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73)
2023(13560)
2022(11807)
2021(11157)
2020(9321)
2019(21871)
2018(21534)
2017(41270)
2016(22209)
2015(25026)
2014(24778)
2013(24795)
2012(22842)
2011(20725)
2010(20472)
2009(18740)
2008(18260)
2007(15590)
2006(13526)
2005(11823)
作者
(62915)
(52343)
(51788)
(49462)
(33387)
(24911)
(23631)
(20606)
(19995)
(18543)
(17910)
(17722)
(16423)
(16404)
(16325)
(15871)
(15520)
(15350)
(15047)
(14794)
(12782)
(12699)
(12469)
(11781)
(11643)
(11563)
(11409)
(11305)
(10455)
(10264)
学科
(94854)
经济(94747)
管理(62063)
(57217)
(46083)
企业(46083)
方法(45242)
数学(40293)
数学方法(39963)
中国(28376)
(23638)
(21437)
地方(19474)
(19041)
贸易(19032)
业经(18879)
(18486)
(18011)
农业(15785)
(15666)
环境(14763)
(14157)
理论(13521)
(13356)
金融(13355)
(13161)
技术(13143)
财务(13101)
(13080)
财务管理(13078)
机构
大学(318901)
学院(313549)
(132959)
经济(130188)
管理(127015)
理学(110693)
理学院(109471)
研究(108844)
管理学(107879)
管理学院(107306)
中国(80266)
(68379)
科学(65194)
(57710)
(53458)
研究所(48986)
中心(48173)
财经(47598)
(47294)
业大(45299)
北京(43756)
(43666)
(42350)
(41743)
师范(41433)
经济学(41121)
(39538)
经济学院(37247)
农业(37172)
财经大学(35839)
基金
项目(219880)
科学(173998)
基金(162442)
研究(161029)
(141462)
国家(140376)
科学基金(120828)
社会(103976)
社会科(98643)
社会科学(98619)
基金项目(86436)
(81395)
自然(77744)
自然科(75957)
自然科学(75936)
自然科学基金(74601)
教育(72902)
(70374)
资助(67096)
编号(64226)
成果(51890)
(49795)
重点(48877)
(46466)
(45052)
课题(43943)
国家社会(43723)
教育部(43078)
创新(42099)
科研(41699)
期刊
(138203)
经济(138203)
研究(95932)
中国(56148)
学报(47622)
科学(45104)
管理(44667)
(42097)
(40961)
大学(36342)
学学(33992)
教育(32871)
农业(29809)
(25578)
金融(25578)
技术(25421)
经济研究(23333)
财经(22979)
业经(20361)
问题(19752)
(19626)
图书(16981)
(16033)
(15547)
理论(15225)
技术经济(15171)
科技(14506)
世界(14195)
现代(14183)
资源(13927)
共检索到451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洁  罗翔  
以上海内城社区为例,基于调查问卷数据,对我国大城市的设施共享与社区参与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居民年龄和收入与居民社区参与意愿显著相关。与此同时,住房产权没有显著影响,共同利益并不必然引发集体行动。单位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超过商品房社区居民,集体主义文化仍有影响。居住区内部设施通过物理使用、社会交往机会以及参与渠道,对居民的社区参与产生影响。由此提出,发挥公共设施领域化对于社区共同体发育的积极影响,为形成社区共同体提供物质基础,及通过培育社区归属感、增加邻里社会资本等促进社区参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潘文砚  王宗军  
实现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已经刻不容缓,大城市是实现环境保护的主要着力点。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度了考虑资源环境因素下的中国30个大城市的环境效率,发现南方城市的环境效率明显高于北方城市,东部城市的环境效率表现出全面领先的优势。最后,利用受限因变量(Tobit)模型对影响环境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的调高、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政策措施的完善对提高城市环境效率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万家佩  涂人猛  
随着改革与对外开放,我国在不同历史阶段受自然、历史、行政、经济协作等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的宏观区域经济格局正经历着一个重新探索与重新组合发展的新阶段,当前已呈现出多类型、多模式与多层次的多元化特征。其中,以大城市为发展核心,具有“点——轴——圈”空间结构与多重循环机制特征的大城市圈,随着城市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已在我国一些地区出现。这类经济地域单元在我国各类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中独具特色与活力,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学和地理学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崔凤垣  
劳动力参与率(以下简称劳参率)是测度劳动适龄人口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对劳参率的研究有助于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妥善解决就业问题。大城市由于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人口状况,因此,对大城市人口劳参率的研究,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供求平衡有重要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严善平  
本文利用2003年、2009年上海就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大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通过对比外来人口、户籍居民的从业部门、职业流动的程度与类型、教育回报率、职业流动对收入的影响等,我们得到了一些意味深长的新事实。主要有:从业于正规部门的外来人口比率上升,外来人口的教育回报率增大,外来人口与户籍居民的教育回报率趋于相等。据此我们推论:从收入与人力资本的关系来看,上海的劳动力市场基本上完成了从二元分割走向一体化的结构转型。目前,在外来人口与户籍居民之间存有的收入、行业分布等差异,更多地起因于两者在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差距,以及外来人口在择业、社保等方面存有制度性歧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随着四化建设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形势,而大城市地区的城市化,又以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和明显的先导作用,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本文以上海地区为例,从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霏雰  陈宏胜  刘于琪  李志刚  
随着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居民幸福感将成为评价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基于上海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对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幸福感进行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城市社区因素、农村因素、制度因素等维度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58.4%的流动人口幸福感较低,80.0%的流动人口表示打算长期居住,形成"幸福感低但居住意愿高"的独特现象。第二,家庭因素、社区因素与制度因素对流动人口的幸福感影响最为明显,其中,流动人口主动融入所在社区的程度、社区对流动人口的接纳程度、居住形式、住房性质、是否持有暂住证、是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连玉明  
大城市既是碳排放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国家和区域低碳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借鉴DPSIR模型构建了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pearman秩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35个重点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跃迁的良好势头,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及利用仍然是决定现阶段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南平  曾伟  
围绕土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分别从理论与实证分析的视角探讨了土地资源与我国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论认为我国城市化发展中期存在的急剧增长的城市土地需求引致以占用耕地为主的城市土地供给增加,进而带来与农业用地及耕地保护间的矛盾,化解该矛盾依赖于优化城市存量土地利用结构、改变城市化发展方式以及协调土地资源利用;我国不应盲目追求高城市化率,应注重城乡的协调发展,应走"内涵型"城市化拓展道路,坚持"集约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使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保护及维护生态多样性等相适应。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三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主要源于我国城市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沈洁  张可云  
论文基于已有研究将大城市病细分为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3种典型症状,采用2013年全国204个地级市横截面数据,根据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人口空间分布指标,首先运用OLS回归探讨城市规模、空间失衡、建设滞后、产业转型、体制弊病等5种主要致病因素对大城市病的影响;其次,建立门槛效应模型进一步考察不同因素与大城市病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城市病作为一种"综合病",具体到不同层面对应的主要致病因素也大相径庭。其中,城市总体规模较大、城区人口过度集中分布、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大城市中并不普遍存在资源匮乏的问题,相反地,产业结构的改善、公共服务的增加、行政权力的集中均有助于吸引和调动资源;此外,不论是城区人口总量的增加,还是分布结构的集中化,均显著不利于消除环境污染,并且非农产业比重的上升和城市道路面积的扩张也会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破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萍  郑悦华  
本文主要选取中国南北方大城市———广州市和西安市1951~ 1996年之间的逐月降雨资料及 1971~ 1996年的暴雨资料 ,采用时间序列对比方法对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年内总体分配、年内干湿季分配及暴雨状况进行分析计算 ,并对结果及原因进行总结 ,以便为城市水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祝俊明  
一、概述 二战以前,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化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战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以来,在这些西方发达国家,人口和就业由中心城市向郊区、小城镇、甚至更远的农村地区转移,称之为逆城市化。无论是郊区化还是逆城市化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城市外围部分的人口增长相对地或绝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宏婷  张京祥  陈眉舞  
从介绍国际大城市在构建“多中心”空间结构方面的经验入手,对国际大城市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多中心”空间结构成长的复杂环境,提出中国大城市进行“多中心”空间重组的五大规划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兴中,张宁  
城市社会地理学目标性命题就是对城市生活空间的研究,当前西方国家对其探讨已转向社会空间评价方面,城市康体保护空间是构成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基本方面之一。其核心方向集中在城市社会生活基本条件的康体保护空间结构及其有关社区与场所(康体保护)布局规律上。在借鉴国外的理论框架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大城市西安的实际,首先对西安城市的康体保护空间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进而全面探讨了中国大城市(西安)康体保护空间的结构与模式,并从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的社会区域和场所两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在研究方法上用结构主义思维逻辑采用对居民认知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定量分析的手段,力图从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的角度揭示西安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及其结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程鹏  栾峰  
以我国16个特大城市为例,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主客观测度的相关性和差异性进行了解析。首先,基于熵值法进行客观测度,结果表明各个城市间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发展不平衡,呈现东部城市优于中西部城市、高行政级别城市优于低行政级别城市、城市群内核心城市优于非核心城市等特点。然后,通过与主观测度的公众满意度进行比较,发现在整体和分系统层面主客观测度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依据主客观测度结果将各个城市归纳为4种类型,并对主客观测度进行差异解析,提出总体上两者之间存在相关而非决定关系,且在维度和效用两方面存在差异。最后,提出提高我国特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的发展策略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