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99)
2023(16042)
2022(13549)
2021(12969)
2020(10570)
2019(24626)
2018(24435)
2017(45613)
2016(25679)
2015(29519)
2014(29597)
2013(28390)
2012(26115)
2011(23735)
2010(23567)
2009(21264)
2008(20624)
2007(18156)
2006(16037)
2005(14223)
作者
(69887)
(57727)
(57562)
(55095)
(37023)
(27621)
(26414)
(22718)
(22242)
(20783)
(19823)
(19530)
(18273)
(18219)
(17933)
(17689)
(17236)
(17102)
(16628)
(16586)
(14478)
(14186)
(13790)
(13112)
(12899)
(12827)
(12785)
(12782)
(11519)
(11426)
学科
(100725)
经济(100527)
管理(66550)
(62020)
(50487)
企业(50487)
方法(47289)
数学(40654)
数学方法(40289)
中国(35295)
(27779)
教育(25250)
(23502)
业经(22601)
(21751)
理论(20097)
(19253)
贸易(19241)
地方(18757)
(18718)
农业(18118)
(17364)
(16175)
技术(15552)
环境(14700)
(14616)
(14276)
银行(14241)
(14028)
(13997)
机构
大学(363856)
学院(353194)
(142152)
经济(139182)
管理(135041)
研究(123836)
理学(117567)
理学院(116165)
管理学(114122)
管理学院(113454)
中国(87161)
(78982)
科学(73585)
(63641)
(60741)
(56347)
师范(55986)
研究所(55550)
中心(54011)
财经(51991)
(51506)
北京(51144)
(50493)
业大(49055)
(47613)
师范大学(46006)
(44476)
经济学(44137)
教育(42485)
(40639)
基金
项目(240613)
科学(191685)
研究(184010)
基金(174225)
(149997)
国家(148653)
科学基金(127687)
社会(117472)
社会科(110557)
社会科学(110527)
(91638)
基金项目(91397)
教育(90766)
自然(79577)
(79475)
自然科(77769)
自然科学(77753)
自然科学基金(76384)
编号(75912)
资助(71630)
成果(64984)
(56175)
课题(54736)
重点(54620)
(51400)
(49664)
教育部(49396)
大学(47871)
国家社会(47836)
人文(46880)
期刊
(150706)
经济(150706)
研究(116560)
中国(74696)
教育(70382)
学报(53620)
科学(49537)
管理(48147)
(47374)
(45887)
大学(42970)
学学(38050)
农业(33426)
技术(31993)
(27353)
金融(27353)
财经(25883)
经济研究(25126)
业经(22778)
(22212)
图书(20282)
问题(20016)
(17716)
(16779)
职业(16396)
技术经济(16016)
理论(15931)
科技(15809)
世界(15728)
(15558)
共检索到525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礼  吕催芳  
公民教育的实质是政治社会化,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社会化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公民意识的培育。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公民意识总体较强,大学是实施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大学公民教育对社会性别、家庭背景等的负面影响具有补偿效应。但我国大学公民教育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大学生民主参与程度普遍较低;大学生政治效能感不高;政治理论课在大学公民教育中未发挥应有的关键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红  
大学阶段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学校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公民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存在公民意识缺失、责任权利义务错位的现象。高等院校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创新高等院校公民教育的模式,强调四个"突出"培养,把大学生培育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金家新  易连云  
答辩时间2013年4月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因之而更加紧密。高校文化共同体的文化认同、价值观的体认、道德理性的增强、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将会成为巨大的社会资本,也对现时与未来的社会公民进行着次生教育,这将使得高等学校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中心。本研究以高等教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旭东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本文阐述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我国公民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构建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概念体系,强调公民意识教育要符合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规律,并同民主政治建设相协调。
[期刊] 求索  [作者] 宋劲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国公民明确了基本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是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新指向。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与实践要求,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涵养、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和制度建设之中。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苑学芹  张东华  刘慧玲  
大学生公民意识是大学生因其公民身份而产生的,对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主体作用的自我认知。其培养途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充分发挥被培养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优化工科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校园环境。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参与是指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认知、情感态度和参与行为的总和。它主要受到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因素的影响。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相互作用,其中,公民意识是推动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参与的内在动力,社会参与是培养工科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二者统一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海平  
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的问卷调查表明,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公民意识中存在特权意识严重、自主自立精神缺乏、公共参与热情不高及公德意识淡薄等突出问题,在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迫在眉睫的公民教育理念、构建合理的教育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三个初步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涛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应科学全面地把握其六个方面的内涵,还应科学处理好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道德教育等几项相近德育内容的关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孟君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增强公民意识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一个国家公民的公民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的提高。大学生作为知识和素养较高的群体,培养公民意识是非常关键的。笔者对高校部分大学生做了关于其时事政治关注度的调查问卷,从调查结果中折射出大学生中存在公民意识缺失现象,明确了加强时事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意义,论证了高校时事教育平台建设是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白琼英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可以带动和促进国民合格公民素养的形成。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主要有主体意识教育、权利意识教育、法治意识教育。高校开展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在课余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锻炼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行为和政治参与技能。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葛建华  苏雪梅  
组织社会化的策略、内容及其对员工态度和行为影响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但在结果变量上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分析和实证研究都很不足。本文选取了组织社会化中的历史、语言、价值观和目标社会化三项内容,考察它们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尤其是组织认同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层级回归、结构方程建模分析的结果表明,历史、语言、价值观和目标社会化正向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组织认同在语言、价值观和目标社会化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历史社会化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新月  刘献君  陈敏  
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和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的构建都有赖于大量高素质公民的参与。大学生公民作为社会上具有较高素质的公民群体,在社会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当前社会的发展以及大学生公民自身的发展要求他们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独立人格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刘献君  
导师刘献君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2011年5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和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大量高素质公民的参与。大学生公民作为社会上具有较高素质的公民群体,在社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季  
学校教育与公民意识培养●李季公民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增强公民意识,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公民意识培养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公民意识培养的现实意义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岭峻  徐浩然  
关于互联网的政治影响力,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肯定派"认为上网行为会影响网民的政治意识,甚至会使上网者成为无国界的"世界公民";"否定派"则认为互联网并未取代大众媒介的政治影响力,其对网民政治意识的影响非常有限。根据我们对武汉理工大学317名大学生网民的调查,"否定派"的观点更为接近事实,即互联网对网民政治意识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