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50)
- 2023(12110)
- 2022(10624)
- 2021(10219)
- 2020(8493)
- 2019(19871)
- 2018(19690)
- 2017(37518)
- 2016(20286)
- 2015(23052)
- 2014(22791)
- 2013(22641)
- 2012(20969)
- 2011(18959)
- 2010(18623)
- 2009(17089)
- 2008(16452)
- 2007(14168)
- 2006(12216)
- 2005(10725)
- 学科
- 济(81376)
- 经济(81254)
- 管理(57666)
- 业(51763)
- 企(42536)
- 企业(42536)
- 方法(38787)
- 数学(33932)
- 数学方法(33609)
- 中国(23287)
- 农(20948)
- 学(19003)
- 财(18609)
- 贸(17284)
- 贸易(17276)
- 环境(17209)
- 易(16894)
- 业经(16780)
- 地方(15000)
- 和(13808)
- 农业(13725)
- 制(13466)
- 划(13184)
- 理论(12604)
- 技术(12466)
- 银(11631)
- 银行(11596)
- 务(11575)
- 财务(11514)
- 财务管理(11497)
- 机构
- 大学(291090)
- 学院(285857)
- 济(118733)
- 经济(116384)
- 管理(115678)
- 理学(100474)
- 研究(100461)
- 理学院(99381)
- 管理学(97865)
- 管理学院(97371)
- 中国(75160)
- 京(63483)
- 科学(62052)
- 财(50429)
- 所(50103)
- 研究所(46231)
- 农(44441)
- 中心(44154)
- 业大(43409)
- 财经(41590)
- 北京(41030)
- 江(38607)
- 经(38171)
- 范(37439)
- 院(37399)
- 师范(37144)
- 经济学(35839)
- 农业(34497)
- 经济学院(32370)
- 州(31529)
- 基金
- 项目(202254)
- 科学(158667)
- 基金(148284)
- 研究(147428)
- 家(130179)
- 国家(129183)
- 科学基金(110095)
- 社会(93142)
- 社会科(88279)
- 社会科学(88255)
- 基金项目(78950)
- 省(75265)
- 自然(71737)
- 自然科(69979)
- 自然科学(69957)
- 自然科学基金(68707)
- 教育(66225)
- 划(64590)
- 资助(61564)
- 编号(58628)
- 成果(47229)
- 部(45406)
- 重点(45051)
- 发(42620)
- 创(41205)
- 课题(40015)
- 国家社会(38889)
- 科研(38882)
- 教育部(38859)
- 创新(38517)
- 期刊
- 济(126179)
- 经济(126179)
- 研究(84469)
- 中国(50680)
- 学报(46569)
- 科学(43822)
- 管理(40889)
- 农(39380)
- 财(35877)
- 大学(35473)
- 学学(33263)
- 教育(29409)
- 农业(28147)
- 技术(23248)
- 融(21079)
- 金融(21079)
- 经济研究(20218)
- 财经(19844)
- 业经(19312)
- 经(16908)
- 问题(16810)
- 图书(16228)
- 业(15158)
- 科技(14714)
- 资源(14010)
- 理论(13971)
- 林业(13954)
- 贸(13898)
- 技术经济(13787)
- 世界(13299)
共检索到411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灵芝 冯慧娟
天然林保护工程涉及到林业资源、水资源、野生动物保护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我国现有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主要是由政府集中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易出现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划分的不一致性,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天然林保护与保护地经济发展的矛盾,因而呈现出无效化特征。改变现存问题的突破点在于构建基于不同利益主体环境权益的管理制度,让第三方参与天然林管理的环境善治模式,从而实现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 利益主体 环境善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佩昌
本文回顾了40年来我国天然林经营保护有关科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及20年前科学家就森林破坏后的严重生态后果的科学预见,结合我国当前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分析了我国林业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并对工程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林业,天然林保护,可持续经营,生态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玉昆 黄显乔 朱震锋
科学有效的生态工程效益计量与评价是改进工程宏观决策机制、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通过对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效益评价研究的文献梳理,系统分析了天保工程效益评价的主要特点、方法及存在的不足,并在深刻总结中国天保工程效益评价六点研究趋势的基础上,从转变思想、完善机制、人才培养和理论创新四个方面提出提升天保工程效益评价质量和促进效益评价工作开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效益 评价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玉昆 吕田 陈宁静
从政策的视角分析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10年对中国林业政策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完善二期"天保"工程的实施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天保"工程政策的实施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对中国现行林业政策均产生影响,理论层面的影响表现在"天保"工程政策影响、改变了中国生态环境政策朝向与趋势,引领了制订林业政策指导思想的巨变;实践层面的影响表现在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的主体政策内容以及工程实施的成效对林业政策的宏、微观方面的影响不尽相同。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工程 林业政策 影响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丽荣 曹玉昆 苏蕾 朱震锋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1986—2014年的127篇天然林保护工程文献为研究对象,以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为分析手段,尝试从定性判断到定量分析、从图表统计到信息可视化,对国际天然林保护工程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发展脉络、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进行深入挖掘,是对天然林保护工程领域文献研究的新尝试。研究结果显示,国际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研究基础相对集中,可分为四大聚类,分别是中国天然林保护实践、生态工程经验总结和未来工作重点、发展中国家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从聚类研究脉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婷婷 吴水荣 张超 陆霁 叶兵
利用文献分析与频度分析法,以天保工程政策目标为导向,结合指标重要值构建了省级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人口与就业、社会保障、优化产业结构、富余职工安置、改善生活质量与社会安定6个方面共12个指标。采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长江上游区域、黄河上中游区域以及东北、内蒙古等各省份重点国有林区的社会效益综合值,最后根据1998—2018年的森林资源清查所得到的森林覆盖率,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区域水平的社会效益综合指数。结果表明:对天保工程社会效益影响较大的指标分别是改善生活质量、优化产业结构、人口与就业。三大区域的社会效益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克清 杨婷
天然林保护工程主要是全国性公共产品 ,并部分具有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性质。本文通过分析长江上游的四川甘阿凉三州地区天保工程的成本分摊及收益分享 ,探讨天保工程中各级政府的财政职能定位。
关键词:
天保工程 成本 受益 政府财政职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尤刚 孔凡斌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绩效评价是优化工程宏观决策机制的基础。本文回顾了公共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天然林保护工程绩效评价研究现状、评价实践,分析天然林保护工程绩效评价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绩效评价进一步研究的重点以及需要解决的机制问题。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工程 绩效评价 研究展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雪清 吴发云 黄心渊
该文提出了集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3S技术为一体的,以省、市、县三级构成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架和网络系统结构.该系统的研发以天然林保护工程的7大管理业务流程为基础,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组件、数据交换组件和展现组件的桌面系统.系统软件以及三级网络系统的搭建在我国四川、湖北等省得到了实现和应用.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工程 构架 网络 信息系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婷婷 吴水荣 张超 陆霁 叶兵
利用文献分析与频度分析法,以天保工程政策目标为导向,结合指标重要值构建了省级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人口与就业、社会保障、优化产业结构、富余职工安置、改善生活质量与社会安定6个方面共12个指标。采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长江上游区域、黄河上中游区域以及东北、内蒙古等各省份重点国有林区的社会效益综合值,最后根据1998—2018年的森林资源清查所得到的森林覆盖率,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区域水平的社会效益综合指数。结果表明:对天保工程社会效益影响较大的指标分别是改善生活质量、优化产业结构、人口与就业。三大区域的社会效益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林言
以全世界森林资源减少及其后果为背景,论证了保护天然林是世界性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趋势。阐述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是从根本上扭转国有林区发展方式的战略措施,将引导国有林业走上多功能利用的现代林业发展道路。国家林业局及时制订了《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落实方案应卓有成效地做好森林类型划分准备工作,正确处理好木材供需矛盾,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搞好百万富余人员分流转产工作。建议建设区域性天然林保护示范区,成立天然林保护工程领导协调小组和专家咨询组,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陆元昌 张守攻
分析了天保工程不同区域存在的基本矛盾和问题,从面临的众多问题中总结归纳出退化天然林恢复与重建、非木质林产品资源开发利用、天然林近自然采育更新和结构调整、工程区防灾减灾和森林健康状况保持、天然林资源动态时空分析与评价等5个重大而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提出了推广应用现有技术成果、针对新问题设立课题研究和引进国际先进理论技术为工程服务的总体对策;并针对5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人工促进退化天然林恢复、森林近自然经营及健康状态监测等解决问题的关键理论和技术要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敏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phase result of Tibet natural forest resource protection projects on the basis of the investigation.It is analyzed that the projects were short of investment,the forests were protected difficultly,it is difficult for the forestry enterprises to manage,replying energy resour...
关键词:
西藏 天然林保护 现代 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一、工程实施概况1.领导重视、大力宣传。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乃至全球环境的一项德政工程。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非常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