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95)
2023(12967)
2022(11100)
2021(10726)
2020(9238)
2019(21720)
2018(21369)
2017(39978)
2016(21932)
2015(25693)
2014(25776)
2013(25067)
2012(23131)
2011(20994)
2010(20704)
2009(19256)
2008(18850)
2007(16700)
2006(14087)
2005(12586)
作者
(61897)
(52049)
(51742)
(49592)
(32961)
(25090)
(23931)
(20578)
(19896)
(18474)
(17679)
(17586)
(16441)
(16243)
(16135)
(16079)
(16012)
(15466)
(15009)
(14996)
(12986)
(12674)
(12487)
(11893)
(11761)
(11728)
(11454)
(11391)
(10557)
(10400)
学科
(91754)
经济(91669)
管理(58752)
(56348)
方法(46362)
(45502)
企业(45502)
数学(41716)
数学方法(41173)
中国(27397)
(23714)
(22295)
(20219)
(18350)
贸易(18343)
(17910)
业经(17452)
农业(15694)
(15246)
地方(15187)
理论(14761)
(14046)
财务(13997)
财务管理(13961)
(13800)
企业财务(13246)
技术(13097)
环境(12965)
(12761)
教育(12751)
机构
大学(319301)
学院(311637)
(132261)
经济(129738)
管理(120418)
研究(106046)
理学(104545)
理学院(103335)
管理学(101391)
管理学院(100799)
中国(78990)
(67402)
科学(64094)
(57469)
(52528)
(50428)
中心(49496)
研究所(48196)
财经(47131)
业大(45809)
(44959)
(43612)
师范(43200)
(43089)
北京(42781)
经济学(41904)
农业(39825)
(38012)
经济学院(37880)
(35268)
基金
项目(212015)
科学(167814)
研究(155710)
基金(154804)
(134432)
国家(133342)
科学基金(114457)
社会(99180)
社会科(93985)
社会科学(93958)
(81657)
基金项目(81212)
教育(74871)
自然(73477)
自然科(71826)
自然科学(71802)
自然科学基金(70529)
(70027)
资助(64542)
编号(62636)
成果(51760)
(48985)
重点(48216)
(44904)
(44154)
课题(44152)
大学(42542)
教育部(42308)
国家社会(41443)
科研(41283)
期刊
(134666)
经济(134666)
研究(91724)
中国(61795)
学报(48703)
(45033)
科学(44498)
(43865)
教育(43299)
管理(41498)
大学(38066)
学学(34380)
农业(30376)
技术(28860)
(24136)
金融(24136)
财经(23510)
经济研究(22522)
(20303)
业经(20074)
问题(18241)
(17572)
统计(17309)
(16339)
图书(16181)
技术经济(16145)
(15552)
世界(14549)
(14533)
决策(13954)
共检索到453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史秋衡  文静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契合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文以就业能力培养的USEM模型为基础,通过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设计与调查,从实证的视角深入剖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和就业理念。调查表明,我国高校亟须改善大学生就业理念感知的内外部环境,以优化就业能力各要素的培养绩效为切入点,把就业能力提升的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之中,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史静寰  
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成为最富革命性的生产和发展要求,具有学习力进而转化为创造力的人才成为决定国家命运和人类未来的核心力量。基于大学生学情调查、以"学"(学生、学习)为本的教育质量研究在国内、外发展很快。通过对国内、外既有研究进行了梳理,结合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提出用"质量治理"统筹学情调查的新思路。以清华大学为例,通过分析"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CCSS)"的研究框架和实施过程,对如何提高学情研究水平,使学情调查超越具体工作局限,成为大学质量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纾  
"大学生学习性投入"是近20年来大学生学习与发展领域中的关键概念,对于探索大学教育过程及其有效性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在大学影响力模型的分析框架之下,采用"中国大学生学情调查"(NSSE-China)2009年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取向的路径分析方法,建构了包括大学生教育过程"输入"、"过程"、"输出"三大类变量的因果关系模型,重点考察研究型大学中学生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其结果表明,学生学习性投入作为"过程"变量对学生学业收获的影响比院校环境和学生家庭背景等"输入"因素的影响更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各维度对学生学习收获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大小各不相同。因此,院校教育质量的改进,应当以院校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钋  程飞  
本文利用2009年北京大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及2008年麦可思公司的"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将行业分割纳入对中国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距的研究。本研究主要利用布朗-穆恩-扎罗斯全因素分解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行业中都存在性别收入差距,该差距随着个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大。性别收入差距主要由行业内的性别收入差别导致,而非行业间的收入差异。此外,行业内的性别收入差别在本科毕业生群体中主要来源于行业内的性别歧视,硕士毕业生中的性别差异主要是由于性别间的个人特征差异所引起。因此,为了促进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平等,政府应当首先考虑利用那些能改善行业内部性别歧视情况的政策工具。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矫怡程   史秋衡  
专业选择权对于多样化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新高考改革进行了一系列增加学生专业选择权的制度安排,而新高考改革是否真正有助于学生专业选择权的实现值得深入研究。借助“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研究数据库”中两批新高考改革省份大一学生的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探究新高考改革是否促进了学生专业选择权的实现。结果表明:新高考改革有效促进了学生专业选择权的实现,对处境不利(女生、农村地区和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学生的影响尤其明显;新高考改革对学生专业选择权实现的促进作用在一般本科院校较为显著,在已广泛实施大类招生改革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并不显著。由此建议:加强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科学行使专业选择权;结合不同类型院校的专业教育特点,完善专业教育体系,提高高校专业教育质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华峰  赵琳  郭菲  
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数据,通过与非第一代大学生的比较,全面分析第一代大学生的个体及家庭特征、大学前学习特征以及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行为特点。希望能够为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证依据,为促进高等教育过程性公平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大勇  贾楠  陈忞潇  
大学生就业难题显现出职业指导机制的不足。教育的信号作用失真、企业与大学生之间的寻找成本与交易成本过高、劳动力市场的失信现象与人才结构性困境,都使得学生的求职需求与社会产业需要不一致、人才的流动意向与社会人才结构布局相违背。在大学生、高校进行更加科学规划的同时,社会服务体系的介入也成为趋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茶金学  游艺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就业胜任能力。基于用人单位的需求设立评价指标,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能够较为客观地评价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高校人才的培养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提供依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边文霞  
在对高考弃考现象分析和对学习能力、就业质量概念界定基础上,通过对72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得出课程学习比较困难和比较容易的专业较好就业,反之则不太容易;大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是"文艺活动通告"和"学术讲座",最喜欢的学习模式为"个人自主学习"与"体验式学习",最不喜欢的是"问题式学习模式";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们更愿意表现出"学习坚韧、学习兴趣、知识拓展、学习团队"四方面,而他们对就业质量偏差性认识主要体现在"晋升机会、工作收入、职业发展前景"三方面。最后,据此提出在校大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五层递进方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建鹏  刘公园  杨凌燕  
大学生学习投入是大学学业成功重要的预测变量,也是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但学界关于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基于全国311所本科高等学校134 178名大学生的学情调查数据,以动机发展的自我系统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多群组多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考察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内外部影响机制。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学习投入受到内外部两个系统的影响。在内部系统中,情感学习投入影响行为学习投入。大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越强,他们就越会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在外部系统中,学习投入受学习环境感知和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学习满意度和通用能力。大学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内外学习环境,提供充分的学业支持,改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提升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学业成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调查情况概述本次调查对象为2011届毕业生。通过对省、高校、学生三级进行分层抽样,确定各省各调查学校的调查样本。调查的内容涵盖求职基本情况、就业满意度、就业影响因素、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就业政策以及创业情况等6个方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超  宋言东  
本文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可以从就业市场的失衡现象去考察。这种失衡现象可分为总量性失衡和结构性失衡两种情况,并可运用经济学理论进行解析。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谭洁  赵杨  
本文对主要吸纳大学生就业的18个行业在2003-2010年8年间增加值及大学生就业人数两个基础数据的变动趋势及相关性分析后认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行业结构与行业增加值结构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并且大学生就业的行业分布不均匀。从提高行业增加值来提升大学生就业的角度而言:应大力发展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4个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2个新兴行业均具有一定的就业发展潜力和空间,而且符合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应适当地予以扶持;制造业、金融业则应巩固和维持其当前的就业规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崔志颖  
如何将经济增长和就业更好地结合起来,一直就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经济快速稳步增长,另一方面,就业问题却日益严峻。本文研究1999年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经济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琦  
在分析就业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了就业满意度、职业健康和可行能力三维度的就业质量指标。利用大学生微观调查数据,从整体和分维度两方面对中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整体就业质量有待提升,特别是职业健康和可行能力方面。分群体比较结果表明,学历越高,整体就业质量越高,但职业健康状况越差。男性和女性在整体就业质量方面差异不显著,但男性在可行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女性。无论是整体还是分维度,党员和国有部门员工的就业质量均更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