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94)
- 2023(7259)
- 2022(5981)
- 2021(5916)
- 2020(4845)
- 2019(10861)
- 2018(10539)
- 2017(18916)
- 2016(9992)
- 2015(11503)
- 2014(10807)
- 2013(10682)
- 2012(9978)
- 2011(9408)
- 2010(9341)
- 2009(8951)
- 2008(8741)
- 2007(7627)
- 2006(6714)
- 2005(6253)
- 学科
- 济(44244)
- 经济(44212)
- 管理(28989)
- 业(26757)
- 企(22395)
- 企业(22395)
- 方法(18162)
- 中国(15875)
- 数学(15791)
- 数学方法(15652)
- 学(13757)
- 技术(12618)
- 贸(10683)
- 贸易(10673)
- 易(10468)
- 农(9638)
- 技术管理(9513)
- 业经(8409)
- 制(8344)
- 银(8291)
- 财(8274)
- 银行(8265)
- 行(8069)
- 融(7494)
- 金融(7493)
- 环境(7039)
- 理论(6331)
- 和(6324)
- 关系(6321)
- 发(6103)
- 机构
- 大学(151971)
- 学院(146282)
- 济(68827)
- 经济(67846)
- 研究(60634)
- 管理(52782)
- 中国(46682)
- 理学(44830)
- 理学院(44286)
- 管理学(43617)
- 管理学院(43331)
- 科学(36328)
- 京(33735)
- 所(31229)
- 研究所(28871)
- 财(28595)
- 中心(25582)
- 农(24578)
- 经济学(23450)
- 财经(23198)
- 北京(22251)
- 院(22158)
- 经(21469)
- 经济学院(20947)
- 业大(20860)
- 江(20613)
- 农业(19574)
- 范(19155)
- 师范(18904)
- 科学院(18696)
- 基金
- 项目(99939)
- 科学(79235)
- 基金(75150)
- 研究(70615)
- 家(68074)
- 国家(67637)
- 科学基金(56372)
- 社会(47345)
- 社会科(45038)
- 社会科学(45031)
- 基金项目(38238)
- 自然(35517)
- 省(35287)
- 自然科(34756)
- 自然科学(34744)
- 自然科学基金(34172)
- 划(31598)
- 教育(31424)
- 资助(30990)
- 编号(24568)
- 重点(23537)
- 创(23429)
- 部(23240)
- 创新(22384)
- 中国(22057)
- 发(21920)
- 国家社会(21746)
- 成果(20831)
- 教育部(19736)
- 科研(19232)
共检索到226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浩斌 杨杰銮 杨森 梁冠宇 李江涛 李清清 林蠡 梁日深
为完善中国裸胸鳝属鱼类物种信息,实验报道了采集于中国大陆沿海水域(福建省厦门市和广东省汕头市)的新记录种——鞍头裸胸鳝,目前该物种世界上仅日本及中国台湾东部有分布记录。通过对采集样品进行详细的形态学特征分析,综合利用DNA条形码COⅠ及16S rRNA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及系统分类研究。结果显示,鞍头裸胸鳝主要鉴别特征为:体色浅褐色,眼后头顶有一个暗色马鞍状斑纹,背鳍起点前有一黑色三角形大斑块,腹部有黑色条纹从鳃孔下方延伸至肛门,背鳍、臀鳍边缘均为白色;体修长,全长为体高的19.06~19.60倍;上下颌齿均单行,上颌齿每侧8个,下颌齿12~14个,总脊椎数为162~168。基于COⅠ及16S rRNA基因分析,鞍头裸胸鳝与其他裸胸鳝遗传距离分别为COⅠ(0.120~0.255),16S rRNA (0.059~0.132),其中COⅠ遗传距离已远大于Herbert设定的2%最小物种鉴定遗传距离,揭示鞍头裸胸鳝为独立物种。进化树上,鞍头裸胸鳝与白缘裸胸鳝聚为一支,二者亲缘关系较为紧密。研究表明,鞍头裸胸鳝在中国大陆沿海也有分布,为有效新记录种。本研究为中国裸胸鳝属鱼类的系统分类及物种名录修订提供相关分类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浩斌 杨杰銮 杨森 梁冠宇 李江涛 李清清 林蠡 梁日深
为完善我国裸胸鳝属鱼类物种信息,实验报道了采集于我国大陆沿海水域(福建省厦门市和广东省汕头市)的新记录种——鞍头裸胸鳝,目前该裸胸鳝世界上仅日本及我国台湾东部有分布记录。通过对采集样品进行详细的形态学特征分析,综合利用DNA条形码COⅠ及16S rRNA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及系统分类研究。结果显示,鞍头裸胸鳝主要鉴别特征为:体色浅褐色,眼后头顶有一个暗色马鞍状斑纹,背鳍起点前有一黑色三角形大斑块,腹部有黑色条纹从鳃孔下方延伸至肛门,背鳍、臀鳍边缘均为白色;体修长,全长为体高的19.06~19.60倍;上下颌齿均单行,上颌齿每侧8个,下颌齿12~14个,总脊椎数为162~168。基于COⅠ及16S rRNA基因分析,鞍头裸胸鳝与其他裸胸鳝遗传距离分别为COⅠ (0.120~0.255),16S rRNA (0.059~0.132),其中COⅠ遗传距离已远大于Herbert设定的2%最小物种鉴定遗传距离,揭示鞍头裸胸鳝为独立物种。进化树上,鞍头裸胸鳝与白缘裸胸鳝聚为一支,两者亲缘关系较为紧密。研究结果阐明鞍头裸胸鳝在我国大陆沿海也有分布,为有效新记录种,为我国裸胸鳝属鱼类的系统分类及物种名录修订提供相关分类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杜民 齐兴柱 尹绍武 霍蕊 张本 陈国华
为探讨中国南海裸胸鳝属(Gymnothorax)鱼类系统发育关系,采用PCR扩增产物克隆到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获得黄边裸胸鳝(Gymnothorax flavimarginatus)、斑点裸胸鳝(G.meleagris)、波纹裸胸鳝(G.undulatus)、云纹裸胸鳝(G.chilospilus)、匀斑裸胸鳝(G.reevesi)5种裸胸鳝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全序列1140bp。结合GenBank中的蠕纹裸胸鳝(G.kidako)Cyt b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1140个位点中共有367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32.2%);(2)序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飞 王吉 骆剑 张本 陈国华
裸胸鳝(Gymnothorax)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重要鱼类。本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技术对匀斑裸胸鳝(G.reevesii)消化道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匀斑裸胸鳝口咽腔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内含杯状细胞和味蕾,表层细胞表面具有微脊;食道上皮形成黏膜皱褶,黏膜上皮部分区域衬着有单层柱状上皮,且含有丰富的杯状黏液细胞;胃呈"┫"形,可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贲门部与盲囊部含有丰富的胃腺,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胃表面具有丰富的胃小凹;肠道较短,肠道系数为0.33,黏液细胞数量从前肠往后肠逐渐增多,肠道微绒毛和纤毛的数量从前肠往后肠逐渐减少。匀斑裸胸鳝的齿、食道、肠道系数、胃肠结构...
关键词:
匀斑裸胸鳝 消化道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骏 陈家骅 郑敏琳 宋东宝 姚俊丽
草蛉茧蜂属(Chrysopophthorus)属于膜翅目茧蜂科优茧蜂亚科,是脉翅目草蛉科成虫寄生蜂.该属在中国大陆的区系分布迄今尚无报道.记述了草蛉茧蜂属在中国大陆一个新记录种——柄草蛉茧蜂(Chrysopophthorus petioles Chou),且提供了该属分布于古北区和东洋区的3个已知种分种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晨虹 李思发
测量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及南流江六个水系绒螯蟹群体的 32个外部形态特征 ,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将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四个北方水系的蟹划为一组 ,把珠江和南流江两个南方水系的蟹划为另一组 ,两组之间形态差异极显著 (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小东 王如才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9种头足类的齿舌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所研究的物种的齿舌均有7列纵向的齿组成,齿式为3·1·3。乌贼目的7个种(罗氏乌贼Sepiarobsoni、金乌贼S.esculenta、虎斑乌贼S..pharaonis、白斑乌贼S.latimanus、目乌贼S.aculeata、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maindroni、柏氏四盘耳乌贼Euprymnaberryi)中央齿一列,具有一个齿尖;侧齿位于中央齿两侧各3列,分别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侧齿,也称为侧齿,内缘齿和外缘齿;无缘板结构。长蛸Octopusvariabilis和短蛸O.ocellatus中央齿一列,分别有5...
关键词:
头足类 乌贼 齿舌 形态学 扫描电镜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冀宏宇 王炳谋 钟诗文 吴沙沙 翟俊文
报道了中国大陆兰科一新纪录种——短梗石豆兰(Bulbophyllum brevipedunculatum T. C. Hsu&S. W. Chung),对其形态进行描述并提供照片.该种原记录是中国台湾特有种,首次于中国大陆湖北省恩施市发现.该种在形态上与城口卷瓣兰(B.chrondriophorum)、白毛卷瓣兰(B.albociliatum)相似,三者主要区别在于短梗石豆兰的花序梗极短.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标本室(FAFU).
关键词:
兰科 短梗石豆兰 新纪录 湖北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静 卢萍 王金妞 金凤 恩和巴雅尔
提取小花棘豆(Oxytropis.glabra DC.)、小叶小花棘豆(O.glabravar.tenuis)、刺叶柄棘豆(O.aciphyllaLedeb.)、砂珍棘豆(O.racemusaTurcz.)、多叶棘豆(O.verticillaris(L.)J.N)、黄毛棘豆(O.ochranthaTurcz.)基因组DNA,扩增其5.8SrDNA/ITS序列并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疏毛棘豆(O.pilosa)和长白棘豆(O.anertii)5.8SrDNA/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利用MEGA4.0软件采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旨在为棘豆属下种间及种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思发 邹曙明
用 4 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 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 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 :(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 ,其中Z2扩增的 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 ,而 70 0bp片段为长江蟹、辽河蟹、黄河蟹和瓯江蟹所特有 ,可作为区别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的分子遗传标记 ;(2 )Opp17扩增的 94 7bp片段的出现频率 ,在长江、黄河和辽河群体显著地从南到北递减 ,长江蟹 87.50 %、黄河蟹4 1.66%、辽河蟹 10 .83%。这一遗传渐变的度量可作为区别这三个水系的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判据 ;(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金良 李思发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比较了分布于我国大陆沿海 6个主要水系的两种绒螯蟹 (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 )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结果发现 ,(1)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不显著 ,四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 =0 .0 0 0 6~ 0 .0 0 53,属种内群体间差异。 (2 )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也不显著 ,两个群体间遗传距离D=0 .0 0 0 7,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 (3)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与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在SOD同工酶表型上有明显差异 ,SOD - 2位点仅在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中表达 ,而SOD -...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匡梅 王素娟 曾呈奎
红藻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匡梅,王素娟,曾呈奎(上海水产大学,200090)(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关键词红藻,分子系统学ADVANCESINTHESTUDYOFMOLECULARSYSTEMATICSINRHODOPHYTA¥Kuan...
关键词:
红藻,分子系统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小东 马媛媛 程汝滨
动物线粒体DNA(mt DNA)具有在细胞中大量存在、缺少重组、多为母系遗传、缺少内含子以及进化速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比较和进化基因组、种群遗传、物种鉴定和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系统发生学研究。头足类作为软体动物门中的重要经济种类,其分类和系统进化研究历来是热点领域。本研究主要对头足类动物mt DNA组成与特点(包括基因组成、重排等)、常用mt DNA标记对其不同分类阶元的适用性以及线粒体基因片段和全基因组在头足类系统演化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富英 罗晶 罗信昌
对侧耳属18个种52个菌株以及双孢蘑菇、香菇和亚侧耳各1个菌株的28S rDNA 5’端、ITS和IGS1进行PCR扩增,扩增4个属的28S rDNA 5’端均得到一长度为1.46 kb的片段,侧耳属ITS扩增片段长680 bp,亚侧耳700 bp,双孢蘑菇和香菇720 bp,侧耳属IGS1扩增片段长度发生变异,红平菇和桃红侧耳为1.1 kb,其他侧耳为1.0 kb,亚侧耳700 bp,双孢蘑菇和香菇1.3 kb。对扩增片段分别用7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双孢蘑菇、香菇和亚侧耳可与侧耳分开,18种侧耳分为五大类:具核侧耳,红平菇和桃红侧耳,鲍鱼菇和囊盖侧耳,金顶侧耳,其他侧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