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48)
2023(10054)
2022(8258)
2021(7744)
2020(6263)
2019(14236)
2018(13469)
2017(24864)
2016(13715)
2015(15317)
2014(14633)
2013(14663)
2012(13642)
2011(12660)
2010(12433)
2009(11416)
2008(11317)
2007(9595)
2006(8467)
2005(7456)
作者
(43567)
(36685)
(36668)
(34562)
(23252)
(17612)
(16279)
(14336)
(14108)
(12993)
(12708)
(12150)
(11838)
(11693)
(11564)
(11299)
(10900)
(10861)
(10584)
(10442)
(9294)
(8998)
(8855)
(8310)
(8233)
(8170)
(7937)
(7698)
(7440)
(7381)
学科
(58953)
经济(58889)
管理(34914)
(34495)
方法(27337)
(25015)
企业(25015)
数学(24892)
数学方法(24696)
中国(18134)
(16606)
(15046)
贸易(15041)
(14756)
(14318)
(12811)
业经(11893)
农业(11220)
环境(9909)
(9847)
(8959)
银行(8903)
(8726)
金融(8725)
(8594)
技术(8367)
(8197)
地方(8037)
关系(7935)
(7782)
机构
大学(209870)
学院(204824)
(91658)
经济(90430)
研究(81910)
管理(73351)
理学(64731)
理学院(63844)
管理学(62698)
管理学院(62354)
中国(60534)
科学(52912)
(46743)
(45514)
(43758)
研究所(40987)
农业(37653)
(37127)
业大(36916)
中心(34499)
财经(31125)
经济学(30312)
(28873)
(28843)
北京(28548)
(27657)
经济学院(27541)
科学院(27101)
(26584)
师范(26172)
基金
项目(147541)
科学(116521)
基金(112074)
(103772)
国家(103022)
研究(97348)
科学基金(85368)
社会(65706)
社会科(62494)
社会科学(62478)
基金项目(58923)
自然(57342)
自然科(56124)
自然科学(56100)
自然科学基金(55166)
(53142)
(48099)
资助(45462)
教育(43746)
重点(34728)
编号(34197)
(33827)
(31840)
(30670)
计划(29719)
国家社会(29711)
中国(29263)
科研(29216)
创新(29007)
教育部(28089)
期刊
(90639)
经济(90639)
研究(58517)
学报(44310)
(41221)
科学(39123)
中国(37297)
大学(32033)
学学(30653)
农业(28672)
(25712)
管理(25191)
经济研究(17183)
(16916)
财经(15791)
(15747)
金融(15747)
教育(15359)
(13758)
(13201)
技术(13167)
业经(12751)
问题(12590)
世界(12514)
业大(12251)
国际(12109)
(11568)
资源(11181)
农业大学(10353)
科技(10127)
共检索到291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雨生  江一帆  张瑛  
大豆是中国重要的植物蛋白和饲料来源,研究大豆生产格局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运用2000—2018年我国29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基尼系数、产业集中度、ESDA法、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大豆生产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近20年以来,中国大豆生产总量波动上升,呈现出“东北集中、西南扩散”的空间变动趋势,大豆生产的地理聚集水平有所上升。(2)中国大豆生产存在较强的正向空间关联关系,关联性呈“U”型变动趋势。(3)要素投入、农业比较收益、城镇化对大豆生产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受灾面积对大豆生产存在负向抑制作用,邻近地区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大豆产业从业人员、农业比较收益、交通通达性、城镇化会影响到本地区大豆生产,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基于上述发现提出针对性意见,以期为提高中国大豆自给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司伟  王济民  
本文采用12个大豆生产省(区)25年的数据,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中国大豆生产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动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5年来,中国大豆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5%,呈下降趋势;技术效率年均下降0.5%;技术进步率年均约为2%,且没有呈现随时间变化而增长的趋势。中国开放大豆市场对国内大豆生产发展的负面影响正逐步显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康敏  乔娟  
本文从分析中国大豆期贷市场运行现状入手,评价和判断中国大豆期贷市场的运行特点,分析影响 中国大豆期货市场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探寻进一步发展中国大豆期贷市场的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吕文慧  叶林祥  方超  
基于1998—2020年度和2015年1月—2021年6月月度时间序列数据,运用Rotterdam模型,从国内需求、进口价格、贸易形势等多角度剖析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结构变化。结果表明:2013年中国大豆进口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巴西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第一来源国,美国降至第二位;巴西和除三大进口来源国外的其他国家在中国大豆进口市场地位不断加强,随中国大豆进口支出增加,对其进口增加较为明显;阿根廷贸易地位削弱,有被其他国家超越的趋势;贸易争端、不同进口来源国国内政策也对中国大豆进口格局产生影响。现阶段,美国与其他进口来源国均存在竞争关系,巴西与阿根廷则为互补关系,其他国家与阿根廷为互补关系,与巴西存在竞争关系。鉴于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及其他影响进口需求因素,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大豆进口商应充分考虑这些变化与因素,及时转变进口策略,促进大豆进口来源地多元化,降低贸易集中化风险,优化进口成本,合理配置全球资源,同时增加替代品进口,适度提高国内大豆供给、降低消费者需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天宝  王云凤  郝庆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大豆产能有限但国内大豆需求剧增,我国需要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进口大量的转基因大豆以满足国内需求,大量的进口使得国内的豆农、豆制品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受到影响。本文基于1991—2010年中国大豆进口主要来源国的贸易数据,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方向和程度。结果表明,中国大豆进口态势短期内不会得到扭转,为了缓解进口继续激增的态势,本文从中国大豆供给和需求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邹於娟  武拉平  谭霖  
本文利用年度数据,测算了1988—2007年中国大豆外贸依存度,并对中国大豆外贸依存度的变化趋势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大豆外贸依存度实证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大豆外贸依存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大豆压榨需求和大豆关税税率的变化对中国大豆外贸依存度具有显著影响;而国内外大豆价格差、外汇储备以及实施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等因素对中国大豆外贸依存度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崔春晓  宣亚南  
大豆贸易直接影响了豆农、厂商和消费者的利益。研究表明,影响中国大豆贸易的因素主要是国内需求的增长、国内供给的严重不足、国内外大豆价格与品质差异以及包括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在内的相关政策等。本文结合相关因素分析对振兴中国大豆产业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佳佳  高强  
依据2003—2011年各月的国内、国际大豆现货价格数据,在分析价格波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供求定量,选取大豆进口量、国际大豆现货价格、国内豆油现货价格,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构建与国内大豆现货价格间的协整方程。结果表明:大豆进口量增长1%,国内大豆现货价格增长0.231%;国际大豆现货价格增长1%,国内大豆现货价格增长0.462%;国内豆油现货价格增长1%,国内大豆现货价格增长3.077%。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幸雨  杨庆媛  王亚辉  刘世薇  
本文基于1924—2019年美国大豆生产分布县域数据,采用变异系数、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美国大豆产量、种植面积和单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重心迁移轨迹,为中国了解美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应对大豆国际市场变化,制定大豆生产、贸易进出口政策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近百年美国大豆生产经历了引种扎根、迅速发展、波动性发展、稳定成熟四个发展阶段。1924—2019年,美国大豆的产量、种植面积和单产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17%、4.17%、1.55%。(2)中西部地区一直是美国大豆的主产区,研究时段内大平原地区大豆生产地位上升,南部地区地位下降。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和艾奥瓦州的大豆产量多年位于全美前列,大豆高产的州多位于大豆主产区。各州之间大豆产量、面积差距逐渐缩小,单产差距不大。(3)美国大豆产量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且集聚性逐渐增强。高高集聚区和低高集聚区分布较广,此两类集聚区均呈现扩张趋势。(4)1930—2010年,美国大豆生产重心总体呈倒“几”字形向西北方向移动,2010年后又向东南方向移动,总体移动距离为63.54千米。基于美国的经验,未来中国大豆生产应注重安排轮作模式,制定大豆品种种植规划;改革创新大豆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大豆科技创新;推进大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种植;培养壮大中国大豆行业协会,争夺中国大豆行业话语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金英  翁欣  
受到国际转基因大豆的冲击,1996年以后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变成为大豆净进口国,2014年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5.41%。首先通过介绍跨国公司转基因大豆技术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冲击,揭示了我国大豆在全球现货市场上缺乏定价权;其次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Granger因果分析、脉冲检验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大豆在全球大豆期货市场上也缺乏定价权,最后提出我国大豆产业应对国际转基因大豆冲击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晓雪  
通过介绍中国大豆的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了影响国内生产的因素;然后运用中国农业与贸易政策模拟模型(CATP)测算了入世对中国大豆市场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对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二玲  位书华  胥亚男  
笔者通过对1982年~2012年大豆种植重心、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和区位商的计算,结合全国及各省区大豆产量、单产和种植面积的变动情况,探讨了中国大豆种植的地理集聚格局、演化路径及其机制。结果显示:(1)大豆种植地理分布重心一直处在中国的偏东北方向;从移动方向来看,重心分别在向东北、西南方向周期性徘徊变动。(2)大豆种植空间集聚格局明晰,集聚程度经历了增加、减小、再增加、再减小的周期性变化,专业化种植明显但程度逐渐下降。(3)重心转移轨迹和地理集聚格局演变表现出一致的周期性和阶段性。东北地区大豆种植专业化水平和集聚程度直接决定了全国大豆种植集聚与专业化生产的格局。(4)虽然自然禀赋决定了农作物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晓  刘爱民  贾盼娜  薛莉  
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肉蛋奶的消费需求逐年增长,致使作为主要饲料蛋白原料的豆粕需求也不断增加。而豆粕是大豆压榨行业的主要产品,因此,大豆生产、大豆压榨、饲料生产和畜禽养殖组成了一个密切关联的产业系统,大豆原料生产与供给区分布、饲料生产和畜禽养殖业布局又会对大豆压榨行业空间格局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以大豆压榨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产业链视角,运用平均最近邻分析、核密度分析方法,研究了1996-2016年间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的空间格局演变规律与集聚特征,然后构建了条件Logit模型探讨影响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空间集聚程度较高,自1996年以来,经历了从大豆主产区向沿海港口城市集聚再沿长江、哈大铁路、陇海铁路等交通运输线路扩散的演化特点。各地原料资源禀赋、运费成本、市场规模与潜力、集聚经济以及政府政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的空间格局,并且不同时期影响大豆压榨企业空间格局的因素显著性及强度都会有所变化。2000-2005年原料资源禀赋、运输成本、豆粕市场规模以及集聚经济发挥着较大作用;2006-2010年间集聚经济和政府政策共同主导了大豆压榨企业的区位决策;2010年以后市场潜力与集聚不经济则表现出更强的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颖  田维明  
1995年以来,中国进口的大豆、豆油和豆粕数量急剧增加,对中国大豆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这一情况受到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也随之采取多种措施对本国大豆产业进行扶持。本文利用引力模型定量评价影响中国大豆贸易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大豆进口价格、贸易伙伴国的产业政策、中国大豆市场开放程度对中国的大豆贸易格局变化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