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03)
- 2023(8111)
- 2022(6822)
- 2021(6325)
- 2020(5276)
- 2019(11973)
- 2018(11475)
- 2017(22052)
- 2016(11644)
- 2015(13304)
- 2014(12847)
- 2013(13178)
- 2012(12506)
- 2011(11642)
- 2010(11238)
- 2009(10443)
- 2008(10115)
- 2007(8529)
- 2006(7346)
- 2005(6708)
- 学科
- 济(65353)
- 经济(65304)
- 方法(33352)
- 数学(31484)
- 数学方法(31356)
- 管理(30100)
- 业(28401)
- 企(20909)
- 企业(20909)
- 中国(18182)
- 贸(13424)
- 贸易(13419)
- 农(13398)
- 地方(13350)
- 易(13096)
- 财(12542)
- 学(10137)
- 业经(9628)
- 融(9441)
- 金融(9440)
- 环境(9279)
- 农业(9238)
- 制(8940)
- 地方经济(8745)
- 银(8423)
- 银行(8406)
- 行(8144)
- 出(7512)
- 发(7359)
- 关系(7213)
- 机构
- 大学(178730)
- 学院(174517)
- 济(87396)
- 经济(86304)
- 管理(66313)
- 研究(65754)
- 理学(58335)
- 理学院(57632)
- 管理学(56906)
- 管理学院(56570)
- 中国(51208)
- 京(37714)
- 科学(37642)
- 财(36715)
- 所(32780)
- 财经(30777)
- 经济学(30473)
- 研究所(30191)
- 中心(28755)
- 经(28528)
- 经济学院(27812)
- 农(26465)
- 北京(24021)
- 院(23898)
- 财经大学(23485)
- 业大(23159)
- 江(22639)
- 范(21961)
- 师范(21774)
- 农业(21090)
- 基金
- 项目(123353)
- 科学(100056)
- 基金(95967)
- 研究(87322)
- 家(84787)
- 国家(84247)
- 科学基金(72271)
- 社会(61446)
- 社会科(58689)
- 社会科学(58681)
- 基金项目(49756)
- 自然(45376)
- 自然科(44380)
- 自然科学(44371)
- 自然科学基金(43626)
- 省(42967)
- 资助(40726)
- 教育(39417)
- 划(37992)
- 编号(31257)
- 部(29998)
- 重点(28479)
- 国家社会(28154)
- 发(27118)
- 中国(26617)
- 教育部(26040)
- 创(25043)
- 人文(24500)
- 成果(24477)
- 科研(24019)
共检索到250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逸凡
文章在失业链式理论基础上利用SPSM(Sequential Panel Selection Method)方法对我国29个省份的失业率变动特征进行检验,该方法对于检验带有结构突变的面板数据具有较高的检验"势"。研究发现:我国约有三分之一地区的失业率呈现收敛的特征,表明这些失业率收敛的地区所偏离自然失业率的部分会自动恢复到均衡的水平,而失业率发散的地区则意味着失业率尚未得到较好的控制,偏离自然失业的部分需要经过外界的干预,否则无法自行恢复到均衡水平。进一步从地区自身的先天性条件、地区发展所创造出的就业职位、人口流动性转移、地区主要产品的形式以及人力资本的技能、人口年龄结构、工资差异等因素着手分析失业率的区域异质性,为相关部门预测未来的失业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失业率 SPSM 结构突变 收敛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丁 张顺
中国省域失业率是否因为地缘互动而产生空间效应是本文的研究重点,通过建立包括空间效应变量、省域劳动力市场特征变量、经济环境变量及制度变量的失业率单等式模型,使用GLS方法对涵盖中国各省1995至200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失业率空间效应明显存在,其强度与显著性随地域间距离增加而逐渐衰减。这提示政府在省级失业率控制工作中应将周边省份失业率情况作为决策依据纳入考虑,以预防突发的外部失业冲击。同时,区域合作或可成为失业率抑制的有效手段。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慧明 余为政
面板数据由于包含截面和时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可以更好地分离出其中的随机成分而提高单位根检验的精度,考虑面板中的结构突变则可以进一步提高结论的准确性。通过构造基于结构突变的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选取经合组织中具有代表性的15个国家年度失业率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失业率指标为平稳性变量,在考虑结构突变时面板数单位根检验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为研究经济变量的平稳性,特别在观测期较短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
关键词:
面板单位根 结构突变 失业率 平稳性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文
中国的区域经济是否存在收敛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国内的研究主要偏重于检验中国的区域经济是否存在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本文基于曼昆,罗默和韦尔在1992年提出的分析方法,将人力资本项加入到经典的索洛模型中,通过构造一个面板数据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在统计意义上不能拒斥中国区域经济的条件收敛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正华
本文采用1990-2012年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FDI(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不同区域就业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中国就业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FDI的直接就业效应都为正;FDI的就业总效应为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业将分别增加0.0074、0.0091和0.0130个百分点。政策含义是:要大力引进FDI,特别是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着力引进与国内产业结构互补和关联性强的FDI;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满足外资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昕 陆迁
基于投入导向DEA模型,对2003~2010年的中国省际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水资源效率一直维持在0.8以上,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多数地区的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差异不明显,仅有少数地区(福建、广东、海南、宁夏)的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低于0.6的水平,有较大节水潜力。分别利用α和β趋同性检验方法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趋同性实证分析,α趋同性检验得出全国范围内的省份没有出现明显的随时间变动而缩小的趋势,但β趋同性检验发现各省份自身存在稳态效率,且随时间的推移最终会实现均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杜传忠 韩元军 杨成林
新型工业化战略下,中国东、中、西部就业增长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经济增长要素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在西部较明显,东、中部并不明显;出口比率要素在东部和西部能显著影响就业;如果东、中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多依靠总投资拉动,会对本地就业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未来需要更多通过扩大总消费水平来促进经济增长;东、中部的物质资本积累能显著促进就业增长,而西部地区并不显著;东部地区的政府规模扩大对于该区域就业增长有很大促进作用;三个区域中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对就业增长都不明显,城镇化的内生就业创造功能在各区域也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逯建 蔡晓陈 洪加兴
通过构建对外开放型企业在国内不同对外销售成本地区的投资规模选择的模型,本文发现不同国内运输成本会导致内陆地区产业的波动幅度要比沿海地区大。但内陆地区产品当地销售额度的提高以及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可以逐渐缩小其与沿海地区产业波动幅度的差距。因此如何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沿海地区的产业向内陆转移以及确保落后地区的产业更快更平稳地发展应成为一项有意义的课题。
关键词:
区域 产业波动 运输成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黎明 潘康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铮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差距逐渐拉大,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也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定量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我国各经济区域产出和物价影响的动态过程。研究结论表明,长期内我国货币政策对各地区的人均产出影响趋同,而对各地区的物价水平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而短期内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和物价在响应程度和时滞上都具有显著差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司徒健彬 莫紫莹 林文斯
本文运用2003~2013年上海及深圳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验证了中国股票市场同省份的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票收益同向联动情况。这种股票收益同省份联动现象并不能由公司利润的同省份联动来解释。公司基本因素以及地区经济因素均显著影响收益同省联动的程度。规模较小、杠杆较低、市净率低、股东数量少和流通股比例低的公司有更高程度的收益同省联动倾向。省份人均GDP正向影响收益同省联动,区域内大公司数量增加可以吸引更多非本地投资者,而小规模公司则更可能吸引本地投资者。本文的研究结论在融资成本、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和投资者行为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石柱鲜 孙皓 宋平平
本文利用HPMV滤波对我国的自然失业率进行估计,并且应用自然失业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自然失业率的波动性明显逐渐变小,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我国通货膨胀的适度区间约为2.9247—5.7369%;我国通货膨胀对负向实际失业率缺口的反应强于其对正向实际失业率缺口的反应,具有非对称性。
关键词:
自然失业率 通货膨胀 HPMV滤波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任栋
长期以来,中国国家统计局仅发布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而不发布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文章认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是概念、性质和统计方法完全不同的两个指标,中国目前公开发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数据远高于真实水平,而与此同时调查失业率被低估。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对中国真实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进行了分析和估计,并对中国实施和发布抽样调查失业率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 曹建飞
文章基于超效率EBM模型测度了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财政效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对财政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采用马尔可夫链法刻画了财政效率的动态演进,并利用变异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财政效率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观测期内,我国总体财政效率均值呈波动下降趋势,低效率地区较难出现跨越式跃升,具有“东部沿海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的特征,八大综合经济区财政效率的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东北、南部沿海、长江中游和大西北综合经济区财政效率存在一定的σ收敛特征,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财政效率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财政效率区域差异扩大化趋势明显。
关键词:
财政效率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空间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拥政 陆峰
文章针对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关系的G-Z假说和G-J假说,延伸到区域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差异变化的关系问题。同时收集了中国省区、地市和县市三个层面的面板数据,改变统计指标和样本范围,运用广义矩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就区域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差异变化的关系而言,线性负相关的G-Z假说和成"倒U关系"的G-J假说都不是显然成立的。这说明经济理论、样本数据、检验方法并不是恰好吻合的,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中需要深入探索其中的复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