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41)
- 2023(14075)
- 2022(11916)
- 2021(11114)
- 2020(9028)
- 2019(20639)
- 2018(20154)
- 2017(37441)
- 2016(20491)
- 2015(23503)
- 2014(23326)
- 2013(22481)
- 2012(21282)
- 2011(19667)
- 2010(19626)
- 2009(18252)
- 2008(18070)
- 2007(16073)
- 2006(14396)
- 2005(13511)
- 学科
- 济(86481)
- 经济(86343)
- 管理(60202)
- 业(54787)
- 企(44140)
- 企业(44140)
- 中国(30848)
- 方法(29836)
- 数学(25145)
- 数学方法(24922)
- 农(24831)
- 财(21655)
- 业经(21268)
- 制(21209)
- 地方(21007)
- 贸(18090)
- 贸易(18072)
- 易(17582)
- 银(16717)
- 银行(16694)
- 农业(16336)
- 行(16238)
- 融(16036)
- 金融(16034)
- 学(15274)
- 体(14928)
- 环境(14216)
- 发(13769)
- 技术(13146)
- 理论(12964)
- 机构
- 大学(295129)
- 学院(290063)
- 济(127014)
- 经济(124569)
- 管理(107569)
- 研究(106537)
- 理学(91515)
- 理学院(90382)
- 管理学(89063)
- 管理学院(88496)
- 中国(81994)
- 京(63784)
- 财(60776)
- 科学(59573)
- 所(52397)
- 中心(47509)
- 财经(47036)
- 研究所(46889)
- 江(44184)
- 农(44002)
- 范(43072)
- 经(42887)
- 师范(42708)
- 北京(41374)
- 经济学(40077)
- 院(38525)
- 业大(37256)
- 经济学院(35839)
- 财经大学(34957)
- 州(34857)
- 基金
- 项目(187064)
- 科学(150452)
- 研究(144118)
- 基金(136988)
- 家(117820)
- 国家(116803)
- 科学基金(100594)
- 社会(94932)
- 社会科(90009)
- 社会科学(89994)
- 基金项目(71270)
- 省(70839)
- 教育(68062)
- 划(60897)
- 自然(60532)
- 自然科(59173)
- 自然科学(59160)
- 自然科学基金(58132)
- 编号(57728)
- 资助(54975)
- 成果(49809)
- 发(44854)
- 部(43899)
- 重点(42846)
- 课题(41856)
- 制(40157)
- 国家社会(40081)
- 创(39720)
- 教育部(38705)
- 大学(37184)
- 期刊
- 济(149290)
- 经济(149290)
- 研究(99520)
- 中国(70464)
- 财(46203)
- 教育(45843)
- 管理(43517)
- 农(42565)
- 学报(40457)
- 科学(40308)
- 大学(33179)
- 融(31458)
- 金融(31458)
- 学学(29768)
- 农业(29009)
- 财经(24609)
- 经济研究(24542)
- 业经(24208)
- 技术(23902)
- 经(21412)
- 问题(19615)
- 贸(17453)
- 世界(16153)
- 业(15626)
- 国际(15625)
- 技术经济(13518)
- 图书(13394)
- 坛(12932)
- 论坛(12932)
- 现代(12875)
共检索到464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蒋友梅
大学教师行为的功利取向在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的环境下不可避免,这种取向是制度环境的产物,有着广泛深厚的合法性基础。大学教师行为的功利取向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大学教师的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这种取向的存在更多地是在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语境下制度环境的产物,是现行的知识生产制度注重知识生产的效率和结果所导致的,在很大程度上是近年来大学知识生产中的激励机制的强化所导致的非预期的结果。
关键词:
大学教师 功利取向 组织 制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卫东
大学组织行为是指大学组织及其成员在一定组织结构和环境中,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为实现各自的组织角色、目标所作的决策和行动。目前的大学组织理论较为侧重于静态的结构性分析,而相对缺乏一种"行动理论",大学组织研究的组织行为学转向是一个理论发展趋势。研究大学组织行为规律是制定高等教育政策和大学内部政策的基础,研究大学组织从组织行为的角度能够进一步深化对大学组织特性、组织文化、价值取向、组织变革的理解,从而在更深层面上洞悉大学组织。对大学组织行为发生机制的分析应从大学的行为动力机制、组织决策、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四个方面建构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强 刘同山 孔祥智
家庭农场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微观经济组织。随着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将会成为现代农业经营的重要模式选择。本文对家庭农场的定义、特征及类型进行了梳理与归纳,运用制度变迁相关理论,辨析了劳动力市场制度、土地流转制度与社会化服务制度与家庭农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产生的诱因条件、制度安排与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家庭农场制度是对我国家庭经营制度的继承和完善,既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晓红 徐雷 杨卫华
以内部动机理论和情境力量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15家企业96个团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mos和SPSS的PROCESS插件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授权在变革型领导和员工创新行为间起中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显著正向调节心理授权在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间的中介作用,即在高质量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下,变革型领导通过心理授权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显著,在低质量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下,该中介作用不显著。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大伟 李文婷 欧亚萍 朱晓宇 胡艺馨
前瞻行为作为组织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受到了诸多学者的日益重视,其影响因素众多,多数研究也已展开。然而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详细梳理的研究并不多见,对该行为产生的理论基础以及发生机制更是缺乏总结。通过梳理前瞻行为的影响因素,探寻相关的理论解释基础,可以提出前瞻行为的发生机制模型,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关键词:
前瞻行为 影响因素 理论基础 心理机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段锦云 张晨 田晓明
员工建言行为对组织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领导是影响该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综述对近十年来关于领导因素影响员工建言行为研究中的自变量、作用机制及情境条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领导因素 建言行为 作用机制 情境条件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大伟 李文婷 欧亚萍 朱晓宇 胡艺馨
前瞻行为作为组织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受到了诸多学者的日益重视,其影响因素众多,多数研究也已展开。然而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详细梳理的研究并不多见,对该行为产生的理论基础以及发生机制更是缺乏总结。通过梳理前瞻行为的影响因素,探寻相关的理论解释基础,可以提出前瞻行为的发生机制模型,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关键词:
前瞻行为 影响因素 理论基础 心理机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永明 汪明
从教学认识论的理论视角来看,知识教学包括知识打开、知识内化和知识外化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有各自独特的内涵和方法,又有特定的先后顺序,同时它们又相互包含,循环不断,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知识教学不是单维的发展,不是单向的流程,不是单一的方式,而是全面的发展,是复杂的过程,是多样综合的方式。
关键词:
知识教学 知识打开 知识内化 知识外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龚静
大学是社会组织,同时也是社会的文化组织,其组织主体、组织活动、组织形式都呈现出鲜明的文化特性。正是大学组织文化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大学制度的文化取向。因此,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应关注大学组织文化特性,以现代大学理念引导大学制度的构建;重视教育立法,转换政府职能,实行政校分开,切实保障大学法人地位;树立大学自主办学意识,建立大学良性运行机制,正确行使办学自主权;调整大学内部组织结构, 协调大学内部权力分配,突出学术权力在学术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
大学 文化组织 组织文化 大学制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翔 邹传伟
本文试图解释标会会案的发生机制。作者指出职业会首作为实际的金融存贷中介因担心挤兑而较少采用"说坏话"机制,相反他们可能有信息屏蔽动机。他们可通过发信号来吸收会员。我们证明了一种标会套利的可能性。如果很多人进行标会套利会使标会数量剧增,导致会息飙升。标会退出条款的缺失及标会多人、分期、多轮的履约方式使标会成员退出成本高,当标息超过特定水平后他们的理性选择就是抢标和组织新会。人们对标会套利行为信息不足,从而对其中的风险缺乏认识可能是标会会案爆发的深层原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鳌
集群外部性是产生于集群化企业的产业特征或集群自身的特征的外部性,它们在企业集群的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直到今天,人们对它们的发生机制还是所知甚少。通过网络型相互作用的发生机制主要涉及集群区域品牌效应、社会资本累积效应等集群外部性;通过基于市场机制的相互作用的发生机制主要涉及集群中的货币外部性;通过策略性相互作用的发生机制主要涉及集群中的策略性外溢。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黄小波
本文以心理契约为基础,从组织公正的三个方面来研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机制,指出组织不公正会引发员工越轨行为和组织报复行为,进而诱发工作场所暴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工作场所暴力的措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琤 陈永海 涂艳翎
近年来,公共服务市场化领域的政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地方政府信用风险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但少有研究探讨其发生机制。文章基于“可信的承诺”的概念和制度复杂性理论,从制度激励和合同关系两个层面构建地方政府信用风险的“角色压力触发—议价能力调节”的发生机制。基于X市环卫合同外包与Y市养老PPP两个案例,文章发现,地方政府在政企合作中扮演的地方公共责任代理人、上级政府任务代理人与契约委托人的角色分别带来公共性压力、政治性压力和效率性压力。这三重制度压力与合作方向相悖时,会产生反向激励,具有紧迫性的政治性压力会触发地方政府信用风险。同时,反映在资产专用性、付费机制和企业议价权这三个合同层面特征的双方议价能力,调节了不同个案中地方政府信用风险事实化的难易程度及其后果的影响程度。未来研究可以通过理论视角、变量、制度情境和研究方法的变化,检验和扩展这一分析框架。
[期刊] 求索
[作者]
杜静元
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育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应的市场条件、制度环境和民情基础。其早期发育阶段,注重从文化改造和文化传承中促进农民自觉意识,从参与式动员角度说服农民合作。改革开放后,合作社再次发育,市场成了农民合作的主要条件,但未持续发展。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合作社进入快速发展期,农民合作意识在市场和制度环境配合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春季 魏远竹
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员工的主动创新行为能够为企业带来更积极的效果,但是,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激发员工的主动创新行为。本研究基于内外生激励视角,通过对海底捞案例的深入剖析,揭示激发员工主动创新行为的具体机制,得出主要结论:员工主动创新行为主要受到内生激励和外生激励内化的驱动,外生激励的内化涉及两个关键机制,一是提升自我效能感以强化挤入效应,二是提升情感承诺以弱化挤出效应。这一结论对主动创新行为和激励理论进行了发展,也为企业激发员工的主动创新行为提供了实践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