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2)
- 2023(12685)
- 2022(10943)
- 2021(10559)
- 2020(8642)
- 2019(20217)
- 2018(19748)
- 2017(37090)
- 2016(20591)
- 2015(23766)
- 2014(23668)
- 2013(23076)
- 2012(21098)
- 2011(19214)
- 2010(18901)
- 2009(17002)
- 2008(16385)
- 2007(13951)
- 2006(12031)
- 2005(10571)
- 学科
- 济(79978)
- 经济(79890)
- 管理(55988)
- 业(51091)
- 企(41408)
- 企业(41408)
- 方法(38330)
- 数学(33823)
- 数学方法(33469)
- 中国(26587)
- 农(20631)
- 财(18437)
- 贸(16780)
- 贸易(16768)
- 业经(16697)
- 学(16409)
- 易(16387)
- 地方(14531)
- 教育(14448)
- 农业(13885)
- 理论(13694)
- 制(13183)
- 和(12791)
- 环境(12695)
- 技术(12016)
- 务(11511)
- 财务(11447)
- 财务管理(11430)
- 银(11411)
- 银行(11376)
- 机构
- 大学(292249)
- 学院(284291)
- 济(116782)
- 经济(114460)
- 管理(113379)
- 理学(99094)
- 研究(98754)
- 理学院(97964)
- 管理学(96331)
- 管理学院(95829)
- 中国(71925)
- 京(63270)
- 科学(59802)
- 财(50216)
- 所(48419)
- 研究所(44584)
- 中心(43237)
- 农(42111)
- 财经(41464)
- 业大(41228)
- 北京(40903)
- 范(40207)
- 师范(39916)
- 江(38437)
- 经(38101)
- 院(36038)
- 经济学(35603)
- 农业(33048)
- 师范大学(32749)
- 经济学院(32192)
- 基金
- 项目(199431)
- 科学(157575)
- 研究(149196)
- 基金(145212)
- 家(125899)
- 国家(124875)
- 科学基金(107208)
- 社会(94068)
- 社会科(89127)
- 社会科学(89104)
- 基金项目(76933)
- 省(75163)
- 教育(70019)
- 自然(68626)
- 自然科(67047)
- 自然科学(67032)
- 自然科学基金(65828)
- 划(64592)
- 编号(60612)
- 资助(60106)
- 成果(50322)
- 部(45529)
- 重点(44477)
- 课题(42359)
- 发(42069)
- 创(41265)
- 大学(39728)
- 教育部(39502)
- 国家社会(38701)
- 创新(38296)
- 期刊
- 济(120443)
- 经济(120443)
- 研究(89217)
- 中国(56138)
- 学报(44079)
- 教育(43543)
- 科学(40897)
- 管理(40507)
- 农(37823)
- 财(35445)
- 大学(34646)
- 学学(31033)
- 农业(27562)
- 技术(24100)
- 融(20447)
- 金融(20447)
- 经济研究(20234)
- 财经(19893)
- 业经(17898)
- 图书(17072)
- 经(17020)
- 问题(15816)
- 业(14998)
- 科技(13685)
- 理论(13653)
- 贸(13594)
- 技术经济(13392)
- 世界(12960)
- 实践(12332)
- 践(12332)
共检索到412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代懋 王子成
本文从就业匹配度出发,通过电子问卷调查搜集数据,采用自评估法、岗位分析法和统计测量法对中国大学生教育匹配、专业匹配和能力匹配进行了测量,以探寻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结果发现,在中国大学毕业生中,1/3教育过度,1/3专业不匹配,46%高能低配,人力资本浪费、所学非所用、高能低配等情况日益增多。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高校、企业和大学生三方协作,建立高质量就业匹配的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代懋 王子成 杨伟国
文章从就业匹配的3个角度出发,探寻中国大学生就业匹配现状,并通过电子问卷调查方式搜集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中国大学生教育匹配、专业匹配和能力匹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大学毕业生中,1/3教育过度,1/3专业不匹配,46%存在高能低配的情况。其中,教育匹配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于毕业生学历水平、成绩、学校的声誉、职业类型和单位规模等;专业本身、学校就业指导课、学校招聘信息渠道则可以有效地提高专业匹配程度;性别、学历、社会实践、找工作渠道会影响大学生能力匹配。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文章从毕业生和高校角度分别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进 陈馥强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现状,构建两者协调统一的匹配机制,能够为缓解"供需"矛盾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就业能力 社会需求 大学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蒋承 范皑皑 张恬
利用"2012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调查"数据,从毕业去向、就业地点和行业三个方面定量分析大学生就业预期与实际情况的匹配程度,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就业预期匹配程度并不高;女大学生和曾在重点高中就读学生的匹配度相对较低;学生干部的经历与行业匹配正相关;有着较好在校表现的学生实现三种匹配的可能性反而较低,但同时具备较好在校成绩和具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在这三个方面均最有可能实现就业预期的匹配。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预期 匹配程度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子成 杨伟国
本文利用大学生就业质量调查数据,探讨了就业匹配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业匹配对大学生工资和就业稳定性均产生显著影响。其中,过度教育对起薪有显著负效应,专业匹配对大学生起薪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提升大学生当前工资水平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能岗匹配者的起薪要显著高于低能高配者,不过能力匹配对大学生当前工资的影响并不显著;过度教育者的就业稳定性较差,出现跳槽的概率较高,专业严格匹配者的跳槽率高于专业不匹配者,而高能低配者的跳槽概率要显著高于低能高配者。因此,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目标,需要构建政府、用人单位、高校等多位一体的就业促进机制,提升大学生就业匹配质量。
关键词:
就业匹配 就业质量 工资 工作稳定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绍让
大学生就业力与企业用人标准不匹配是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文章在对当前企业用人标准、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品质维度等相统一的"KMC立体化"大学生就业力培育机制,以期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用人标准 大学生 就业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海荣
文章以2007-2013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依据,从人力资本的收益角度分析大学生专业-职业的匹配程度、影响状态以及产生内因等,研究发现有高达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存在专业-职业不匹配现象,这给个人利益以及社会资源带来了较大影响。同时本文发现学生职业成熟度是专业-职业匹配程度的关键影响内因。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封世蓝 谭娅 黄楠 龚六堂
本文利用搜索匹配模型提出劳动力市场低效率配置受到劳动力市场外部环境影响的相关机制,即劳动力会为获取一定的就业优惠(如户口)而牺牲专业和工作之间的匹配程度,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低效配置。通过对北京大学2008届-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对理论模型的结论加以验证,发现在公共部门户籍分配有优势的北京,外地生源在公共部门就业时的专业行业匹配度显著低于本地生源,而这一现象在积分落户的上海并不成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封世蓝 谭娅 黄楠 龚六堂
本文利用搜索匹配模型提出劳动力市场低效率配置受到劳动力市场外部环境影响的相关机制,即劳动力会为获取一定的就业优惠(如户口)而牺牲专业和工作之间的匹配程度,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低效配置。通过对北京大学2008届-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对理论模型的结论加以验证,发现在公共部门户籍分配有优势的北京,外地生源在公共部门就业时的专业行业匹配度显著低于本地生源,而这一现象在积分落户的上海并不成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贾有姣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离开校园,成为就业市场的主力军。然而,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的相对滞后,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的诸如信息不对称、政府职责缺失、劳动力市场划分不明确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就业市场 政府责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敬宝
一、大学生就业状况(一)全国性的调查研究。《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是根据高校上报给教育部的就业数据而形成的统计报告。2004~2008年总体初次就业率分别为77.5%、72.8%、78.8%、78.1%和81.3%。2008年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0.2%、82.3%、84.2%和84.1%;985院校、211院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初次就业率为89.4%、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玮 许锦民
文章从职业发展的视角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模型,采用自主开发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及就业质量问卷为研究工具,通过对64所高校2571份有效样本的分析,考察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之间呈现正相关性。就业能力结构中一些稳定性、内隐性的能力或要素不仅影响就业能力整体水平,也会影响就业质量,并将影响个体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就业质量 影响关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扬
本研究运用大学毕业生调查数据,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毕业生专业与工作匹配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工资效应等。研究发现近三成大学毕业生的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专业与工作匹配受专业本身的影响,即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匹配可能性有显著差异;专业与工作匹配还受到性别、学校特征以及实习经历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会给毕业生带来工资效应。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匹配问题为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专业 工作 匹配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曾湘泉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文献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 ,从就业制度的演变、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动、个人就业意愿和行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和国外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等方面 ,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文章认为 ,目前大学生就业确有困难的表现。不过 ,由于初次就业率统计指标设计的局限 ,客观上也夸大了这种困难的程度。文章对缓解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就业困难 ,特别是降低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 ,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难 就业环境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华 李桂荣
在教育匹配视角下,从工作收入、职业发展、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满意度四个方面构建劳动者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检验教育匹配的就业质量效应,并分样本估计不同类型劳动者的组群差异。结果表明,教育匹配显著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质量,且使用PSM方法进行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教育匹配对劳动者的工作收入、职业发展、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满意度都有很强的影响力。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高学历、男性劳动者教育匹配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显著高于低学历、女性劳动者,且教育匹配对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主要来自年轻劳动者;教育匹配对不同地区和城乡劳动者就业质量的促进作用并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尽其才的劳动力就业市场环境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