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65)
2023(5348)
2022(4404)
2021(4388)
2020(3470)
2019(8106)
2018(7627)
2017(14402)
2016(7646)
2015(8939)
2014(8699)
2013(8830)
2012(8427)
2011(7928)
2010(7763)
2009(7357)
2008(7168)
2007(6207)
2006(5482)
2005(5207)
作者
(22637)
(19077)
(18833)
(18070)
(12139)
(9091)
(8522)
(7434)
(7369)
(6716)
(6625)
(6339)
(6216)
(6135)
(6047)
(6020)
(5602)
(5522)
(5441)
(5030)
(4724)
(4625)
(4507)
(4276)
(4256)
(4248)
(4122)
(3830)
(3773)
(3727)
学科
(38900)
经济(38870)
管理(17785)
方法(17247)
(16469)
数学(16190)
数学方法(16148)
中国(13821)
(11983)
贸易(11974)
(11784)
(11774)
企业(11774)
(9050)
(7717)
(7472)
金融(7472)
(7241)
银行(7229)
(7177)
(7093)
(6725)
关系(6097)
(6067)
业经(5994)
环境(5686)
市场(5240)
(5233)
农业(5232)
(5075)
机构
大学(119165)
学院(115338)
(62247)
经济(61497)
研究(50606)
中国(42003)
管理(40813)
理学(34533)
理学院(34047)
管理学(33711)
管理学院(33486)
科学(27219)
(27182)
(26541)
(26132)
研究所(23694)
经济学(21793)
财经(21519)
中心(21218)
(20036)
经济学院(19591)
(18599)
北京(18251)
(18056)
科学院(16428)
财经大学(16350)
(14858)
农业(14745)
(14313)
业大(14257)
基金
项目(74654)
科学(60169)
基金(59202)
(53222)
研究(53117)
国家(52919)
科学基金(44212)
社会(36999)
社会科(35307)
社会科学(35298)
基金项目(30181)
自然(27744)
自然科(27153)
自然科学(27146)
自然科学基金(26712)
资助(25082)
教育(23176)
(22903)
(21886)
中国(19699)
(19003)
编号(18416)
重点(17541)
国家社会(17455)
(16495)
教育部(16372)
成果(15046)
(14924)
人文(14682)
大学(14596)
期刊
(66156)
经济(66156)
研究(41084)
中国(23809)
(18963)
科学(18169)
学报(17578)
(16378)
管理(16273)
(15341)
金融(15341)
大学(13398)
经济研究(12633)
学学(12625)
财经(12110)
(11562)
农业(11405)
国际(10801)
(10613)
世界(9939)
问题(9151)
(7614)
业经(7596)
技术(7277)
教育(7241)
资源(6557)
技术经济(5966)
统计(5388)
理论(5368)
经济问题(5293)
共检索到184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吕文慧  叶林祥  方超  
基于1998—2020年度和2015年1月—2021年6月月度时间序列数据,运用Rotterdam模型,从国内需求、进口价格、贸易形势等多角度剖析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结构变化。结果表明:2013年中国大豆进口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巴西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第一来源国,美国降至第二位;巴西和除三大进口来源国外的其他国家在中国大豆进口市场地位不断加强,随中国大豆进口支出增加,对其进口增加较为明显;阿根廷贸易地位削弱,有被其他国家超越的趋势;贸易争端、不同进口来源国国内政策也对中国大豆进口格局产生影响。现阶段,美国与其他进口来源国均存在竞争关系,巴西与阿根廷则为互补关系,其他国家与阿根廷为互补关系,与巴西存在竞争关系。鉴于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及其他影响进口需求因素,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大豆进口商应充分考虑这些变化与因素,及时转变进口策略,促进大豆进口来源地多元化,降低贸易集中化风险,优化进口成本,合理配置全球资源,同时增加替代品进口,适度提高国内大豆供给、降低消费者需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司伟  张猛  
本文分析了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结构及其变化,以及中国主要大豆进口来源国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扩张的中国大豆进口市场从先前的由美国独享变为由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三个国家共享,且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对美国大豆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尽管如此,这三个国家在中国大豆市场上均不具有卖方市场力量。中国大豆需求是资源禀赋约束下的刚性需求,因此,中国也难以拥有买方市场力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魏艳骄  张慧艳  朱晶  
本文基于市场供需主体相互依赖的视角,利用1996-2020年大豆贸易数据,将中国对大豆国际市场的依赖性与主要大豆出口国对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市场的依赖性同时纳入测算体系,考察中国大豆进口依赖性风险。结果显示,中国大豆进口依赖性风险主要来源于美国和巴西,中国对美国和巴西大豆市场的依赖性水平高于美国和巴西对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市场的依赖性水平,相比而言,中国从阿根廷和加拿大进口大豆不存在进口依赖性风险。在此基础上,从防范与化解大豆进口依赖性风险出发,本文采用区分进口来源的动态ECM-AIDS模型,考察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国的市场关系。研究显示,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国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大豆进口市场呈现明显的竞争性。本文进一步以世界各国的大豆生产资源禀赋作为评判大豆进口可获性的依据,确定大豆进口市场多元化布局的地理区域,并采用非线性规划方法,通过最小化大豆进口风险,测算可从各来源国进口大豆的最优进口量,分析大豆进口市场多元化布局的具体方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雨生  江一帆  张瑛  
大豆是中国重要的植物蛋白和饲料来源,研究大豆生产格局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运用2000—2018年我国29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基尼系数、产业集中度、ESDA法、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大豆生产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近20年以来,中国大豆生产总量波动上升,呈现出“东北集中、西南扩散”的空间变动趋势,大豆生产的地理聚集水平有所上升。(2)中国大豆生产存在较强的正向空间关联关系,关联性呈“U”型变动趋势。(3)要素投入、农业比较收益、城镇化对大豆生产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受灾面积对大豆生产存在负向抑制作用,邻近地区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大豆产业从业人员、农业比较收益、交通通达性、城镇化会影响到本地区大豆生产,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基于上述发现提出针对性意见,以期为提高中国大豆自给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颖  郑志浩  吕明霞  
本文对中国大豆的进口需求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通过检验,选择了差异化的进口需求模型对中国大豆进口需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大豆和大豆油进口之间存在产品竞争关系,而不同来源进口的同种产品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定量分析中国大豆及大豆油的进口结构最好采用差异化的需求函数进行分析;随着外资企业的逐步渗透,进口大豆油的数量会进一步减少,这将引起大豆进口数量更大幅度的增加,从巴西的进口量增长幅度可能会更加显著高于阿根廷和美国的进口增长幅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颖  田维明  
本文利用差异化的进口需求模型对中国大豆进口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从主要大豆进口国进口来源的大豆数量都是有弹性的,且对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大豆出口价格的变化很敏感;而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中国的大豆需求增加以后,美国大豆出口的增加幅度最大,受益最大的可能是美国;其后是阿根廷,巴西。中国自产大豆在国内消费数量中增加幅度最小,这对中国国内大豆生产者来说是一个警示信号,即中国加工企业对国产大豆的偏好弱,国内大豆需求增长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潘雪婷  穆月英  
本文基于2010年1月至2021年10月的月度贸易数据,通过运用Rotterdam改进模型分析了中国对不同来源国的大豆进口需求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国际关系对于本国和其他进口来源国的大豆出口均有影响,且市场份额较小的国家更易受到他国影响。其中,加拿大作为美国的利益相关方,其国际关系变化更能反映到贸易上;巴西和阿根廷之间存在政策的溢出效应;乌拉圭大豆受到美国和巴西大豆挤出,享受阿根廷大豆出口的溢出;俄罗斯更多受到国际大豆市场波动的影响。弹性方面,中国对美国和巴西进口需求的支出弹性和价格弹性均不敏感,阿根廷和乌拉圭则更加有弹性;进口占比份额小的来源国之间的交叉价格弹性更多表现出替代效应。结论表明,通过积极推进国际关系在中国大豆进口中的作用可以多样化进口来源,确保中国大豆进口安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颖  肖国安  龚波  王琼  
利用CR_4和HHI指数,运用灰色关联法,考量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结构与价格弹性。结果表明:中国大豆进口市场集中度极高,整体呈"极高寡占型"。中国大豆进口整体缺乏价格弹性,对国际市场依赖性较大,进口价格主要受美国和巴西的影响。为此,中国应实施大豆进口多元化战略,加大大豆生产及其替代品的研发投入,构建大豆国际采购供应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姜延书  夏友富  
面对国际市场对中国大豆产业的严重冲击,如何提升中国大豆产业的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我国大豆进口猛增的代价及根源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规范进口且高度重视现有跨国资本垄断格局、政府加强对大豆产业链的支持和补贴力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金英  翁欣  
受到国际转基因大豆的冲击,1996年以后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变成为大豆净进口国,2014年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5.41%。首先通过介绍跨国公司转基因大豆技术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冲击,揭示了我国大豆在全球现货市场上缺乏定价权;其次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Granger因果分析、脉冲检验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大豆在全球大豆期货市场上也缺乏定价权,最后提出我国大豆产业应对国际转基因大豆冲击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幸雨  杨庆媛  王亚辉  刘世薇  
本文基于1924—2019年美国大豆生产分布县域数据,采用变异系数、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美国大豆产量、种植面积和单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重心迁移轨迹,为中国了解美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应对大豆国际市场变化,制定大豆生产、贸易进出口政策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近百年美国大豆生产经历了引种扎根、迅速发展、波动性发展、稳定成熟四个发展阶段。1924—2019年,美国大豆的产量、种植面积和单产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17%、4.17%、1.55%。(2)中西部地区一直是美国大豆的主产区,研究时段内大平原地区大豆生产地位上升,南部地区地位下降。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和艾奥瓦州的大豆产量多年位于全美前列,大豆高产的州多位于大豆主产区。各州之间大豆产量、面积差距逐渐缩小,单产差距不大。(3)美国大豆产量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且集聚性逐渐增强。高高集聚区和低高集聚区分布较广,此两类集聚区均呈现扩张趋势。(4)1930—2010年,美国大豆生产重心总体呈倒“几”字形向西北方向移动,2010年后又向东南方向移动,总体移动距离为63.54千米。基于美国的经验,未来中国大豆生产应注重安排轮作模式,制定大豆品种种植规划;改革创新大豆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大豆科技创新;推进大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种植;培养壮大中国大豆行业协会,争夺中国大豆行业话语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天宝  王云凤  郝庆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大豆产能有限但国内大豆需求剧增,我国需要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进口大量的转基因大豆以满足国内需求,大量的进口使得国内的豆农、豆制品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受到影响。本文基于1991—2010年中国大豆进口主要来源国的贸易数据,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方向和程度。结果表明,中国大豆进口态势短期内不会得到扭转,为了缓解进口继续激增的态势,本文从中国大豆供给和需求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冰  
大豆进口定价困境困扰中国近20年,严重损害了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利益。在综述多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大豆进口定价方式和价格波动情况及大豆产业中的跨国垄断势力,指出跨国粮商即中间贸易商主要通过控制大豆产业链来影响国际大豆价格变化,对中国大豆生产和贸易造成严重冲击。中国必须从国家政策层面,建立进口大豆生产与进口信息发布中心,增加国内大豆生产,弥补大豆供需平衡,加大南美大豆市场货源竞争直接投资力度,建立增进中国进口大豆整体议价能力的联合采购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