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428)
2023(23459)
2022(19840)
2021(18533)
2020(15817)
2019(36353)
2018(35896)
2017(67886)
2016(37273)
2015(42048)
2014(42089)
2013(41650)
2012(38516)
2011(34521)
2010(34606)
2009(32392)
2008(32388)
2007(29050)
2006(25509)
2005(23148)
作者
(109410)
(91430)
(90584)
(86492)
(58358)
(43802)
(41258)
(35643)
(34756)
(32807)
(31023)
(30915)
(29309)
(29242)
(28492)
(28208)
(27316)
(27149)
(26481)
(26265)
(22825)
(22664)
(22369)
(20861)
(20442)
(20338)
(20300)
(20280)
(18572)
(18378)
学科
(153315)
经济(153140)
(117318)
管理(114511)
(101638)
企业(101638)
方法(68257)
数学(56771)
数学方法(56021)
(44207)
(43496)
中国(43239)
业经(39573)
(32593)
(31718)
农业(29811)
地方(29727)
(28765)
财务(28667)
财务管理(28609)
(28533)
贸易(28511)
(27682)
理论(27632)
企业财务(27113)
技术(27022)
(25206)
(24696)
银行(24620)
(23508)
机构
大学(532905)
学院(532376)
(214600)
经济(209979)
管理(205365)
研究(182673)
理学(175876)
理学院(173898)
管理学(170669)
管理学院(169708)
中国(140650)
(115399)
科学(113886)
(100426)
(93904)
(93746)
研究所(85106)
中心(83388)
(81694)
业大(80891)
财经(79227)
农业(73501)
北京(73394)
(71980)
(69711)
师范(68959)
(66272)
(65173)
经济学(64532)
财经大学(58529)
基金
项目(353532)
科学(277013)
研究(256042)
基金(255360)
(224161)
国家(222281)
科学基金(189814)
社会(160338)
社会科(151777)
社会科学(151733)
(138236)
基金项目(133850)
自然(124059)
自然科(121225)
自然科学(121190)
自然科学基金(119030)
教育(118458)
(116558)
资助(106187)
编号(103864)
成果(85180)
重点(79665)
(77648)
(75251)
(74544)
课题(72688)
创新(69309)
科研(67718)
国家社会(66159)
教育部(66060)
期刊
(240056)
经济(240056)
研究(158034)
中国(109766)
学报(88553)
(85798)
(80544)
科学(80328)
管理(79959)
大学(67050)
学学(62795)
教育(62285)
农业(58434)
技术(49714)
(48696)
金融(48696)
财经(39472)
业经(39328)
经济研究(38319)
(33974)
(33625)
问题(31268)
技术经济(27723)
图书(27222)
(26526)
(25846)
科技(25696)
统计(25643)
理论(23759)
现代(23745)
共检索到807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伟光  高宏伟  白雪飞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反映了企业创新活动嵌入本地创新系统或区域创新体系的程度,能够较为直接地映射出企业为主的创新方向、速度和规模与本地经济系统、创新系统的联结关系。在继承和集成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区位熵方法进行了扩展。通过对2009年中国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截面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程度存在着较大的非收敛性,大部分地区的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与其经济绩效的本地化之间存在着非对称性,这意味着我国地区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存在着很大差异性,其原因可以部分归结为创新资源分布、产业关联、政府干预强度等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宏伟  安玉兴  张海笔  
关键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宏伟  
对地理临近与知识溢出效应、区域创新系统以及嵌入性理论3个层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证明了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存在,并给出了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表现。从技术体制的相关研究中提炼影响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关键因素,结合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基本内涵,在技术体制分析中增加本地创新环境这一分析维度。最后,结合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基本内涵、关键因素以及特征表现,依据创新系统方法,提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冼国明  薄文广  
本文使用面板数据评估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内资大中型工业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其它类型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结论认为:在全国范围内,国有企业、其它类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外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会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其它类型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会激发外资企业进行更强的技术创新,内资企业在与外资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中很难占据上风。在东部地区,其它类型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于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着积极的作用,而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却不会对外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带来什么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顺成  
借助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从纺织服装专利授权量、纺织业技术创新经济绩效、获得国家及部级科技进步奖项数量、纺织服装企业品牌总价值、拥有纺织服装高等科研院所数量等14个指标出发,构建了各省区(市)纺织服装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的纺织服装业技术创新能力做了具体测评,发现中国各省纺织服装业创新能力呈东高西低的阶梯状分布,沿海省份创新能力最强,越向西部地区,创新能力越弱。提出了改变这一趋势、提升西部省区(市)纺织服装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雪琴  文嫮  
信息制造业在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对1999—2007年中国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按照信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梯度差异可以把我国31个省、市、区初步划分为五大等级;(2)等级之间的差距随着等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等级上各省、市、区的分布大致呈金字塔型;(3)31个省、市、区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时间维度变动轨迹显示,1/5以上的省、市、区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呈上升态势,1/4以上的省、市、区比较稳定,不到1/3的省、市、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叶莉  王亚丽  孟祥生  
本文立足微观企业,着重考察科技金融的创新作用效率。划分我国科技金融为政策性(创新基金)、自主型(普通股、企业债)与被动型(银行借贷)三类,基于"政府-企业-银行"三方三阶段博弈模型,于逻辑上揭示了自主型、政策性融资与创新成果数量、质量的正向关系,并指出企业权益债务比(股票价值/债务价值)随创新水平提升而增大的理论现象;针对政策性、自主型融资所表现出的高科技支持效率,以2006—2014年间我国中小板、创业板322家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样本,同时运用静态、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予以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政策性、自主型资金均对科技创新呈现显著正向作用,其创新助力作用得以验证,尤其政策性融资表现出极强的正相...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冼国明  薄文广  
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定量评估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结论认为: 外国直接投资对于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会发挥积极的影响,但是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会激发外资企业进行更强的技术创新,内资企业在与外资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中很难占据上风;在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较小以及外资主要是市场寻求型行业中,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会促进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在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较大以及外资主要是出口导向型行业中,外国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几乎没有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思明  赵彦云  侯鹏  
采用2000~201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各区域的创新效率,并且重点考察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新效率在样本期内处在较低的水平,并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产学研"合作和政府支持对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有稳健的正向影响,体现出创新体系内部主体要素之间网络关系的积极作用。对不同创新效率水平样本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创新主体的构成和联结关系是造成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薄文广  
文章利用1995~2004年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定量评估了外国直接投资对于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认为:FDI的流入会对我国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产生促进作用,FDI对于我国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影响次之,对于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影响程度最小,并且要使FDI对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增加发挥促进作用还要跨越一定的“人力资本门槛”,而我国大部分西部地区和一部分中部地区并没有达到这个人力资本门槛;FDI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东部和中部地区,FDI的进入有助于这两个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并且FDI对于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其对中部地区技...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巍  马慧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基于中国地级市制造业细分行业层面的实证分析表明: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进入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该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产业异质性;相对于其他地区和产业,在贸易开放水平较高地区、沿海地区和交通网络中心地区,对交通依赖度较高的"交通密集型产业"、缴税较少和效率较低的"非期望产业",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更强的吸引企业进入效应;此外,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开放均能促进企业进入,且两者的吸引企业进入效应是相互强化的。地方政府应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差异性影响,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联动协同;在积极推进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协同改善影响营商环境的其他各种因素;积极对接国家交通网络布局,合理布局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泱  郭庆宾  
与现有文献仅考察国外R&D对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不同,本文基于我国1990—2008年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首次考察了国外R&D对我国及东中西地区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进口贸易渠道和FDI渠道的国外R&D对我国创新能力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并且进口贸易渠道的R&D溢出对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呈现出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的格局,而FDI渠道的R&D溢出对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则呈现出西部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小的格局。文章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侯汉坡  殷晓倩  刘春成  
本文从构建持续技术创新体系角度出发,研究企业如何运用技术并购的手段以提高持续技术创新能力,首次建立基于技术并购的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概念模型,总结出了进入新领域型、技术完善型和技术互补型的三种技术并购实施形式,并对每种形式的并购整合方式进行总结,最后针对此类并购的特殊要求,给出整合过程中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宸宇  
加入WTO后,中国在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的进口贸易自由化。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出要"激发进口潜力、主动扩大进口",这将进一步促进市场竞争,对企业的创新行为产生一系列影响。基于这一背景,文章在整合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CEPII-BACI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同时构造行业进口渗透率指标,系统分析和检验了进口竞争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看,进口竞争对企业创新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于加工贸易企业主要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抑制了其创新效率的提高;而对于一般贸易企业,进口竞争虽然促进了其创新投入,但并未获得规模效益,表现为创新效率的下降。另外,对于高生产率企业和国际化企业,进口竞争对其创新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弱;对于国有企业和高技术行业企业,进口竞争对其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相对更大。文章结果还显示,要素市场扭曲会强化进口竞争对创新效率的负向作用。文章的结论对于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提高企业创新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沁筑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提出双向直接投资与企业创新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其指标体系,而后利用中国28个省域2004—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别计算出各省域双向直接投资与企业创新耦合协调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以及双向直接投资子系统与企业创新子系统的发展水平,通过比较两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将各省域分为同步型、双向直接投资驱动型与企业创新驱动型。同时,分析中国省域双向直接投资与企业创新耦合协调系统的耦合度时序变化趋势。然后,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协调、磨合、阻抑三个阶段。研究发现:从国家层面看,整体耦合度不高,但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从省域层面看,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且各地区耦合协调阶段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