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15)
- 2023(6787)
- 2022(5644)
- 2021(5791)
- 2020(4910)
- 2019(11548)
- 2018(11486)
- 2017(21503)
- 2016(11691)
- 2015(14110)
- 2014(13839)
- 2013(13078)
- 2012(11686)
- 2011(10894)
- 2010(10951)
- 2009(10075)
- 2008(9799)
- 2007(8466)
- 2006(7350)
- 2005(6780)
- 学科
- 济(51252)
- 经济(51207)
- 管理(27667)
- 方法(26689)
- 业(25729)
- 数学(24775)
- 数学方法(24283)
- 企(20061)
- 企业(20061)
- 中国(17740)
- 农(12562)
- 贸(11994)
- 贸易(11986)
- 易(11770)
- 业经(9382)
- 理论(8895)
- 教育(8522)
- 财(8460)
- 制(8211)
- 农业(7974)
- 学(7968)
- 银(7313)
- 银行(7312)
- 行(7100)
- 融(6827)
- 金融(6826)
- 教学(6642)
- 发(6539)
- 和(6537)
- 环境(6456)
- 机构
- 大学(167738)
- 学院(161347)
- 济(73473)
- 经济(72288)
- 管理(60706)
- 研究(57970)
- 理学(52635)
- 理学院(52047)
- 管理学(50834)
- 管理学院(50554)
- 中国(44199)
- 京(36454)
- 科学(32360)
- 财(30301)
- 所(27939)
- 研究所(25601)
- 中心(24812)
- 财经(24799)
- 经济学(24104)
- 北京(24087)
- 经(22956)
- 范(22802)
- 师范(22656)
- 经济学院(21678)
- 农(21591)
- 江(21523)
- 院(20881)
- 业大(20694)
- 财经大学(18686)
- 师范大学(18520)
- 基金
- 项目(106904)
- 科学(85653)
- 研究(80480)
- 基金(79250)
- 家(68495)
- 国家(68030)
- 科学基金(58612)
- 社会(52631)
- 社会科(50049)
- 社会科学(50037)
- 基金项目(40098)
- 教育(39878)
- 省(38728)
- 自然(36297)
- 自然科(35594)
- 自然科学(35588)
- 自然科学基金(34961)
- 资助(34556)
- 划(34067)
- 编号(31658)
- 成果(26715)
- 部(25616)
- 重点(24455)
- 大学(23346)
- 课题(23184)
- 教育部(22657)
- 中国(22606)
- 国家社会(22581)
- 发(22547)
- 创(22470)
共检索到244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军 尹月
许多学者认为所有现代大学都遵循西方大学的模式,亚洲的大学亦是基于欧洲学术模式和传统。然而,中国大学3.0模式或许是个例外。尽管自20世纪以来中国大学受到西方模式的巨大影响,但它依旧展现出中国学术的传统特征。本文从历史文化视角出发构建中国大学3.0的概念,考察了其核心价值和特征,并探究它在全球化时代可能做出的贡献。首先,划分了中国历史上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对其制度发展和特点进行了讨论。其次,重点探讨了中国大学3.0模式的四大核心价值和特征:院校自主、思想自由、知行合一的人文使命、和而不同的多元性。正是它们使中国大学获得世界一流的全球地位。同时,还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大学与主导世界的英美模式的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琴
大学评价作为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价值引导发展的重要路径。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考察,一元化为主导的大学评价模式一度体现了其合理性,然而,由于大众化阶段教育规模日益扩大,优质资源相对紧张,原有的制度安排难以适应新形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军 田小红
截至2014年底,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际教育合作以及中国大学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际化项目——孔子学院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选取全球6大洲15个国家27所孔子学院的案例,以第一手实证数据揭示其发展模式、经验和挑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运作差异、以及在中国大学3.0走向国际化乃至世界文明发展中的深远意义。孔子学院的十年发展意义并不只是局限于在全球的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推广,还在于是一个积极推动教育与人类文明多元发展、双向合作的中国模式,真正体现了和平、合作和平等的新境界。这一模式积极承担和发扬了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和对话的和平使命,为孔子学院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国大学的国际合作和教育发展,甚至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成亮
国际学术界对大学模式的关注由来已久,菲利普.G.阿特巴赫倾向于借用依附论的相关主张,解释"边缘国家"的大学对美、英、法、德等"中心国家"大学模式存在的心理依附。中国大学近代化的100年里,曾努力学习和借鉴日本、德国、美国大学模式,新中国成立后也曾效仿苏联大学模式。21世纪的中国能否为世界提供一种新的大学模式?这需要从参与文明对话和国际合作,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大学的精神风貌;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理性地寻找传统文化与现实需要的结合点;改善政策环境,培育具有卡里斯玛特质的大学校长;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保障大学有序发展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关键词:
中国大学模式 心理依附 文明对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宗华 许淑华
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也在发生嬗变,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其基本价值的角度来看,应把包括农民在内的民生当作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目标,而不应该单纯从改革的工具理性的角度上过分强调其经济意义。
关键词:
转型期 农村养老保障模式 民生保障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莉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发展最成功的国家,分析其高校财务管理的经验与特色,对于完善中国高校财务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研究美国大学财务管理的特征,即财务管理以市场为导向,与产业化同步,为筹募捐款而形成的总体经营思路,以产学研合作促进增收,得到对中国大学财务管理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美国大学 财务管理 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祁凡骅 李声宇
近期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经济战略与经济改革做了总体部署,改革创新思维贯穿于本次会议始终。在理念创新方面,以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为指导,表现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战略与战术关系、经济建设与绿色发展关系的协调处理方面。在经济改革路径创新方面,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战略、国际经济合作网络构成了三条主要的变革路径。在新的政策工具方面,将使用破产清算、降低企业非经营性成本、住房租赁与限制性措施解除、投资于人、依法处置信用违约等政策创新工具。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茹宁 闫广芬
中国大学自清末以来的百年发展进程中,先后经历了模仿日、德、美、法和苏联大学模式的转换过程。中国大学百年现代化进程虽以西方模式为显性主导,但却是基于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隐性运作的,模式频繁转换的背后恰恰隐含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选择怎样一种大学模式来整合西方学术文化的问题。这一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当代中国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打造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
大学理念 办学模式 现代化 传统学术文化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毛安福 陆平 张楠
本文以“信息”作为创新资源予以整合,诠释了现代酒店的信息管理(E)模式在网络时代的全新运作及其对传统酒店经营管理带来的新理念、新思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昊 潘昆峰
文章利用2010年全国高校招生数据,分析了中国大学生跨省就学迁移模式,并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跨省就学迁移呈现出由中部人口大省和西部省份向京、津、沪、鄂等高校密集省份迁移的特点,与全国人口流动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跨省就学迁移不仅受人口、空间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生源省和就学省高等教育规模和结构的影响。央属、省属和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就学迁移分别表现出"主动选择型"、"被动挤出型"和"被动逃离型"3种不同的模式。"主动选择型"迁移的主要驱动力为外省央属高校和本省优秀学生间的相互吸引,经济和距离因素影响较弱;"被动挤出型"迁移主要源于本省的升学竞争;"被动逃离型"迁移除了受本省升学竞争压力的影响外,学生的经济支付能力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文章认为,各省的高等教育资源会影响高学历人口的跨省迁移,进而影响人力资本再分布和区域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立保
从"中国式大学"到"中国大学模式",表达出百年来中国大学寻求自主发展道路的诉求,实现学术自主、文化自强,是中国大学和华人学者一直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中国大学模式"则是这一理想和目标的高度概括。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以政治权力和市场力量为代表的社会干预使中国大学面临组织趋同和精神失落的现实困境,立足中华文明根基之上的大学精神重构和文化自觉,由此形成的中国大学模式对中国乃至世界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大学模式 文化认同 文化自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爽 景维民
大学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题中之义,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新中国大学治理模式阶段性演进始终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继承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历史变迁相伴相随。考察国家治理变革背景下中国大学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把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路径演进划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全能型大学治理"模式"、教育大革命"后的"政治导向型大学治理"模式、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服务型大学治理"模式和新时期"科学发展型大学治理"模式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和归纳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模式。这一模式具有更加注重治理依据战略性、治理目标全局性、治理结构系统性、治理改进创新性、治理评价科学性等特征。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爽 景维民
大学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题中之义,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新中国大学治理模式阶段性演进始终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继承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历史变迁相伴相随。考察国家治理变革背景下中国大学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把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路径演进划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全能型大学治理"模式"、教育大革命"后的"政治导向型大学治理"模式、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服务型大学治理"模式和新时期"科学发展型大学治理"模式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和归纳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模式。这一模式具有更加注重治理依据战略性、治理目标全局性、治理结构系统性、治理改进创新性、治理评价科学性等特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闻晋 胥青山 胡承群
一、中国大学校长现状概览中国现职大学校长绝大多数是"硬专家"。他们拥有教授头衔,在某一学科领域有所建树,其中不少名牌大学的校长还是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等。另有少数校长可以称为"软专家",他们多是从软科学研究、科技组织管理、行政领导等岗位上经过多年实践,一步一步走上校长工作岗位的。与前者比较,他们的专业色彩不浓,但长于行政组织的协调管理与指挥。为了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