与劳动,“家庭老年照料”则会提升个体的劳动参与率,根据边际概率计算,“啃老”造成的负向影响更为严重。城乡分类研究显示,农村“啃老”问题危害更深,表明“啃老”并不是富裕家庭中的独有现象,已呈现出“逐底竞赛”之势。家庭分类研究显示,“未婚无房贷”人群最易受“啃老”行为影响而降低就业意愿。这些结论一方面说明,当下部分适龄劳动人口中确实出现了“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不良之风;另一方面表明,低就业引力群体中的受迫性“啃老”现象正在迅速滋生。因此,关注此类人群的教育与发展是破解当下低就业困境的核心要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尹志超  张诚  
中国家庭的高储蓄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女性劳动参与的角度对中国家庭的高储蓄给出解释。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女性劳动参与和家庭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采用同一社区、同一年龄段的其他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作为家庭中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工具变量,实证检验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显著增加家庭储蓄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20岁到30岁女性家庭、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和有二孩意愿家庭的储蓄率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已婚女性劳动参与促进家庭储蓄率增加的原因是,家庭的收入水平显著增加,而家庭消费水平未发生显著性改变。同时,现阶段中国女性劳动参与没有显著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反而进一步提升了家庭储蓄率。本文为理解中国家庭的高储蓄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以为未来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家林  杨梦俊  付明卫  
劳动参与率与劳动年龄人口共同决定劳动力的供给规模。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中国通过持续优化生育政策来控制劳动年龄人口长期下降的态势。文章从家庭财富角度探究中国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原因。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的调查数据,利用房屋拆迁给家庭财富带来的外生冲击这一自然实验,采用工具变量法,研究家庭财富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财富增加使得部分劳动年龄人口退出就业市场,从而降低劳动参与率。平均而言,家庭财富增加1%会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0.19个百分点。通过机制分析发现,财富增加致使劳动者以照顾家庭为由退出劳动力市场,但这些退出群体实际上将更多时间用于休闲活动。并且,劳动参与的负向财富效应在户主的年龄、文化水平和身体健康状况方面存在异质性。由于家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劳动供给决策,文章从家庭层面探究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原因,弥补了已有研究的不足。文章的研究发现对准确认识和把握劳动参与率变化的客观规律与最大限度发挥劳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明海  肖文  姚先国  
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下降显著,有很多文献试图给出经济学的解释。本文将简要综述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展,并重点考察基于中国事实的研究情况。现有研究主要从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两大视角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给出了解释,但是无论是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还是对它的理论解释还存在很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特别地,本文认为从对外开放的视角出发对于解释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林浩  陈梦  
近年来我国女性在家庭内部的地位显著提升,这可能对家庭生育率产生抑制作用。本文使用CGSS数据对假说进行了检验,以夫妻教育水平差距作为家庭地位差异的代理变量,排序logit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妻子教育水平相对于丈夫越高的家庭生育的子女数量越少。本文从城乡异质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谈判机制"的存在性。本文把近年来我国家庭内部的结构变化与生育率下降联系了起来,拓展了生育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范围,有助于全面理解我国当前生育率问题的严峻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杜凤莲  
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儿童看护供给体制逐步由单位或者国家福利式供给转向市场提供,儿童看护方式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了影响。本文利用CHNS数据研究了在儿童看护提供机制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儿童看护和家庭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发现儿童看护和家庭结构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程度更高。文章的政策含义是降低儿童看护成本、提高儿童看护服务的可获得性可以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江求川  代亚萍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07和2008年数据研究了未成年子女对女性劳动参与和职业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中有未成年子女显著降低了女性工作的可能性,提升了工作女性选择灵活就业的可能性;学龄前子女更有可能导致女性退出劳动力市场,而6-14岁子女更有可能导致女性选择灵活就业;不工作和选择灵活就业使女性更有可能成为学龄前子女的主要照顾者,但灵活就业并没有减少女性的工作时间;女性获得工作灵活性的代价是工资水平显著下降。上述结论在解决了女性劳动参与、职业选择和生育决策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是稳健的。文章的结论对"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保障女性就业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军   乐洋   张一飞  
本文通过拓展世代交叠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和每周工作时间,作用渠道为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和降低家庭劳动时间,对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造成冲击;对31—40岁、低学历、中低收入家庭、农村地区、外围城市、拥有1—2个孩子的已婚女性而言,数字经济对其劳动参与的促进作用更大;相较于已婚男性、单身男性、单身女性,数字经济发展更偏向于提升已婚女性劳动参与,有利于缓解已婚已育女性的“母职惩罚”;数字经济赋能已婚女性更多选择灵活就业而非正规就业,也提升了正规就业群体的工作时间。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伟  
随着中国逐渐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比较优势对女性劳动者的生产消费行为影响加大。构建比较优势和女性劳动参与影响家庭生育子女数量的理论模型,并利用地理数据构造工具变量,研究比较优势出口行业中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生育行为的影响及机制。实证结果显示:比较优势和女性劳动参与显著增加了家庭的生育行为,具有比较优势出口行业中越密集使用女性劳动力,家庭生育子女数量越多;比较优势和女性劳动参与通过工资收入和工作强度机制综合提高家庭的生育行为;比较优势出口行业中女性劳动参与对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和户主生育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大,而且相较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而言,对在民营企业就业员工的正向影响更大。在优化行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中,通过缩减劳动时间、增加劳动收入,进而促进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以构建和谐幸福的育儿家庭环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璐  范红丽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女性照料者的家庭照料负担日益加重。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9年数据,利用两阶段残差介入法探讨从事家庭老年照料活动对女性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老年照料与女性劳动参与决策之间存在内生性,忽略内生性会低估照料责任对劳动参与率的负向影响;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两阶段预测值替代法会高估照料父母公婆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负向影响程度;两阶段残差介入法是解决非线性模型内生性的有效且一致的估计方法,女性从事家庭老年照料活动使劳动参与率显著下降12.46%;这种对就业决策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城镇女性、与父母公婆同住以及兄弟姐妹数量少的女性中表现的更为严重。文章的结论为我国制定支持家庭老年照料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燕武  李文溥  张自然  
相对于制造业,近年来中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速出现了下降趋势。一些研究将其归因于服务业TFP的较低增速。利用2001—2016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测算了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TFP,发现:样本期内,服务业TFP及其增速尽管仍低于制造业,但差距很小,这不是服务业相对劳动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服务业内部分行业和个别区域的TFP甚至高于制造业。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流向变化,本文提出,近年来中国服务业的低劳动生产率,主要是大量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力进入服务业,使服务业内部的劳动异质性程度扩大、部门平均劳动效率下降造成的。因此,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应加快服务业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劳动人员的职业培训成效,增加劳动力流动性,提高其劳动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慧文  
在劳动力供求关系一定的前提下,现实的工资水平取决于劳资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而劳动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受制于一定的制度环境,因此本文认为制度因素是造成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计划经济时代低工资制度的形成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低工资制度的延续以及由此形成的以低工资制度为核心的其他一系列厂商偏向的制度环境是我国劳动者缺乏讨价还价能力、劳动份额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因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征,使得要改变这种偏向型的制度环境面临着较大的障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伍再华  冉珍梅  郭新华  
本文利用2005—2015年的季度数据,构建一个包含家庭借贷约束和劳动市场摩擦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考察家庭借贷约束和劳动市场摩擦对政府支出乘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家庭借贷行为对政府支出冲击的动态效应具有重要影响,忽视家庭借贷行为会导致政府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偏小,但不会改变乘数方向。(2)对设定的不同情形进行比较后发现,家庭借贷约束和劳动市场摩擦处于"双低"情形时政府支出乘数最大,其处于"双高"情形时政府支出乘数最小。(3)高劳动市场摩擦经济体中家庭借贷约束变动对政府支出乘数的影响程度要远高于低劳动市场摩擦经济体。因此,政府应从完善消费金融制度、保持家庭债务可持续增长、加大劳动力市场信息披露以及降低就业摩擦等方面入手,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政府支出乘数效应,以期摆脱政府支出乘数困境。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伍再华  冉珍梅  郭新华  
本文利用2005—2015年的季度数据,构建一个包含家庭借贷约束和劳动市场摩擦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考察家庭借贷约束和劳动市场摩擦对政府支出乘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家庭借贷行为对政府支出冲击的动态效应具有重要影响,忽视家庭借贷行为会导致政府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偏小,但不会改变乘数方向。(2)对设定的不同情形进行比较后发现,家庭借贷约束和劳动市场摩擦处于"双低"情形时政府支出乘数最大,其处于"双高"情形时政府支出乘数最小。(3)高劳动市场摩擦经济体中家庭借贷约束变动对政府支出乘数的影响程度要远高于低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