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6)
- 2023(11294)
- 2022(9861)
- 2021(9551)
- 2020(7919)
- 2019(18665)
- 2018(18530)
- 2017(35520)
- 2016(19177)
- 2015(21809)
- 2014(21605)
- 2013(21568)
- 2012(19757)
- 2011(17950)
- 2010(17521)
- 2009(15985)
- 2008(15391)
- 2007(12948)
- 2006(11179)
- 2005(9802)
- 学科
- 济(78887)
- 经济(78804)
- 管理(53097)
- 业(48932)
- 企(39807)
- 企业(39807)
- 方法(38638)
- 数学(34213)
- 数学方法(33873)
- 中国(22492)
- 农(19925)
- 财(17395)
- 贸(17023)
- 贸易(17015)
- 易(16649)
- 学(16344)
- 业经(15896)
- 地方(13879)
- 农业(13165)
- 制(12883)
- 和(12532)
- 环境(12420)
- 理论(11674)
- 技术(11430)
- 银(11321)
- 银行(11288)
- 融(10834)
- 金融(10833)
- 行(10822)
- 划(10815)
- 机构
- 大学(274029)
- 学院(269422)
- 济(113706)
- 经济(111560)
- 管理(110016)
- 理学(96079)
- 理学院(95043)
- 研究(94203)
- 管理学(93516)
- 管理学院(93046)
- 中国(70303)
- 京(59170)
- 科学(57559)
- 财(47897)
- 所(46585)
- 研究所(43019)
- 中心(41590)
- 农(41186)
- 业大(39724)
- 财经(39687)
- 北京(38091)
- 经(36473)
- 江(35312)
- 范(35095)
- 师范(34816)
- 经济学(34463)
- 院(34267)
- 农业(32423)
- 经济学院(31157)
- 财经大学(29889)
- 基金
- 项目(190526)
- 科学(150202)
- 基金(140521)
- 研究(139492)
- 家(122686)
- 国家(121745)
- 科学基金(104347)
- 社会(88587)
- 社会科(84016)
- 社会科学(83995)
- 基金项目(74674)
- 省(70550)
- 自然(67777)
- 自然科(66223)
- 自然科学(66209)
- 自然科学基金(65017)
- 教育(62964)
- 划(60594)
- 资助(58538)
- 编号(55639)
- 成果(45045)
- 部(43274)
- 重点(42262)
- 发(40091)
- 创(39072)
- 课题(37829)
- 教育部(37215)
- 国家社会(36990)
- 创新(36511)
- 科研(36431)
- 期刊
- 济(117395)
- 经济(117395)
- 研究(80544)
- 中国(46651)
- 学报(42085)
- 科学(40017)
- 管理(39425)
- 农(36996)
- 财(33201)
- 大学(31926)
- 学学(29939)
- 教育(27506)
- 农业(26864)
- 技术(22358)
- 融(20252)
- 金融(20252)
- 经济研究(19712)
- 财经(18810)
- 业经(17428)
- 经(16018)
- 问题(15553)
- 图书(14649)
- 业(14531)
- 理论(13610)
- 贸(13539)
- 技术经济(13261)
- 科技(13143)
- 世界(13096)
- 实践(12322)
- 践(12322)
共检索到383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宏勋 张玉洁 许寒
从资源、经济、外部、运输四方面构建中国天然气进口安全预测指标体系,通过加速平移转换、加权均值生成以及曲线估计方法对2021—2035年中国天然气进口安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天然气进口安全水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呈下降趋势,形势不容乐观;对外依存度、进口来源集中度、主要天然气进口来源国出口潜力、国家风险和外部冲突指数,天然气进口价格及运输距离各指标水平在未来不断向劣势方向发展。因此,为保障中国天然气进口安全,应加大技术研发投资,增强勘探开发力度;分散进口来源,动态调整进口量;监测天然气进口来源国稳定性;联合议价,提高定价话语权;完善外交,促进运输路线多元化。
关键词:
天然气 进口安全 曲线估计 预测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云鹤 肖建忠 黎明
天然气作为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能源资源,其开发利用备受世界各国重视,天然气能源安全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战略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全面综合的方法和一个定量模型框架以量化我国天然气能源安全,基于天然气资源可获得能力、技术可利用能力、环境可承载能力以及国民可负担能力四个维度,构建了我国天然气的能源安全评价模型,并根据4-As雷达图,分析2005年-2018年我国天然气安全变化度的总体趋势,以及各安全维度的演变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自2005年以来,我国天然气能源安全度处于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型走势,2005年-2011年期间,我国天然气能源安全度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天然气安全度在2005年处于较高位,而在2011年达到最低值,2011年以后天然气能源安全度不断走高,在2017年到达最高值.2)我国天然气能源安全度受到四个维度的共同制约,其中资源可获取能力成为制约我国天然气能源安全的关键因素,而天然气技术可利用能力成为我国天然气能源安全度增加的最主要动力.3)天然气旺盛的需求降低了天然气的可获得能力,加大了对外依存度,构建安全的国家天然气能源体系已迫在眉睫,随着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攀升以及国际政治环境不稳定性加剧,保障天然气进口和争取天然气国际定价权成为影响我国天然气能源安全的重要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何滔 郭周明
天然气作为新能源,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只有5%,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24%。一方面,在节能环保大趋势下,天然气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在中国发展空间非常巨大。但受制于天然气自有产量提升困难的瓶颈,2015年中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30%。为避免中国天然气进口气源地过于集中,运输路线过于单一,出现较为严重的能源安全隐患,中国天然气进口应采取的策略如下:陆地管道气和海上液化天然气进口并重,全方位、多层次建设天然气进口基础设施,积极参与海外天然气项目建设,积极开拓北美页岩气进口。
关键词:
天然气 供需 进口促进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文浩
伴随着中国天然气产业从启动期进入发展期,天然气安全作为中国能源总体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引起广泛关注。作为中国天然气生产、贸易、流通、消费全环节安全的基础,生产环节安全主要指国内的天然气生产不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并保障持续稳定的供给。为此,文章首先阐释了中国天然气生产的现状。其次,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中国天然气生产环节的安全状态。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天然气产业 生产环节 安全评价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邢文婷 袁琳 张巧
在“双碳”政策引导下,大力使用低碳、清洁的天然气资源是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我国天然气供应主要依赖进口,准确预测天然气进口趋势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曲线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从经济发展、人口、天然气行业和能源消费4个方面确定天然气进口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构建多变量灰色GM(1,N)模型、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卷积神经网络(CNN)3种机器学习模型并对2006~2020年我国天然气进口数据进行拟合,对比拟合精度选取最优模型进行预测,以降低预测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曲线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不受指标数量和样本容量限制,按照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构建了天然气进口预测评价指标体系,剔除人为任意性因素的影响,实现预测指标体系的客观性;(2)CNN模型对天然气进口量的时间序列预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3)2021~2026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呈上升趋势,增速下降,2026年天然气进口量突破2000亿立方米,预测结果与当前国内外能源政策导向吻合,最后针对预测结果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论科学、可靠,可为我国天然气进口及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建忠 胡超 王小林 成金华
随着我国天然气市场快速发展,覆盖全国的天然气管网初具雏形。针对天然气供需缺口问题,文章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分析我国天然气市场贸易关系的经验特征和演变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管网的建设推动了天然气市场网络的聚集,市场呈现出中西部资源产地和东部消费地的中心性特征。我国天然气市场经历了零散市场向区域市场乃至全国性大市场的演变,市场关联度从2000年的0.012 7上升至2011年的0.107 2。我国应着手建设以下管道,使管网布局更趋合理:华北区的山东建设和北京、山西、内蒙直通的管道,修建以山东为终点的大型管线,辅之以储气库建设;东北区的辽宁建设和黑龙江直通的管道;华东区建设新疆-浙江管道;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洪兵 张吉军
在"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根据近20年的经济发展、能源消费量等演变趋势,利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预测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量,并构建各能源消费增量贡献值模型,预测各能源消费量。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30年,中国经济发展可分为规模速度型、换挡转速及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与能源的高耗能粗放发展、粗放转向高质量发展及高质量平稳发展三个阶段相对应;(2)预测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588 464万~616 762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比降为46%左右,石油占比缓慢增至20%,天然气占比快速攀升至15%,电力占比稳步增至19%左右,届时天然气的消费增量贡献值最大,为0.15;(3)2000—2030年,天然气增速较快,天然气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有需求潜力的高效、低碳能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洪兵 张吉军
在"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根据近20年的经济发展、能源消费量等演变趋势,利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预测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量,并构建各能源消费增量贡献值模型,预测各能源消费量。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30年,中国经济发展可分为规模速度型、换挡转速及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与能源的高耗能粗放发展、粗放转向高质量发展及高质量平稳发展三个阶段相对应;(2)预测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588 464万~616 762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比降为46%左右,石油占比缓慢增至20%,天然气占比快速攀升至15%,电力占比稳步增至19%左右,届时天然气的消费增量贡献值最大,为0.15;(3)2000—2030年,天然气增速较快,天然气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有需求潜力的高效、低碳能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涂闯 穆献中 胡广文 陈健
Logistic预测模型在能源预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Logistic原模型的能源产量、储量等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差异较大。其原因是在大多研究中将Logistic原模型中的“环境容量”和“种群内禀增长率”两个参数假设为常量,而实际上这两个参数是随时间变化的。本文通过将这两个常量参数函数化以改进模型。基于奇异摄动相关理论,使用匹配展开法设计了模型参数求解方法。以中国天然气历年的可采储量和产量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与几种常用预测模型对比,验证改进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相较于Logistic原模型,改进后的模型明显地提高了预测精确度。最后运用改进的Logistic模型预测了我国2019—2036年的天然气产量,在2028年天然气产量达到峰值为3311.3亿立方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良忠
天然气作为城市燃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传统燃气所无法比拟的环保优势,是今后必须大力提倡使用的清洁能源之一。随着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的不断上升,天然气价格的制定和波动受到多方面的关注。价格是调节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对天然气定价问题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关键词:
天然气定价 自然垄断 规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希勇 罗雨香 龙刚 周子卜
立足于本国天然气资源开发,积极而适当地引进一部分国外天然气资源(包括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作为补充,有利于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供需状况以及城市大气环境,促进我国西北、东北地区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的强大屏障。
关键词:
天然气 供应安全 煤层气 液化天然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明晶 卜炎 陈从喜 齐睿
研究中国天然气安全状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找出系统性的应对策略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能源转型的时代背景,从供应安全、储运安全、市场安全和环境安全四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天然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对指标赋权,从总体、区域和省域三个层面对中国天然气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总体评价结果表明,全国天然气安全均值为0.546,2006—2015年间虽然天然气安全水平在上升,但是总体安全状况一般,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天然气产量低,对外依存度较大;天然气管道建设滞后,调峰能力不足;天然气市场价格机制不完善;环境治理压力较大。区域评价结果表明,全国四大区域天然气综合安全的均值为东部(0.582)>中部(0.571)>西部(0.516)>东北(0.515),呈现出"东部最好,中部次之,西部和东北偏低"的特征。分析得出,天然气安全的影响因素在东部地区主要集中体现于市场安全,在中部地区主要集中于供应安全,在西部地区主要集中于市场安全和环境安全,在东北地区主要集中于供应安全和储运安全。省域评价结果表明,各省域天然气安全水平差异较大,其中7个省份的天然气安全水平处于上升趋势,5个省份天然气安全水平处于下降趋势,8个省份的天然气安全水平波动较大,10个省份的天然气安全水平趋于平稳;各省域在供应安全、储运安全、市场安全和环境安全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最后,分别从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和省域层面提出了保障中国天然气安全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殷建平 袁芳
2009年11月中旬突然爆发的雨雪天气,造成我国一些城市和地区相继出现较为严重的"气荒"现象,引发了人们对我国天然气安全问题的思考。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天然气供需状况,其次研究了我国天然气安全形势,最后提出了确保我国天然气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
天然气短缺 天然气供需 天然气安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英祥
从石油安全、石油替代和鼓励天然气发展的战略高度上看,我国天然气从开发、运输到消费,需要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统一的政策法规环境。具体来说有五个方面:一是打破地区性垄断,推进天然气行业市场化;二是进一步实现天然气价格机制市场化;三是解决天然气税收政策双轨制问题;四是解决天然气合作政策双轨制问题;五是解决天然气运输领域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天然气价格 金融危机 政策法规环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涂淼
基于2001—2020年全球70个重点国家天然气贸易数据,结合加权有向网络模型,探索2005年、2015年、2020年重点年份"碳中和"目标下全球管道天然气(PNG)和液化天然气(LNG)复杂贸易网络格局演变情况。研究发现:整体看,全球PNG天然气贸易结构较为分散,网络演化速度较慢,而全球LNG网络格局演化进程加快。深层次看,全球PNG与LNG网络密度均偏低,但LNG网络密度显著高于PNG;全球LNG平均聚类系数、贸易规模提升速度均远大于PNG。从对中国具体影响看,全球LNG节点强度数大幅提升,中国在全球天然气贸易中的影响力正在提升;中国参与全球LNG贸易频次增加;受全球LNG进程加速的集群效应影响,中国与他国天然气贸易合作关系并不稳定。最后,基于主要研究结论,提出"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进口路径的优化之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