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38)
2023(11712)
2022(9585)
2021(9009)
2020(7478)
2019(17219)
2018(16841)
2017(31263)
2016(17322)
2015(20140)
2014(19605)
2013(18797)
2012(17376)
2011(16024)
2010(15822)
2009(14456)
2008(14008)
2007(12182)
2006(11085)
2005(10332)
作者
(47735)
(39972)
(39410)
(37688)
(25552)
(19155)
(18000)
(15522)
(15499)
(14136)
(13666)
(13511)
(13073)
(12795)
(12470)
(12435)
(11853)
(11551)
(11546)
(11481)
(10099)
(9776)
(9728)
(9451)
(9029)
(8925)
(8867)
(8808)
(8050)
(8049)
学科
(69585)
经济(69503)
管理(41409)
(37206)
(28527)
企业(28527)
方法(25854)
中国(24889)
数学(22352)
数学方法(22063)
(19678)
(15262)
业经(15231)
(14870)
贸易(14857)
(14522)
(14308)
地方(13765)
农业(13128)
(12683)
教育(11978)
理论(11530)
(10831)
金融(10829)
(10729)
(10442)
银行(10414)
(10134)
(10109)
技术(9961)
机构
大学(241263)
学院(232610)
(99237)
经济(97353)
研究(92791)
管理(81188)
中国(69293)
理学(69147)
理学院(68173)
管理学(66747)
管理学院(66312)
科学(55365)
(54715)
(46908)
(43689)
研究所(42762)
中心(40448)
(40234)
(36250)
师范(35906)
北京(35410)
(35224)
财经(34505)
(33800)
业大(33113)
经济学(31936)
农业(31745)
(31722)
师范大学(29519)
经济学院(28681)
基金
项目(156020)
科学(123768)
研究(116834)
基金(113856)
(100877)
国家(100045)
科学基金(84121)
社会(74716)
社会科(70668)
社会科学(70649)
基金项目(59064)
(57736)
教育(55098)
自然(52518)
自然科(51306)
自然科学(51287)
(50974)
自然科学基金(50412)
编号(46633)
资助(46378)
成果(40842)
重点(36307)
(35924)
(34594)
课题(33818)
(32495)
国家社会(32194)
大学(31691)
中国(30937)
教育部(30932)
期刊
(109941)
经济(109941)
研究(79776)
中国(58011)
教育(40862)
学报(39121)
(37632)
科学(36594)
(32586)
管理(31567)
大学(30831)
学学(27117)
农业(26392)
(21385)
金融(21385)
技术(19265)
经济研究(19191)
财经(17755)
(16412)
(15675)
(15341)
图书(15264)
世界(15199)
问题(15107)
业经(14850)
国际(14564)
书馆(11110)
图书馆(11110)
(11075)
论坛(11075)
共检索到373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常桐善  杜瑞军  
大学的全球化程度是衡量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准之一。以本科学生的全球化知识和经验为例,对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进行比较研究的结果发现:中美学生在全球化经验、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学生明显落后于美国学生。数据分析表明,学生参与全球化活动的程度与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因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国首先应重视本科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全球化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与专业课有机交融,并通过营造全球化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切合实际的学习机会。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涂阳军  陈来  
将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和C9与5个顶尖大学群在世界大学排名18个指标上的得分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1)C9与加拿大U15和德国Ec11大体处于同一位次,较接近英国RG24和澳大利亚Go8,但与美国Ivy8差距极大,"双一流"建设高校与5个顶尖大学群差距极大。(2)"双一流"建设高校和C9在2个指标上优势明显且优势在扩大,分别在5个和8个指标上有所进步,分别在10个和7个指标上有所下降,在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教师上仍未获得突破。(3)两者在论文数和社会服务方面显现出极强优势,但在《自然》和《科学》发文以及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校友指标上得分较低且增速较缓,两者的科研影响力仍较弱,国际化程度仍较低。文末针对国家与顶尖大学群的决策层提出了三点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吕林海  郑钟昊  龚放  
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全球化经历,培养大学生的全球化能力,是大学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南京大学、首尔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伯克利加州大学学生在全球化能力和全球化经历等方面,都显著优于中韩两校。中韩之间的比较则表明,在全球化能力上,首尔大学先弱后强,低年级阶段所存在的显著差异,在高年级阶段则完全消失;在全球化经历上,首尔大学在各个维度上都明显好于南京大学。聚类分析则证明,全球化经历和全球化能力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聚合相关关系。在定量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对学生的深度访谈,文章指出,促进学生的双向流动、增设区域研究中心和相关课程、提升校内全球化活动的丰富度和精深度、引导学生树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伟萍  梁文艳  胡咏梅  
基于1981—2014年Web of Science(TM)论文收录信息,以美国IVY大学和澳大利亚Go8大学为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参照样本,从科研产出数量、质量和影响力三个维度,就C9大学科研产出以及国际合作研究的产出情况展开国际比较研究。整体分析发现,在科研产出数量方面,尽管C9大学的整体科研产出数量呈现出强劲的追赶态势,但除了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少数学科,C9大学在国际合作发表论文的数量上与Go8大学或IVY大学仍然有很大差距;在科研产出质量方面,尽管C9大学国际合作产出的质量高于其他类型科研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念才  程莹  刘莉  赵文华  
我国名牌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很大 ,最突出地表现在诺贝尔奖、年均在Nature和 Science发表的论文数、科研经费、博士教师比例、研究生中留学生比例等方面。预计到 2 0 2 5年左右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有可能进入世界大学体系的前 1 0 0名 ,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其他若干所名牌大学可能进入前 2 0 0名 ,成为世界知名大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处辉  
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理想,从教育理论研究和高等教育实践层面都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但仍没有突破性成就。当务之急,是通过总结多年办大学的实践经验,并与高等教育理论相结合,进行专门研究,要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考察世界一流大学的发生发展历程,总结经验。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与现状中考察中国大学在21世纪引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的可能性。从对21世纪科学发展重心和趋势分析中考察大学发展与一流大学建设的突破口与方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涂阳军  渠晴晴  
打造一流教育学学科是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比较了中外15所大学SSCI教育学学科的篇数、篇均被引以及论文所发期刊影响因子均值的差异及趋势。结果发现:中国大学在教育学论文发表期刊影响因子均值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少数世界一流大学教育学科,但在篇均被引上与国外大学的差距仍较大,在总篇数上的差距更大且这种差距在加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战军  娄枝  
世界一流大学是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大学。以哈佛大学为例,研究发现,世界一流大学贡献表征为:世界一流大学是国家乃至世界政治进步的助推器,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领头羊,是人类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集大成者。世界一流大学贡献经验在于,定位高远,追求真理,服务人类福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尊重人才,任人为"能",提升大学学术影响力;注重选拔,培养精英,发挥知名校友作用。借鉴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经验,有助于加快我国"双一流"建设,厘清贡献理念并付出实际贡献行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建华  
"985工程"实施18年来,中国大学的办学水平、学术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很快。国务院出台的"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方案,对大学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北京大学将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路,守正创新、引领未来,根据办学规律推进综合改革,努力把每个机构、每个人的创造潜力都激发出来,使北大真正成为"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和"产生影响国家和人类进步的新思想、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的学术殿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凤莲  江丕权  
美国经验: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条件张凤莲,江丕权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提出了“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表达了中国人民要自立于世界之林的雄心壮志。在美国几乎每年都要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对大学进行评比,然后登报公布全美最优秀大学的排名名次,象耶鲁大学、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邬大光  
密西根大学之所以成为世界顶级的研究型大学之一,不仅应归因于其正确的办学理念,更应归因于其与之相符的办学实践。密西根大学的成功,不仅彰显了密大人对大学理念的坚守,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贯彻落实大学理念的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我国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在大学理念认知、投资体制、专业化管理、专业化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大学文化培育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距,必须进行深刻变革,切实加以改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莹  刘念才  
通过对我国名牌大学各大学科领域的世界排名和学术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大陆部分名牌大学的理科和工科的科研产出规模虽然较大,但其中高质量论文的比例较低,同时缺乏国际级学术大师和重大原创成果;生命学科和医药学科相比世界上的高水平大学还处在起步阶段;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程度较低。为此,我们建议理性看待我国名牌大学及其学科领域现阶段所处的国际地位;坚定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领域的信念,继续加大对若干所名牌大学的重点投入;明确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尽快实现由数量积累到质量提高的转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光礼  
近年来,国内已有多所大学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然而,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界定。英国泰晤士报的大学排名认为,社会声誉高的大学就是世界一流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学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杜宁凯  刘清伶  陈铸芬  
从历史上看,美国政府创办公立大学的目的是增加人们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将这些大学的教学、科研使命导向更实际、应用性更强的学科。因此,优秀公立大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提供受教育机会,更重要的是其大规模提供公众负担得起的教育机会。旗舰公立大学受到重视,应该不仅仅因为其学术品质卓越,还因为它们成倍地增加了获得卓越教育的机会。现在,如果我们优秀公立大学要坚持服务公共利益的使命,我们必须以新方式思考跨行业乃至跨国界的合作关系,因为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越来越是全球挑战。如果我们将全面应对这些复杂的全球挑战作为我们的集体责任,那么我们必须致力于在无论是公共还是私营机构之间建设新型伙伴关系,并通过各种方法来提升世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宝印  
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的主要任务。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