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5)
- 2023(7949)
- 2022(6699)
- 2021(6479)
- 2020(5260)
- 2019(12491)
- 2018(12227)
- 2017(23212)
- 2016(12378)
- 2015(14130)
- 2014(13740)
- 2013(13633)
- 2012(12839)
- 2011(11704)
- 2010(11526)
- 2009(10445)
- 2008(10139)
- 2007(8606)
- 2006(7599)
- 2005(7048)
- 学科
- 济(56908)
- 经济(56860)
- 管理(29298)
- 业(27114)
- 方法(21758)
- 中国(21335)
- 数学(19881)
- 数学方法(19775)
- 企(19273)
- 企业(19273)
- 农(15895)
- 地方(14011)
- 贸(13962)
- 贸易(13955)
- 易(13581)
- 业经(10831)
- 财(10717)
- 制(10550)
- 农业(10445)
- 学(9601)
- 环境(8725)
- 发(8111)
- 体(7915)
- 银(7811)
- 银行(7801)
- 行(7567)
- 融(7516)
- 金融(7514)
- 产业(7488)
- 城市(7226)
- 机构
- 大学(174521)
- 学院(172740)
- 济(79926)
- 经济(78407)
- 研究(67679)
- 管理(62278)
- 理学(53341)
- 理学院(52591)
- 管理学(51895)
- 管理学院(51539)
- 中国(51266)
- 科学(39287)
- 京(39236)
- 所(33529)
- 财(33158)
- 研究所(30786)
- 中心(29399)
- 农(27018)
- 财经(26996)
- 经济学(26402)
- 北京(25403)
- 范(24980)
- 院(24881)
- 师范(24791)
- 经(24758)
- 江(24344)
- 经济学院(23794)
- 业大(22889)
- 农业(21214)
- 科学院(20992)
- 基金
- 项目(117412)
- 科学(93583)
- 研究(87242)
- 基金(86840)
- 家(76006)
- 国家(75410)
- 科学基金(64295)
- 社会(58015)
- 社会科(55058)
- 社会科学(55048)
- 基金项目(45947)
- 省(42868)
- 自然(39613)
- 教育(39126)
- 自然科(38704)
- 自然科学(38695)
- 自然科学基金(38022)
- 划(37526)
- 资助(35508)
- 编号(33545)
- 部(27404)
- 发(27103)
- 成果(26868)
- 重点(26819)
- 国家社会(25143)
- 中国(24716)
- 课题(24253)
- 创(23804)
- 教育部(23558)
- 创新(22493)
共检索到261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兴中 刘永刚 高鑫 柳滢 赵多平
国外对环大城市环状空间功能地带的研究已落实到"生态项链"、"新城市圈"与"产业走廊"的规划。国内主要研究城市圈层结构方面,都还没有涉及到以提高城市(社会)生活质量的商娱场所"引力(区)圈"的研究。文章借鉴国外"兴趣引力区"与"存在主义"场所等概念,首次揭示中国大城市(西安)的"项链状"现代商娱场所引力圈的结构,并探讨其商娱场所(微)区位因素与布局区位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兴中,张宁
城市社会地理学目标性命题就是对城市生活空间的研究,当前西方国家对其探讨已转向社会空间评价方面,城市康体保护空间是构成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基本方面之一。其核心方向集中在城市社会生活基本条件的康体保护空间结构及其有关社区与场所(康体保护)布局规律上。在借鉴国外的理论框架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大城市西安的实际,首先对西安城市的康体保护空间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进而全面探讨了中国大城市(西安)康体保护空间的结构与模式,并从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的社会区域和场所两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在研究方法上用结构主义思维逻辑采用对居民认知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定量分析的手段,力图从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的角度揭示西安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及其结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万家佩 涂人猛
随着改革与对外开放,我国在不同历史阶段受自然、历史、行政、经济协作等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的宏观区域经济格局正经历着一个重新探索与重新组合发展的新阶段,当前已呈现出多类型、多模式与多层次的多元化特征。其中,以大城市为发展核心,具有“点——轴——圈”空间结构与多重循环机制特征的大城市圈,随着城市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已在我国一些地区出现。这类经济地域单元在我国各类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中独具特色与活力,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学和地理学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旭 杨海娟
[目的]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扩张与基本农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研究快速城市化下基本农田的变化,能够为相关规划的编制和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文章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以2009年二调基本农田和2012年规划基本农田为基础数据,基于Arc GIS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比长安区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差异及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土地增值收益对基本农田变化的影响。[结果](1)基本农田数量有所增加,质量有所下降;(2)基本农田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扩散趋势,破碎化程度提高;(3)城市扩张的土地来源主要是增量土地,新增建设用地主要由农地转化而来,基本农田被侵占明显,且沿主要道路和乡镇边界被侵占严重;(4)基本农田转变用途后的巨大增值空间是城市扩张的主要动机。[结论]城市扩张会导致大城市周边基本农田质量的下降,同时既要保基本农田数量又要保经济发展的矛盾迫使基本农田破碎化程度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万辉 李九全
城市边缘社会区域社区的地理现象和空间分化与构成及其规律研究,是国际城市(社会)地理学界的基本研究属性和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自19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已对城市边缘社区从经济、土地和社会空间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有益的实践应用,国内学术界结合相关案例从城市边缘社会区域空间演化、居住流动等方面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大城市边缘社会区域社区正面临生态、公平、经济、交通和社会压力的多重挑战。文章以近年来西安城市边缘正在形成的典型社区为例,从多元化视角研究其现实发展,构建多样化、包容性和充满选择空间的城市边缘社会区域社区发展理论。
关键词:
多元化 城市边缘 社区 西安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爱民
本文借鉴了前人的点轴发展理论和圈层式空间结构理论,探讨了大城市旅游圈的内涵与范围,并对大城市旅游圈的形成条件和发展机制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构建我国八大城市旅游圈的构想。与此同时,还对我国大城市旅游圈发展的特征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大城市 旅游圈 构建与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治 连玉君 李培 郭菊娥
借助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视角,使用城市引力模型对十大城市群"圈层"结构进行测度,然后对城市群"圈层"结构降低能源强度的影响程度及其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成熟的城市群和适度的"圈层"结构更容易降低能源强度。从空间维度上看,东部城市群"圈层"结构显著降低了能源强度,但在0.45边界标准之后,降低能源强度程度明显变小。中西部城市群"圈层"结构降低能源强度程度小于东部城市群,大部分结果仅在10%水平上显著。从时间维度上看,相机抉择使得政府节能减排战略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短期内弱化了"圈层"结构降低能源强度效果。控制行政分割等变量发现,政府干预更容易凸显拥挤效应的约束作用,借助市场和空间的力量更有利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随着四化建设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形势,而大城市地区的城市化,又以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和明显的先导作用,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本文以上海地区为例,从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力
当前,我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呈加剧之势,这一现象体现了城市郊区化过程中就业与居住非同步集聚、产业布局重构、市场化改革与地方政府偏好的多重约束。使用"就业—居住比"指标和空间错位指数实证分析了郑州市的职住分离现象,认为居住区与就业区的进一步分化、新开发区功能的过度单一化以及高房价下的被动郊区化等导致了普遍的职住分离。提出应以"产住一体"、"混合居住"为目标建设3-5个环境宜居、就业多样化、公共服务完善的复合型城市副中心,以避免城郊"空城"或"睡城"的产生;应在老商业区拆迁改造过程中建立就业补偿机制,以维系弱势群体的就业和居住可达性。
关键词:
大城市 职住分离 郊区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霏雰 陈宏胜 刘于琪 李志刚
随着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居民幸福感将成为评价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基于上海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对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幸福感进行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城市社区因素、农村因素、制度因素等维度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58.4%的流动人口幸福感较低,80.0%的流动人口表示打算长期居住,形成"幸福感低但居住意愿高"的独特现象。第二,家庭因素、社区因素与制度因素对流动人口的幸福感影响最为明显,其中,流动人口主动融入所在社区的程度、社区对流动人口的接纳程度、居住形式、住房性质、是否持有暂住证、是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志林 张艳 柴彦威
以北京为案例城市,基于2007年对北京市内600户家庭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居住地和就业地之间的直线距离——职住距离(job-housing distance)作为职住分离程度的测度指标,描述了北京市职住分离格局,除社会经济属性外,重点比较了不同居住社区类型、住房产权属性、居住搬迁年份的居民的职住分离程度,以期反映影响居民就业可达性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玉玮 张中华 王永帅
新零售以虚实融合发展模式引领零售业颠覆式革新,成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消费升级的重要城市空间。基于虚实空间融合视角,从虚实空间融合下的新零售空间生产、利润最大化目标下的区位选址、消费惯习作用下的空间再生产等维度,构建基于“空间—区位—惯习”逻辑的新零售空间生产研究框架,对西安市盒马鲜生新零售空间生产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西安盒马鲜生空间生产分3个阶段:(1)镜像化的虚拟空间与场景化的实体空间为资本所构想与生产,通过虚实空间融合实现零售空间演变。(2)借助临近客源与降低地租成本的选址策略,达成利润最大化目标。(3)凭借数字规训、符号规训的方式,植入居民消费惯习并实现空间复制与再生产。通过上述过程,得以达成资本增殖目标。新零售极大丰富了消费空间形式,但以盈利为单一目的的空间生产,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公等问题。从虚实融合角度深入观察新零售空间生产过程,以期为数字经济时代城市消费空间公平性研究提供新视角。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晓萍 罗俊 江飞涛 陈强远
对于大城市生产率优势的来源,现有研究主要将其归结于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的影响,但忽略了城市间行业结构差异可能产生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将行业结构差异纳入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的分析框架,对大城市生产率优势的来源进行理论建模,然后通过反事实构造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行业结构差异的贡献进行分解,进而利用“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分析方法和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其贡献进行识别。研究发现:城市间行业结构差异,平均看可以直接解释大城市生产率优势的8.24%,而与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共同作用的间接贡献则达到9.2%。因此,忽略城市间行业结构差异的影响,会导致大城市集聚效应的高估。在考虑行业结构差异后,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仍是大城市生产率优势的主要来源。分行业的结果表明,各行业普遍存在集聚效应和分类效应,但选择效应可能不显著甚至为负,这一结果对于实现城市间行业的合理分工及企业合理布局以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研究为剖析大城市生产率优势的来源提出了新的解释,也为避免集聚效应的高估以及探寻生产率提升的产业空间分工路径提供了微观证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宏婷 张京祥 陈眉舞
从介绍国际大城市在构建“多中心”空间结构方面的经验入手,对国际大城市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多中心”空间结构成长的复杂环境,提出中国大城市进行“多中心”空间重组的五大规划策略。
关键词:
城市空间 多中心 重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