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7)
- 2023(13778)
- 2022(12019)
- 2021(11588)
- 2020(9560)
- 2019(22393)
- 2018(22067)
- 2017(42710)
- 2016(23182)
- 2015(26148)
- 2014(25834)
- 2013(25576)
- 2012(23808)
- 2011(21618)
- 2010(21482)
- 2009(19790)
- 2008(19264)
- 2007(16728)
- 2006(14895)
- 2005(13279)
- 学科
- 济(93280)
- 经济(93174)
- 管理(65822)
- 业(64074)
- 企(52322)
- 企业(52322)
- 方法(41979)
- 数学(36633)
- 数学方法(36225)
- 中国(27686)
- 农(26552)
- 财(23191)
- 贸(20818)
- 贸易(20808)
- 易(20363)
- 业经(20095)
- 学(18486)
- 地方(18081)
- 农业(17545)
- 制(17380)
- 策(15933)
- 和(14853)
- 银(14773)
- 银行(14741)
- 环境(14412)
- 理论(14385)
- 技术(14160)
- 行(14146)
- 务(13913)
- 财务(13847)
- 机构
- 大学(328847)
- 学院(326286)
- 济(138270)
- 经济(135487)
- 管理(131397)
- 研究(114604)
- 理学(113657)
- 理学院(112408)
- 管理学(110777)
- 管理学院(110164)
- 中国(86470)
- 京(70547)
- 科学(67737)
- 财(61994)
- 所(56735)
- 研究所(51751)
- 中心(50739)
- 财经(49783)
- 农(49209)
- 江(45922)
- 业大(45521)
- 经(45495)
- 北京(45414)
- 范(43649)
- 师范(43341)
- 经济学(41492)
- 院(41460)
- 农业(38351)
- 经济学院(37431)
- 州(37315)
- 基金
- 项目(221076)
- 科学(174829)
- 研究(165584)
- 基金(161913)
- 家(140108)
- 国家(138964)
- 科学基金(119263)
- 社会(104831)
- 社会科(99379)
- 社会科学(99356)
- 基金项目(85030)
- 省(82872)
- 自然(76212)
- 教育(75598)
- 自然科(74426)
- 自然科学(74411)
- 自然科学基金(73093)
- 划(70815)
- 编号(67569)
- 资助(67380)
- 成果(56006)
- 部(50368)
- 重点(49042)
- 发(47512)
- 课题(46481)
- 创(45578)
- 教育部(43609)
- 国家社会(43212)
- 创新(42457)
- 人文(42210)
- 期刊
- 济(150586)
- 经济(150586)
- 研究(101815)
- 中国(60368)
- 管理(48653)
- 学报(47503)
- 科学(46013)
- 农(45377)
- 财(44278)
- 教育(37091)
- 大学(36525)
- 学学(34044)
- 农业(32020)
- 融(30029)
- 金融(30029)
- 技术(27117)
- 经济研究(24792)
- 财经(23912)
- 业经(23554)
- 经(20435)
- 问题(19685)
- 贸(17719)
- 图书(17334)
- 业(16847)
- 理论(16152)
- 技术经济(15954)
- 世界(15650)
- 国际(15550)
- 现代(15135)
- 科技(15075)
共检索到482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冰
大豆进口定价困境困扰中国近20年,严重损害了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利益。在综述多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大豆进口定价方式和价格波动情况及大豆产业中的跨国垄断势力,指出跨国粮商即中间贸易商主要通过控制大豆产业链来影响国际大豆价格变化,对中国大豆生产和贸易造成严重冲击。中国必须从国家政策层面,建立进口大豆生产与进口信息发布中心,增加国内大豆生产,弥补大豆供需平衡,加大南美大豆市场货源竞争直接投资力度,建立增进中国进口大豆整体议价能力的联合采购机制。
关键词:
大豆进口 定价困境 国际市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旎 王恩学 闫德华
中国大豆产业长期陷入困境的表现为:大豆供应对外依存度过高、加工主体为外资操控、市场定价权主导地位丧失;国产大豆的总体比较劣势、民族大豆产业界的竞争能力普遍低下以及跨国粮食巨头的恶性竞争,是导致中国大豆产业困境的基本原因。提出了打造国产大豆非转基因的绿色品牌、以品种创新和提高相对规模效益降低大豆生产成本、完善大豆产业风险管理体系、改善宏观竞争环境的对策。
关键词:
大豆产业 开放环境 发展困境 可行性对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程国强
吉林财经大学郭天宝教授编著的《中国大豆生产困境与出路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7年11月正式出版。该书是作者在其主持的国家软科学项目(编号:2013GXS4D112)研究成果及其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后出版的。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提出之际,国内玉米产能过剩,而大豆生产长期面临困境,有效供给不足与结构性过剩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本书的问世恰逢其时,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角度指出了新时期中国大豆生产的发展思路。作者分4个部分进行阐述:一是对中国大豆生产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颖 郑志浩 吕明霞
本文对中国大豆的进口需求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通过检验,选择了差异化的进口需求模型对中国大豆进口需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大豆和大豆油进口之间存在产品竞争关系,而不同来源进口的同种产品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定量分析中国大豆及大豆油的进口结构最好采用差异化的需求函数进行分析;随着外资企业的逐步渗透,进口大豆油的数量会进一步减少,这将引起大豆进口数量更大幅度的增加,从巴西的进口量增长幅度可能会更加显著高于阿根廷和美国的进口增长幅度。
关键词:
大豆产品 差异化进口 需求函数 模型检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立保
从"中国式大学"到"中国大学模式",表达出百年来中国大学寻求自主发展道路的诉求,实现学术自主、文化自强,是中国大学和华人学者一直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中国大学模式"则是这一理想和目标的高度概括。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以政治权力和市场力量为代表的社会干预使中国大学面临组织趋同和精神失落的现实困境,立足中华文明根基之上的大学精神重构和文化自觉,由此形成的中国大学模式对中国乃至世界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大学模式 文化认同 文化自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志
我国作为全球主要大豆进口国,在全球大豆处于买方市场的背景下,一直以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进口大豆,显示出我国大豆进口定价权缺失。在分析我国大豆定价权缺失现实表现的基础上,研究了导致大豆进口定价权缺失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构建我国大豆进口定价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大豆进口 定价权 缺失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温施童 叶明华
通过对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供求平衡的分析发现,国内供求的巨大缺口以及较低的关税水平是我国大豆进口量激增的主要原因。通过敏感度测算发现,大豆进口量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且受到国内库存和全球大豆种植状况的影响,我国大豆进口面临着较大的价格风险。根据大豆贸易的定价公式,分析认为CBOT期货合约价格、离岸升贴水以及海运运费是造成大豆进口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提出应对农产品价格风险的主要策略在于提高整体议价能力、充分参与国内外期货市场、积极推进国内相关金融产品创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余建斌 乔娟 乔颖丽
本文回顾了中国大豆进出口的历史和现状,通过进口量与产量的对比,认为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在不断增加。同时分析了我国大豆大量进口的原因以及进口对我国大豆产业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进口 大豆产业 政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吕文慧 叶林祥 方超
基于1998—2020年度和2015年1月—2021年6月月度时间序列数据,运用Rotterdam模型,从国内需求、进口价格、贸易形势等多角度剖析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结构变化。结果表明:2013年中国大豆进口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巴西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第一来源国,美国降至第二位;巴西和除三大进口来源国外的其他国家在中国大豆进口市场地位不断加强,随中国大豆进口支出增加,对其进口增加较为明显;阿根廷贸易地位削弱,有被其他国家超越的趋势;贸易争端、不同进口来源国国内政策也对中国大豆进口格局产生影响。现阶段,美国与其他进口来源国均存在竞争关系,巴西与阿根廷则为互补关系,其他国家与阿根廷为互补关系,与巴西存在竞争关系。鉴于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及其他影响进口需求因素,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大豆进口商应充分考虑这些变化与因素,及时转变进口策略,促进大豆进口来源地多元化,降低贸易集中化风险,优化进口成本,合理配置全球资源,同时增加替代品进口,适度提高国内大豆供给、降低消费者需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颖 田维明
本文利用差异化的进口需求模型对中国大豆进口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从主要大豆进口国进口来源的大豆数量都是有弹性的,且对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大豆出口价格的变化很敏感;而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中国的大豆需求增加以后,美国大豆出口的增加幅度最大,受益最大的可能是美国;其后是阿根廷,巴西。中国自产大豆在国内消费数量中增加幅度最小,这对中国国内大豆生产者来说是一个警示信号,即中国加工企业对国产大豆的偏好弱,国内大豆需求增长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关键词:
大豆 进口需求 差异化进口需求函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潘雪婷 穆月英
本文基于2010年1月至2021年10月的月度贸易数据,通过运用Rotterdam改进模型分析了中国对不同来源国的大豆进口需求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国际关系对于本国和其他进口来源国的大豆出口均有影响,且市场份额较小的国家更易受到他国影响。其中,加拿大作为美国的利益相关方,其国际关系变化更能反映到贸易上;巴西和阿根廷之间存在政策的溢出效应;乌拉圭大豆受到美国和巴西大豆挤出,享受阿根廷大豆出口的溢出;俄罗斯更多受到国际大豆市场波动的影响。弹性方面,中国对美国和巴西进口需求的支出弹性和价格弹性均不敏感,阿根廷和乌拉圭则更加有弹性;进口占比份额小的来源国之间的交叉价格弹性更多表现出替代效应。结论表明,通过积极推进国际关系在中国大豆进口中的作用可以多样化进口来源,确保中国大豆进口安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彦坤 武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燕 铁晓锐
从专家遴选与问卷发放、评价实施、问卷回收、数据处理和结果计算分析了当前对中国学科进行国际声誉评价的现状。发现存在西方主导评价、学科标准差异明显、人文社科领域评价面临挑战、评价实施存在不足等问题与困境。提出秉持开放、平衡的中国学科国际声誉评价理念,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学科国际声誉评价体系,改进学科国际声誉评价实施体系,构建中国学科国际声誉评价的长效机制等评价中国学科国际声誉的策略选择,以期为构建学科声誉评价中国标准、合理评价学科国际声誉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学科 中国学科 国际声誉 声誉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