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44)
2023(11425)
2022(10046)
2021(9880)
2020(8240)
2019(19405)
2018(19025)
2017(35916)
2016(19970)
2015(23147)
2014(23032)
2013(22405)
2012(20434)
2011(18651)
2010(18281)
2009(16429)
2008(15747)
2007(13354)
2006(11539)
2005(10059)
作者
(54823)
(45321)
(44919)
(42984)
(28902)
(21594)
(20547)
(17990)
(17350)
(16118)
(15501)
(15269)
(14340)
(14154)
(13966)
(13835)
(13551)
(13426)
(12887)
(12754)
(11231)
(11089)
(10729)
(10189)
(10089)
(10066)
(10012)
(10005)
(9047)
(8950)
学科
(76782)
经济(76697)
管理(52714)
(47909)
(39210)
企业(39210)
方法(37130)
数学(32752)
数学方法(32455)
中国(24118)
(19391)
(17014)
(16179)
贸易(16171)
(15895)
(15807)
业经(15724)
教育(13834)
地方(13746)
理论(13501)
农业(12774)
(12660)
(12518)
环境(12165)
技术(12037)
(10996)
银行(10964)
(10511)
(10469)
金融(10468)
机构
大学(279004)
学院(274181)
(111378)
经济(109141)
管理(108499)
理学(94730)
研究(94414)
理学院(93661)
管理学(92099)
管理学院(91620)
中国(68713)
(60411)
科学(57395)
(47360)
(46372)
研究所(42734)
中心(41176)
(40106)
业大(39507)
财经(39182)
北京(38964)
(38259)
师范(37981)
(36756)
(35994)
(34321)
经济学(33846)
农业(31474)
师范大学(30983)
经济学院(30592)
基金
项目(191395)
科学(150978)
研究(144117)
基金(138708)
(119975)
国家(118997)
科学基金(102107)
社会(89819)
社会科(85040)
社会科学(85017)
基金项目(73823)
(72677)
教育(68104)
自然(65477)
自然科(63970)
自然科学(63956)
自然科学基金(62804)
(62287)
编号(59268)
资助(57560)
成果(48916)
(43693)
重点(42820)
课题(41530)
(40395)
(39917)
大学(38166)
教育部(37919)
创新(37023)
国家社会(36603)
期刊
(115114)
经济(115114)
研究(84976)
中国(52738)
教育(42105)
学报(42047)
科学(39228)
管理(38542)
(36036)
(33043)
大学(32996)
学学(29550)
农业(26340)
技术(24211)
(19739)
金融(19739)
经济研究(19252)
财经(18756)
业经(17028)
图书(16726)
(16019)
问题(15183)
(14166)
理论(13355)
科技(13282)
(13126)
技术经济(12790)
世界(12513)
实践(12098)
(12098)
共检索到394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炬明  
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中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建立新的管理与工作模式。这些变化使得中国迫切需要院校研究。当前中国发展院校研究,应当坚持“有用、有效、开放、创新”的基本原则,从建立有利的高等教育公共治理环境和高等学校管理制度,建立专业研究人员培养制度和着手解决当前高校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入手,从而站在一个正确的起点上。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琳琳  
随着现代社会时空观的变迁和大学管理理念的变革,中国大学教师的时间观变化巨大并彤塑着学术工作的生态。本文通过对24位中国大学教师的深入访谈,关注他们在时间深度、时间边界、时间节奏、时间冲突和时间轨迹的层面如何形成自己的时间观。结果发现,学术工作自身特征要求大学教师持一种有深度的思考时间观、工作与生活时间区分并互相调剂、以学术兴趣和能力为导向进行时间规划、用预约和计划机制来协调时间冲突、容忍知识创新的不确定性、随机性与偶然性,进行较长的职业准备和持久的职业发展,但大学管理体现的时间要求与之截然不同。中国大学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龚正华  周鸿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2012年6月当前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集体性文化"失语"充分暴露了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不足,这种"不足"是中国大学在知识生产中的话语权和原创力衰落的表现。因此,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就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与三个要素紧密相关:首先是文化能力,包括文化原创力、文化包容力和文化影响力。文化能力是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的发动机,没有文化能力,就没有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其次是文化态度,包括文化价值信念和文化情感信任。文化态度是大学知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苗素莲  谢安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屈廖健  
院校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是美国大学生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院校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旨在阐释学生成果产出的影响因素与过程。阿斯丁的I-E-O模型、丁托的学生离校模型和帕斯卡雷拉的学生发展综合因果模型是院校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的代表。三种模型中所包含的影响因素、影响路径和影响过程都对后续模型的建立以及院校研究分析产生影响。三种模型基于社会学视角对学生产出进行因果分析,具有研究动态过程、重视环境与学生互动、突出院校影响等特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屈琼斐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人员虽从美国引进、传播了院校研究的概念,并尝试推动了院校研究的实践,但信息管理作为现代院校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尚未引起我国大多数致力于院校研究的学者的重视。我国大学在信息管理现代化的基础上开展院校研究,与美国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要推动我国的院校研究快速进入现代发展阶段,必须突破信息管理技术落后的瓶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雨恒  李明磊  
使用倾向分数匹配法探讨民族院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机会、投入和收获的影响,发现民族院校为相对弱势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入学机会,促进了其行为层面的学习投入和学习收获,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了有价值的影响。建议继续加大对民族院校的支持力度;对不同民族学生"精准施策";继续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与扶持。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林杰  
当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似乎正在摆脱学科草创时期的粗糙和迂阔,处于向各专门研究领域纵深挺进的关口。其中,大学组织研究作为组织理论与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交集,直接关系到对大学本质及功能等基本问题的理解,并构成高等教育管理等分支学科的重要理论支撑,其功用向来为高等教育研究者及多学科的学者所倚重。阎凤桥教授沉潜多年,集研究之功,假教学之便,以一系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袁广达  
教育是环境保护的根本大计,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关键。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环境会计教育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包括环境会计教育在内的环境教育是全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建立我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体系,是培养和造就新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也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行动。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国有  胡少诚  
大学章程是大学治理的基础,从《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到《国立北京大学组织大纲》,从《高等学校暂行规程》到《北京大学章程》起草、从宋代的书院规程到20世纪前半叶的现代中国大学章程以及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大学立法和章程建设、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大学的章程及大学治理等,中国两岸四地的大学从其章程建设的历程来看,尽管才百余年的现代发展史,却浓缩了古今中外大学治理的思想和机制,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形态,不但为中国的大学治理提供了中国自己的道路和经验,还对大学治理的依据、长期发展的基础、世界水准大学的建设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崔大伟  陈昌贵  
对外开放是中国近20年来的一项基本国策,它的实施使中国大学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作分运用1992年在中国南方26所大学访问所获得的数据,分析了国际学术交流对科研、教学、管理的影响,国际援助与中国大学的结构调整;“人才外流”和“出国热”对中国大学的消极影响。本文是作者承担的国际合作项目“改革开放与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阶段性成果。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彭树宏  
针对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之后出现的大学工资溢价和大学劳动力相对供给呈同方向变化,以及新老年龄组的大学工资溢价同上升的的演化趋势特征,本文基于理论模型推导得出结构式计量经济模型,采用两阶段估计法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其成因。研究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相同教育组内不同年龄劳动者间的替代弹性非常强,中国大学工资溢价不受特定年龄组劳动力相对供给的影响,而只受两个教育组总相对供给的影响;中国劳动力市场在1995-2007年期间对大学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增长强劲,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不是停止扩招而是产业升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昊  潘昆峰  
文章利用2010年全国高校招生数据,分析了中国大学生跨省就学迁移模式,并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跨省就学迁移呈现出由中部人口大省和西部省份向京、津、沪、鄂等高校密集省份迁移的特点,与全国人口流动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跨省就学迁移不仅受人口、空间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生源省和就学省高等教育规模和结构的影响。央属、省属和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就学迁移分别表现出"主动选择型"、"被动挤出型"和"被动逃离型"3种不同的模式。"主动选择型"迁移的主要驱动力为外省央属高校和本省优秀学生间的相互吸引,经济和距离因素影响较弱;"被动挤出型"迁移主要源于本省的升学竞争;"被动逃离型"迁移除了受本省升学竞争压力的影响外,学生的经济支付能力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文章认为,各省的高等教育资源会影响高学历人口的跨省迁移,进而影响人力资本再分布和区域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立国  
高等教育的学科划分和以学科为基础的专业设置,是现代大学的立学之本、教学之范。它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规划和目标、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协调、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学术的繁荣和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面对社会主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肖放  落合俊郎  朴在国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大学生对残疾人的态度进行了综合性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对智力残疾人的态度由"社会性、能力评价、能力以外评价、外向性、温和性"等五个因子构成;对智力残疾以外残疾人的态度由"社会性、评价、希望-期待、亲近感"等四个因子构成;对残疾人的行动倾向态度由"交流愿望、承认-接受、交流自信、拒绝心理"等四个因子构成。调查对象的性别、与残疾人接触程度及人权意识程度等影响对残疾人态度,其中人权意识程度还直接影响对残疾人的行动倾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