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76)
- 2023(11621)
- 2022(10146)
- 2021(9844)
- 2020(8196)
- 2019(19261)
- 2018(19072)
- 2017(36199)
- 2016(19787)
- 2015(22603)
- 2014(22400)
- 2013(22316)
- 2012(20593)
- 2011(18777)
- 2010(18340)
- 2009(16764)
- 2008(16211)
- 2007(13683)
- 2006(11898)
- 2005(10375)
- 学科
- 济(79632)
- 经济(79546)
- 管理(54797)
- 业(49820)
- 企(40671)
- 企业(40671)
- 方法(38001)
- 数学(33378)
- 数学方法(33072)
- 中国(23126)
- 农(20240)
- 学(18331)
- 财(17351)
- 业经(16325)
- 贸(16276)
- 贸易(16266)
- 易(15900)
- 地方(14461)
- 和(13970)
- 农业(13512)
- 环境(13416)
- 制(13172)
- 理论(12187)
- 技术(11683)
- 银(11230)
- 银行(11189)
- 划(11026)
- 行(10727)
- 融(10682)
- 金融(10681)
- 机构
- 大学(285158)
- 学院(279896)
- 济(114512)
- 经济(112259)
- 管理(111735)
- 研究(99819)
- 理学(97466)
- 理学院(96347)
- 管理学(94845)
- 管理学院(94355)
- 中国(73387)
- 科学(63668)
- 京(61929)
- 所(50746)
- 财(48442)
- 农(47239)
- 研究所(47042)
- 中心(43662)
- 业大(43287)
- 财经(40076)
- 北京(39634)
- 江(37561)
- 农业(37556)
- 范(37223)
- 师范(36853)
- 经(36787)
- 院(35887)
- 经济学(34701)
- 经济学院(31360)
- 州(30875)
- 基金
- 项目(198842)
- 科学(156440)
- 基金(146468)
- 研究(143324)
- 家(128894)
- 国家(127909)
- 科学基金(108964)
- 社会(89830)
- 社会科(85162)
- 社会科学(85139)
- 基金项目(78064)
- 省(74893)
- 自然(72040)
- 自然科(70285)
- 自然科学(70268)
- 自然科学基金(69014)
- 教育(64667)
- 划(64424)
- 资助(60317)
- 编号(57050)
- 成果(46309)
- 部(44669)
- 重点(44375)
- 发(42297)
- 创(41112)
- 课题(39013)
- 创新(38430)
- 科研(38235)
- 教育部(37987)
- 国家社会(37515)
- 期刊
- 济(119088)
- 经济(119088)
- 研究(81800)
- 中国(51544)
- 学报(48373)
- 科学(44211)
- 农(42764)
- 管理(39737)
- 大学(35057)
- 财(33647)
- 学学(32663)
- 农业(30499)
- 教育(29065)
- 技术(22210)
- 融(20027)
- 金融(20027)
- 经济研究(19630)
- 财经(19017)
- 业经(17774)
- 图书(17152)
- 业(16691)
- 经(16219)
- 问题(15800)
- 资源(14235)
- 科技(13958)
- 理论(13743)
- 技术经济(13298)
- 贸(13158)
- 世界(12785)
- 实践(12453)
共检索到399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晓华 黄秦军 张香华 张绮纹 王冰 姚盛智
收集我国东北林区特有乡土树种大青杨天然基因资源 4 0 0多份 ,在黑龙江省伊春带岭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青杨基因库。利用常规手段对其生长、物候、抗锈病和木材材性等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 ,利用高新技术方法从 DNA分子水平上探测了大青杨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分化程度。经综合评价选出 5个优良群体 ,4 4个优良单株 ,为该地区营建大青杨人工林奠定了一定基础 ,为杨树抗性育种等提供了育种材料和信息。认为选择优良个体是近期大青杨改良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
东北林区 大青杨 基因资源 遗传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绮纹 苏晓华 姜兴林
大青杨种内群体间变异十分丰富,为了选出最佳群体,直接用于造林,进行了全分布区群体选择的研究。本试验在大兴安岭地区对9个产体群体的大青杨做了生长、生根、抗寒、抗锈病的主要经济性状的测定,然后进行综合评定,选择出最佳群体。
关键词:
大青杨 群体 性状测定 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苏晓华 张绮纹 张望东 卞祖娴
对杨属青杨派主要树种大青杨、甜杨、香杨和马氏杨种间及种内遗传变异进行了RAPD检测,结果表明:7个随机引物对4个树种DNA扩增产物绝大部分呈现为单型性,而有3个引物扩增产物显示出丰富的种间多型性;所有引物均在4个树种内扩增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统计分析建立的系统树还说明了4树种可能的亲缘关系及系统发育史,同时,各树种内也均存在着遗传多样性。这对今后进行这些树种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得出:分子水平分类的结果与经典分类一致:4个树种中马氏杨出现最早,甜杨次之,香杨再次之,大青杨最晚;大青杨与香杨亲缘关系最近,因此,以往认为大青杨与甜杨亲缘关系最近的说法有必要重新审视。
关键词:
杨树,遗传变异,RAPD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云 王金林 周宇 李国英
选用活性艳红KD-8B和活性黄K-RN染料浸染大青杨单板,试验研究染液浓度、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对上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染因素中染液浓度对上染率的影响较大,活性黄K-RN染料的上染率明显高于活性艳红KD-8B染色单板。
关键词:
杨木单板 染色 活性染料 上染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立非 姜笑梅 苏晓华 张绮纹 于春娟 姜海燕
本文对8个产地大青杨天然群体,1个产地大青杨群体内不同个体,2个产地香杨群体幼苗基本材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和基本密度。结果表明:8个大青杨群体间,1个大青杨群体内10个个体幼苗3个材性主要指标,纤维长度、宽度和基本密度差异显著;纤维长度和基本密度的广义遗传力,大青杨天然群体间为0.225和0.217,群体内为0.475和0.345。本研究同时对大青杨群体间、群体内的个体进行了优选,并对群体地理位置与基本材性的回归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群体,幼苗,优选,基本材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余树全 刘军 付达荣 刘大健 刘友全
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 ,地史条件独特 ,地形地貌复杂 ,气候环境多样 ,孕育有丰富独特的植物资源。研究表明 :①川西高原地区杨树基因资源丰富 ,有青杨派杨树 1 1种、 8个变种和 1 0个天然杂交类型 ,占中国特有青杨 2 4种的 45 8% ,是我国杨树自然分布中心和变异中心之一。②该地区青杨垂直分布表现出替代性 ,水平分布表现为地域性特点。③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强 ,从干热河谷到润湿气候至寒湿气候带均有分布。④具有明显速生性 ,从海拔 1 60 0~ 40 0 0m范围内 ,具有 0 77~ 2 40m的年平均高生长量 ,1 0 0~ 3 90cm的年平均胸径增量。⑤多种植物...
关键词:
川西高原 青杨派 基因资源 变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锡兵 李博 张志毅 马开峰 何占国 刘承友
对杨树光合特性的研究一直是杨树遗传改良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探讨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苗期的光合特性和规律,以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交所得3个生长及抗性等表现优良的杂种无性系1年生盆栽扦插苗为材料,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3个无性系的光合作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7月中旬,天气晴朗条件下,3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分别呈单峰和倒双峰变化趋势;编号为191的无性系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两次峰值均高于165和177,191和177的低值高于165;3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相近,净光合速率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而增大,...
关键词:
美洲黑杨 大青杨 杂种 光合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君良 李坚 刘一星 杨霞
采用高温水蒸气处理和加热处理固定大青杨木材压缩变形 ,并对两种处理结果进行比较。测定了木材的抗胀 (缩 )率 (ASE)、阻湿率 (MEE)、质量损失率 (WL)、压缩率、压缩变形恢复率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 :无论是高温加热处理还是高温水蒸气处理 ,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明显得到提高。在相同温度条件下 ,当ASE的值超过 5 0 %时 ,高温水蒸气处理所需要的时间远远小于高温加热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当温度为 1 80℃时加热处理需要 1 5~ 2 0h ,而水蒸气处理仅需要 8min ,压缩变形被固定。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锡兵 宋跃朋 马开峰 郭斌 安新民 张志毅 史志伟 徐兰丽 张有慧
以美洲黑杨与大青杨6个杂种无性系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对其5℃连续5d低温胁迫过程中若干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6个无性系叶绿素含量和最大光能转换效率逐渐降低,丙二醛含量保持逐渐上升趋势,而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此外,各指标6个无性系间差异明显:无性系DU146和DU147叶绿素含量、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胁迫过程中均相对较高,而丙二醛含量及其增加倍数相对较低,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及低温耐受能力;其次是无性系DU136和DU165;而无性系DU135和DU150光合作用及低温耐受能力较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苏晓华 张绮纹 郑先武 张香华 归复
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从DNA分子水平上探测了大青场(plpulusussuriensisKom.)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分化程度。结果得出:用14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共产生180个扩增片段,扩增片断在211bp至1636bp之间。Shannon表型多样度(HO)估测值在群体间变动范围为0.271至0.392,平均为0.310。对分子水平变异分为群体间和群体内两部分进行分析,群体间分量占总变异的62.3%,群体内只占37.7%。不同引物在群体内探测能力也各不相同,CHl-l引物探测多样度(HO)最高(0.540),而2116引物最低(0.151)。
关键词:
大青杨,天然群体,RAPD,遗传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福强 杨国亭 孟繁荣 田兴军
利用5种丛枝菌根真菌,在不同肥态、肥力水平下对大青杨实生苗进行接种。结果表明:5种真菌都与大青杨形成了菌根,在不施肥情况下Glomusintraradices、G mosseae、G versiforme3个菌种的苗木在苗高、地径、总干生物量上都与对照表现出差异极显著,与菌根侵染率呈正相关。丛枝菌根能增加苗木对难溶性P肥的吸收和利用,特别是G sinuosa与施过磷酸钙(Ca(H2PO4)2·H2O)在有效成分(P2O5)含量0 06g·kg-1土水平下的组合对苗木有良好的促生效果,生物量积累是对照处理的3 58倍;使用G mosseae或G intraradices与施可溶性P肥磷酸氢二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军锋 韩一凡 李玲 彭学贤 李嘉瑞
利用叶盘法开展了mtlD gutD双价基因转化美洲黑杨×青杨的研究 ,经诱导不定芽及诱导生根阶段卡那霉素 (选择性抗生素 )连续筛选 ,获得了 38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抗性植株经PCR检测 ,2 8株呈阳性。对其中 5株PCR阳性植株进行Southern及Western杂交 ,有 4株二者均呈阳性 ,证明双价基因成功整合到美洲黑杨×青杨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耐盐实验表明这 4株转基因植株抗NaCl能力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万胜 兰香英 王金秀 向红梅 田贺 罗庆华
中国大鲵是全球现生最大的两栖动物,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与经济价值。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野生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人工养殖子二代及之后子代可作为水产品或药食资源加以利用。作为一种我国特有且珍稀的水生动物,在兼具保护与利用的双重特性下,大鲵种质资源现状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尽管有多重保护地位加身,其野生种群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目前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就地保护方式与通过人工增殖放流的迁地保护方式在实施方式和效果层面均有待评估与优化。与之相对的是,随着人工繁养殖技术的逐步成熟,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人工养殖大鲵逐渐成为一种较具市场前景的新兴养殖品种。然而,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仍是目前最大的瓶颈问题之一。大鲵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类高端水产品,其蕴含的生物活性成分和功效正在逐步被揭示。然而,受市场供需、产业发展与科研投入的影响,目前其养殖规模仍然较小,产品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仍亟待加强。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结果和团队的工作实践,从大鲵基本生物学及栖息地特征、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保护、人工繁殖与疾病防治、营养活性成分与产业化利用等方面对其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进行了综合概述。通过总结成功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针对这一特有珍稀物种的种质资源研究、保护方案制定、开发与可持续利用以及科普宣传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晓雨 刘焕臻 孙国语 易嘉欣 李开隆
【目的】为优化美洲黑杨×大青杨染色体制片方案,研究不同因素对美洲黑杨×大青杨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并进行核型分析,同时为杨树遗传进化、亲缘关系、倍性鉴定、良种选育等研究提供细胞学上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美洲黑杨×大青杨杂种的根尖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分析比较根的不同发育长度、预处理方式、酸解时间和酸解温度对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1)在根生长达到1.5 cm时取其根尖,可以获得较多的中期分裂相且适合核型分析的中期细胞较多;预处理时采用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在0℃下处理2 h,获得的染色体形态清晰、分散性良好且长度适宜;解离时采用1 mol/L盐酸在60℃下酸解10 min或者在25℃下酸解18 min,根尖硬度适中更易于压片,染色体易着色,染色后对比度高,获得染色体形态结构较好且无杂质。2)美洲黑杨×大青杨杂种染色体数目为38条,基数为19,核型公式为2n=2x=38=32m+6sm,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在1.35%~4.37%之间,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8L+10M2+10M1+10S,第3对染色体短臂上附有随体,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61%,属于1B核型。【结论】优化了美洲黑杨×大青杨根尖染色体制片方案,发现了美洲黑杨×大青杨为二倍体,核型属于较对称类型,进化上处于较原始的位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爱民 封志明 阎丽珍 于格
论文首先在理论上系统分析了耕地资源约束与农产品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以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大豆生产为重点,对主产区大豆生产的经济效益及影响大豆生产的资源、环境等其他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以县为基本单元,对中国大豆主产区未来大豆最大可能生产规模进行了预测;在分析大豆主产区大豆综合生产潜力基础上,研究提出了2020年之前中国大豆的最大可能生产能力在2800×104~3400×104t左右。但由于中国大豆生产和大豆加工存在严重的空间布局错位,应实施“南进北出”的大豆贸易战略;东北平原区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大豆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但该地区也是玉米主产区,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必然带来玉米种植面积的下降,也将影...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农产品 大豆 生产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