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31)
2023(14437)
2022(12530)
2021(12107)
2020(9985)
2019(23224)
2018(22959)
2017(44488)
2016(24203)
2015(26977)
2014(26962)
2013(26677)
2012(24782)
2011(22496)
2010(22406)
2009(20429)
2008(19955)
2007(17284)
2006(15184)
2005(13565)
作者
(68609)
(57079)
(56402)
(54179)
(36538)
(27232)
(25792)
(22338)
(21659)
(20423)
(19399)
(19296)
(18183)
(18055)
(17894)
(17610)
(16964)
(16790)
(16329)
(16245)
(14142)
(14055)
(13643)
(12925)
(12702)
(12695)
(12693)
(12488)
(11500)
(11315)
学科
(95379)
经济(95271)
管理(67942)
(64674)
(52746)
企业(52746)
方法(44117)
数学(38802)
数学方法(38347)
中国(28008)
(26048)
(24562)
(20638)
(20309)
贸易(20297)
业经(20065)
(19849)
(18408)
地方(17560)
农业(17046)
(15955)
银行(15917)
(15247)
(15231)
(14991)
(14973)
财务(14924)
财务管理(14900)
(14849)
金融(14848)
机构
大学(342201)
学院(339173)
(142436)
经济(139565)
管理(134509)
研究(119689)
理学(116571)
理学院(115262)
管理学(113423)
管理学院(112805)
中国(90455)
(73163)
科学(72360)
(64495)
(59952)
研究所(54910)
(53612)
中心(53508)
财经(51859)
业大(49002)
(47743)
(47504)
北京(46833)
(44984)
师范(44611)
经济学(43490)
(43414)
农业(42060)
经济学院(39228)
财经大学(38828)
基金
项目(232258)
科学(183409)
研究(170710)
基金(170511)
(148745)
国家(147554)
科学基金(126292)
社会(108320)
社会科(102726)
社会科学(102701)
基金项目(89564)
(87257)
自然(81869)
自然科(79973)
自然科学(79954)
自然科学基金(78545)
教育(78037)
(74812)
资助(71378)
编号(68594)
成果(56675)
(52769)
重点(51771)
(49351)
(47806)
课题(47365)
教育部(45389)
国家社会(44908)
创新(44646)
科研(44361)
期刊
(152083)
经济(152083)
研究(104385)
中国(62742)
学报(52991)
科学(49743)
管理(48988)
(48727)
(46695)
大学(40160)
学学(37715)
教育(37532)
农业(34311)
(32306)
金融(32306)
技术(27600)
经济研究(25527)
财经(25238)
业经(23347)
(21605)
问题(19869)
(18052)
(17543)
图书(17175)
理论(16392)
技术经济(16132)
科技(15865)
世界(15736)
国际(15556)
现代(15145)
共检索到497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万阿俊  
2015年8月以来,人民币汇率一度大幅波动。基于这个特殊背景,该文深入探讨了央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汇率稳定的关系。研究表明:首先,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并非影响中国GDP增长的重要原因;其次,从月度数据层面看,我国央行对汇率干预无法改变人民币汇率的升(贬)值趋势,同时也无法明显降低汇率波动。历史经验说明,央行的货币政策可以短期干预汇率异动;但总体上,汇率不应成为央行货币政策之"锚",单纯以稳定汇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得不偿失。该文建议:我国央行应当尽量减少对汇率的干预,大力推动汇率市场化机制的形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谷宇  王轶群  翟羽娜  
本文构建了包含了人民币汇率预期、汇率沟通和实际干预变量的实证模型,运用EGARCH模型考察了我国央行汇率沟通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汇率沟通对人民币汇率的水平变动产生了合意的影响,并且增加了汇率的波动性。并且,央行沟通效应在2010年汇改重启后更强,在统计上更显著。进一步,本文通过在模型中分别引入人民币错位程度、汇率波动性与汇率沟通的交乘项,检验了汇率沟通的作用渠道,结果表明央行汇率沟通是基于协调渠道而不是信号渠道来发挥效力的。这意味着央行在汇率沟通时可进行政策立场的重述,而不一定释放新的政策信息。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黎齐  
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定向降准政策效果、持续实施效果以及政策传递途径和政策失效原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未精确流入目标企业、行业;持续实施的定向降准政策也未改善原有政策的效果;定向降准政策以商业银行作为定向引导的途径效果不佳。最后从实施配套政策、改变定向调控思路、激活引导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黎齐  
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定向降准政策效果、持续实施效果以及政策传递途径和政策失效原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未精确流入目标企业、行业;持续实施的定向降准政策也未改善原有政策的效果;定向降准政策以商业银行作为定向引导的途径效果不佳。最后从实施配套政策、改变定向调控思路、激活引导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魏晓琴  古小华  
基于资产组合渠道对外汇干预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外汇干预与风险溢价存在协整关系、风险溢价是央行外汇干预的原因以及央行外汇市场干预导致了风险溢价以及汇率变化,总体上我国外汇干预是有效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干杏娣  杨金梅  张军  
本文对事件分析法及其在央行外汇干预有效性检验中的应用进行了梳理,并利用我国的相关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从而为检验我国央行外汇干预的效果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当人民币相对贬值(美元相对升值)时,支持人民币坚挺的干预效果要优于当人民币相对升值(美元相对贬值)时,阻止人民币升值的干预效果。在改变假设条件时,以上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霞  
本文利用1991年4月1日~2011年12月28日期间日本中央银行外汇干预的日度数据、采用事件分析法对日本央行外汇干预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总体而言,日本央行采取逆风向的外汇干预政策时对汇率走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熨平了汇率波动,外汇干预是有效的。但干预效果具有不对称性:一方面,日本央行卖出美元和买入美元的干预效果具有不对称性;另一方面,联合干预和单独干预的效果具有不对称性。此外,日本外汇市场干预的有效性受到干预方式的影响,央行低频率干预比高频率干预效果更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林  
通过V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累积响应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外汇市场干预、汇率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动态相互关系,以及我国外汇市场冲销干预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央行通过外汇市场干预试图稳定汇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内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又会导致汇率升值;央行的外汇干预操作并未考虑到干预可能带来的国内货币市场失衡的影响,同时这种干预并不能有效地影响汇率;为了缓解通胀压力,央行通过提高利率回收部分货币投放。此外,在考察期内的三个阶段,央行冲销政策的有效性也是不同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贺建清  胡林龙  
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和汇率改革的推进,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渠道得到不少学者的重视。本文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相关经济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汇率的影响、汇率对产出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渠道在我国是有效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郭红玉  王可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一致性的视角,以金融危机后日本货币政策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央行采取具有时间一致性的货币政策进行预期管理所采用的政策工具及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日本央行通过具有一致性的货币政策管理预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基础货币扩张和汇率贬值提高了远期利率水平,反映了公众通胀预期的上升;日元贬值改善了公众对未来前景的预期,但基础货币扩张和低利率政策对改善未来预期的效果有限。结合日本货币政策操作的特征,本文作者认为:一致性货币政策改善公众预期的有效性取决于货币政策工具以往的效果以及公众对货币政策的信心;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等多种政策工具的合理配合有利于提高预期管理的效果。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琳  赵登攀  刘宏雅  邓亚玲  
本文基于市场主体异质性,通过构建央行政策沟通模型对保守风格、稳健风格和开放风格三种不同风格的央行在"承诺式沟通"和"预测式沟通"两种方式下的央行最优市场信号关注度进行求解,并探讨该关注度下市场信号价值及央行政策沟通有效性。研究表明:(1)若市场参与者中"依赖型"群体比例增加,央行最优市场信号关注度会显著降低。(2)若采用"承诺式沟通",开放风格央行的政策沟通有效性最高;若采用"预测式沟通",稳健风格央行的政策沟通有效性最高。(3)无论"承诺式沟通"还是"预测式沟通",开放风格央行最优市场信号关注度对应的的市场信号价值最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熊劼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作为反映货币当局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会计报表,近年来逐渐被主要经济体发展成为一种宏观调控政策。本轮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的扩表和缩表操作就是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政策的具体运用。本文通过对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政策的回顾,实证检验其对银行信贷和经济增长的作用,为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管理框架、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供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彭方平  展凯  李琴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我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如何度量流动性过剩?我国是否存在流动性过剩?以及流动性过剩对货币政策有效性有何影响?本文首次应用非线性STS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试图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金融机构存贷差为流动性过剩度量指标显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明显处于流动性过剩状态;流动性过剩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调控能力,但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的影响能力,反而有所加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苟天昱  
2015年1月22日,欧央行宣布启动量化宽松政策。基于量化宽松政策的传导机制,使用政府债券收益率、股票市场价格和汇率(欧元/美元)数据,通过事件研究方法估计其对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欧元区主要经济体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欧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可显著改变政府债券收益率、股票市场价格和汇率(欧元/美元)等金融指标,但并非总是如此,效果也未必持久,且对中国金融市场并无显著溢出效应。政策效果取决于量化宽松政策的性质(强或弱)和具体经济体,也取决于市场预期和沟通情况。量化宽松政策终非治本之道,中国需要财政政策等其他政策工具发力,特别是发挥结构性调整功能,才能提供良好的经济解决方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里奥·德拉吉  刘鹏  聂欧  
欧洲央行的资产购买计划将贯彻到底,直至通胀水平显著改观,欧洲央行的货币刺激政策将持续下去,直到完全实现既定政策目标2014年,欧洲中央银行(以下简称"欧洲央行")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货币政策措施,并在2015年1月将资产购买计划的范围扩大到公共部门债券。这些措施旨在维持欧元区中长期物价稳定,是欧洲央行一贯的政策目标。事实上,这种货币政策措施在欧洲也是前所未见的。我们正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决策环境:首先,欧元区的名义利率已达到下限,使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局限性更加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