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08)
2023(12962)
2022(11311)
2021(10915)
2020(8973)
2019(21147)
2018(20946)
2017(40275)
2016(21793)
2015(24638)
2014(24517)
2013(24401)
2012(22463)
2011(20338)
2010(19905)
2009(18065)
2008(17419)
2007(14655)
2006(12648)
2005(11009)
作者
(60653)
(50430)
(49824)
(47570)
(32353)
(24113)
(22738)
(19848)
(19304)
(17778)
(17310)
(16965)
(15855)
(15736)
(15674)
(15237)
(14920)
(14813)
(14420)
(14151)
(12267)
(12194)
(11921)
(11458)
(11158)
(11148)
(10973)
(10928)
(9992)
(9888)
学科
(89388)
经济(89289)
管理(57812)
(53127)
(42106)
企业(42106)
方法(40404)
数学(35667)
数学方法(35333)
中国(28317)
(23439)
地方(19984)
(18961)
(18172)
业经(18098)
(17552)
贸易(17541)
(17043)
农业(15808)
(14590)
环境(14540)
(13743)
理论(13393)
技术(12521)
(12302)
金融(12299)
(12283)
银行(12251)
(11761)
(11724)
机构
大学(306563)
学院(301497)
(125271)
经济(122606)
管理(120901)
研究(106306)
理学(105404)
理学院(104143)
管理学(102529)
管理学院(101973)
中国(78597)
(66748)
科学(64827)
(53256)
(52444)
研究所(48185)
中心(47143)
(44871)
财经(43955)
业大(43404)
北京(42763)
(41902)
师范(41610)
(40461)
(40256)
(38780)
经济学(38271)
农业(35178)
经济学院(34584)
师范大学(34386)
基金
项目(212890)
科学(168206)
研究(156811)
基金(156318)
(135844)
国家(134759)
科学基金(115996)
社会(100107)
社会科(94764)
社会科学(94740)
基金项目(83956)
(79089)
自然(74860)
自然科(73121)
自然科学(73106)
自然科学基金(71784)
教育(70790)
(68287)
资助(63929)
编号(63196)
成果(50980)
(47804)
重点(47063)
(45438)
(43637)
课题(43149)
国家社会(41593)
教育部(41269)
创新(40770)
大学(40263)
期刊
(131687)
经济(131687)
研究(93404)
中国(54736)
学报(45327)
科学(44424)
管理(42190)
(40269)
(37621)
大学(34573)
教育(32912)
学学(32149)
农业(28749)
技术(24561)
(23517)
金融(23517)
经济研究(21801)
财经(20700)
业经(19767)
问题(18998)
(17736)
图书(17202)
(15415)
资源(15347)
理论(14416)
科技(14230)
(14153)
技术经济(14060)
现代(13775)
世界(13671)
共检索到434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霏雰  陈宏胜  刘于琪  李志刚  
随着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居民幸福感将成为评价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基于上海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对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幸福感进行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城市社区因素、农村因素、制度因素等维度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58.4%的流动人口幸福感较低,80.0%的流动人口表示打算长期居住,形成"幸福感低但居住意愿高"的独特现象。第二,家庭因素、社区因素与制度因素对流动人口的幸福感影响最为明显,其中,流动人口主动融入所在社区的程度、社区对流动人口的接纳程度、居住形式、住房性质、是否持有暂住证、是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晨熹  
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研究是近年来城市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上海为例,以对上海外来流动人口特征分析和类型划分为基础,阐述其管理意义,并在社区理论、人口理论和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大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内容、模式、机制和保障条件,并试图建立起社区化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康雯琴  丁金宏  
主要采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上海开发区———浦东新区流动人口的居住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流动人口在大城市具有明显的非居民化的居住特征,表现在居住场所集中于城市边缘,居住地更换频繁,居住质量差和居民身份认同感缺乏。为了保障流动人口在大城市的居住健康和大城市整体的健康发展,促进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住和谐,有必要采取措施,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调控城市人口规模,制定流动人口的居住标准,提升住房质量;增进流动人口的居民身份认同,;逐步取消户籍制度,增进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居住融合。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玲,欧阳慧,陈耀森,林文生  
本文根据广州 2 0 0 0年对暂住人口和出租屋的全面登记资料 ,已发表文章中可获得的北京、上海的流动人口资料 ,比较分析三大城市流动人口的特点。广州具有流动人口增长速度快、平均滞留期短、聚集在城乡结合部和居住出租屋的比例高、女性所占比例高、以务工为主的就业人口及相当于本地劳动力的比例高等特点 ,增加了对广州流动人口管理、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管理的难度。本文认为 ,改变城市产业结构 ,可以减少低素质外来工的比例和总量 ,但无法杜绝他们进入城市。因而将对外来工聘用单位和对流动人口居住地的管理相结合 ,将对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管理与改变城乡结合部常住人口户籍和用地的二元管理体制相结合 ,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关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季永宝  高敬云  杨俊  
基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在总结国内外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居民幸福感纳入分析框架,并提出相关理论假设,运用Ordered LOgit实证模型对山东省流动人口调查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程度对其幸福感具有积极影响,流动人口的幸福感会随着其社会融合程度的加深而提高;收入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流动人口幸福感的提升;男性流动人口比女性流动人口的幸福感低;年龄的增长、居留时间的增加、本省户籍等不利于流动人口幸福感的提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华初  
相关数据表明,广州市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在百分制下得分为69.4分,比现有文献中的城镇户籍劳动者和农村居民都要低。究其原因,是因为流动人口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都存在"相对剥夺"的现象。运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与相关经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得出如下结论:主观幸福感与年龄呈U型关系;女性的幸福感往往比男性要强一些;学历越高,幸福感往往越差;已婚者往往不如未婚者幸福;与没有孩子的流动人口相比,有孩子的幸福感要低一些;社会融入程度越高,流动人口的幸福感越强。通过培训提升流动人口技能,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是提高其幸福感的重要措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宝树  
以上海市1993年和1988年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有关数据作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平均滞留时间趋于缩短,更替强度趋于增强。笔者认为,不同滞留时间的流入人口,都是不断更替的人口群体;乡—城流动人口的总体归宿趋向是城市化,但这并不意味城市流入人口都将以目前所流入的城市为永久居留的归宿;大量跨区域乡—城流动人口都将在流返流出地以后继续完成其城镇化过程。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不断新老更替而“永远年轻”的人口群体;人口有序流动是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一大出路;中国人口变动的活力将进一步体现于新世纪的人口流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力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看,流动入口对当地经济的实质性贡献是配置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城镇落户改革落地的重要依据。文章从水平、构成和属性等方面分析流动人口作为社会经济个体对流入城市的经济贡献。流动人口对城市的经济贡献可分解为:其劳务收入中被扣除的税收,其消费开支中被内置的税费,其劳动关系异地转移时被截留的社会保障待遇。分析显示:从水平和构成看,流动人口的经济贡献在财富创造环节上的贡献相对较少,而在财富流通和分配环节上的贡献相对较多;流动人口对城市财政的贡献更多地建立在政府强行规定、而非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企业用工承包责任以及非自愿的个人切身权益牺牲的基础上。因此,我们认为,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的贡献模式缺乏稳健和合理的存续基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祝俊明  
一、概述 二战以前,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化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战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以来,在这些西方发达国家,人口和就业由中心城市向郊区、小城镇、甚至更远的农村地区转移,称之为逆城市化。无论是郊区化还是逆城市化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城市外围部分的人口增长相对地或绝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随着四化建设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形势,而大城市地区的城市化,又以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和明显的先导作用,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本文以上海地区为例,从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冷萱  张恬  王雨林  
近年来,语言经济学逐渐进入学者视野,尤其是方言经济学受到广泛关注,但关于流入地方言与流动人口幸福感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借助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探究方言对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对流入地方言越熟悉,幸福感越低;工作中使用方言会显著降低流动人口幸福感;工作中使用方言的流动人口,随着方言熟悉程度的增加,他们的幸福感显著增加;工作中使用方言对幸福感的影响中,收入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在得到这一系列结果后,通过倾向得分匹配估计,证明了结果的稳健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  王智勇  蔡翼飞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特大城市的人口问题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充分认识特大城市存在的人口问题,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文章以上海市为例,具体分析其人口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指出人口调控应遵循人口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趋势和城市发展阶段等因素来进行,而不应简单地以人口规模为调控目标。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特大城市的人口调控应以结构优化为主要目标,突出市场化的手段,并在大都市圈范围内实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曾艳红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全国几个特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发展情况与武汉市流动人口的比较分析,找出各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共同点及各自特点,充分借鉴其它城市对流动人口管理的经验,为武汉市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庆洁  乔观民  
通过对闵行区的流动人口闲暇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具有闲暇时间短、闲暇活动单一、闲暇空间以住户内为主的特点。流动人口闲暇三个特点主要是由于流动人口低收入水平造成的。同时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性别等差异也影响了他们的闲暇活动的时间、内容和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劳动执法监管力度,稳步推进"加班"双倍工资制;以社区为单位,积极引导流动人口参与健康向上的闲暇活动;加大流动人口聚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为流动人口闲暇活动提供硬件条件;加强对流动人口聚住区的自发休闲活动场所的监管和扶持,促进社会和谐等公共政策措施来提高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孜  杨洁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