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08)
2023(11889)
2022(10452)
2021(10195)
2020(8436)
2019(19873)
2018(19515)
2017(36908)
2016(20340)
2015(23485)
2014(23222)
2013(22913)
2012(20992)
2011(19199)
2010(18901)
2009(17220)
2008(16564)
2007(14128)
2006(12197)
2005(10730)
作者
(57564)
(47839)
(47441)
(45315)
(30467)
(22815)
(21597)
(19003)
(18291)
(16890)
(16283)
(16193)
(15105)
(14982)
(14712)
(14585)
(14276)
(14135)
(13630)
(13528)
(11872)
(11779)
(11369)
(10777)
(10658)
(10620)
(10616)
(10527)
(9558)
(9418)
学科
(80137)
经济(80046)
管理(54645)
(50340)
(41648)
企业(41648)
方法(38295)
数学(33283)
数学方法(32984)
中国(24200)
(20608)
(17715)
(17453)
业经(16932)
(16583)
贸易(16572)
(16188)
地方(14313)
理论(13601)
农业(13563)
教育(13480)
(13371)
(13367)
环境(12514)
技术(11870)
(11382)
银行(11337)
(11092)
(10905)
金融(10902)
机构
大学(293118)
学院(283631)
(115431)
经济(113132)
管理(112930)
研究(99824)
理学(98593)
理学院(97453)
管理学(95842)
管理学院(95339)
中国(72661)
(63341)
科学(61719)
(49513)
(49145)
研究所(45732)
(44680)
中心(43475)
业大(42684)
北京(40719)
财经(40622)
(39800)
师范(39472)
(38107)
(37349)
(36128)
农业(35177)
经济学(34950)
师范大学(32435)
经济学院(31559)
基金
项目(199539)
科学(157072)
研究(146718)
基金(145889)
(127333)
国家(126337)
科学基金(107905)
社会(92324)
社会科(87409)
社会科学(87384)
基金项目(77630)
(74856)
自然(70108)
自然科(68510)
自然科学(68493)
教育(67982)
自然科学基金(67251)
(64584)
资助(60208)
编号(58841)
成果(49053)
(45341)
重点(44532)
(41866)
(41401)
课题(40928)
大学(39464)
教育部(39034)
创新(38506)
科研(38069)
期刊
(120627)
经济(120627)
研究(87983)
中国(53944)
学报(46798)
科学(43136)
(40683)
管理(40647)
教育(38455)
大学(36160)
(34344)
学学(32641)
农业(29217)
技术(22655)
(20500)
金融(20500)
经济研究(19864)
财经(19499)
业经(18058)
图书(17207)
(16685)
问题(16045)
(15620)
科技(14307)
(13705)
理论(13666)
技术经济(13278)
世界(13190)
(12724)
资源(12619)
共检索到409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苗素莲  谢安邦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巴特尔  彼得·恩乐特  
本文在阐述普通高等学校的组织特性与回顾民族学院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民族学院的组织特性进行了探讨。在组织目标上,民族学院已经从昔日培养民族政治干部的特殊高等学校发展成主要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正规高等学校;在组织结构上,民族学院从往日的政府附属的事业单位逐步演变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独立的法人实体;在组织行为上,传统的行政权力控制学术权力的局面渐渐变为各职能部门的行政行为服务于各个专业学院及其教师的教学科研行为。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林杰  
当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似乎正在摆脱学科草创时期的粗糙和迂阔,处于向各专门研究领域纵深挺进的关口。其中,大学组织研究作为组织理论与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交集,直接关系到对大学本质及功能等基本问题的理解,并构成高等教育管理等分支学科的重要理论支撑,其功用向来为高等教育研究者及多学科的学者所倚重。阎凤桥教授沉潜多年,集研究之功,假教学之便,以一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立国  
高等教育的学科划分和以学科为基础的专业设置,是现代大学的立学之本、教学之范。它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规划和目标、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协调、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学术的繁荣和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面对社会主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炬明  
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中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建立新的管理与工作模式。这些变化使得中国迫切需要院校研究。当前中国发展院校研究,应当坚持“有用、有效、开放、创新”的基本原则,从建立有利的高等教育公共治理环境和高等学校管理制度,建立专业研究人员培养制度和着手解决当前高校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入手,从而站在一个正确的起点上。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汪晓村  鲍健强  池仁勇  虞晓芬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历史演变表明,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大学专业设置和调整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应重构政府、大学和市场三者的关系。一方面要突出市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导向功能,另一方面要强化政府在专业设置中的宏观调控功能,大学则应依法发挥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中的主导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翚  
大学校训作为大学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演进历程反映了不同时期大学教育理念与大学文化的价值追求。在中国大学校训百余年的发展演变中,早期是"百花齐放";解放后,大学校训经历了批判、动乱与迷失自我阶段,自我意识苏醒阶段,文化自觉阶段;进入21世纪,大学校训文化再次繁荣,但同时显示出新的教育理念的缺失。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赵炬明  
与北美大学相比,中国大学的组织与管理有两点根本不同:制度化的精英主义和单位制度,其他不同均源于此。这两点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和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传统,因此这些特征不会迅速发生根本性变化。在过去的十余年,制度化的精英主义依然如故,但单位制度却受到市场化改革的严重挑战。本研究所考察的大学仍保持其单位制度,但学校里的某些变化开始改变其性质。本文进而讨论了这些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东  李爱民  
大学组织结构的同质化现象在我国大学比较普遍。我国公立大学组织结构同质化表现为外部同质化和内部同质化两个主要特征。导致我国大学组织结构同质化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的创生环境、发展环境、模仿性趋同力量、组织设置的路径依赖性以及办学自主权的缺失等方面。解决大学组织结构同质化问题,一是需要大学根据自身发展目标进行合理组织设计;二是针对大学组织特色实现内部组织的个性化设置;三是适应大学内外部环境变化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形式。此外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增强大学内部组织结构的自我优化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立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敏  王丽媛  
由于历史原因,法国大学治理模式具有中央集权和学术团体"双重集权"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末,新公共管理改革深刻影响了法国高等教育的行政和组织模式,新的预算组织法、大学自治法、大学合并等政策及措施都进一步加强了校长责任制、绩效、质量等理念,削弱了传统上的学科组织逻辑。虽然法国大学变革的趋势在全球化背景下也受到同质性的质疑,但穆斯兰等学者的结论仍是支持本土化模式的探索与建构。全球化的未来并不明朗,大学在追求国际能见度的同时,更应该回归高等教育的本质,并更多地承担国家责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甘永涛  
英国大学治理结构的演变表现为"牛桥"的"学者自治"、城市大学的"学者主导"、联合大学的"联邦制"、新大学的"共同治理"以及"92后大学"的"双会制"等五种模式。英国大学治理结构模式的变迁反映了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需要、政治权威集团自身的需求以及大学自身的逻辑,大学治理结构的变革在实践上主要是从政府与大学两个方面进行。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肖起清  
我国社会体制的演变全面决定了大学办学权的发展,并使办学权在大学与政府之间形成了一个漂移的过程。大学办学权生成后,在计划体制下从大学办学体制中被剥离,向政府漂移,并因为政府集权,形成了以政府为核心的极化现象。在改革中,政府职能转换,办学权开始从政府向大学漂移。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办学权不断向大学回归,最终固化为大学体制的一部分,使大学成为充分自主的办学实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亮  王鑫  林家阳  
总结了中国大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阶段,以了解历史校园的构成时间和地域分布状况。并根据风貌构成要素总结了历史校园的4种基本类型:建筑+其他要素型、多数建筑型、少数建筑型和建筑以外的要素型。对历史校园的保护现状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大学历史校园获得了不同形式的保护,但是总体呈现局部保护较多、整体保护不足的状况。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历史校园保护受到校园规模和风貌类型的影响。其原因主要由于社会与大学自身对历史校园保护重视程度不够,未来大学历史校园的保护和发展应以大学文脉延续为前提,针对大学历史校园的特殊性制定专属的保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肖军  
大学管理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德国大学经历了三种管理模式的时代变迁:传统上的国家和教授双元管理模式;20世纪60年代的集体决策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德国大学管理的变迁体现着时代对大学的要求,是不同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的过程,其中体现着权力的相互制衡与监督的理念,这符合现代大学管理的精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