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19)
- 2023(7176)
- 2022(5799)
- 2021(5506)
- 2020(4643)
- 2019(10507)
- 2018(9868)
- 2017(19024)
- 2016(9827)
- 2015(11437)
- 2014(10870)
- 2013(11028)
- 2012(10354)
- 2011(9627)
- 2010(9600)
- 2009(9356)
- 2008(8372)
- 2007(7343)
- 2006(6545)
- 2005(6334)
- 学科
- 济(42558)
- 经济(42519)
- 融(26173)
- 金融(26172)
- 业(25820)
- 管理(24180)
- 银(23695)
- 银行(23691)
- 中国(23160)
- 行(23109)
- 企(19649)
- 企业(19649)
- 方法(17459)
- 数学(16194)
- 数学方法(16142)
- 财(13082)
- 制(12956)
- 贸(12052)
- 贸易(12039)
- 易(11898)
- 农(11445)
- 中国金融(11277)
- 业经(8968)
- 地方(8780)
- 务(8146)
- 财务(8132)
- 财务管理(8116)
- 农业(7847)
- 企业财务(7839)
- 体(7825)
- 机构
- 大学(138723)
- 学院(136403)
- 济(70863)
- 经济(69668)
- 研究(54701)
- 中国(51880)
- 管理(48771)
- 理学(40803)
- 理学院(40371)
- 管理学(39981)
- 管理学院(39737)
- 财(32578)
- 京(30203)
- 科学(27916)
- 所(27361)
- 中心(26723)
- 财经(25726)
- 经济学(24828)
- 研究所(24817)
- 经(23719)
- 经济学院(22519)
- 农(20917)
- 融(20588)
- 北京(20330)
- 金融(20252)
- 银(19659)
- 财经大学(19519)
- 院(19156)
- 银行(18975)
- 江(18450)
- 基金
- 项目(87033)
- 科学(69012)
- 研究(66594)
- 基金(65616)
- 家(57042)
- 国家(56580)
- 科学基金(47622)
- 社会(45183)
- 社会科(43141)
- 社会科学(43135)
- 基金项目(33288)
- 省(29851)
- 教育(29161)
- 资助(27988)
- 自然(27379)
- 自然科(26812)
- 自然科学(26805)
- 自然科学基金(26408)
- 划(26375)
- 编号(25274)
- 成果(21832)
- 部(21361)
- 中国(21108)
- 国家社会(20501)
- 发(20076)
- 重点(20036)
- 教育部(18723)
- 创(18707)
- 性(18270)
- 课题(17853)
共检索到225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辛奕文
一、中国外资金融机构的现状 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海外金融界人士就看好中国金融市场,迈进了中国大门。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日本输出入银行就在北京成立代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辛奕文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引进的外资金融机构已初具规模。这对我国金融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即管理体制的挑战、服务手段的挑战、监管体系的挑战等。但同时也给我国金融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面对着挑战和机遇,本文提出了3条对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外资金融机构:涌入的挑战中国人民银行湖南邵阳分行课题组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业务机构或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始于8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开放的14个城市中,已有来自29个国家的130家金融机构设立的240多家分行和代表处,其中营业性机构达52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房汉廷
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分析房汉廷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活动中,有一个非常特殊又极引人关注的领域——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设立和迅猛发展。伴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WTO有关服务贸易款项的生效,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还将加快。研究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所带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于英辉 顾铭德 黄燕卿
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于英辉,顾铭德,黄燕卿一、外资银行的资产状况及对中国经济的积极作用目前,外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是经营外币的境内外存、贷款,同业往来,进出口贸易结算,票据贴现和票据兑换,以及外币投资、担保。股票发行等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付秋虹
2018年4月27日,四部门联合印发规范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的指导意见,统一同类资管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资管市场的统一监管是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风向标,对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市场都影响巨大。本文以江西省银行理财与信托业务为样本,分析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的现状及特点,归纳了资管新规减少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的重要举措,认为其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及其资管市场的挑战大于机遇,预测未来行业将进入由粗放式野蛮扩张向差异化有序竞争转型的新阶段,并据此指出了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和重点。
关键词:
资产管理 金融监管 银行理财 信托业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贾迪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金融业将直接进入国际竞争的大环境,并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金融业改革虽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其金融服务水平和金融技术能力以及中国金融人才的素质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特别是面对洞开的世贸组织大门,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发展我国的金融业,增强我国银行业实力以及对外来金融力量的强大冲击,现已成为我们目前思考的重要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朱叶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关于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倡导以及中国金融监管部门一系列的开放措施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准入将逐步放宽,民营资本更大范围、更深地介入或参与中国金融机构重组将会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金融市场准入管制不会在短期内完全消失、境外战略投资者将成为中国大型金融机构首选的合作伙伴等均是民营资本参与中国金融机构重组的不利因素。本文拟通过分析中国金融机构今后几年重组的可能态势对民营资本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思考。
关键词:
民营资本 中国金融机构 重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韩继云
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是我国利用外 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截至1995年底,国家共批准成立142家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131家外资银行、5家外资财务公司和6家外资保险公司)和470家代表处。142家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91.4亿美元,贷款总额为127.5亿美元,存款总额为31.4亿美元。毋庸置疑,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可以有力地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和中国金融国际化,但也存在着一些“误区”,不利于此项工作的开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伟
在阐述互联网金融、征信发展现状及两者关系基础上,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暴露出的征信体系的缺失,提出完善我国征信体系应扩大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覆盖范围,鼓励互联网金融机构本身发展互联网征信,发展独立的第三方专业互联网金融征信机构,建立中国的信用数据挖掘公司。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征信发展 互联网金融征信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俞建强
积极稳妥地发展我国外资金融机构俞建强(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一项重大的经济决策。17年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它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现代化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国民经济在过去十几年中能以年均9...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涛 何兴强 周开国
居民对中、外资金融机构的评价何者更高?什么因素影响了居民的比较评价结果?采用2006年中国9城市居民调查数据,我们发现,多数居民认为,中资金融机构在所设计的金融产品、与投资者的沟通、安全性和稳健性、经营的规范性、服务态度等方面都优于外资金融机构。考虑了居民对政府监管部门信任程度的内生性可能的回归结果显示:居民在选择中、外资金融机构时对收益水平的关注程度越高,或者居民对政府监管部门的信任程度越高,他们对中资金融机构的评价就越高。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政府应该通过提高居民对监管部门的信任程度来为中、外资金融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而中、外资金融机构应该通过开发高收益水平的金融产品来吸引更多的顾客。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叶顺球
自 1 997年第三季度亚洲金融危机以来 ,亚洲借款人的融资活动受到严重冲击。到 1 998年底 1 999年初 ,亚洲各国逐步摆脱危机 ,融资活动有所回升。在周边国家的不利影响及广信事件的负面作用下 ,中国筹资体的境外融资活动受到严重抑制。自 1 999年 1月中旬以来 ,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和广信事件的妥善处理 ,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的信心缓慢恢复 ,中国筹资体的筹资条件有所好转。今后中国筹资体的境外融资活动将同时受到正面和负面因素的影响。综合来看 ,筹资形势将不断改善 ,但所有筹资体全面恢复筹资能力尚待时日。
关键词:
境外融资 回顾 现状 前景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美宝
2009年7月8-9日,由商务部与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香港)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邀与香港会计师公会共同承办了会计服务分论坛。会计服务分论坛旨在促进内地和香港两地会计服务业交流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寻求两地会计服务业相互合作共渡危机的机会,推动两地会计服务业的共同发展。商务部服务贸易司、香港会计师公会、福建省注协以及内地和香港多家会计师事务所的代表围绕会议主题发表了演讲。现将演讲稿摘要编发,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