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02)
2023(4435)
2022(3779)
2021(3747)
2020(3009)
2019(7229)
2018(6990)
2017(12734)
2016(6868)
2015(7959)
2014(7665)
2013(7944)
2012(7655)
2011(7288)
2010(7042)
2009(6534)
2008(6398)
2007(5336)
2006(4719)
2005(4371)
作者
(20454)
(17631)
(17277)
(16520)
(11079)
(8353)
(7777)
(6870)
(6772)
(6218)
(6132)
(5784)
(5716)
(5647)
(5534)
(5372)
(5260)
(5043)
(4882)
(4851)
(4372)
(4241)
(4177)
(3891)
(3888)
(3850)
(3835)
(3652)
(3628)
(3626)
学科
(34970)
经济(34939)
方法(15081)
数学(14229)
数学方法(14171)
管理(13672)
(13192)
中国(12635)
(9466)
贸易(9461)
(9308)
(8918)
(8182)
企业(8182)
地方(6918)
(6141)
农业(5932)
(5740)
(5578)
(5557)
关系(5529)
环境(5204)
业经(5150)
(5125)
金融(5124)
(5044)
银行(5025)
(4961)
(4902)
(4883)
机构
大学(105973)
学院(101925)
(52962)
经济(52392)
研究(45978)
中国(34961)
管理(34717)
理学(29844)
理学院(29425)
管理学(29081)
管理学院(28888)
科学(26593)
(24320)
(23884)
研究所(22510)
(21034)
(19666)
中心(19059)
经济学(18663)
财经(17440)
经济学院(16888)
(16257)
科学院(16020)
北京(15858)
(15835)
农业(15778)
业大(14377)
(13633)
师范(13520)
财经大学(13230)
基金
项目(70347)
科学(55395)
基金(54088)
研究(49921)
(49440)
国家(49135)
科学基金(39883)
社会(34458)
社会科(32810)
社会科学(32804)
基金项目(27800)
自然(24281)
自然科(23731)
自然科学(23721)
自然科学基金(23334)
资助(22817)
(22708)
教育(21606)
(21213)
中国(18051)
(17637)
编号(17450)
国家社会(16422)
重点(16358)
(16180)
成果(15056)
教育部(14941)
(14209)
创新(13567)
重大(13506)
期刊
(53745)
经济(53745)
研究(34122)
中国(20199)
学报(19645)
(18489)
科学(17423)
大学(14030)
(13993)
农业(13104)
学学(12809)
管理(12461)
经济研究(10253)
(9334)
金融(9334)
财经(9214)
(9095)
世界(8787)
(8603)
国际(8362)
(8152)
问题(7859)
教育(7312)
技术(6315)
图书(6044)
业经(5679)
资源(5269)
技术经济(4958)
书馆(4849)
图书馆(4849)
共检索到157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家驯  赵团结  盖钧镒  
中国1923~1995年育成的651个大豆品种中,来源于苏沪地区的有30个大豆祖先亲本,共衍生出134个育成品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8.6%和20.6%;其细胞核遗传贡献值累计为76.38,占全国总数的11.81%;衍生出22个细胞质家族共95个品种,占全国总数的14.59%。细胞核及细胞质遗传贡献最大的苏沪地区种质分别有10份和6份,其中滨海大白花、铜山天鹅蛋、奉贤穗稻黄、51-83为细胞核及细胞质贡献均大的苏沪地区优异种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祝章  
采用SSR标记鉴定野生大豆对10个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贡献.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含有较多的特有等位变异,利用率为17.27%;回交能降低野生大豆特有等位变异利用率;野生大豆在16个位点上与粒重、荚粒数、高硬脂酸含量、抗胞囊线虫等有关的19个特有等位变异易被育成品种遗传利用;10个大豆育成品种在13个位点上产生了18个新的等位变异.利用野生大豆改良和创新大豆有较大空间.不同的杂交组合方式对育成品种的遗传贡献有明显差异.野生大豆的小粒、多荚、高硬脂酸含量以及抗胞囊线虫等优良性状基因易被育成品种选择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军  赵团结  盖钧镒  
【目的】研究中国大豆育成品种总群体的遗传结构分化及其地理生态亚群和育成时期亚群的遗传多样性、特异性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国大豆育种主干亲本遴选提供遗传背景依据。【方法】从1923-2005年育成的1300个品种中抽选378份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组成代表性样本,选用大豆核基因组64个SSR标记,采用Structure Version2.2软件,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亚群体分化分析和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特异性分析。【结果】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群体由7类血缘组成,遗传上明显分化为不同的地理生态亚群和育成时期亚群,各有其不同的血缘构成特点;各地理生态亚群具有其特有、特缺和互补等位变异,体现了其遗传来源的相对生态特异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盖钧镒  崔章林  
中国1923~1992年间育成的564个大豆品种可追溯到308个祖先亲本,其中230个为地方品种,39个为主要来自美国的引种,其余39个为遗传基础不详的国内育种品系。从中分别评出东北、黄淮海、南方三大主产区育成品种的主要祖先亲本10,10,7份,另有国外引种10份,共计37份。由308个祖先亲本构成的308个系谱树中,5个衍生有50个以上的育成品种,最多的为金元,共衍生有7轮208个品种。近12年育成品种的亲本中16%为地方品种,39%为育成品种,32%为育种品系,13%为国外引种。三大主产区间育种亲本相互引用呈上升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熊冬金  赵团结  盖钧镒  
【目的】研究中国1923~2005年育成大豆品种的系谱,分析其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的来源和类型,归纳出近20年来最重要的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为今后大豆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23~2005年全国6个生态区育成的1300个大豆育成品种的系谱资料研究其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组成,计算其核遗传贡献值。【结果】1923~2005年1300个大豆育成品种来源于670个终端祖先亲本,其中51.64%为地方品种、38.36%育种品系、7.01%改良品种、2.54%野生豆和0.45%类型不详,相应核遗传贡献率分别为76.29%、14.93%、7.79%、0.54%和0.45%。1391个直接亲本由育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海明  胡瑞法  张世煌  
广泛采用少数优良种质资源,会引起作物遗传多样性下降,降低品种抗病和抗逆能力,影响作物的产量。引进和利用外来种质资源是丰富作物遗传多样性、促进品种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中国20个玉米主产省区15年(1982~1997)主要品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构成,研究外来种质资源,特别是美国和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以下简称CG系统)对中国玉米遗传贡献的时空变化和对中国玉米生产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种质和CG系统的种质对中国玉米的遗传贡献一直呈增长趋势,尤其是CG系统的遗传贡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迅速;美国遗传贡献率每增加1%,中国玉米单产将提高0.2%或者0.01t·ha-1;CG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俊品  杨武云  
对PE1(食英大菜豌1号)、PE1XPuget(PEF1)、Puget及4个四川地方品种花粉母细胞(PMCs)减数分裂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PE1、PEF1从中期Ⅰ到中期Ⅱ均出现落后染色体(片断),频率为5%。后期Ⅰ、Ⅱ均出现染色体桥,频率为10%;且从后期Ⅰ始PMC出现大量微核,频率达80%。此外,还发现了CMC多极分离现象,胞质分裂同时型及核穿壁现象。在Puget及4个地方品种中只观察到很核现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江涛  苗苗  高坤  向桂林  杨帅  董莎萌  王源超  王克荣  
【目的】分析中国大豆疫霉菌的群体遗传结构,探索不同地区大豆疫霉菌群体间的亲缘关系。【方法】采用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对大豆疫霉菌进行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利用Popgene V1.32软件计算大豆疫霉菌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利用NTSYSpc V2.10软件估算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并依据遗传距离构建UPGMA(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averages)系统树状图谱。【结果】采用探针PS127558对来自黑龙江、新疆和内蒙古等5个大豆疫霉菌地理群体的133个菌株...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盖钧镒  崔章林  
搜集我国南方大豆地方品种资源8000余份。围绕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应育种目标,从群体水平上研究资源主要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从个体水平上发掘优异基因资源,包括生育期光温反应特性、抗大豆花叶病毒、抗豆秆黑潜蝇、蛋白质含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加银  徐海风  程保山  
高产抗病大豆品种淮豆11由18个亲本经4轮杂交而成,其中包含5个骨干亲本。对淮豆11系谱亲本的遗传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今后大豆高产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使用筛选出的分布于大豆基因组的46个SSR引物,并结合系谱分析数据研究淮豆11系谱亲本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细胞核基因主要来自于2份美国品种(MaMotan和WilliaMS)和2份育成品种(58-161和徐豆1号),其中徐豆1号核遗传贡献率最大(37.5%);细胞质基因来自于南农493-1。采用SSR标记分析淮豆11与系谱亲本间的亲缘关系,大部分材料间的遗传变异较小,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幅为0.5781~0.9609,SSR标记遗传距离为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虎翼  
为探明广西红薯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对收集的25份广西红薯主要育成品种的14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2.5%,第一主成分反映叶脉色,第二主成分反映叶色,第三主成分反映株型,第四、五、六主成分分别反映顶叶色、薯皮色。聚类分析可将25份红薯育成品种分为4大类群,第I类群包括7份材料,主要特点是最长蔓长170.8 cm,分枝数8.9个,薯形为短纺缍形,薯皮红色或紫色,薯肉为黄色或紫色,干物率和食味评分最高,平均产量28.30 t/hm2;第II类群包括13份材料,主要特点是叶形为心形或缺刻,顶叶色、叶色均为绿色或褐绿色,叶脉紫色,茎绿色,薯形为中纺缍形...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明亮  周国雁  方艺瑾  李晓华  乔玲  刘琨  伍少云  李绍祥  郑军  杨木军  
【目的】进一步挖掘云南省小麦育成品种(系)中的优异资源,进而为云南省的小麦育种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91对SSR标记对云南省20世纪50年代以来育成的159个小麦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①91对SSR引物扫描159个云南省小麦育成品种(系),共有360个等位变异被检测到,单个SSR标记检测到1~9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SSR标记检测到3.96个等位变异;各位点的多态性信息指数最低为0,最高为0.8408,所有位点多态性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4677;云南省80年代小麦育成品种(系)的多态性信息指数最高(0.461)。②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可将云南省小麦品种(系)划分为14个类群,类群分类主要与选育年代、栽培类型及种植区域有关。③云南省小麦育成品种(系)的穗粒数和千粒重连锁标记的优异等位变异的频率随着其育成年代的推移而逐渐增长,但穗粒数性状相比千粒重性状改良效果更强。【结论】云南省小麦育成品种(系)遗传多样性较好,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育成品种(系),且不同年代小麦育成品种(系)的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遗传背景具有不同程度的改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新春  贾智英  李盛文  李池陶  石连玉  
【目的】研究易捕鲤的群体遗传结构,为其优良性状的稳定保持和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提取96尾易捕鲤个体的鳍条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利用30对微卫星标记进行PCR扩增,根据基因型,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各种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在96尾易捕鲤个体中,共检测到15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3~9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060 7;期望杂合度为0.596 9~0.871 0,平均为0.740 0;多态信息含量为0.628 0~0.855 0,平均为0.702 2,说明此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表明,群体处于不平衡状态;群体平均固定系数为-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费贵华  盖钧镒  马育华  
在南京夏播条件下,研究华南四省区大豆地方品种群体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遗传特点、选择潜力和性状相关、华南群体具有植株高、粒小、蛋白质含量高、油分含量低、产量低等特点。百粒重、产量遗传变异丰富,选择潜力大;品质性状遗传变异小,选择潜力有限。全生育期是遗传变异中的最主要成分性状,且以全生育期进行的动态聚类分析分成的三类,有按春、夏、秋(冬)品种自然分类的趋势.产量与蛋白质含量负相关,与油分含量无显著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油分含量无显著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志元  杨玉花  武国平  卫一超  张瑞军  
为保持大豆杂种优势利用中亲本的遗传差异,利用64对SSR引物对68个大豆品种(系)包括53个中国品种(系)和15个美国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375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为5.86个,变化范围为2~12个,其中53个中国品种(系)检测到373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为5.83个,变化范围为2~12个,15个美国品种检测到288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为4.50个,变化范围为2~9个;总的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366~0.900,平均为0.677,其中53个中国品种(系)变化范围为0.370~0.909,平均为0.682,15个美国品种变化范围为0.309~0.817,平均为0.590。聚类分析表明:68个大豆品种(系)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529~0.973,平均GS值0.707,在相似系数0.65处,可将供试的品种(系)聚为2大类,第Ⅱ类在相似系数0.69处又可分为5个亚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