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40)
2023(13324)
2022(11622)
2021(11194)
2020(9403)
2019(22046)
2018(21758)
2017(40928)
2016(22904)
2015(26236)
2014(26000)
2013(25792)
2012(23940)
2011(21890)
2010(21663)
2009(19663)
2008(19166)
2007(16580)
2006(14510)
2005(12861)
作者
(68135)
(56429)
(56273)
(53539)
(36316)
(27225)
(25566)
(22408)
(21685)
(20275)
(19411)
(19366)
(18206)
(18098)
(17857)
(17570)
(17131)
(17030)
(16205)
(16174)
(14297)
(14097)
(13690)
(12850)
(12692)
(12605)
(12601)
(12509)
(11634)
(11388)
学科
(87882)
经济(87783)
管理(61029)
(55823)
(45136)
企业(45136)
方法(40710)
数学(35534)
数学方法(35145)
中国(26640)
(23603)
(21317)
(19787)
业经(18318)
(18018)
贸易(18008)
(17581)
地方(16466)
理论(15895)
农业(15599)
(15574)
(15332)
环境(14489)
教育(13458)
技术(13305)
(13008)
银行(12947)
(12437)
(12411)
金融(12409)
机构
大学(326465)
学院(322057)
(127705)
经济(124938)
管理(122940)
研究(118407)
理学(106337)
理学院(105079)
管理学(103148)
管理学院(102608)
中国(86499)
科学(76325)
(72381)
(61921)
(59029)
研究所(57135)
(54821)
业大(51605)
中心(51554)
农业(46919)
北京(46648)
(46021)
财经(44572)
(44133)
师范(43617)
(42995)
(40829)
经济学(38354)
(37305)
技术(35863)
基金
项目(224921)
科学(174424)
研究(161653)
基金(161580)
(143925)
国家(142761)
科学基金(119600)
社会(98699)
社会科(93342)
社会科学(93314)
(86539)
基金项目(85369)
自然(79481)
自然科(77524)
自然科学(77499)
自然科学基金(76120)
教育(74780)
(74671)
资助(68012)
编号(65232)
成果(53794)
重点(51309)
(50117)
(48261)
(46405)
课题(46295)
创新(43349)
科研(43322)
教育部(42082)
大学(41775)
期刊
(136867)
经济(136867)
研究(95536)
中国(66009)
学报(59006)
(53153)
科学(52183)
管理(44900)
大学(42911)
教育(41949)
学学(39887)
(38647)
农业(37909)
技术(27428)
(24341)
金融(24341)
经济研究(22281)
财经(21457)
(21058)
业经(20386)
图书(19757)
(18383)
问题(17819)
科技(16012)
资源(15820)
(15167)
业大(15076)
世界(15053)
(15040)
理论(14981)
共检索到474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永战  盖钧镒  赵团结  周瑞宝  田少君  
【目的】分析中国大豆栽培和野生种质资源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本文简称脂肪性状)的变异特点,筛选优异种质,为不同生态区域大豆脂肪性状育种提供材料和依据。【方法】从中国全国各大豆生态区抽取代表性的栽培和野生材料进行田间试验,测定脂肪性状,进行各性状变异特点分析,并应用多元变异指数、聚类和主成分法分析中国和各生态区大豆脂肪性状的综合变异。【结果】(1)中国栽培大豆脂肪平均含量为17.21%,比野生种提高6.22%;油酸平均含量为23.25%,提高7.75%;亚麻酸平均含量为8.00%,减低4.23%;亚油酸平均含量为53.53%,减低2.57%;但栽培种的变异小于野生种;不同生态区均有此同一趋势。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凯  魏雨辰  吴望军  钮莹芳  邱启勇  邵勇钢  翟曼君  董新星  韦伟  陈杰  张立凡  
[目的]本文旨在鉴定CIDEA基因上游调控区内与猪肌内脂肪沉积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分析关联位点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解析CIDEA基因对猪肌内脂肪性状的影响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猪CIDEA上游调控区2 kb片段测序挖掘出肌内脂肪含量相关的候选SNP位点,在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群体中对候选位点进行关联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关联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的CIDEA基因表达量和肌内脂肪标记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的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分析突变位点对CIDEA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猪CIDEA基因上游调控区包含6个SNP位点,连锁分析后选择g.97268816 T>A,g.97269217 G>A和g.97269353 C>T三个标签SNP位点进行关联分析,发现g.97268816 T>A位点中AA基因型个体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A和g.97269353 C>T位点中三种基因型个体之间的肌内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g.97268816 T>A位点中AA基因型个体的CIDEA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5),而FABP4基因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1)和TA基因型个体(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的结果显示AA型个体的荧光素酶活性极显著高于TT型个体(PA位点与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相关,突变可以导致CIDEA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进而影响猪的肌内脂肪含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晓昆  张颖君  闫龙  杨春燕  郑艳艳  蒋春志  荆慧贤  张孟臣  黄占景  
通过对国内外314份大豆品种材料的脂肪酸组成和变异特点及其与蛋白、脂肪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大豆品种具有亚油酸含量高且变异幅度小,亚麻酸含量变异程度较大的特点;5种脂肪酸成分间以及与蛋白、脂肪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亚麻酸、亚油酸及油酸之间的相关关系,受环境影响较小;不饱和脂肪酸变异主要来自生态类型间的差异:油酸平均含量最高为南方春大豆,最低为长江春大豆;亚油酸平均含量最高为长江春大豆,最低为南方春大豆;亚麻酸平均含量最高为长江春大豆,最低为南方夏大豆;育成品种比地方品种变异幅度小;饱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与品种来源和生态类型均无密切联系。本研究筛选出一批具有高油酸、高亚油酸、低亚麻酸等不同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胜先  牛远  李梦  魏世平  刘晓芬  吕海燕  章元明  
【目的】发掘大豆农艺性状稳定表达的QTL、优异等位变异及其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为大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分子设计育种等后续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利用大豆基因组上均匀分布的135对SSR引物对通过分层随机抽取的6大生态区的257个栽培大豆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以获得分子标记信息,2009年和2010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对供试群体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茎粗和单株荚数进行表型鉴定以获得数量性状表型观测值,用广义线性模型、优化压缩混合线性模型和上位性关联分析3种方法,实施农艺性状表型与SSR标记基因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供试品种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茎粗和单株荚数变异系数介于24.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孟德连  孙超  姚军虎  杨公社  方骏  
【目的】选用320只1日龄AA肉公鸡,研究谷胺酰胺和天冬胺酰胺对肉鸡部分脂肪性状、血脂指标及相关生脂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2种氨基酸对肉鸡脂代谢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试验鸡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1%的谷氨酰胺和天冬胺酰胺,试验期为42d。屠宰后测腹脂率,游标卡尺测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厚度,比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DL-C),RT-PCR技术检测肝脏、腹脂组织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CPT-1)、脂蛋白酯酶(LPL)、肉毒碱棕榈酰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小波  姜治华  林文君  张永晖  
对四川省719份春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春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平均含量46.66±1.98%,高蛋白资源丰富;脂肪平均含量17.80±1.12%;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64.46±1.62%。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79);蛋白质含量与株高是极显著负相关;与生育日数和百粒重相关不显著。脂肪含量与生育日数、株高和百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不同种皮色、花色和茸毛色的春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而脂肪含量差异不明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彭友林  周强  王云  刘光明  赵东海  
通过对野生大豆的引种栽培,初步了解了野生大豆的种子萌发、植株生长规律及产量的形成等,为综合开发利用这一野生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的种子萌发必须经过一定的处理才能提高发芽率;其侧枝发生量大,是产量形成的主要部位;株高和叶片数的生长积累曲线分别为:Y=267.799/(1+76.0906e-0.060993t),Y=46.57169/(1+27.45426e-0.049097t)。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常国斌  刘向萍  陈蓉  栾德琴  王克华  张颖  马腾  周伟  戴爱琴  陈国宏  
【目的】旨在探讨影响鸡脂肪性状重要候选基因A-FABP、Ex-FABP的聚合效应,并对其进行初步验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脂肪性状的有效分子标记提供依据。【方法】运用PCR-SSCP技术分别检测如皋鸡A-FABP、Ex-FABP基因所有外显子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单基因型和聚合基因型与12周龄胸肌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后代分离群体单基因型和聚合基因型的发育性表达规律,进行聚合基因型遗传效应的初步验证。【结果】如皋鸡A-FABP的外显子3、Ex-FABP基因外显子4区域中存在A/G突变,共出现3种基因型;AA型(A-FABP)、BB(Ex-FABP)型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傅翠真  徐文英  常汝镇  丁安林  
大豆制品的豆腥味与脂肪氧化酶(Lox)引起酶促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应用改进的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方法,对中国26个省900份大豆资源进行类型鉴定,发现中国大豆资源中有缺失Lox-1、缺失Lox-2、缺失Lox-3及缺失Lox-2,3的珍贵材料,其中缺失Lox-3的材料较丰富。应用电泳图谱在激光光密度计上扫描,测定酶带峰值面积,比较了同一品种及品种间各条同工酶带活性差异。通过脂肪氧化酶漂白胡萝卜素生化实验,定量测定了品种脂肪氧化酶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小波  姜治华  林文君  张永晖  
对四川省729份夏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夏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平均含量高(46.51±2.17%),高蛋白资源丰富;脂肪平均含量较低(17.10±1.41%);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高(63.61±2.17%)。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625);蛋白质含量与生育日数和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脂肪含量与生育日数和株高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种皮色、花色和茸毛色的夏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而脂肪含量差异不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正红  潘学政  周朝鸿  谷勇  刘秀贤  惠雅玲  
对云南省8个地方栽培木豆群体进行调查,对木豆株高、地径、冠幅、单株荚数、虫荚率、单株粒质量及百粒质量等数量性状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个性状不论是群体间还是群体内个体间均存在丰富变异。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粒质量与单株荚数呈高度正相关,与株高、地径呈弱正相关。单株荚数、虫荚百分率、百粒质量对产量构成贡献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 8551、-0 2374、0 1799。若将三个性状相结合,选择单株荚数多、粒大、虫荚少的单株,则后代产量可望有明显增加,有可能育成高产高抗虫性品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麻浩  官春云  何小玲  丁安林  
为探明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是否会对大豆的农艺性状造成影响 ,对从中国南方 10省 (市 )征集的174份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种子脂肪氧化酶缺失体与非缺失体材料和从国外引种的缺失体近等位基因系农艺性状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对开花期、生育期、株高、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百粒重、害虫危害种子程度、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等主要农艺性状都没有明显影响 .对大豆资源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频率与生态类型无关 ,与籽粒颜色、形状和脐色有关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团结  盖钧镒  
从大豆属物种的系统进化和栽培大豆起源研究的方法等方面评述了栽培大豆中国东北起源、黄河中下游起源、长江流域及南方起源、日本南部起源等多种假设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多样性中心与起源中心的关系、栽培物种起源与演化的研究方法,以及运用比较实验生物学研究作物进化时的技术性问题。作者倾向于支持栽培大豆南方起源假设。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云贺  边连全  苏玉虹  刘显军  王瑞年  杨爽  
将18头约60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试验日粮,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铬在日粮中的添加浓度为200μg·kg-1。在体重大约90kg时屠宰,并且进行基因表达和肉质测定、H-FABP基因分型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H-FABP基因型对肌内脂肪和大理石花纹存在显著影响(p<0.05),Dd基因型具有最高的肌内脂肪含量和大理石花纹得分,分别为2.358%和1.919;(2)铬营养素对肌内脂肪含量、大理石花纹和基因表达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16.49%、19.19%和52.94%;(3)H-FABP基因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渠可心  韩露  谢建国  潘文婧  张泽鑫  辛大伟  刘春燕  陈庆山  齐照明  
【目的】大豆(Glycine max)原产于中国,高品质的大豆在食品、饲料、纺织品等多种加工业中广泛应用,因此,选育高品质大豆已成为育种者和生产者的聚焦问题。通过对大豆脂肪酸各组分进行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的筛选,为大豆品质改良奠定分子基础。【方法】以美国大豆品种Charleston和东农594为亲本构建重组自交系(RILs)、以栽培大豆绥农14与野生大豆ZYD00006为亲本构建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s)为试验材料。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2个群体的脂肪酸含量,根据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大豆遗传改良实验室已构建的遗传图谱,通过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和ICIMapping软件对2017—2018年RIL群体与CSSL群体中的大豆脂肪酸组分进行QTL定位研究,并对所获得的QTL置信区间进行候选基因的挖掘。【结果】2017—2018年,RIL群体和CSSL群体分别定位到34和20个与脂肪酸组分相关的QTL,分布在除B2、C1、G、H、J、M和O以外的13个连锁群上。比较2个群体的QTL定位结果,发现在2个群体中重复检测到10对QTL,其中,分布在A1、C2、D1a、F、K和N连锁群上的QTL与多种脂肪酸含量相关,在A1连锁群上检测到亚油酸和油分含量重叠的QTL;在C2连锁群上检测到硬脂酸和油分含量重叠的QTL;在D1a连锁群上检测到硬脂酸和油分含量重叠的QTL;在F连锁群上检测到棕榈酸、硬脂酸和油分含量重叠的QTL;在K连锁群上检测到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重叠的QTL;在N连锁群上检测到棕榈酸和油分含量重叠的QTL、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重叠的QTL。对QTL定位获得的所有置信区间进行候选基因的挖掘,从基因注释数据集中共筛选出485个候选基因,其中,271个候选基因具有GO注释,进一步进行GO富集数据分析,共有15个候选基因与脂肪酸相关。主要通过编码植物酰基-酰基载体蛋白(ACP)硫酯酶、脂肪酸去饱和酶、磷脂酶D1、脂肪酸-羟化酶、丙酮酸激酶和参与酰基辅酶A生物合成、调节脂肪酸链的延伸,从而影响脂肪酸的合成。【结论】共检测到54个与大豆脂肪酸各组分相关的QTL,在2个群体中重复检测到10对QTL,对QTL定位获得的置信区间进行候选基因的筛选,共有15个候选基因与脂肪酸相关。这些稳定的脂肪酸相关的QTL和脂肪酸相关的候选基因可用于大豆脂肪酸改良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