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66)
2023(10937)
2022(9009)
2021(8345)
2020(6928)
2019(15706)
2018(14941)
2017(28076)
2016(14886)
2015(16613)
2014(15610)
2013(15732)
2012(14555)
2011(13289)
2010(12837)
2009(11748)
2008(11391)
2007(9717)
2006(8372)
2005(7461)
作者
(43485)
(36362)
(36318)
(34564)
(23128)
(17593)
(16279)
(14303)
(13868)
(12717)
(12401)
(12195)
(11499)
(11361)
(11290)
(11259)
(10791)
(10655)
(10576)
(10297)
(8975)
(8822)
(8797)
(8218)
(8198)
(8148)
(7869)
(7610)
(7144)
(7130)
学科
(69909)
经济(69837)
管理(40643)
(39707)
方法(35946)
数学(33603)
数学方法(33446)
(29406)
企业(29406)
中国(20509)
(18087)
(17287)
(16265)
贸易(16257)
(15912)
业经(13141)
农业(12436)
(11853)
(11598)
地方(11440)
(10602)
金融(10601)
(10410)
银行(10378)
(10019)
财务(10013)
财务管理(10000)
(9939)
环境(9922)
企业财务(9622)
机构
大学(219820)
学院(213780)
(101716)
经济(100371)
管理(83250)
研究(78190)
理学(73623)
理学院(72799)
管理学(71794)
管理学院(71412)
中国(60642)
(45889)
科学(45599)
(43489)
(40253)
(38729)
财经(36200)
研究所(35753)
中心(35457)
经济学(34171)
(33685)
业大(33624)
农业(31949)
经济学院(31284)
北京(28955)
(28117)
(27776)
财经大学(27589)
(25412)
师范(25060)
基金
项目(153579)
科学(122777)
基金(118486)
研究(106269)
(106231)
国家(105454)
科学基金(89865)
社会(74006)
社会科(70657)
社会科学(70644)
基金项目(61995)
自然(57794)
自然科(56585)
自然科学(56564)
自然科学基金(55649)
(54270)
资助(48252)
(47951)
教育(47284)
编号(38194)
(36061)
重点(34891)
国家社会(33744)
(32372)
(32035)
教育部(31214)
中国(30278)
科研(30257)
创新(30177)
成果(30010)
期刊
(97472)
经济(97472)
研究(62947)
学报(38386)
中国(38175)
(34612)
科学(34543)
(31306)
大学(29054)
管理(27766)
学学(27623)
农业(23413)
(20683)
金融(20683)
经济研究(18767)
财经(18589)
(15979)
(14050)
技术(14005)
(13879)
业经(13819)
教育(13789)
问题(13762)
世界(12368)
国际(12174)
统计(11510)
技术经济(10673)
(10341)
(10225)
科技(9434)
共检索到304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光荣  
本文使用CHARLS数据考察了中国1959~1961年大饥荒对饥荒经历者健康的长期影响,并且利用更精细的县级死亡率数据,分别构造了人在胎儿和幼儿时期经历饥荒严重程度的指标,考察了"胎儿起源假说"和幼儿健康影响成年健康两种理论。研究发现,在胎儿时期被饥荒打击程度严重的人,其成年时健康并没有更差,这可能是由样本选择问题所导致的。与此对应,在出生后12个月内的婴儿期经历的饥荒越严重,其成年时的健康状况会越差,并且肥胖的概率会越高。出生后第13~36个月经历饥荒对健康没有长期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青山  陈铭聪  胡峰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利用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健康城市”试点政策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健康城市”试点政策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健康城市试点政策提高了老年人健康水平,政策实施后老年人自评健康水平提高、患慢性病的可能性下降、抑郁情绪得分降低、日常活动需帮助的可能性下降、医疗费用减少。异质性研究发现,健康城市试点政策对城镇老年人和低龄老年人的健康促进作用更强,在空气污染水平较低、行政等级较高、养老和医疗卫生设施较完善的城市健康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健康促进效应主要通过“设施适老化改造”和“服务适老化供给”等机制产生影响。据此,文章建议进一步扩大健康城市建设范围,采取差异化的建设方案,充分发挥健康城市创建对老年人健康的促进作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朱铭来   康琢  
解决好失能人群的健康问题是缓解健康不平等,最终实现全民健康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利用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四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微观面板数据(CHARLS),基于以个人自评健康测度的相对剥夺指数构造健康不平等指标,并建立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长期护理保险对健康不平等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能够缓解因失能带来的健康不平等;长期护理保险缓解健康不平等的作用效果具有异质性,对中重度失能、高年龄组、受教育程度较低、居住在城镇群体的影响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长期护理保险能够通过专业化照护提高健康水平,降低医疗支出,并基于收入效应提高失能人群自身健康感知,最终缓解群体间健康不平等;随着实行时间的增加,长期护理保险缓解健康不平等的作用效果逐渐增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曾毅  冯秋石  Therese Hesketh  Kaare Christensen  James W.Vaupel  
文章对"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近两万名80~105岁高龄老人的数据分析发现,社会经济发展使得2008年高龄老人存活概率和自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1998年有显著改善。医疗条件进步使健康较差高龄老人被"救"存活率提高,使2008年高龄老人客观量测的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比10年前显著下降;这给社会和亿万家庭带来严峻挑战。研究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寿命提高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成本;但它不是以往不少国际文献解释这一现象时所称的"胜利的失败",所以没有必要为此恐慌,而需要全社会积极应对,努力实现人口健康老龄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曾毅  冯秋石  Therese Hesketh  Kaare Christensen  James W.Vaupel  
文章对"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近两万名80105岁高龄老人的数据分析发现,社会经济发展使得2008年高龄老人存活概率和自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1998年有显著改善。医疗条件进步使健康较差高龄老人被"救"存活率提高,使2008年高龄老人客观量测的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比10年前显著下降;这给社会和亿万家庭带来严峻挑战。研究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寿命提高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成本;但它不是以往不少国际文献解释这一现象时所称的"胜利的失败",所以没有必要为此恐慌,而需要全社会积极应对,努力实现人口健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子英  孟令杰  
本文对阿马蒂亚·森的食物获取权理论与传统的解释饥荒的食物供给量下降(FoodAvailabilityDecline,FAD)理论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在解释饥荒的发生时两者都具有解释能力,但在解释饥荒的分布上,FAD不具解释力度,本文实证检验了这一结论。在林毅夫和杨涛提出的城市偏向基础上,指出缺粮区的划分才是决定饥荒分布的真正原因,饥荒的分布是阶层性的,各自食物获取权的优先顺序才是遭受饥荒影响程度的直接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倪秀艳  赵建梅  
本文研究教育影响农村居民健康不平等的作用机制。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本文综合利用分位数回归、反事实分析和Machado and Mata(2005)的分解方法,将两个不同时期教育对农村居民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分解为三个部分:教育对农村居民健康的边际影响的作用,教育自身分布的作用以及其他变量的影响。其中教育对健康的边际影响的变化将加剧健康不平等,而教育分布的改变即农村居民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降低健康不平等程度。因此,加大农村教育的公共投资在提高农民素质的同时,将有助于改善农村健康不平等状况。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郁杨  陈东  
本文从机会不平等这一创新性视角出发,基于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四期CHARLS基线调查微观数据,采用PSM-DID模型探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对城乡之间老年健康公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健康机会不平等,2011—2018年机会不平等程度有所下降,且老年群体较之中年群体降幅更大;新农保政策显著缓解了城乡户籍造成的老年健康机会不平等,这一结论在更换匹配方法、调整研究样本、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新农保政策的缓解效应存在明显的群体异质性,中等收入、得到更多家庭养老支持和健康状况更差的老人受益更多;新农保的政策效果在短期内随着养老金领取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但从更长时间维度看政策持续性尚有待加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郁杨  陈东  
本文从机会不平等这一创新性视角出发,基于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四期CHARLS基线调查微观数据,采用PSM-DID模型探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对城乡之间老年健康公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健康机会不平等,2011—2018年机会不平等程度有所下降,且老年群体较之中年群体降幅更大;新农保政策显著缓解了城乡户籍造成的老年健康机会不平等,这一结论在更换匹配方法、调整研究样本、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新农保政策的缓解效应存在明显的群体异质性,中等收入、得到更多家庭养老支持和健康状况更差的老人受益更多;新农保的政策效果在短期内随着养老金领取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但从更长时间维度看政策持续性尚有待加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阳  耿菁楠  王兰会  
分析我国30个省区(西藏及港澳台除外)的主要疾病死亡率数据,通过方差分析、面板回归等方法逐步深入研究疾病死亡率与森林覆盖率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森林覆盖率越高,主要疾病死亡率越低,森林覆盖率每增加1%,肺癌死亡率减少1.14/105,乳腺癌死亡率减少0.16/105,其他慢性病具有同样的抵减趋势。这些结果表明森林在促进居民健康水平方面有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程令国  张晔  沈可  
教育和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最重要部分,其互补关系引起了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本文使用中国老年人数据,研究了教育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发现教育显著提高了中国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存活率,且教育带来的健康投入效率的提高比预算约束的放松所起的作用更大,因此可以通过健康行为的干预来增进人们的健康。本文进一步证实了教育对健康影响的持久性和跨国普适性,同时也发现了教育对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渠道的一些有趣特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谷彬  
本文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基于经过普查修订的历史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发现其效率演进过程存在阶段性特征,1992年为分界点,其后产生区域差距问题,差距的拉开主要发生在东部与中、西部之间。鉴于服务业技术效率阶段性演进与区域差距的问题,本文分阶段、分地区对技术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康锋莉  邓可斌  
中国式分权对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正面作用已得到学界的一致肯定,但分权是否能提升居民的生活健康水平仍未有定论。本文基于微观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采用生活质量指标QWB表征居民健康水平,实证检验了分权与居民生活健康状况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分权与居民生活健康的关系呈现倒U型特征。分权的增长会先使生活健康水平提升,在分权程度到了一定水平之后,又会带来生活健康水平的下降。这说明,分权改革达到一定阶段后,会对生活健康产生负面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首次证实了分权改革可能对居民健康存在负面影响,而分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康锋莉  邓可斌  
中国式分权对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正面作用已得到学界的一致肯定,但分权是否能提升居民的生活健康水平仍未有定论。本文基于微观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采用生活质量指标QWB表征居民健康水平,实证检验了分权与居民生活健康状况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分权与居民生活健康的关系呈现倒U型特征。分权的增长会先使生活健康水平提升,在分权程度到了一定水平之后,又会带来生活健康水平的下降。这说明,分权改革达到一定阶段后,会对生活健康产生负面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首次证实了分权改革可能对居民健康存在负面影响,而分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减少这一负面影响的必由之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俞峰  王晔  李侨敏  林发勤  
本文以中国2002年外资管制放松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匹配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统计年鉴,探究中国外资进入自由化对劳动力健康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资进入自由化会改善劳动者健康水平,对疾病种类、受教育水平和性别差异的异质性分析显示,外资进入自由化对发烧、喉咙痛、咳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给高学历劳动者或男性劳动者带来的好处更显著。机制检验证明,外资进入自由化一方面通过增加劳动者工作时长和加剧环境污染对中国劳动者健康状况产生了负向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劳动者收入使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且正向作用大于负向作用。本文研究有助于客观准确地评估外资进入自由化的健康效应,同时对发展中国家引资调整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