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28)
2023(14198)
2022(12101)
2021(11064)
2020(9164)
2019(21335)
2018(20811)
2017(39434)
2016(21151)
2015(24387)
2014(24537)
2013(24560)
2012(23621)
2011(21868)
2010(22152)
2009(20657)
2008(20528)
2007(18374)
2006(16520)
2005(15500)
作者
(63811)
(53456)
(53261)
(50856)
(34323)
(25632)
(24288)
(20702)
(20380)
(19053)
(18461)
(17768)
(17168)
(17108)
(16804)
(16692)
(15826)
(15699)
(15450)
(15347)
(13513)
(13161)
(12972)
(12349)
(12121)
(12109)
(11748)
(11747)
(10847)
(10691)
学科
(114619)
经济(114518)
管理(54693)
(51477)
方法(40932)
(38440)
企业(38440)
数学(36370)
数学方法(36087)
中国(34694)
地方(29789)
(27543)
业经(21813)
(21134)
(20832)
贸易(20817)
(20661)
(20098)
农业(18562)
(18467)
(17176)
金融(17173)
地方经济(17028)
(16965)
银行(16936)
(16470)
环境(16416)
(15789)
(14702)
理论(12851)
机构
大学(320215)
学院(318780)
(147063)
经济(144119)
研究(122045)
管理(115462)
理学(97401)
理学院(96151)
管理学(94716)
管理学院(94092)
中国(93197)
科学(71316)
(70074)
(64169)
(62830)
研究所(56608)
中心(53977)
(53129)
财经(50403)
(48694)
经济学(47149)
(45675)
北京(45555)
(43705)
业大(43654)
(43350)
师范(43325)
经济学院(42239)
农业(41497)
(38678)
基金
项目(201542)
科学(158662)
研究(148288)
基金(146563)
(127478)
国家(126447)
科学基金(107057)
社会(96955)
社会科(92013)
社会科学(91988)
(76869)
基金项目(76496)
教育(66955)
自然(65854)
(65496)
自然科(64339)
自然科学(64319)
自然科学基金(63164)
资助(60717)
编号(58460)
(49446)
成果(48511)
重点(46105)
(45578)
课题(42048)
(41069)
国家社会(40997)
发展(40423)
(39808)
教育部(39075)
期刊
(173318)
经济(173318)
研究(104916)
中国(69127)
(49701)
(47757)
学报(47417)
科学(45392)
管理(43556)
大学(35790)
农业(33841)
学学(33534)
(33170)
金融(33170)
教育(33111)
经济研究(28938)
技术(27951)
财经(26046)
业经(25694)
问题(24113)
(22690)
(20199)
(18784)
世界(18518)
国际(18341)
技术经济(17672)
统计(16084)
商业(14823)
现代(14614)
资源(14415)
共检索到505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姚常成  阮嘉馨  朱宝清  
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指导的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进程,虽然取得了诸多成绩,但其理论对于如何破解城市化进程中的两极分化等问题还存在一定局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空间演化规律等方面的分析能为协调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参考。它强调多中心城市群协调发展实践需要从把握空间演化的主要矛盾变化出发,在遵循生产力发展逻辑的前提下,注重“空间的生产”观念转变以及“时空修复”逻辑工具的运用。除此之外,在“空间正义”成为协调发展的优先价值情境下,还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内涵。如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多中心城市群协调发展空间新格局得以形成和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盖凯程  
生态危机内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质,外因在于工业革命、市场失灵和异化消费。在以经济人与生态人双重假设为视角,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辨证统一为参照系,以技术和制度为分析工具的理论分析框架下进行辨证运思,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命题的解码有赖于构建一种维护生态的经济社会文化体制,关键在于形成一种维护生态的市场体制,建立生态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建军  
我国经济内部失衡在空间上表现为东、中、西"三大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而中西部地区缺乏足以与东部三大城市群相抗衡的集聚中心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失衡。从"城市群经济"内涵辨析出发,阐释了城市群、多城市群体系形成机理,并以"区域协调发展"概念三个基本维度为依据,探寻了多城市群分工合作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产业转移为桥梁、城市群化为载体、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三位一体"区域协调发展构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姜文仙  覃成林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一直以来,立足于"问题导向"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收效甚微,归根结底在于忽视了不同区域的内在利益冲突。区域协调发展应该立足于"利益导向",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的三层协调网络中,通过各主体间的有序互动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降低区际产权交易的成本,形成区域之间合理规范的内在秩序,保障区域协调发展的顺利进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利  张鸿  周宏山  
基于剧烈变革的电信产业,认为合作利益分配是产业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基于收益共享合同的一个实例分析,证实存在由批发价和分享比率共同作用的契约安排,能够实现利润一定程度的任意分配,同时具有可操作性。任意分配利润是契约的理想状态,而执行该类契约往往会增加各种各样的管理成本,因此,实践中的方案往往是两者之间的折衷。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艳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政策的重点,政治经济学急需对这两大战略进行理论阐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生产方式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组合和搭配方式。区域和产业是中观生产方式的两个维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是要通过对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进行区域层面的重新组合与搭配,优化区域间生产关系。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大战略为范例分析,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是要通过对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进行产业层面的重新组合与搭配,优化产业间生产关系。区域通过产业互补实现协调发展,而产业通过区域协调实现结构升级。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地区之间差异显著,区域发展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陆续形成了以地缘划分的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即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同时实施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继续推进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黄河流域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形成了东西联动、陆海统筹、协同对外的区域发展新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常成  吴康  
多中心空间结构作为谋求空间均衡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和手段,其是否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目前尚有争论。通过分别采用城市人口数据以及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的知识信息流数据来测度八大城市群2000—2016年形态多中心和知识多中心程度变化。其次,利用我国八大城市群143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和考虑双重差分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形态和知识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虽然形态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于实现城市群协调发展作用效果不显著,但知识多中心空间结构却能通过借用规模行为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的差异间接实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焦方义  史宁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格局的选择是由该国的国情、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国际经济发展变化等复杂因素决定的。发展格局决定发展方向、经济组织方式,是战略性选择。当前,我国国内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仍存在不足之处,相互之间协调联系有待加强,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国内大循环的畅通运转。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内外市场是一个有机整体,国内外循环也必然是相互贯通、互为前提和条件的。因此,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并不意味着排斥国际循环,搞闭关锁国。相反,我们要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发展格局,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加强服务贸易,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钟月  
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表明,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与科技协调发展,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李建民、陈雷生的专著《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科技与经济协调性问题研究》一书,就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以制度和政策变革为切入点,对科技与经济的协调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体现出独特的研究特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梅  赵曦  
合理有序的网络空间结构是实现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城市面板数据,首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定量识别了三大城市群的网络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三大城市群的网络空间结构及其经济协调发展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相关影响因素后,城市群空间网络水平的提升对其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促进作用普遍存在,但间接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明显差异。其中,网络化水平越高的城市群,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越明显,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越高。因此,强化城市间网络联系,形成联系紧密、功能互补的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实现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胡家勇  陈健  
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一直呈粗放特点,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十多年来经济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热点和难点。本文认为政府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从利益集团影响的角度,分析了在政府控制过多资源和职能转变不到位的情况下,某些国有部门和某些依附权力的资本集团对经济增长质量(TFP增长率)的损害,指出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湛  
虽然中国的经济转型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然而目前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旨在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我国正在经历的转型之路。通过对中俄经济转型的理论基础华盛顿共识和制度演进主义的比较分析,思考中国经济转型与未来发展之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雪娇  金靖壹  
文章在分析经济现实的基础上,提出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目前,农业特有的生产方式和制度的城市化偏向造成农民和市民经济收入落差,农村发展中的自我污染和城市向农村的污染转移恶化了农民生存环境,公共政策的城市偏向和农村传统文化流失降低了农民生活质量。文章最后为促进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提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治理农村环境、重建农村生态,改善农民生活、提高生存质量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宋冬林  谢文帅  
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关乎我国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关乎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梳理生猪产业生产方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生猪购销体制变革的历史逻辑,发现我国生猪产业在生产方式上经历了种养关系的转变、养殖模式的转变及猪粮关系的转变,而在购销体制上则经历了自由购销、派购统销、议购议销及新的自由购销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从现代经济体系发展要求的角度提出,应在建立现代生猪养殖体系和现代生猪经营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现代化生猪产业体系和生猪产业宏观调控体系,实现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