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78)
2023(12557)
2022(10911)
2021(10439)
2020(8514)
2019(20022)
2018(19755)
2017(38131)
2016(20537)
2015(23261)
2014(23041)
2013(22955)
2012(21049)
2011(19115)
2010(18743)
2009(17087)
2008(16529)
2007(13979)
2006(12254)
2005(10716)
作者
(58157)
(48244)
(47894)
(45769)
(30838)
(22977)
(21703)
(19107)
(18466)
(16975)
(16483)
(16359)
(15187)
(15129)
(14978)
(14725)
(14379)
(14081)
(13772)
(13531)
(11804)
(11733)
(11474)
(10919)
(10738)
(10653)
(10538)
(10402)
(9596)
(9487)
学科
(86847)
经济(86747)
管理(55518)
(52436)
(41129)
企业(41129)
方法(40362)
数学(35748)
数学方法(35435)
中国(28479)
(22544)
(18212)
(17485)
业经(17272)
(17061)
贸易(17053)
地方(16941)
(16623)
农业(15484)
环境(13928)
(13832)
(13104)
理论(12676)
技术(12080)
(11688)
银行(11654)
(11456)
(11239)
金融(11238)
(11187)
机构
大学(295866)
学院(290220)
(123852)
经济(121401)
管理(117335)
研究(102777)
理学(102493)
理学院(101344)
管理学(99798)
管理学院(99278)
中国(75433)
(64207)
科学(62030)
(51908)
(50776)
研究所(46705)
中心(44620)
财经(43172)
(43105)
业大(41887)
北京(41222)
(39663)
(39038)
师范(38753)
(38577)
经济学(38555)
(37479)
经济学院(34854)
农业(33795)
财经大学(32518)
基金
项目(204970)
科学(162522)
基金(151861)
研究(149973)
(132282)
国家(131259)
科学基金(113043)
社会(97138)
社会科(92088)
社会科学(92065)
基金项目(80899)
(75533)
自然(72773)
自然科(71126)
自然科学(71110)
自然科学基金(69844)
教育(67535)
(65265)
资助(62614)
编号(59473)
成果(47888)
(46426)
重点(45243)
(43441)
(41873)
国家社会(40894)
课题(40557)
教育部(40136)
创新(39170)
科研(38846)
期刊
(128084)
经济(128084)
研究(89582)
中国(52500)
学报(43978)
科学(43020)
管理(41346)
(38633)
(35810)
大学(33671)
学学(31522)
教育(29467)
农业(27679)
技术(23393)
(21420)
金融(21420)
经济研究(21376)
财经(20681)
业经(18815)
问题(18589)
(17733)
图书(15109)
(14558)
技术经济(14140)
理论(13957)
(13858)
资源(13766)
科技(13731)
世界(13476)
现代(13261)
共检索到415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崔凤垣  
劳动力参与率(以下简称劳参率)是测度劳动适龄人口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对劳参率的研究有助于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妥善解决就业问题。大城市由于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人口状况,因此,对大城市人口劳参率的研究,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供求平衡有重要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严善平  
本文利用2003年、2009年上海就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大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通过对比外来人口、户籍居民的从业部门、职业流动的程度与类型、教育回报率、职业流动对收入的影响等,我们得到了一些意味深长的新事实。主要有:从业于正规部门的外来人口比率上升,外来人口的教育回报率增大,外来人口与户籍居民的教育回报率趋于相等。据此我们推论:从收入与人力资本的关系来看,上海的劳动力市场基本上完成了从二元分割走向一体化的结构转型。目前,在外来人口与户籍居民之间存有的收入、行业分布等差异,更多地起因于两者在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差距,以及外来人口在择业、社保等方面存有制度性歧视。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宁光杰  
运用2008年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收入数据(RUMiCI),本文分析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工资升水是否存在,并探讨其产生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控制住劳动者的可观测能力特征,城市规模的工资升水并不大,而进一步考虑劳动者的不可观测能力特征和选择偏差问题,大城市劳动者的收入优势不再存在,甚至可能出现收入劣势。大城市的互动效应和学习效应只部分地得到证明。论文为城市聚集的劳动力市场影响、劳动力在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合理配置以及城市间劳动者收入差距的缩小等问题提供了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晓军  
运用中国123个大城市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户籍制度改革对大城市劳动力流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并未吸引劳动力流入,反而促使劳动力流出,这与现有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较小有关;从城市规模层面看,200万人口以下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会促使劳动力流出,而2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能有效吸引劳动力流入,这说明规模越大的城市对外来劳动力越具有吸引力;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促使劳动力流出,而中西部地区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流入,这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晓军  
运用中国123个大城市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户籍制度改革对大城市劳动力流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并未吸引劳动力流入,反而促使劳动力流出,这与现有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较小有关;从城市规模层面看,200万人口以下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会促使劳动力流出,而2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能有效吸引劳动力流入,这说明规模越大的城市对外来劳动力越具有吸引力;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促使劳动力流出,而中西部地区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流入,这与东部地区大城市的落户门槛与户籍管制较高和国家鼓励中西部地区大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有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运江  高向东  
新经济地理学对劳动力转移的假设突破传统劳动力理论模型中的内生性与规模报酬递增等问题,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有解释力的框架。文章通过国内外大量文献的检索分析,重点梳理了新经济地理学中的本地市场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生活成本效应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影响。国外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不断集聚的机制在于城市集聚所带来的外部性效应。国内未来研究应当采用更加微观的数据,从小范围的空间尺度,关注异质性劳动力转移机制等方面来继续深化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运江  高向东  
新经济地理学对劳动力转移的假设突破传统劳动力理论模型中的内生性与规模报酬递增等问题,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有解释力的框架。文章通过国内外大量文献的检索分析,重点梳理了新经济地理学中的本地市场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生活成本效应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影响。国外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不断集聚的机制在于城市集聚所带来的外部性效应。国内未来研究应当采用更加微观的数据,从小范围的空间尺度,关注异质性劳动力转移机制等方面来继续深化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运江  高向东  
新经济地理学对劳动力转移的假设突破传统劳动力理论模型中的内生性与规模报酬递增等问题,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有解释力的框架。文章通过国内外大量文献的检索分析,重点梳理了新经济地理学中的本地市场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生活成本效应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影响。国外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不断集聚的机制在于城市集聚所带来的外部性效应。国内未来研究应当采用更加微观的数据,从小范围的空间尺度,关注异质性劳动力转移机制等方面来继续深化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胜利  高向东  
文章在经济转型和大城市人口调控背景下,研究了上海劳动力资源供需平衡趋势与外来劳动力需求情况。研究显示,在上海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下,2015-2020年外来劳动力需求量在700-856万人之间,这使大城市在对待外来劳动力上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面临着经济发展对外来劳动力的依赖性,另一方面面临着大城市人口调控的压力。目前上海劳动力市场中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就业岗位、工资待遇、社会福利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岗位上更多的是一种优势互补关系,对外来劳动力歧视有悖于社会公平理论,同时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虹  
本文考察了城市人口规模变化对劳动力收入的影响。我们使用1953~1982年中国城市人口增长作为当前城市人口规模的工具变量,估计了个人层面的收入决定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城市规模每上升1%,劳动力名义年收入和名义小时收入将分别上升约0.190%和0.189%,即使考虑到物价因素,城市规模对劳动力收入的影响仍显著为正;城市规模增长的收入促进效应并不是线性的,尽管所有收入水平的劳动力均从城市规模的增长中普遍受益,但相比于收入处于中、高水平的劳动力来说,收入最低的劳动力受益程度相对较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万家佩  涂人猛  
随着改革与对外开放,我国在不同历史阶段受自然、历史、行政、经济协作等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的宏观区域经济格局正经历着一个重新探索与重新组合发展的新阶段,当前已呈现出多类型、多模式与多层次的多元化特征。其中,以大城市为发展核心,具有“点——轴——圈”空间结构与多重循环机制特征的大城市圈,随着城市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已在我国一些地区出现。这类经济地域单元在我国各类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中独具特色与活力,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学和地理学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敏  
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人口红利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降低。文章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分解,认为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可以抵消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但通过测算发现中国的劳动参与率也呈现下降趋势。通过分析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原因,文章认为相较于人口红利消失的不可抗性,劳动参与率下降趋势是可以缓和的。鉴于此,文章认为中国劳动力供给的新动力在于提高劳动参与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瑞来  
老年劳动力参与率(简称劳参率,下同)是反映老年人力资源的利用和供给状况的重要指标。分析中国老年劳参率的特征、形成原因及类型选择,对我们今后制订合理的老年人口就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中国老年劳参率特征 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老年人口劳参率的典型特征可用一个“低”字来概括,不仅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金营  贾娜  
文章以中美典型城市群劳动力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和世界人口数据库美国微观数据(IPUMS),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方法,引入不同城市群劳动力收入溢价偏离程度,定量分析不同空间岗位优势和劣势的收入效应对劳动力的吸引能力,并通过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与美国波士华城市群的对比,以期为中国未来城市群发展提供借鉴。结果显示:(1)中国三大城市群中约50%的样本呈现为收入偏离的优化,比其他区域在劳动力吸引方面具有优势。波士华城市群通过高品质发展拥有更强的吸引聚集劳动力的能力。(2)美国波士华城市群的劳动力收入受单边向下偏离幅度较小、变动趋势平稳、收入吸引效应稳定且强劲;中国三大城市群劳动力收入下偏扭曲较大,而且在劳动力吸引上表现不够稳定。(3)劳动者到大城市群就业,能够避免在竞争市场中岗位搜寻的劣势。波士华城市群的经验表明,世界级城市群更高的国际分工定位与内部合理空间分工可规避过度竞争等带来的集聚劣势,以更高品质、更丰富的岗位选择为劳动力提供就业精准对接。因此,中国城市群应向这一方向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敏  
基于2005—2019年中国17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最小二乘回归分析、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等实证分析,目的在于研究城市人口、劳动力就业与收入水平对房价的影响。进一步按照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将这些城市划分为三大梯队,与城市总体情况进行深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收入水平对房价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正向影响;对中国城市总体而言,人口数量、劳动力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都与房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而言,劳动力就业水平对房价有较大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