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15)
- 2023(6036)
- 2022(4913)
- 2021(4795)
- 2020(3869)
- 2019(8932)
- 2018(8459)
- 2017(15438)
- 2016(8204)
- 2015(9316)
- 2014(8631)
- 2013(8813)
- 2012(8419)
- 2011(7838)
- 2010(7514)
- 2009(6863)
- 2008(6788)
- 2007(5561)
- 2006(4869)
- 2005(4461)
- 学科
- 济(36809)
- 经济(36777)
- 方法(15928)
- 管理(15308)
- 数学(14876)
- 数学方法(14805)
- 业(14405)
- 中国(13786)
- 学(9444)
- 贸(9364)
- 贸易(9359)
- 农(9262)
- 易(9168)
- 企(9129)
- 企业(9129)
- 财(6282)
- 环境(6204)
- 制(6202)
- 农业(6116)
- 银(5911)
- 银行(5901)
- 行(5823)
- 关系(5728)
- 业经(5703)
- 融(5693)
- 金融(5692)
- 地方(5581)
- 发(5560)
- 出(5428)
- 土地(5058)
- 机构
- 大学(122181)
- 学院(118050)
- 济(56925)
- 经济(56100)
- 研究(53051)
- 中国(40867)
- 管理(39653)
- 理学(34137)
- 理学院(33580)
- 管理学(33040)
- 管理学院(32827)
- 科学(32762)
- 京(27722)
- 所(27511)
- 研究所(25657)
- 农(23892)
- 财(23321)
- 中心(22444)
- 经济学(19853)
- 院(19465)
- 财经(19273)
- 农业(19205)
- 业大(18660)
- 北京(18037)
- 经(18009)
- 经济学院(17988)
- 科学院(17521)
- 范(16534)
- 师范(16356)
- 江(15303)
- 基金
- 项目(85408)
- 科学(68425)
- 基金(66947)
- 家(62004)
- 国家(61666)
- 研究(57409)
- 科学基金(50950)
- 社会(39486)
- 社会科(37633)
- 社会科学(37629)
- 基金项目(35399)
- 自然(33574)
- 自然科(32807)
- 自然科学(32795)
- 自然科学基金(32221)
- 省(27854)
- 资助(27054)
- 划(26544)
- 教育(24891)
- 中国(20608)
- 部(20584)
- 重点(20551)
- 编号(19250)
- 发(18857)
- 国家社会(18748)
- 教育部(17170)
- 创(17068)
- 科研(16844)
- 创新(16348)
- 计划(16245)
共检索到175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志标 柏兆海 马林 张福锁
【目的】定量研究天然草地的氮磷流动空间特征,为优化牧草施肥和提高牧草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中国天然草地氮磷养分输入(输出)数据库,利用NUFER模型定量中国天然草地氮磷平衡账户、利用率和环境排放特征。【结果】(1)2013年,全国天然草地氮和磷的输入(输出)总量分别为5 034 Gg N和318 Gg P,单位面积的输入(输出)量分别为19 kg N·hm(-2)和1.2 kg P·hm(-2)。氮沉降和畜禽粪尿磷分别占氮和磷输入总量的49%和89%。各区域天然草地氮和磷输入(输出)量变化范围分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志标 柏兆海 马林 张福锁
【目的】中国畜牧业快速发展,对牧草需求日益增加,种植业结构调改已成为必然趋势。定量研究栽培草地的氮磷流动特征,可为优化牧草施肥和提高牧草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为研究对象,建立中国主要栽培牧草氮磷养分输入(输出)数据库,利用NUFER模型定量中国主要栽培牧草氮磷平衡账户、利用率和环境排放特征。【结果】(1)2014年,全国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草地氮输入(输出)总量分别为1 547、236和67 Gg,磷输入(输出)总量分别为323、44和16 Gg。单位面积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草地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珂昕 王瑞泾 唐荣 常生华 刘晓斌 杨发林 林慧龙
重新科学地认识宁夏草地类型及其特征对宁夏草地可持续利用与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也对黄河中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运用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在ArcGIS平台上制作了宁夏回族自治区CSCS草地类、草地类组分布图,研究其空间分布与类型特征,结果显示:1)宁夏共有12种CSCS草地类,其中,暖温干旱暖温带半荒漠类面积最大,为14 786.73 km~2,其次是微温干旱温带半荒漠类,面积为8 187.36 km~2,两种草地类分别占宁夏全区草地面积的48.44%和26.82%。2)宁夏共有4种CSCS草地类组,从北到南依次为半荒漠类组、典型草地类组、温带湿润草地类组和温带森林草地类组,面积逐步减小,分别占据宁夏草原总面积的75.27%、12.39%、8.45%和3.89%。3)根据宁夏草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将宁夏草地划分为3个片区,分别是宁北半荒漠草地生态保护区、宁中典型草地-温带湿润草地生态经济区和宁南温带森林草地山地景观生产区;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3个片区分别实行以草定畜、发展草业生态经济和山地-草地景观旅游业等草地管理措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继辉 李炎朋 熊雪 成月 孙逍
以内蒙古温带草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比例和水平的氮磷输入对土壤pH和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氮磷的对照相比,添加氮磷的土壤pH在氮输入大于30g·m(-2)的情况下显著降低(P<0.05),而在不施加磷肥只施加氮肥的情况下,10g·m(-2)氮输入也显著降低了土壤pH(P<0.05),而且显著低于添加磷肥的处理(P<0.05)。另外,与高比例和水平的氮磷输入相比,低比例和水平的氮磷输入显著降低土壤大量元素(钾、钙和镁)、微量元素(铁、锰、铜和锌)和毒性元素(铝和锰)(P<0.05),而且还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任敏 谭振宇 张智袁 高永强 赵祥 任国华 苏宗义
通过对山西省暖性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温性草原类、温性山地草甸类4类主要天然草地的70个大样地进行调查,测定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分析4个海拔梯度,6个纬度梯度和5个经度梯度的生物量变化规律,旨在掌握山西天然草地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充分了解山西草地生态系统及合理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山西省主要类型天然草地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海拔1 200-1 600 m的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最高,分别为1 412.86和2 037.87g·m(-2);而地上活体生物量和凋落物生物量则是在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蕊 李飞 王媛 马丽娜 桑潮 王力 郭瑞英 赵学勇 尚占环
生物量碳密度是生态系统表征碳截存能力的重要功能特征之一。为明晰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物量碳密度特征,选取源区内3个县(玛沁县、甘德县、达日县)的退化天然草地(黑土滩)、退化人工草地、未退化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区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及其碳密度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黑土滩"地上生物量高于退化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黑土滩"活根和死根生物量都低于天然草地和退化人工草地。退化人工草地、"黑土滩"和天然草地的总生物量碳密度分别为719.47、706.57和2 233.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晓莉 袁磊 赵然 和万荣 田淑静 郭朝元
【目的】以云南省会泽县为研究区开展山区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特征分析,为草地资源清查、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全面深化草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方法】基于OpenGeoda、ArcGIS软件,采用草地资源动态变化度、草地资源集中度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模型对研究区草地资源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6年,从草地资源数量来看呈现增加趋势,全县草地资源动态变化度为3.98%,但各个乡(镇)动态变化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空间变化特征来看,全县草地资源集中度指数增加0.28,整体呈现出"西北、中东部区域高,其他区域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草地资源核密度来看,高值区域减少较为明显,中值区域个别乡(镇)出现一定的减少,低值区域整体变化不大;从村级区域单元空间关联性来看,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草地资源面积比例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大海乡以及周边区域,但整体出现减弱的趋势。从局部空间自相关来看,草地资源面积比例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大海乡以及周边娜姑镇、待补镇,低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者海镇、新街乡以及金钟镇三者交界处、乐业镇和矿山镇的交界处以及大桥乡的西北部区域,出现"缩减"和"扩大"阶段。【结论】以2009、2016年2期数据,分别从县级、乡(镇)级、村级区域单元3种不同尺度采用地统计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研究区草地资源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不同层次的空间集聚和差异性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为会泽县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利民 杨劼 罗菊春
为研究中国南北样带草地资源的一般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以GIS技术为平台 ,建立了中国南北样带之北部草地资源数据库 ,由此得出样带内草地资源特征及分布概况 ,即样带内草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35 %左右 ,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和低地草甸是样带内主要的草地景观类型 ,三者占样带内草地资源总面积的 90 % .总体上评价 ,该地草地资源品质中等偏上 ;5、6级草地所占比例最大 ,占全区草地面积的 5 8% ,2、3、4级占 2 5 % ,其余为 1、7、8级草地 .中国南北样带内草地资源品质、生产量组成的特征显著 ,是其特定草地资源类型组成必然结果 .样带内草地资源空间格局分布明显 ,可分为西中...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婷 李建平 张翼 井乐 张茹
为了明确不同降水下天然草地浅层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及土壤粒径分形特征的变化,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宁夏固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封育12年的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遮雨装置,对比分析了正常降水(100%降水)、50%降水和150%降水下0–30 cm土层的土壤粒径分形特征及土壤团粒结构性状。结果表明:1)在0–10 cm土层,100%降水下> 3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比重显著高于50%降水和150%降水处理(P 0.05);20–30 cm土层,> 3 mm和 3 mm的水稳定性团聚体极显著正相关(P <0.01),相关系数为0.43;其与 3 mm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波 吴瑛 周大荣 彭华 李嫦燕 饶蓉 张守文 宋德荣 郭振刚 吴佳海
复合改良措施对促进退化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至关重要。为探明不同复合改良措施对喀斯特山区退化天然草地的改良效果,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理化分析和高通量测序等手段,分析施肥(OF)+打孔(LD)+补播(CS)(OLC)、施肥+绵羊宿营(SC)+补播(OSC)、施肥+切根(CR)+补播(OCC)、无改良对照(CK)处理下喀斯特山区退化天然草地土壤性质和植被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相较CK,3种改良处理的土壤全氮(TN)、全钾(TK)、速效钾(AK)均显著提高(P<0.05),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显著降低(P<0.05),土壤脲酶(S-UE)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有一定提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2)相较CK,3种改良处理的真菌丰富度Chao指数显著提高(P<0.05),而细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P<0.05)。3)相较CK,3种改良处理的物种丰富度、产草量(青)和豆科牧草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杂类草牧草比例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知,3种改良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退化天然草地的土壤肥力、草群结构和产草量,但在今后推广实践中还需综合考虑最佳施肥量、补播量和人工投入成本等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勤 刘广军 张凯 徐小牛
基于地统计学和GIS方法研究了合肥主城区一环内绿地表层土壤(0~10cm)的pH值和全氮、速效磷、全磷3种养分要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应用半变异函数分析了pH和各养分要素的空间异质性程度。结果表明:土壤pH变化范围和变异系数分别为6.7~8.8和5.0%,全氮分别为292~3 789mg/kg和47.5%,全磷为147~2 470mg/kg和68.7%,速效磷为5.6~106.4mg/kg和65.7%;全磷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其空间异质性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pH、全氮和速效磷的空间变异则由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土壤全氮与pH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而土壤全磷与速效磷存在显著正相关。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启武 赵宝玉 路浩 王姗姗 张樑 温伟利 杨晓雯
西部天然草地是中国草地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其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对维护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实现草地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长期以来,由于草地干旱、超载过牧、盲目开垦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草地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和管理滞后,导致草地大面积沙化和毒草化。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草地毒害草的迅速蔓延,造成草地植被群落和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地植被单一,沙漠化等生态学问题,严重影响了草地生态平衡以及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疯草"已成为西部天然草地主要毒害草之首,每年给畜牧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几十亿元。本文就中国西部天然草地疯草研究历史、种类与生态分布、毒性灾害状况、毒性成分与毒...
关键词:
天然草地 疯草 中毒 毒性灾害 防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谈笑 陈莉 龙玲 王明明 李春鸣
通过野外调查和种子萌发法分析了天祝地区高寒草甸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草地土壤种子库季节动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返青期取样的种子库中,平均单位体积(长1.0 m×宽1.0 m×高0.1 m)有种子3 479粒,在枯黄期取样的种子库中,有种子3 871粒,在枯黄期取样的种子库总体数量多于在返青期取样的种子库数量,但差异不显著(P> 0.05);无论是返青期还是枯黄期,土壤种子密度在0–5 cm土层均高于5–10 cm土层,且二者差异显著(P 0.05);土壤种子库物种丰富度、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均为返青期样品高于枯黄期样品,除了物种丰富度两者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0.05);返青期样品由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3种植物生活型构成,枯黄期样品由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2种植物生活型构成;珠芽蓼草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物种组成相似性较低,返青期样品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和S?renson相似性指数低于枯黄期样品。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张志永
以榆树(Ulmus pumila L.)为主要优势种的疏林草地是适应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演替的顶极群落。榆树疏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境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以及结构多样性,在维护区域的生态稳定和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控制草地沙化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后期,在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活动(农耕、放牧)等因素的影响下,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遭到破坏,榆树种群的更新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整个榆树疏林生态系统的植被盖度、物种多样性也随之降低。榆树疏林生态退化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整个区域的生态格局和经济安全。因此,亟需对浑善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晓萌 王寅 焉莉 冯国忠 高强
【目的】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及畜牧产品生产地,农牧产品大量生产影响养分流动的趋势,而不同地区的养分流动又存在一定差异,明确不同地区农牧系统养分流动特征,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流动特征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为区域农牧系统氮、磷养分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整理1984—2014年统计资料数据和查阅相关文献参数,利用NUFER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以东北地区3个省份的农牧系统为研究对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