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87)
- 2023(14100)
- 2022(12337)
- 2021(11628)
- 2020(9701)
- 2019(22522)
- 2018(22251)
- 2017(42988)
- 2016(23122)
- 2015(26130)
- 2014(25733)
- 2013(25779)
- 2012(23683)
- 2011(21495)
- 2010(21074)
- 2009(19451)
- 2008(18893)
- 2007(16172)
- 2006(14105)
- 2005(12534)
- 学科
- 济(99274)
- 经济(99162)
- 管理(66959)
- 业(63538)
- 企(50732)
- 企业(50732)
- 方法(49505)
- 数学(44028)
- 数学方法(43654)
- 中国(27540)
- 农(26075)
- 财(23249)
- 学(20304)
- 贸(20217)
- 贸易(20209)
- 业经(19861)
- 易(19653)
- 环境(18462)
- 地方(17707)
- 农业(17642)
- 制(15966)
- 和(15026)
- 划(14571)
- 务(14436)
- 技术(14382)
- 财务(14374)
- 财务管理(14350)
- 理论(14146)
- 融(14107)
- 金融(14106)
- 机构
- 大学(337020)
- 学院(331602)
- 济(142481)
- 经济(139878)
- 管理(133279)
- 理学(116802)
- 理学院(115541)
- 研究(114308)
- 管理学(113706)
- 管理学院(113135)
- 中国(85501)
- 京(71850)
- 科学(69316)
- 财(61902)
- 所(56882)
- 研究所(52325)
- 农(52120)
- 财经(51356)
- 中心(50363)
- 业大(48974)
- 经(47151)
- 北京(45748)
- 江(44729)
- 经济学(44663)
- 范(42753)
- 师范(42389)
- 院(41431)
- 农业(40964)
- 经济学院(40497)
- 财经大学(38691)
- 基金
- 项目(232738)
- 科学(184478)
- 基金(173105)
- 研究(168664)
- 家(151287)
- 国家(150128)
- 科学基金(129150)
- 社会(109635)
- 社会科(104076)
- 社会科学(104051)
- 基金项目(91259)
- 省(86433)
- 自然(83616)
- 自然科(81706)
- 自然科学(81685)
- 自然科学基金(80263)
- 教育(76342)
- 划(73964)
- 资助(72501)
- 编号(66298)
- 成果(52979)
- 部(52914)
- 重点(51652)
- 发(48759)
- 创(47768)
- 国家社会(46462)
- 教育部(45685)
- 课题(45019)
- 科研(44683)
- 创新(44648)
- 期刊
- 济(145613)
- 经济(145613)
- 研究(98215)
- 中国(59145)
- 学报(52529)
- 科学(49292)
- 管理(47196)
- 农(46177)
- 财(44079)
- 大学(40189)
- 学学(37823)
- 农业(32753)
- 教育(31927)
- 技术(26716)
- 融(26426)
- 金融(26426)
- 财经(25127)
- 经济研究(24848)
- 业经(21719)
- 经(21475)
- 问题(19307)
- 业(17649)
- 贸(16657)
- 技术经济(16649)
- 图书(16631)
- 理论(15974)
- 世界(15561)
- 资源(15432)
- 科技(15406)
- 统计(14894)
共检索到473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成诗 刘亚雪 范丛昕
日益严峻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使人们重新审视劳动生产率与环境污染间的关系。文章以二氧化硫和烟粉尘为环境污染指标,采用2003—2017年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加入科技、外商直接投资和政府管制因素,基于扩展的EKC模型和对我国大气环境污染与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业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排放强度相对劳动生产率符合"倒N"型曲线,36个工业行业中只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造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超过了第二个拐点,它们的排放强度处于下降阶段。科技水平对工业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排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对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排放具有显著的限制作用,政府管制水平对二氧化硫排放具有显著的限制作用,对烟粉尘的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劳动生产率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俊 盛鹏飞
当前大多数文献考察了环境管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而较少直接考察环境污染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此文章将环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来建立局部均衡模型,并利用中国199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主要从污染对生产的影响和污染对劳动支付决策的影响两个渠道来实现;同时实证研究发现环境污染对当期的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正效应,然而通过对劳动者劳动支付决策的影响会显著抑制下一期的劳动生产率,并且在环境污染规模较低时,环境污染规模的增加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当环境污染规模较大时则会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抑制效应。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劳动生产率 局部均衡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洲鸿
构建一种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是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进程的理论要求和时代要求。本文认为,应当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精神,突破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唯(物质)生产资料所有制论"的理论思维,批判吸收现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蕴含着的劳动价值论思想并借鉴其诸多实证研究成果,以系统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力资本化理论为基础实现对按劳分配的理论创新。
关键词:
按劳分配 劳动力资本化 理论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商建初 ,范方志 ,周剑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强 郑江淮
文献分析和收敛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劳动生产率在国家层面上和产业层面上存在相反的结论,可谓之"地区—产业收敛悖论"。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将1980—2009年各省份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分解成产业结构效应、纯生产率效应和配置效应,并利用统计数据检验每种效应的收敛性。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二产业的纯生产率效应存在绝对收敛,但是产业结构效应和配置效应是发散的。这正是"地区—产业收敛悖论"存在的内在原因,即地区间生产率的收敛并不唯一地由产业的纯生产率决定,还要取决于产业结构效应和配置效应,而这两个效应在中国恰恰是发散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洁雄
本文利用2000—2008年的城市数据,研究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动态发展趋势及其区域特征。主要结论有:(1)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是劳动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作用在近年呈强化趋势。(2)中西部城市集聚效应强于东部。(3)服务业比重与劳动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4)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系数不显著,出口加工区与保税区甚至带来负效应。(5)受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的影响,劳动生产率存在收敛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许壵
运用横截面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别对中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在1990-2002年间的趋同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均出现了绝对β趋同,其中第一产业的趋同速率大于二三产业且其还出现了σ趋同,而二三产业则表现为σ趋异;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已经接近其稳态,而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转型过程远未结束。最后指出,我们必须采取如加大投资和制度创新等措施来人为地缩小区域劳动生产率差距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玲
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the shortcomings of production function,the author analys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productivity of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by using index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44 73% of the change of productivity is induced by the shift of employed persons between industries.
关键词:
指数方法 劳动生产率 实证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鹏飞 张力
在理论分析上,将劳动生产率和人口老龄化引入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利用数理推导得出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存在非线性关系。实证层面上,基于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固定效应回归以及面板门槛回归分析了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存在"U"型曲线关系,二者现阶段处于"U"型曲线的左侧,即现阶段老龄化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二、当企业转型升级或生产技术增长到一定阶段,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就呈同方向变化;三、虽处于"U"型曲线的左侧,但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反向效应并不平滑,存在门槛效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田成诗 王婵
如何处理好就业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二者的关系,达到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劳动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是辽宁省在振兴老工业基地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现实课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分别对就业规模、结构与劳动生产率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辽宁省目前处于劳动生产率与就业规模的非良性循环阶段,而通过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进而引致就业结构调整是改变目前现状的有效途径。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辽宁省 就业结构 劳动生产率 三次产业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颖岚 倪克勤
传统巴萨效应似乎难以解释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从该效应的理论模型推导出发,比较不同模型形式采用最优计量模型。基于1978~2007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与中美两国两部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巴萨效应也能解释我国实际汇率走势变化的情况。服务业生产率对实际汇率的贡献更大。提高服务业份额和加快服务业生产率有利于缓解我国汇率的升值压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韦进 王杏云 陈建平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特殊性,通过深入企业调查、整体抽样,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所获得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若专业对口,高职毕业生将比普通高校毕业生有较高的工作满意程度和工作努力程度,并有较好的工作绩效;在合作气氛较好的工作组织内,个人教育背景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个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将会小于合作气氛较差的工作组织内的同类差异;无论高职还是普通高校毕业生,劳动者特征诸因素与工作特征诸因素结合匹配的差别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应付技术更新和职业变换时,将更能适应一个动态环境的工作要求。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劳动生产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军 陈跃华
利用河南省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数据,对河南经济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引入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指数来衡量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波动及其对产业结构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南省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产业间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别比较大,特别是产业比较劳动率差异指数要高于全国同期,说明河南省的产业结构还存在巨大的调整优化空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田成诗 盖美
从静态和动态分析均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大,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仅次于第二产业,而且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政策导向应以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经济增长 产业 弹性系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超 路正南 王国栋
运用EG指数模型实证分析了2002—2009年间江苏省纺织业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分析了2002—2009年间江苏省纺织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基于此,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曲线拟合。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江苏省纺织业的产业集聚度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确实存在倒"U"型关系,但倒"U"型曲线中临界点的位置与预期有所不同,这可能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江苏省纺织产业在发展中所积累的问题的影响。最后对江苏省纺织产业及其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 劳动生产率 纺织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