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07)
2023(7450)
2022(6257)
2021(6301)
2020(5106)
2019(11918)
2018(11383)
2017(21523)
2016(11523)
2015(12716)
2014(12474)
2013(12448)
2012(11680)
2011(10870)
2010(10871)
2009(10171)
2008(10018)
2007(8807)
2006(8032)
2005(7387)
作者
(31273)
(26144)
(26110)
(25216)
(16845)
(12399)
(11810)
(10171)
(10110)
(9451)
(9142)
(8653)
(8615)
(8522)
(8411)
(8094)
(7714)
(7649)
(7537)
(7382)
(6667)
(6312)
(6299)
(6060)
(5977)
(5914)
(5694)
(5621)
(5289)
(5260)
学科
(47503)
经济(47447)
(30742)
管理(30265)
(21163)
企业(21163)
方法(19882)
数学(18354)
数学方法(18117)
中国(17591)
(17125)
(12869)
贸易(12863)
(12703)
(12384)
农业(11731)
(9985)
(9939)
业经(8861)
(8790)
银行(8773)
(8565)
(8103)
及其(7991)
(7938)
金融(7938)
环境(7500)
收入(7372)
地方(7352)
政策(7072)
机构
大学(163436)
学院(162023)
(78827)
经济(77552)
研究(63573)
管理(60195)
理学(51281)
中国(50780)
理学院(50701)
管理学(49864)
管理学院(49541)
(36251)
(35098)
科学(34730)
(31562)
研究所(28558)
中心(28206)
财经(28180)
(25914)
经济学(25872)
(24807)
经济学院(23275)
北京(23230)
(23068)
(23007)
(21624)
师范(21476)
财经大学(20930)
业大(20048)
农业(19176)
基金
项目(105024)
科学(84046)
研究(79506)
基金(79221)
(68992)
国家(68456)
科学基金(57976)
社会(52866)
社会科(50235)
社会科学(50230)
基金项目(39419)
(36438)
教育(36209)
自然(35097)
自然科(34290)
自然科学(34280)
资助(34117)
自然科学基金(33718)
(32320)
编号(30634)
成果(26565)
(25424)
重点(23895)
中国(23462)
国家社会(23376)
(23361)
教育部(22142)
课题(22053)
(21085)
(21047)
期刊
(86389)
经济(86389)
研究(55297)
中国(33869)
(25538)
(23768)
管理(23321)
科学(22750)
学报(22076)
(19083)
金融(19083)
大学(17650)
教育(17649)
农业(16531)
学学(16504)
经济研究(15463)
财经(14292)
技术(12895)
(12567)
(12440)
业经(12100)
问题(11518)
国际(11453)
世界(11067)
(9198)
统计(8823)
技术经济(8140)
(7515)
经济问题(7044)
(6996)
共检索到255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小林  Sabina Alkire  
本文采用Alkireand Foster于2007年开发的多维贫困测量方法,利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对中国城市和农村家庭多维贫困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和农村家庭都存在收入之外的多维贫困,城市和农村近1/5的家庭存在收入之外任意3个维度的贫困。中国城市和农村的贫困状况远远高于国家统计局以收入为标准测量的贫困发生率。维度分解结果表明,卫生设施、健康保险和教育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最大。对样本地区的分解结果表明,贵州省多维贫困指数最高。城乡分解结果表明,黑龙江和广西的城市多维贫困比较突出。因此,中国下一个十年(2011~2020年)扶贫开发纲要应从多维度识别和瞄准贫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胜泽  
广西新一轮扶贫开发(2011~2020)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广西全区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广西全区平均水平,逐步缩小发展差距。该目标决定了今后10年两大扶贫任务:一是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二是显著缩小相对贫困。前者需要从收入层面进行考量,以届时全国统一划定的贫困线为参照标准;后者必须从人的基本生存和生产条件角度予以比较。无论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姜波克  王军  
货币投机的微观分析和政策含义姜波克王军9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上一连串的投机攻击和货币危机使各国经济学家、国际机构普遍关注汇率问题并研究危机形成的原因,我国也有为数甚多的专家学者发表了大量的文章研究危机形成的直接和深层原因。但从技术角度和动态角度研究投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国强  罗楚亮  吴世艳  
研究目标:估计公共转移支付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减贫效应。研究方法:基于2010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完全信息极大似然法对非线性调节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并识别出公共转移支付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收到公共转移支付的样本陷入收入贫困概率在样本区间降低的幅度要比其未收到转移支付状况下高出0.120~0.129,陷入多维贫困概率在此期间降低的幅度比其未收到转移支付状况下高出0.019~0.025。异质性分析显示公共转移支付减贫效应随样本陷入贫困概率提高呈倒"U"形变化。研究创新:提供一种包含离散因变量和离散内生性处理变量的政策评价方法。研究价值:将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纳入同一框架讨论,为完善扶贫政策,促进"可行能力"脱贫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徐琼  陈德伟  周英章  
效应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时差相关系数法和脉冲响应函数法对我国 1 993——— 2 0 0 1年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效应时滞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无论是对经济产出还是对价格的影响均是存在一定的效应时滞的 ,中央银行应提高对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预测能力 ,为前瞻性货币政策决策提供准确的实证依据。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周剑  
从马克思的资本理念可以引出一个资本穷人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缺乏资本是贫困的真正根源。由于资本是生产关系的体现,缺乏资本的人在生产关系中处于劣势,而这些人的中产思维和群体非理性是资本积累的两大障碍。模型表明,反贫困政策必须基于资本而不是收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都阳  
大多数迁移研究都以托达罗绝对收入差距假设作为解释迁移动因的理论依据。但是,该假说有时并不能完全说明现实中的迁移现象。因此,国外经济学界出现了一个建立在相对贫困假说基础上解释迁移动因的理论。然而,对该理论的经验检验往往是间接的。本文利用贫困农村的调查数据,直接检验了相对贫困假说,发现绝对收入差距与相对贫困同时构成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动因。由此引出的政策含义是,缩小农村收入差距、消除劳动力市场上的扭曲,有利于保证迁移健康、有序地进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万广华  张藕香  伏润民  
本文描述了1985~2002年中国农村地区间收入不平等的变化趋势。本文把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带,将总的收入不平等分解成地带内的不平等和地带间的不平等,并采用以回归为基础的分解框架,考察了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地区收入不平等在不断扩大,且地带间不平等的扩大速度要大于地带内不平等的扩大速度;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地带间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60%左右;尽管地理及其相关因素对总不平等的贡献在下降,但直至2002年其影响仍为最大;资本存量对不平等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到本世纪初已高达20%以上;人力资本和农村工业化对不平等的贡献相当,且呈下降趋势;住户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林玲  王炎  
贸易引力模型是对国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本文以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考虑中国国情,合理增减解释变量,建立适合中国双边贸易的引力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含义的分析得出;GDP、空间距离、国土面积和APEC是影响中国双边贸易的主要变量;在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和贸易发展潜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当前应该充分利用国内资源禀赋,深化国内贸易,同时积极调整贸易政策,改善贸易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纯阳  蔡铨  
经济学关于贫困的定义是动态的,它走过了一个从狭义向广义不断扩展的过程.与此相适应,各国关于贫困标准的确定也经常调整.对贫困成因的研究已经基本完成了从资源要素贫困观向贫困文化观再向能力贫困观的转变.首次提出贫困研究的层次论观点,并指出在不同的层次上造成贫困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树广  黄继忠  
贫困研究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贫困的含义及其测定也随着研究的深入及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显著变化。对贫困含义和测定研究的深入,有助于推动减贫战略和措施选择。到目前为止,从贫困含义所反映的内容看,贫困可以概括为收入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基于贫困含义及其测定演进的视角,察看中国在贫困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瑞强  王英  涂海华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适应期扶贫移民生计特征、生计贫困多维测度指标,发现适应期扶贫移民生计相对于单一的收入贫困,扶贫移民多维贫困现象更为普遍,仅靠经济增长实现脱贫日益困难,应关注扶贫移民教育、组织化程度、技能培训、发展政策与环境改善、资源承接等非经济贫困影响因素,注重贫困人口能力的开发,在更广区域内建立与完善针对提高增长质量的发展机制,以促进扶贫移民生活的改善和安稳致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小波  林擎国  
贫困范式可以分为四类:收入贫困范式认为贫困是一种生活状态,在该状态下,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能力贫困范式声称,贫困的真正含义是创造收入的能力和机会的贫困。脆弱性范式强调穷人易于暴露在冲击、压力和风险之下,以及缺乏相应的防御能力。社会排斥范式则认为社会排斥能导致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失败,因而构成了贫困的重要方面。贫困范式的发展为反贫困政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小林  
本文分析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内容、相互关系和政策取向。建议我国依据基本需要和基本能力理论制定多维贫困标准,认识和评价"一切形式的贫困"。进一步完善覆盖贫困人口的经济安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护制度,增强穷人对经济、社会、环境和灾害风险打击的韧性,在可持续发展中消除贫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祁晓慧  高博  乔光华  
文章在内蒙古自治区330户牧户调研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多维贫困理论,将多维贫困测量方法用于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多维贫困测量方法的关键在于维度的选取与权重的确定;该方法与人均纯收入作为衡量标准进行的贫困测算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多维贫困测算方法的应用有利于获取不同区域、不同群体致贫原因的差异,促进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