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3)
- 2023(13503)
- 2022(11396)
- 2021(10854)
- 2020(9176)
- 2019(21400)
- 2018(20917)
- 2017(40375)
- 2016(22077)
- 2015(25091)
- 2014(24685)
- 2013(25203)
- 2012(23637)
- 2011(21432)
- 2010(21396)
- 2009(19972)
- 2008(20031)
- 2007(18132)
- 2006(15905)
- 2005(14236)
- 学科
- 济(93565)
- 经济(93480)
- 业(60246)
- 管理(53661)
- 农(49364)
- 方法(38926)
- 企(37041)
- 企业(37041)
- 数学(35290)
- 数学方法(35023)
- 农业(32309)
- 中国(26498)
- 财(24374)
- 税(21915)
- 业经(21845)
- 贸(21017)
- 贸易(21010)
- 易(20526)
- 税收(20447)
- 收(20283)
- 地方(19131)
- 学(18645)
- 制(18589)
- 银(14010)
- 银行(13962)
- 环境(13861)
- 发(13705)
- 行(13361)
- 体(13046)
- 融(12929)
- 机构
- 学院(317586)
- 大学(314867)
- 济(137446)
- 经济(134832)
- 管理(115328)
- 研究(114978)
- 理学(99241)
- 理学院(98074)
- 管理学(96514)
- 管理学院(95928)
- 中国(89264)
- 农(76822)
- 科学(71493)
- 京(67255)
- 财(64394)
- 所(60174)
- 农业(59692)
- 业大(54735)
- 研究所(54574)
- 中心(52877)
- 财经(50048)
- 江(48579)
- 经(45638)
- 经济学(42960)
- 北京(42551)
- 范(40289)
- 师范(39891)
- 院(39755)
- 经济学院(39070)
- 州(37635)
- 基金
- 项目(210458)
- 科学(163689)
- 基金(153043)
- 研究(151722)
- 家(135578)
- 国家(134450)
- 科学基金(112378)
- 社会(97006)
- 社会科(91679)
- 社会科学(91651)
- 省(81186)
- 基金项目(80995)
- 自然(71608)
- 自然科(69857)
- 自然科学(69833)
- 划(68626)
- 自然科学基金(68612)
- 教育(66990)
- 资助(62374)
- 编号(61162)
- 成果(49471)
- 重点(47659)
- 部(47421)
- 发(46990)
- 创(43062)
- 课题(41629)
- 国家社会(41280)
- 科研(40614)
- 创新(40520)
- 农(40330)
共检索到481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兴武 谭晶荣 杨兴武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农产品关税水平下降,农产品非关税措施备受关注,农产品非关税措施的效应分析有助于政府了解政策实施成本。本文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和一般均衡模型,利用1995—2011年大豆、棉花、植物油、谷物、食糖的进口数据分析中国非关税措施的数量效应和价格效应。结果表明,棉花、植物油、谷物、食糖四类非关税措施保护作用较为明显,而大豆违反了预期;农业支持效应与非关税措施的效应相反。这揭示了现行农产品非关税措施因为农产品保护效果不同而存在调整空间,今后应结合农产品的不同特征调整相应的农产进口贸易政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苏芸 韩一军 李雪
按国内大豆和棉花2014年1-4月的平均价格、国际平均价格、2012年的总产量,设定目标价格补贴为420元和3 657元,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GTAP模型,计算中国在目标价格政策实施初期取消对大豆和棉花的临时收储转而实行目标价格补贴的过程中,按照种植面积补贴和产量补贴分别对产量、价格和进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能够刺激生产,使得产量增加、国内市场价格下降、进口减少;与按照面积补贴相比,按照产量补贴对增产的刺激作用更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卢秋艳
关税削减是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农业谈判的核心问题,本文选用UNCTAD和FAO合作开发的模型ATPSM(Agricultural Trade Policy Simulation Model),分析了我国棉花进口关税按照不同的关税减让方案进行削减后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关税减让改善了社会福利,但却损害了我国棉农的利益。
关键词:
ATPSM 棉花 关税减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有望 李崇光
基于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相关月度数据,以大豆和食糖为例,通过ARDL模型分别从长期和短期对影响国内农产品现货价格的金融化因素进行了系统测算。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因素、国内期货价格、货币供应量和国际现货价格是影响国内大豆现货价格的主要金融化因素;国内期货价格、通货膨胀因素和国际现货价格是影响国内食糖现货价格的主要金融化因素;汇率和能源价格对二者的影响均不明显。最后,从改善宏观经济环境、规范期货市场发展、健全农产品进口风险防控体系、关注品种间差异等方面提出了应对农产品金融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博文 邵书慧
目标价格制度改革是完善中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重要环节,科学评价目标价格制度的政策效果和市场效应对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HP滤波、变异系数法和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政策环境下棉花和大豆价格的波动特征。研究发现:(1)棉花和大豆价格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但棉花价格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长期变化趋势,大豆价格则呈现波动性上升再持续下降的长期变化趋势。(2)棉花价格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而大豆价格的周期性特征不明显。(3)目标价格制度执行前后,棉花和大豆价格的变异系数呈现较大的上涨趋势,说明棉花和大豆价格波动幅度增加;此外,棉花价格的惯性特征增强,而大豆价格的惯性特征减弱,这体现了棉花和大豆价格调控政策滞后效应的差异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艺卓 刘武兵 高颖
近年来我国棕榈油进口量快速增长,全部依靠进口满足国内市场消费。棕榈油价格明显低于豆油、菜籽油和花生油,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且与其他植物油的价格存在高度相关性,与豆油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关税对棕榈油进口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自贸区谈判中应高度重视棕榈油的进一步开放问题,避免棕榈油降税引发的联动效应。
关键词:
棕榈油 进口 替代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晓宇 王骏
利用多元协整检验、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技术对2006年1月-2008年5月的中国、美国、马来西亚3家交易所的植物油期货市场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连、芝加哥、大马交易所的期货价格和中国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总方差中来自于芝加哥、大马和大连交易所分别为59.639%、33.847%和4.624%。在世界植物油期货市场中,芝加哥交易所的影响力与定价权威性比大连、大马交易所更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莉 王瑞
中美贸易争端致大豆贸易进入最不稳定时期,基于GMM的大宗农产品市场结构与行为分析研究将促进新建中国大豆的全球供给格局。本文从大豆生产、贸易及进出口市场势力诸方面,剖析世界大豆市场的结构,并运用联立方程模型的系统估计法——广义矩估计法(GMM)估计世界大豆的出口行为。实证结果表明:世界大豆市场上出口国的市场势力逐渐增强,但出口供给缺乏弹性;影响大豆出口的主要因素是大豆总产量和出口价格,汇率对大豆出口有负向影响;影响大豆出口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市场集中度和替代品价格。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董银果 陆叶红
SPS措施是后关税时代影响农产品贸易的主要政策工具。进口国采用SPS措施防范外来风险,而出口国将其作为产品的质量安全竞争力。文章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大豆标准为基准,构建度量各国SPS措施保护水平的变量,基于1992~2013年中国与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和美国4个大豆出口国的双边贸易数据,探讨国家之间SPS措施保护水平的差异对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若出口国SPS措施保护水平高于中国,则对中国的大豆出口显著增加,SPS措施成为其大豆出口的催化剂;另外,消费者收入的增长、国内大豆产量的下降以及大豆生产效率的低下也是中国大豆进口激增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晶 吴国松
本文结合最新文献,运用贸易限制指数(TRI)研究方法,采用1995—2010年的HS6分位农产品进口数据,分析了中国农产品非关税贸易措施的进口数量限制效果,并将其转化关税等值,构建不同农产品整合程度的贸易限制指数,对中国农产品非关税贸易措施的进口限制效果进行了整体和分类的全面考察。为中国非关税贸易措施在农业贸易领域的应用和调整以及今后的国际比较和贸易谈判提供依据。
关键词:
非关税贸易措施 关税等值 贸易限制指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成 冯中朝 喻璨聪 吴丽丽
2015年,国家对油菜籽的临储政策取消之后,中国油菜产业发展形势向下,中国西南地区的油菜产业发展势头却丝毫未减,此种"西南现象"得益于小型榨油作坊对菜籽油价格的稳定功能,解决了市场信息不对称对食用植物油市场的扭曲,保障了产业链中利益的合理分配。为探索中国农业生产中由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农产品市场扭曲问题,本文以油菜产业为例,基于消费者对菜籽油购买行为的视角,通过深入剖析油菜籽生产者、加工者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尝试为破解当前油菜发展困境寻找可行路径。消费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对食用油的"逆向选择",引发加工者生产劣质油的"道德风险",劣质食用植物油打破了油菜产业链中的利益分配机制。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建议,要加强对油料加工行业的管理,规范油料产品特征标识制度,积极宣传食用植物油营养知识,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食用植物油,从而完善油菜以及油料产业市场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起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油料产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
油菜产业 博弈 逆向选择 利益分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卢东伟 孙东升
本文首先分析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以此为依据比较关税税率和比较优势,分析中国农产品关税结构,再结合进口量来分析关税的保护效果。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在不影响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进口缺乏比较优势的产品。一个合理的关税结构应是:对于具有比较优势的或不需要特别保护的产品,应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设置较低的关税税率;对于具有比较劣势且需重点保护产品则应设置较高的关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冷 吕新业
本文针对我国大宗农产品面临的价格调控困境,从农产品的经济特性出发,围绕农业政策的本质,探讨了农产品价格调控目标,并分别提出了长期和短期政策。制定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时,短期内要明确干预的范围和品种,分清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长期内应该关注城市居民中的低收入群体利益,更要激励农民生产积极性,提升国家粮食生产能力。
关键词:
大宗农产品 价格调控 短期政策 长期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麦秀 张映芹
本文运用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关税减让对我国非农产品进口绩效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关税减让与我国非农产品的进口之间存在着高度的负相关关系,在影响我国非农产品进口行为的诸多因素中,关税起了主要的作用。
关键词:
关税减让 非农产品进口 进口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琼
文章首先介绍新一轮WTO贸易谈判中提出的包括乌拉圭模式、瑞士公式、"鸡尾酒"模式、Harbinson减让公式和混合公式等5种主要关税削减公式,分别从理论基础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关税削减公式对我国油料进出口的影响,得出无论采取何种关税削减模式,均对我国油料进口影响不大,而采取瑞士公式的降税方式对我国花生出口最有利的结论。
关键词:
油料 植物油 关税削减公式 影响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