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42)
- 2023(16751)
- 2022(14317)
- 2021(13477)
- 2020(11511)
- 2019(26735)
- 2018(26411)
- 2017(50206)
- 2016(27138)
- 2015(30915)
- 2014(31257)
- 2013(31126)
- 2012(28957)
- 2011(26266)
- 2010(26193)
- 2009(24407)
- 2008(24616)
- 2007(21920)
- 2006(18749)
- 2005(17096)
- 学科
- 济(119547)
- 经济(119425)
- 管理(76143)
- 业(74255)
- 企(61728)
- 企业(61728)
- 方法(56538)
- 数学(48462)
- 数学方法(47792)
- 中国(31204)
- 农(30138)
- 财(30010)
- 贸(28127)
- 贸易(28110)
- 易(27287)
- 业经(25553)
- 学(25529)
- 地方(22219)
- 制(22018)
- 理论(20188)
- 农业(19743)
- 务(18880)
- 财务(18820)
- 财务管理(18767)
- 和(18685)
- 银(18255)
- 银行(18218)
- 融(17773)
- 金融(17770)
- 企业财务(17744)
- 机构
- 大学(401276)
- 学院(399255)
- 济(170302)
- 经济(166912)
- 管理(151829)
- 研究(137661)
- 理学(130564)
- 理学院(129069)
- 管理学(126701)
- 管理学院(125961)
- 中国(104531)
- 京(85706)
- 科学(83566)
- 财(77021)
- 所(70442)
- 农(65831)
- 研究所(63944)
- 中心(62854)
- 财经(61870)
- 江(59246)
- 业大(58295)
- 经(56176)
- 北京(54314)
- 经济学(53311)
- 农业(51924)
- 范(51559)
- 师范(51022)
- 院(49811)
- 经济学院(48207)
- 州(47422)
- 基金
- 项目(263181)
- 科学(206562)
- 基金(191614)
- 研究(190289)
- 家(167859)
- 国家(166518)
- 科学基金(141937)
- 社会(120491)
- 社会科(114374)
- 社会科学(114347)
- 省(101289)
- 基金项目(99973)
- 自然(91933)
- 自然科(89830)
- 自然科学(89804)
- 自然科学基金(88218)
- 教育(87886)
- 划(85997)
- 资助(80695)
- 编号(76032)
- 成果(62061)
- 重点(59951)
- 部(59150)
- 发(56836)
- 创(54462)
- 课题(52962)
- 创新(51054)
- 科研(50890)
- 国家社会(50515)
- 教育部(50508)
- 期刊
- 济(182718)
- 经济(182718)
- 研究(116851)
- 中国(75664)
- 学报(63148)
- 财(60747)
- 农(58051)
- 科学(57832)
- 管理(55615)
- 大学(47822)
- 学学(44916)
- 教育(41267)
- 农业(39719)
- 技术(36123)
- 融(34064)
- 金融(34064)
- 财经(30688)
- 经济研究(30683)
- 业经(28241)
- 经(26620)
- 贸(25147)
- 问题(25026)
- 业(22874)
- 统计(22351)
- 国际(21921)
- 技术经济(20834)
- 策(19668)
- 世界(19235)
- 版(19076)
- 图书(18803)
共检索到593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喻志军
本文目的在于给出客观准确评价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分析框架。论文通过理论推断阐述了随着社会进步,国际分工日益深化,贸易竞争力水平和来源也将不断更新。进而通过计算中国、美国、德国的相应指数和实证比较外贸竞争力的不同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归纳了不同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综合评价中国贸易竞争力的思路和原则。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龚静 尹忠明
结合全球价值链中的上游度指数以及基于国内增加值核算下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利用最新版本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从服务贸易整体、服务大类、细分服务部门三维度深入分析我国2000~2014年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分工地位与竞争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在上游度指数层面,我国整体服务贸易出口具有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环节攀升的趋势,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指数值更大;(2)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层面,我国整体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偏弱,其中生活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强而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较弱,资本密集型以及公益服务型两类服务业具有微弱的竞争优势,而劳动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国安 范昌子
自中欧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取得了快速进展。经过2004年东扩的欧盟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我国也成为了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不断扩大的双边贸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欧贸易的互补性。本文利用近十几年的贸易统计数据,分别以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依据对中欧贸易的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中欧双边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主要以产业间的垂直分工为主,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产业内贸易在中欧双边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正逐步向水平方向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吴海文 张少雪 刘梦影
本文基于改进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竞争力,结果显示,与东盟国家相比,中国在农产品、采矿业和服务业产品出口中处于劣势地位,在制造业整体上处于优势地位。细分不同类型制造业,中国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出口中处于优势地位。在进一步深化双边合作中,中国与东盟可以加强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方面的合作往来,以此促进双边共赢。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长春 樊卓怡 郑文文
从产业内贸易理论入手引出产业内贸易与产业竞争力指数的评定理论,并运用Grubel-Llolyd指数和竞争力指数对我国目前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虽不完全取决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但产业内贸易对产业竞争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为通过产业内贸易可以提升产品技术等级,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开展产业内贸易可以扩大专业化的生产规模,加快产业升级;同时可以利用产业内贸易过程中的产业转移增加我国产品的多样性,改善产品结构。发展产业内贸易对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是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指数 竞争力指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喻志军 姜万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规模强劲增长,但竞争力依然有限。本文提出:要提升外贸竞争力,中国现阶段应主动地从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转向发展产业内贸易,因为产业内贸易是竞争力更强的贸易方式。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外贸竞争力 异质产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孔媛
本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水果粉、糖制水果、干制水果、新鲜水果、水果汁和加工水果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中法两国之间的加工水果贸易为例,试图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水果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世界 水果贸易 比较优势 产业内贸易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永福 魏荣
本文对世界蔬菜贸易及中国在世界蔬菜贸易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并分别运用比较优势系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标,对世界主要蔬菜出口国的蔬菜产品竞争力和产业内贸易分别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本文的结论是:世界和中国的蔬菜出口贸易规模均在不断扩大,中国调理加工蔬菜、保鲜蔬菜和脱水蔬菜的国际比较优势也在不断提升,而且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蔬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为中国蔬菜产品出口提供了机遇。
关键词:
蔬菜贸易 比较优势 产业内贸易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育琴
随着一些单边或多边条款的逐步实施,中泰两国的贸易将会继续向纵深层次发展。本文利用最新的中泰贸易数据,计算各种贸易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两国在双边及第三国市场上贸易的互补性与替代性。研究表明,两国的互补性多于竞争性,尤其是在第三国市场上,两国贸易产品具有明显的互补特征,这种的互补性有利于实现两国贸易的双赢。从而折射国际贸易环境下的不同环境竞争的策略选择,可以让企业步入国际市场增加信心和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程春梅 汤明洁 张凤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辉文 石燕
流行的见解认为,比较优势只能解释产业间贸易,而现实中大量存在的产业内贸易应当由基于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的新贸易理论来解释。通过对1980年代以来的相关研究的回顾说明:第一,从纯理论来看,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之外的比较优势,可以作为产业内贸易的解释变量;第二,经验研究显示,比较优势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原因。此外,结合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新特点来看,探讨比较优势与产品内分工的内在联系是产业内贸易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趋势。
关键词:
比较优势 产业内贸易 产品内分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岚 王婷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成为评价一国整体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中印两国近9年来国际市场占有率(I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等指标的对比分析,指出了两国之间的差异,提出了中国今后发展服务贸易的相应政策措施。
关键词:
中国 印度 服务贸易 竞争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臣 刘之月 万志芳
利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国木质林产品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对2004~2013年中国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仍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林产品贸易增长是由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共同引起的,产业内贸易主要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最后结合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产业内贸易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猛
借助于SITC三位数下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对称性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对中印之间贸易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中国在印度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其边际产业内贸易程度也较高,充分说明中印两国基于各自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具有相似工业发展偏好,这种相似偏好使双方之间的贸易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并呈逐渐增强之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何菊香
本文将贸易品区分为资源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三大类,并计算出金砖四国的TCI和RCA,通过四国利用FDI与TCI和RCA的相关性分析,发现FDI能有效提升各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部门的国际贸易竞争优势地位,弥补其资金技术短缺的劣势,但不能增强其丰富要素密集型产品部门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外国直接投资 贸易竞争力 比较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