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01)
2023(17968)
2022(15586)
2021(14988)
2020(12626)
2019(29743)
2018(29508)
2017(56026)
2016(30801)
2015(35679)
2014(35891)
2013(35107)
2012(32267)
2011(29206)
2010(29210)
2009(26802)
2008(26388)
2007(23253)
2006(19816)
2005(17424)
作者
(88498)
(74003)
(73463)
(70145)
(46937)
(35466)
(33681)
(29126)
(27965)
(26361)
(25033)
(24780)
(23382)
(23335)
(22971)
(22686)
(22583)
(21952)
(21218)
(21086)
(18318)
(18193)
(17962)
(16743)
(16543)
(16499)
(16454)
(16314)
(14926)
(14603)
学科
(123789)
经济(123658)
管理(85565)
(81082)
(66905)
企业(66905)
方法(61549)
数学(54455)
数学方法(53626)
中国(34306)
(32753)
(30210)
(26438)
业经(25820)
(24150)
贸易(24140)
(23492)
地方(22861)
理论(21706)
农业(21634)
(21288)
(19356)
财务(19265)
(19233)
财务管理(19219)
技术(18383)
企业财务(18148)
环境(18121)
(17862)
银行(17807)
机构
大学(442119)
学院(438540)
(174553)
管理(171633)
经济(170783)
理学(149449)
理学院(147758)
研究(145706)
管理学(144734)
管理学院(143957)
中国(108246)
(94268)
科学(91556)
(77187)
(73239)
(71253)
研究所(67207)
业大(66564)
中心(66449)
财经(62884)
(62313)
北京(59968)
(59206)
师范(58652)
(57224)
农业(56231)
(52773)
经济学(52742)
(50720)
经济学院(47693)
基金
项目(299655)
科学(234794)
研究(217603)
基金(216475)
(188702)
国家(187173)
科学基金(160450)
社会(134967)
社会科(127837)
社会科学(127801)
(116734)
基金项目(114211)
自然(105717)
自然科(103293)
自然科学(103264)
教育(102800)
自然科学基金(101376)
(98873)
资助(91347)
编号(89330)
成果(72805)
重点(67244)
(66592)
(62937)
课题(62086)
(61686)
科研(57680)
大学(57538)
创新(57506)
教育部(57082)
期刊
(182616)
经济(182616)
研究(126652)
中国(82351)
学报(70847)
科学(64113)
(63939)
管理(60785)
(58891)
教育(56093)
大学(54359)
学学(50060)
农业(44726)
技术(40493)
(33113)
金融(33113)
经济研究(30345)
财经(30072)
业经(29599)
(25702)
(24169)
问题(23823)
图书(23605)
统计(21716)
技术经济(21606)
(20829)
科技(20734)
(20022)
理论(20000)
(19679)
共检索到629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金江  李太平  
本科精英学院作为一种探索性的组织,它是伴随本科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以培养本科精英人才为导向的一种特殊机构,其不同于传统的以学科专业为边界的教育组织形式,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权力与组织优势。概而言之,本科精英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运行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威  储昭卫  
我国积极推动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核心的新全球化进程,迫切需要大量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新型国际化人才。当前围绕以西方为中心的传统全球化理念所设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要素不完整、目标不准确和过程不系统等问题,使现有人才无法胜任未来中国倡导的新全球化进程。本研究通过5个典型案例提炼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全球胜任力培养模式的五种关键要素: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组织结构、培养过程、支撑保障,进而明确了培养模式的概念模型和运行机制。最后,针对新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胜任力培养改革提出如下建议:强调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教育实践的价值追求;面向新全球化打造课程体系;推动面向"能力养成"的教学方法变革和形式创新;开展在地国际化活动;面向全球整合多元化资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佑成  郭东强  
新兴的O2O电子商务整合了线上与线下的优势资源服务,取得了快速的成长。但对什么是O2O、其商业模式的本质等问题仍不清晰。本文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在认真提炼O2O电子商务特点的基础上,运用3W2H商业模型理论框架分析了O2O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使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解析了不同产业领域、不同规模O2O企业的商业模式,给出了有效的实证结果。最后提出了中国O2O商业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相关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凤娟  
目前,美国大学本科课程设置主要表现为四种模式:自由选修型、分布必修型、名著课程型和核心课程型。这几种课程设置模式呈现的共同特点为:重视通识教育、注重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强调课程设置的国际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大学本科课程设置也在发生变化,如学校教育由单纯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向综合能力型和全面素质型人才的转变;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开放性、人文性和现实性;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平衡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乐毅  谭晓妹  
基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校发展战略目标,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院、首尔大学、延世大学均聚焦本科教育,实施了系统的管理和培养模式改革,在课程设置、学制、教学规程、学分制、课程与教学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在韩国首开先河的培养模式创新举措;建构了重基础和实践性的本科课程结构及严格的学业质量标准和毕业要求;实施了以培养本科生基本素养、研究和创新能力为本的特色课程计划;制定了明确的本科生培养目标与能力标准,大力推行通识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郑家茂  张胤  
研究型大学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科研,还必须具有高水准的人才培养。只有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充分体现出精英性、研究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征,才能够凸现出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独特优势,实现其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本真价值。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军仪  杨春梅  
本科生科研活动是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美国本科生科研的预期目标和方式,可以将其大体划分为四种主要模式:降低辍学率的模式、科学职业发展的模式、研究学徒的模式和基于研究的学习的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志义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战略思想,这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如何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肩负起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使命,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涉及三个关键问题,即"一个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卫平  高小燕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主导战略的背景下,大学科技园本应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育、创新集群发展的主阵地,却尚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对大学科技园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转变及其研究的必要性,分析实际调研中发现的大学科技园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发达国家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并重点分析瑞典KISTA科学城和武汉大学科技园的特色及成效,进而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应从基于创业链的孵化器及产业集群向基于创新链的创新集群转变,再进一步由区域发展中的创新集群向国家战略发展中的创新极演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留栓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 ,学科综合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征。作者认为 ,我国研究型大学应该尽快建立学习 +研究的本科生教育课程体系 ,以适应 2 1世纪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需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芳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组合这种结构的途径和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具体的培养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因此,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体现自己的办学理念。一、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学与研究的协调发展。世界一流高校都高度重视本科教学,本科教学始终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核心任务。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付景川  姚岚  
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建设过程中,与科研地位迅速上升、成果显著相比,对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视和深入研究不足。研究型大学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科研与教学地位失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游离、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理念与实施成效错位、学科交叉优势尚未发挥等。为不断完善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建设立足本土的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培育大学精神,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制度设计,进行交叉学科建设与跨学科人才的培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文东茅  沈文钦  
知识生产的模式Ⅱ是近年来关于学术研究转型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本文通过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近30年来的改革实践,提供了一个反思教育研究中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案例,并分析了这种转型对于构建未来社会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启示与挑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吕林海  张红霞  
使用SERU问卷对全球12所研究型大学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大学生的学习参与呈现如下特点:在课堂讨论上较为保守,师生互动明显不足,在学业学习习惯的遵守上表现较好,课堂学习时间投入较多,课外学习时间投入较少,批判性思维和推理的参与明显较弱。聚类分析表明,中国、韩国和南非的大学生在学习参与方面的特征接近,欧洲和美洲的大学则构成另一群体,反映文化对于学习行为的深层次影响,且上述两类大学在观念性学习参与行为上具有较明显的差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一方面是我国绝大多数大学已成为多科性大学或综合性大学,以及出现了生师比世界第一、高校校均规模世界第一,等等;另一方面,各研究型大学的整个教学方式、教学资源配置情况等各项统计指标,与30年前甚至和旧中国大学相比,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邬大光在接受《科学时报》(8月19日)采访时呼吁,中国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他认为,我国今天的大学,在外在的制度形式上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