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4)
- 2023(12330)
- 2022(10733)
- 2021(10394)
- 2020(8648)
- 2019(20200)
- 2018(19912)
- 2017(37773)
- 2016(20739)
- 2015(23975)
- 2014(23792)
- 2013(23442)
- 2012(21484)
- 2011(19587)
- 2010(19185)
- 2009(17401)
- 2008(16836)
- 2007(14393)
- 2006(12448)
- 2005(10898)
- 学科
- 济(83076)
- 经济(82988)
- 管理(56815)
- 业(52862)
- 企(43975)
- 企业(43975)
- 方法(40480)
- 数学(34570)
- 数学方法(34240)
- 中国(25054)
- 农(21324)
- 业经(18393)
- 财(17844)
- 学(17775)
- 贸(16926)
- 贸易(16918)
- 易(16530)
- 理论(14929)
- 地方(14877)
- 和(14410)
- 教育(14406)
- 农业(14134)
- 技术(13386)
- 制(13275)
- 环境(12837)
- 划(11594)
- 银(11416)
- 银行(11384)
- 行(10927)
- 融(10923)
- 机构
- 大学(298524)
- 学院(289955)
- 济(119419)
- 经济(117033)
- 管理(116802)
- 理学(101836)
- 理学院(100688)
- 研究(100575)
- 管理学(99064)
- 管理学院(98546)
- 中国(73411)
- 京(64472)
- 科学(61077)
- 财(50409)
- 所(49338)
- 研究所(45483)
- 中心(44091)
- 农(43416)
- 业大(42148)
- 财经(41716)
- 北京(41308)
- 范(41085)
- 师范(40801)
- 江(39224)
- 经(38266)
- 院(36281)
- 经济学(36239)
- 农业(34093)
- 师范大学(33446)
- 经济学院(32743)
- 基金
- 项目(203033)
- 科学(160546)
- 研究(151588)
- 基金(148482)
- 家(128849)
- 国家(127796)
- 科学基金(109698)
- 社会(96221)
- 社会科(91232)
- 社会科学(91207)
- 基金项目(78709)
- 省(76021)
- 自然(69966)
- 教育(69873)
- 自然科(68367)
- 自然科学(68352)
- 自然科学基金(67133)
- 划(65294)
- 编号(61536)
- 资助(61131)
- 成果(51194)
- 部(46204)
- 重点(45051)
- 发(42859)
- 创(42334)
- 课题(42075)
- 大学(40121)
- 教育部(40046)
- 国家社会(39812)
- 创新(39294)
- 期刊
- 济(124286)
- 经济(124286)
- 研究(90035)
- 中国(54749)
- 学报(45404)
- 科学(42543)
- 管理(42092)
- 教育(40488)
- 农(39331)
- 大学(35619)
- 财(35355)
- 学学(32049)
- 农业(28648)
- 技术(24071)
- 融(20613)
- 金融(20613)
- 经济研究(20520)
- 财经(20165)
- 图书(19278)
- 业经(18569)
- 经(17317)
- 问题(16461)
- 业(15803)
- 科技(14568)
- 理论(14315)
- 技术经济(14291)
- 贸(14037)
- 世界(13512)
- 书馆(13034)
- 图书馆(13034)
共检索到419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龚正华 周鸿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2012年6月当前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集体性文化"失语"充分暴露了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不足,这种"不足"是中国大学在知识生产中的话语权和原创力衰落的表现。因此,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就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与三个要素紧密相关:首先是文化能力,包括文化原创力、文化包容力和文化影响力。文化能力是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的发动机,没有文化能力,就没有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其次是文化态度,包括文化价值信念和文化情感信任。文化态度是大学知识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2011年5月26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举办了"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座谈会,国内十余名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应邀出席。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从多个角度解读和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建校百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并就大学与文化的关系、现代大学制度、一流大学建设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编辑部特将发言辑成,以飨读者。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炬明
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中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建立新的管理与工作模式。这些变化使得中国迫切需要院校研究。当前中国发展院校研究,应当坚持“有用、有效、开放、创新”的基本原则,从建立有利的高等教育公共治理环境和高等学校管理制度,建立专业研究人员培养制度和着手解决当前高校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入手,从而站在一个正确的起点上。
关键词:
中国大学 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院校研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建昌
基于演讲的情感诉诸、品格诉诸、理性诉诸三种诉求手段,分析美国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劝说效果以及其中文化自信提升的因素。笔者认为,综合利用三种诉求手段,即肯定国家建设成就、站位高远、树立远大目标,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能为我国相应的教育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美国 大学毕业典礼演讲 文化自信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丁乙
2000年以来,"民国大学史"研究构成了大陆学术界的一个重要学术增长点。随着相关论著的不断涌现,"民国大学史"的研究也跳出了既有的研究框架,其关注视角更为新颖、多元,书写范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从众多著作中撷取若干富有启发式的观点与方法,凝练出一些关键词,即"党国视角"的重新发现与超越"政府—学府"二元对立维度下的大学史研究、大学的"国立化""地方化"及其所呈现出的"地方性知识"、大学与近代中国的知识生产与学术转型,并以此为导向来勾划出新世纪以来大陆学界"民国大学史"研究的新动向与新取径。同时,也将从视域、理论与材料三个方面对"民国大学史"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反思。而如何从过去这十多年来的学术进路中,概括出大学史研究的范式更新,并反思如何对既有研究模式有所超越与突破,亦是今后所努力的方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书剑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是政府与大学在制度化精英主义下协作的产物。制度化精英主义催生制度化精英,人才项目促进学术精英的制度化和体制化。政府与大学是学术精英发展的主导者、参与者和支持者,学术精英在以政治权威和学术资源为基础建构的制度空间内经竞争选拔与优先培养逐渐生成。大学学术精英制度化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但其对学术共同体与学术创新力具有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许美德在《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2008年第4期撰文认为,中西方大学之间制度文化不同,在中国的传统里面,科举制度、毕业考试是非常自觉地成为政府的组成部分;也有很多学者不满意国家的制度就成立了书院,成为独立思考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邓建生
我国亟待培养自己的创业文化,这一时代使命大学责无旁贷。这是由大学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及其职能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现代中国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
创业文化 中国大学 时代使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显章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大学是国家的文化高地,精神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在实现向创新型国家转型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大学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大学人需要蕴育科学的办学理念和积极的大学精神来实现这伟大而艰巨的任务,这是大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夏晓勤 蓝劲松
大学体育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内容分析法为主,以大学 体育新闻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四所个案大学体育文化概貌和价值观进行定性与定量描述的 基础上,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中美两国大学体育文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 学体育文化概貌及其价值观与美国大学存在不少共同点,但存在更多的差异;美国的大学体育 借助多渠道、大规模、高质量的体育宣传,形成了比我国更具影响力的大学体育文化。据此,本 研究就中国大学体育文化建设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大学体育文化 文化概貌 价值观 比较研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常亮
一流大学要有一流文化,中国大学的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建设,需要中国大学文化的支撑和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传统高等教育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大学文化精华同为中国大学文化的协同创新源头,并以三螺旋契合方式共生演进。通过构建和分析中国大学文化协同演进三螺旋模型,归纳提出了推动中国大学文化协同创新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中国大学文化 协同创新 三螺旋模型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金龙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与演进是一个过程,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的推进和历史成就的取得,逐渐形成了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自信,历史自信的内涵和视域不断拓展,历史自信的程度和水平日渐提升。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以党史自信为核心,是历史自信与历史自觉、历史主动的交织,是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有机统一,既基于历史真实和历史事实,又蕴含国际比较和世界视野。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自信 生成 演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小青 曲垠姣 陆伟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高速发展四十年,伴随着本土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国大学生"在国内留学"的规模悄然增长。聚焦不同住宿模式如何影响跨文化情境中的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发展,以有30余年历史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为例,采用混合研究法对234名毕业生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中外学生混住模式的中国大学生比中国学生合住或独居模式学生在跨文化知识方面有明显优势,外语技能和批判性思维在访谈中得到有力回应,但跨文化态度方面处于劣势,两组学生在内在收获和外在收获方面无显著差异;是否为独生子女、父亲职业、父亲受教育程度、项目类别等大学生个体特征对跨文化能力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入学前的海外经历对跨文化能力没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住宿模式 本土国际化 跨文化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立保
中国大学是在社会转型和文化断裂的历史巨变时期,通过移植西方大学制度而形成的,在大学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中,文化冲突始终是影响中国大学发展的一条主线,中国大学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内外困境。在全球化时代,没有一流的文化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深刻认识中国大学所面临的文化困境,通过自觉的文化选择,回归大学文化的价值理性,重塑大学文化的人文精神,变革大学文化教育范式,以大学文化创新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复兴中华文明是中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大学 文化困境 文化创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宝国
在当代,中国的大学教育环境有哪些新的特点?立足于我国教育现状和普世的教育理念,我国的大学教师又应该承担哪些责任,需要具备哪些素养?文章围绕着中国大学的教育环境、教师责任和教师素质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思考,从"实然"到"应然"的路径出发,探讨大学教师的使命和要求。
关键词:
大学教师 教育责任 教师素养 教育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