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39)
- 2023(6047)
- 2022(4967)
- 2021(4954)
- 2020(3926)
- 2019(9005)
- 2018(8653)
- 2017(15869)
- 2016(8393)
- 2015(9731)
- 2014(9146)
- 2013(9388)
- 2012(8900)
- 2011(8404)
- 2010(8102)
- 2009(7562)
- 2008(7606)
- 2007(6311)
- 2006(5524)
- 2005(5113)
- 学科
- 济(39016)
- 经济(38980)
- 管理(20804)
- 业(17405)
- 方法(16747)
- 数学(15341)
- 数学方法(15259)
- 中国(14432)
- 企(12482)
- 企业(12482)
- 贸(9749)
- 贸易(9743)
- 易(9591)
- 农(9433)
- 学(8904)
- 环境(6943)
- 制(6818)
- 财(6787)
- 和(6719)
- 资源(6606)
- 业经(6548)
- 发(6496)
- 农业(6286)
- 关系(6145)
- 银(6106)
- 银行(6100)
- 行(6008)
- 融(5860)
- 金融(5859)
- 出(5601)
- 机构
- 大学(128834)
- 学院(124161)
- 济(60987)
- 经济(60142)
- 研究(53055)
- 管理(45843)
- 中国(42009)
- 理学(39320)
- 理学院(38763)
- 管理学(38247)
- 管理学院(38004)
- 科学(31661)
- 京(29063)
- 所(27195)
- 研究所(25261)
- 财(25007)
- 中心(22769)
- 经济学(20671)
- 财经(20616)
- 农(19788)
- 院(19309)
- 经(19239)
- 北京(19209)
- 经济学院(18647)
- 范(17390)
- 科学院(17282)
- 师范(17267)
- 业大(16386)
- 江(16063)
- 财经大学(15657)
- 基金
- 项目(87902)
- 科学(70866)
- 基金(68658)
- 家(62267)
- 国家(61898)
- 研究(61706)
- 科学基金(51936)
- 社会(42444)
- 社会科(40431)
- 社会科学(40419)
- 基金项目(35876)
- 自然(33313)
- 自然科(32445)
- 自然科学(32435)
- 自然科学基金(31913)
- 省(28586)
- 资助(28198)
- 教育(26830)
- 划(26637)
- 编号(22036)
- 部(21430)
- 中国(21023)
- 重点(20815)
- 国家社会(19923)
- 发(19470)
- 教育部(18186)
- 成果(18090)
- 创(17521)
- 科研(17102)
- 创新(16710)
共检索到187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宜强 赵媛
首先分析了中国不同天然气流动类型区的发展状况,并将全国划分为无流地、单向输流地、单向汇流地和双向交流地4种流动类型,然后重点分析了天然气源汇地空间格局现状集散特征以及空间格局的演化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天然气无流地、单向输流地、单向汇流地和双向交流地在"十一五"期间其数量都趋于稳定;天然气输流中心数量少、流量大,而汇流中心数量大、分布广,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集中输流和分散汇流的特征。2中国天然气各输出源地的空间现状具有地理分散性的特征,而资源汇地具有较强的正自相关性,呈显著的空间集聚模式。其中,长三角两省一市以及北部的山东省表现为"高-高"集聚,而云南、四川、西藏、青海、甘肃地区则呈现出"...
关键词:
天然气资源 流动类型 集散特征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劲松
基于2007—2014年世界天然气贸易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世界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贸易的网络密度、中心性和聚类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第一,世界天然气贸易网络密度总体很低,但液化天然气的网络密度要明显大于管道天然气的网络密度;第二,天然气主要贸易节点国家有俄罗斯、土库曼斯坦、挪威、日本、韩国、意大利以及中国等,且中国对世界天然气贸易的影响力正在快速上升;第三,世界液化天然气贸易网络的聚类系数在不断上升,而管道天然气的聚类系数则在下降,这说明液化天然气贸易的区域性特征得到了强化;第四,网络结构图显示世界液化天然气贸易网络演化速度快于管道天然气。未来,随着页岩气革命以及美国能源独立影响的进一步加深,世界液化天然气贸易的活跃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其贸易网络密度和聚类系数也会进一步提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林 魏静 王方浩 马文奇 张福锁
活化氮引起的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研究利用养分流动方法,利用模型量化氮素流动特征的指标,阐明我国食物链氮素流动特征。结果表明:随着GDP增长,在食物消费拉动下,2005年人均化肥、饲料、食物氮素消费量分别为1980年的2.1、2.2和1.3倍,养活一个中国人的资源代价在增加。中国食物链氮素库存量和流量大幅增长,1980年到2005年农田氮素总流量从2104×104t增加到4355×104t,动物生产体系氮素流量从745×104t提高到2255×104t,家庭消费系统氮素流量从313×104t增加到436×104t。然而,2005年食物链氮素生产效率仅为9%,废弃物循环率下降。与此同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穆献中 董銮琛 张广杰
论文分析了资源评价阶段的中国陆上天然气经济价值的基本概念和经济影响制约因子,进一步探讨了影响中国陆上天然气内在经济价值的地质因素,得到以下推论:与开发投资直接相关的是储层深度和气藏的储盖层的岩性参数;对生产成本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是自然地理因素以及相应储层物性参数;对天然气产量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是储层丰度、有效厚度、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以及气藏类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天然气富集区不同类别天然气藏的投资成本、价格因子以及经济价值判别的加权计算方法,得到了我国陆上主要天然气初级地质储量的经济判别标准,并对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不同地区具有指标意义的天然气资源区进行了初步界定和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国家能源办综合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耀光 宋欣茹 耿雅冬 王圣云 陶文东
文章对我国天然气资源总量及其分布、生产布局的特征、开发利用中的"西气东输"重点工程以及利用国外天然气资源在广东和福建省发展液化天然气(LNG)等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同时,对今后天然气的生产和需求以及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进行了预测;对天然气生产基地的建设以及海洋(东海、南海、渤海)天然气资源开发,结合LNG工程在沿海地区建设2100km天然气大动脉(管道)进行了展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涂淼
基于2001—2020年全球70个重点国家天然气贸易数据,结合加权有向网络模型,探索2005年、2015年、2020年重点年份"碳中和"目标下全球管道天然气(PNG)和液化天然气(LNG)复杂贸易网络格局演变情况。研究发现:整体看,全球PNG天然气贸易结构较为分散,网络演化速度较慢,而全球LNG网络格局演化进程加快。深层次看,全球PNG与LNG网络密度均偏低,但LNG网络密度显著高于PNG;全球LNG平均聚类系数、贸易规模提升速度均远大于PNG。从对中国具体影响看,全球LNG节点强度数大幅提升,中国在全球天然气贸易中的影响力正在提升;中国参与全球LNG贸易频次增加;受全球LNG进程加速的集群效应影响,中国与他国天然气贸易合作关系并不稳定。最后,基于主要研究结论,提出"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进口路径的优化之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新超 丁锋
天然气为碳排放系数最低的化石能源,增加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可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实现《巴黎气候协定》2℃的气候目标,扩大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其产量和供应量已成为能源与气候领域以及国际社会的共识。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碳排放大国之一,中国已多次向国际社会做出了碳减排的庄严承诺。2015年11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新超 丁锋
天然气为碳排放系数最低的化石能源,增加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可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实现《巴黎气候协定》2℃的气候目标,扩大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其产量和供应量已成为能源与气候领域以及国际社会的共识。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碳排放大国之一,中国已多次向国际社会做出了碳减排的庄严承诺。2015年11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云鹤 肖建忠 黎明
天然气作为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能源资源,其开发利用备受世界各国重视,天然气能源安全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战略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全面综合的方法和一个定量模型框架以量化我国天然气能源安全,基于天然气资源可获得能力、技术可利用能力、环境可承载能力以及国民可负担能力四个维度,构建了我国天然气的能源安全评价模型,并根据4-As雷达图,分析2005年-2018年我国天然气安全变化度的总体趋势,以及各安全维度的演变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自2005年以来,我国天然气能源安全度处于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型走势,2005年-2011年期间,我国天然气能源安全度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天然气安全度在2005年处于较高位,而在2011年达到最低值,2011年以后天然气能源安全度不断走高,在2017年到达最高值.2)我国天然气能源安全度受到四个维度的共同制约,其中资源可获取能力成为制约我国天然气能源安全的关键因素,而天然气技术可利用能力成为我国天然气能源安全度增加的最主要动力.3)天然气旺盛的需求降低了天然气的可获得能力,加大了对外依存度,构建安全的国家天然气能源体系已迫在眉睫,随着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攀升以及国际政治环境不稳定性加剧,保障天然气进口和争取天然气国际定价权成为影响我国天然气能源安全的重要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文浩
伴随着中国天然气产业从启动期进入发展期,天然气安全作为中国能源总体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引起广泛关注。作为中国天然气生产、贸易、流通、消费全环节安全的基础,生产环节安全主要指国内的天然气生产不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并保障持续稳定的供给。为此,文章首先阐释了中国天然气生产的现状。其次,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中国天然气生产环节的安全状态。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天然气产业 生产环节 安全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建忠 胡超 王小林 成金华
随着我国天然气市场快速发展,覆盖全国的天然气管网初具雏形。针对天然气供需缺口问题,文章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分析我国天然气市场贸易关系的经验特征和演变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管网的建设推动了天然气市场网络的聚集,市场呈现出中西部资源产地和东部消费地的中心性特征。我国天然气市场经历了零散市场向区域市场乃至全国性大市场的演变,市场关联度从2000年的0.012 7上升至2011年的0.107 2。我国应着手建设以下管道,使管网布局更趋合理:华北区的山东建设和北京、山西、内蒙直通的管道,修建以山东为终点的大型管线,辅之以储气库建设;东北区的辽宁建设和黑龙江直通的管道;华东区建设新疆-浙江管道;华...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宏勋 张玉洁 许寒
从资源、经济、外部、运输四方面构建中国天然气进口安全预测指标体系,通过加速平移转换、加权均值生成以及曲线估计方法对2021—2035年中国天然气进口安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天然气进口安全水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呈下降趋势,形势不容乐观;对外依存度、进口来源集中度、主要天然气进口来源国出口潜力、国家风险和外部冲突指数,天然气进口价格及运输距离各指标水平在未来不断向劣势方向发展。因此,为保障中国天然气进口安全,应加大技术研发投资,增强勘探开发力度;分散进口来源,动态调整进口量;监测天然气进口来源国稳定性;联合议价,提高定价话语权;完善外交,促进运输路线多元化。
关键词:
天然气 进口安全 曲线估计 预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段明辰 段毅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与中亚地区国家深化天然气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了系统深化认识中亚地区天然气供需特征,促进我国与中亚地区国家天然气能源合作的进一步发展,系统分析了中亚地区产气国家近10年天然气储、产、消、贸特征,探讨了天然气供需特征和我国开展天然气合作的对策。结果表明,中亚地区产气国家的天然气探明储量很高,平均占世界天然气储量的大约30%,为我国天然气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我国与中亚国家能源政策非常默契,天然气能源互补性强,合作发展前景良好,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和深化与中亚产气国家天然气能源合作。中亚地区产气国家的天然气储量、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差别十分显著,在我国与中亚地区产气国家天然气能源合作中,其合作战略方式应有区别。对于天然气储采比值高的产气国家,应加强天然气田的勘探开发合作;对于天然气自给率高、出口潜力大的产气国家,要优先加强天然气进口谈判和磋商,进一步增加天然气进口合同份额和天然气进口量。我国天然气进口量至2030年都具有长足增长趋势,使我国与中亚国家天然气能源合作具有长期性和多元化战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泽红 李静楠 杨洋 Vladimir A.Kolosov 任扬 Tcogto Bazarzhapov 陈枫
中俄天然气合作对两国天然气贸易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已有研究对于天然气贸易安全评价以定性分析为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采用定量方法评价天然气贸易安全。本文基于HHI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构建了天然气进口和出口安全评价体系,科学评估了在不同因素影响下中俄天然气贸易安全格局与态势。研究表明:中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程度逐渐提升,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比例呈上升趋势在均衡中国天然气进口来源、降低中国天然气进口风险总体具有积极作用;俄罗斯逐渐增加的天然气出口潜力对于提升中国进口安全产生正向作用;价格因素对中国天然气贸易安全影响显著;俄罗斯出口中国的天然气占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总量的比例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对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安全产生积极影响;中国不断增加的天然气进口潜力带来的正效应相对抵消了俄罗斯主要天然气出口国天然气需求下降带来的负效应;近年来天然气价格下跌,对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安全产生明显负效应;未来几年,中俄天然气贸易量的急剧增加将使中国天然气进口集聚程度提升,应防范天然气进口风险上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