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3)
2023(11823)
2022(10303)
2021(9985)
2020(8245)
2019(19432)
2018(19219)
2017(36746)
2016(19928)
2015(22727)
2014(22512)
2013(22552)
2012(20847)
2011(19027)
2010(18758)
2009(17176)
2008(16509)
2007(14039)
2006(12238)
2005(10754)
作者
(57774)
(48082)
(47522)
(45257)
(30622)
(22916)
(21642)
(19019)
(18287)
(16997)
(16486)
(16355)
(15341)
(15045)
(14777)
(14704)
(14265)
(14167)
(13717)
(13499)
(11812)
(11792)
(11400)
(10674)
(10657)
(10614)
(10494)
(10456)
(9606)
(9431)
学科
(81794)
经济(81706)
管理(56732)
(50714)
(41384)
企业(41384)
方法(38566)
数学(33842)
数学方法(33528)
中国(23497)
(20755)
(18163)
(17725)
(16748)
贸易(16739)
业经(16696)
(16361)
地方(14838)
(14389)
环境(14387)
农业(13816)
(13638)
理论(12406)
技术(12166)
(11588)
(11548)
银行(11511)
(11094)
金融(11093)
(11041)
机构
大学(288961)
学院(283563)
(117230)
经济(114874)
管理(114520)
研究(100347)
理学(99584)
理学院(98464)
管理学(96938)
管理学院(96434)
中国(74872)
(63189)
科学(62475)
(50554)
(49806)
研究所(46658)
(44798)
中心(43995)
业大(42412)
财经(41120)
北京(40756)
(38092)
(37944)
(37731)
师范(37648)
(36416)
经济学(35428)
农业(35359)
经济学院(32018)
(31412)
基金
项目(199688)
科学(156888)
基金(146661)
研究(145470)
(128532)
国家(127552)
科学基金(108738)
社会(91845)
社会科(87101)
社会科学(87076)
基金项目(78006)
(74171)
自然(70950)
自然科(69161)
自然科学(69142)
自然科学基金(67906)
教育(65426)
(63997)
资助(60790)
编号(58547)
成果(47449)
(45232)
重点(44366)
(42324)
(40821)
课题(39621)
教育部(38565)
国家社会(38369)
创新(38164)
科研(38080)
期刊
(123041)
经济(123041)
研究(83718)
中国(52478)
学报(46038)
科学(43249)
管理(40616)
(39863)
(34601)
大学(33931)
学学(31431)
教育(29401)
农业(28845)
技术(22588)
(20829)
金融(20829)
经济研究(20001)
财经(19513)
业经(18408)
图书(18244)
(16647)
问题(16492)
(15838)
资源(15622)
理论(14062)
(13899)
科技(13832)
技术经济(13572)
世界(13177)
实践(12736)
共检索到408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万胜  兰香英  王金秀  向红梅  田贺  罗庆华  
中国大鲵是全球现生最大的两栖动物,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与经济价值。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野生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人工养殖子二代及之后子代可作为水产品或药食资源加以利用。作为一种我国特有且珍稀的水生动物,在兼具保护与利用的双重特性下,大鲵种质资源现状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尽管有多重保护地位加身,其野生种群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目前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就地保护方式与通过人工增殖放流的迁地保护方式在实施方式和效果层面均有待评估与优化。与之相对的是,随着人工繁养殖技术的逐步成熟,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人工养殖大鲵逐渐成为一种较具市场前景的新兴养殖品种。然而,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仍是目前最大的瓶颈问题之一。大鲵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类高端水产品,其蕴含的生物活性成分和功效正在逐步被揭示。然而,受市场供需、产业发展与科研投入的影响,目前其养殖规模仍然较小,产品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仍亟待加强。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结果和团队的工作实践,从大鲵基本生物学及栖息地特征、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保护、人工繁殖与疾病防治、营养活性成分与产业化利用等方面对其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进行了综合概述。通过总结成功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针对这一特有珍稀物种的种质资源研究、保护方案制定、开发与可持续利用以及科普宣传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冯建彬  李家乐  程熙  
日本沼虾自然分布于中国、日本、越南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淡水水域,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经济虾类。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对其利用主要是采捕野生资源,50年代后期逐渐开始了人工养殖,直到八、九十年代随着海水对虾类流行疾病的爆发和养殖产量的骤减,日本沼虾凭借其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等优势,其养殖业得以迅速发展起来。近十年来,由于自然栖息环境的破坏和野生资源过度采捕,以及缺乏有效的良种选育技术,使得日本沼虾出现种质退化现象。简要概述了日本沼虾种质挖掘的历史和现状,并从形态学、生产性能、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分析了种质资源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种质资源保护策略,以期为日本沼虾种质资源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会堂  张启翔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世界花卉种质资源与花卉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作为花卉业发展的基础 ,花卉种质资源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科研人员的注意 .传统育种方法仍是花卉育种工作的主要方法 ,同时花卉分子育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培育花卉新品种开辟了新途径 ,并获得丰硕的成果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新雄  陈晓玲  
近20多年来,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至2002年底,国家已初步建立起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包括国家长期库和国家复份库各1座,中期库8座。长期库贮存种质已达33.4万余份,隶属35科192属712种,贮存数量居世界第一位。国家种质圃30个,共保存无性繁殖作物及多年生种质4.3万余份,隶属900多个物种。试管苗种质库2个,保存种质2300份。此外还建立了2个野生稻和1个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区。笔者在文中介绍了我国在库存种质持久安全保存技术、超干燥贮存技术和离体保存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当前种质保存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予以评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思发  
一、研究和保护鱼类种质资源的意义和迫切性 (一)从保护生物多样性谈起 为什么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原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如今变成了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的黄土高原?为什么原来郁郁葱葱、生意盎然的北非大森林如今变成了偶尔只闻驼铃声的撒哈拉大沙漠?为什么历史上盛产脍炙人口的大白鱼(翘嘴红鲌)的太湖如今变成了肉少刺多的毛鲚鱼的天下?这些都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有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群  王万茂  
研究目的:通过对近30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土地利用结构研究文献的归纳与整理,分析下一步需深入研究的方向和问题。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的优化目标选择与优化方法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理论与方法方面研究显现薄弱。研究结论:(1)加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机理研究;(2)加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多目标协同的研究,特别是其协同评价标准研究;(3)强化GIS技术在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与空间布局并重的应用研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踪家峰  
地方保护是建设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的重要阻碍,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从地方保护的表现形式、产生发展原因、经济效应以及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永广  郑向敏  
通过对2003—2011年的文献分析,发现国内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无居民海岛资源及特征、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保护与利用的意义、开发利用需处理的关系、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评价、开发利用的相关法律问题、开发利用的模式及措施8个方面;同时还可看出:理论研究滞后,实践推动明显;研究内容丰富,渐成理论体系;宏观视角偏多,微观个案欠深;定性研究普遍,定量分析较少。今后,需在研究视角、研究深度、研究方法上深入探索,以丰富和完善我国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理论体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董志国  段海宝  郑汉丰  葛红星  魏敏  柳梅梅  陈义华  李晓英  
青蛤是沿海地区重要的海产经济贝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的滩涂及河口地区,在中国已开展了广泛的养殖和浅海增殖。本文从青蛤的基因组学、系统分类、种群多样性、遗传发育、苗种繁育、养殖生态、生理生化和营养及药用价值方面,系统地综述了青蛤的种质资源发掘、评价与利用研究进展,并就野生资源的保护与评估、育苗技术与良种选育、绿色高效养殖与碳汇渔业以及营养价值与深加工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小刚  骆剑  尹绍武  朱晓平  
开展鱼类种质保存的研究,不仅可以保护鱼类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而且也是对鱼类种质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的前提条件。目前鱼类种质保存包括分子(DNA)保存、细胞保存和活体保存等。其中,分子(DNA)保存按照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基因组DNA保存、基因组文库保存、cDNA文库保存、DNA芯片保存4种;细胞保存一般可分为配子保存、胚胎保存、细胞系保存3种;而活体保存按鱼类生长环境不同可分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2种。综述了多种海、淡水鱼类种质保存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包括鲤科、鲆科、鲷科、鲱科以及鲽科等科鱼类种质保存的具体情况,为我国鱼类种质保存提供参考资料,同时对今后鱼类种质保存研究提出了展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初龙  章光新  杨建锋  
本文在归纳水资源评价分类基础上,论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Indicators system for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use,ISSAWRU)的研究基础,即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指出SAWRU需要ISSAWRU。水资源评价方法按指标数量可分为单项指标法、多项指标法和指标体系法。水资源评价所需指标数量因评价内容而异。综合评价常需要用指标体系法。SAWRU是水资源常规评价结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发展形成的一种多属性综合评价。由于水资源系统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压力下日趋复杂化,其可持续性影响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春艳  罗怀良  孔静  
该文用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中国主要农作物草谷比取值、中国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中国作物秸秆主要利用方式、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研究结论认为:(1)广义的秸秆资源包括田间秸秆和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田间秸秆量的估算采用作物经济产量与收获指数或草谷比来计算转换,农产品加工副产品量的估算多采用比重法。(2)目前对主要作物草谷比的取值以及秸秆资源量估算结果尚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表明不同作物草谷比取值差异较大,同类作物受自然条件、品种差异、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因生长环境、播种面积、估算精度等因素不同,中国秸秆资源量估算结果有年际差异和年内差异。(3)作物秸秆的利用方式主要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熊兴耀  李炎林  
超低温保存是目前木本植物长期保存的理想方法。综述国内外超低温保存技术在木本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面的应用现状和超低温条件下的低温伤害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阐述超低温保存技术的发展及各类超低温保存技术的优缺点和影响因素,指出广谱适用性问题、保存方法的可重复性问题和可操作性问题、投入产出问题是影响超低温保存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问题,认为扩大超低温保存木本植物资源的种类、根据植物种类和外植体类型发展相应的超低温保存技术、根据保存目的合理选取保存材料及其保存方法、优先发展经济优势物种的保存技术、增加财政投入以研发新型超低温保存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丽侠  程须珍  王素华  
绿豆(Vigna radiata L.)属于医食两用作物,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目前已成为中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西部开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物。与大宗作物相比,绿豆的种质资源利用率较低,品种改良方法仍局限于常规育种手段,遗传研究进展缓慢,尤其是现代分子遗传学研究落后,导致绿豆新品种选育进程缓慢,育种效率低下,限制了绿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别从绿豆的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品种选育概况及经典遗传学、现代分子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供中国绿豆科研工作者参考,并期望对提高国内绿豆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水平有所裨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明军  明刘斌  
该文综述了蜡梅科植物的植物分类学、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生物化学、繁殖、切花保鲜以及植物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并就蜡梅科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