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95)
2023(19401)
2022(16517)
2021(15451)
2020(12995)
2019(30252)
2018(29855)
2017(57101)
2016(30983)
2015(35183)
2014(35195)
2013(34903)
2012(32070)
2011(29161)
2010(28819)
2009(26689)
2008(26263)
2007(22947)
2006(19714)
2005(17394)
作者
(90417)
(75750)
(74927)
(71450)
(47833)
(36260)
(34343)
(29683)
(28545)
(26747)
(25563)
(25462)
(23779)
(23765)
(23393)
(23209)
(22917)
(22449)
(21611)
(21550)
(18779)
(18405)
(18339)
(16989)
(16925)
(16786)
(16643)
(16632)
(15273)
(14959)
学科
(127830)
经济(127698)
管理(90219)
(82637)
(67900)
企业(67900)
方法(61476)
数学(53684)
数学方法(53033)
(33726)
中国(33722)
(31822)
(29862)
贸易(29849)
(28972)
(28960)
业经(27257)
环境(26064)
地方(24675)
农业(22368)
(21586)
(20935)
(20458)
财务(20376)
财务管理(20333)
理论(19998)
(19448)
企业财务(19199)
(18763)
技术(18707)
机构
大学(447468)
学院(445952)
(182605)
经济(178891)
管理(174037)
理学(151416)
研究(151414)
理学院(149744)
管理学(147020)
管理学院(146248)
中国(112610)
科学(94883)
(94876)
(80464)
(76460)
(74447)
研究所(70190)
中心(68479)
业大(68457)
财经(65775)
(62991)
北京(59936)
(59895)
农业(58791)
(57898)
师范(57318)
经济学(55696)
(55327)
(51179)
经济学院(50545)
基金
项目(307812)
科学(241085)
基金(223880)
研究(221079)
(196172)
国家(194627)
科学基金(166398)
社会(139403)
社会科(132175)
社会科学(132141)
(119169)
基金项目(118294)
自然(109269)
自然科(106668)
自然科学(106637)
自然科学基金(104709)
教育(101152)
(100710)
资助(93512)
编号(89126)
成果(71436)
重点(69180)
(67952)
(65567)
(63226)
课题(61046)
科研(59567)
创新(59169)
教育部(57894)
国家社会(57753)
期刊
(190984)
经济(190984)
研究(125562)
中国(78056)
学报(73769)
(66438)
科学(66378)
(60570)
管理(60458)
大学(55254)
学学(52220)
农业(46308)
教育(43808)
技术(37644)
(35319)
金融(35319)
经济研究(31810)
财经(31198)
业经(31008)
(26684)
问题(25803)
(25079)
(24638)
图书(22144)
技术经济(21415)
(21370)
统计(21113)
资源(20840)
科技(20803)
国际(20741)
共检索到637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祥霞  王锐  陈学中  
利用修正的投入产出法和2001-2012年中国海关货物进出口商品分类数据,研究和测算了中国进出口商品中的隐含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和进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都有明显增长,但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增长更快;中国是典型的隐含碳净出口国,且少数产业部门集中了国内绝大多数的碳排放。为了改善国内的生态环境,本文以贸易差额、生态环境差额和碳排系数为依据进行了产业归类,提出了绿色贸易转型的相关策略,以便更好地实现国内节能减排的目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冬兰  董博  
文章利用能源投入产出模型,对1997、2000、2002、2005和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能值和生态逆差值进行了测算。从结果中可知,我国是典型的隐含能净出口国,显示了我国在巨大的贸易顺差背后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逆差现象,同时也说明了目前的贸易现状不利于国内的节能降耗。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文章以生态逆差值和贸易差额作为分类指标,将现有的产业分为"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及"禁止类"等四类,并针对这四类产业提出不同的绿色贸易政策,以便更好地实现基于节能降耗的绿色贸易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玉焕  田扬  刘娅  
本文采用双边投入产出模型,基于技术异质性假设,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印度1995-2009年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进行了测算,并使用SDA模型对其出口隐含碳变化进行了因素分解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印度出口隐含碳在1995-2009年间增长迅速,由115Mt增长至725Mt,增长了530%;进口隐含碳也在不断增加,由39Mt增长至215Mt,增长了451%;印度是一个贸易隐含碳净出口国。因素分解结果表明: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是印度出口贸易隐含碳增长的主导因素;结构效应有助于印度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减少,但是影响相对较小。最后,本文对印度减少出口贸易隐含碳和中印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珊珊  罗良文  
从2002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不平衡程度不断加剧,以往的研究集中在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与FDI对国内碳排放绩效的考察,并未分析FDI对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本文运用1997年-2009年间投入产出数据,通过指数因素分解法,将FDI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分解为FDI数量效应、FDI行业结构效应以及投资的贸易隐含碳强度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DI行业结构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主导因素,具体来看,FDI行业结构变化促进了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增加;投资的贸易隐含碳强度一直在下降,且降幅不断增大;FDI数量变化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不稳定,两者不存在明显关联。有必要建立公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倪红福  李善同  何建武  
该文根据中国2002年和2007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OECD的国外投入产出表和GTAP Version 7.0的CO2排放强度等数据,利用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方法测算了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污染物,分析了贸易隐含污染物的行业结构分布以及在主要贸易伙伴国中的贸易流向,并通过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了出口规模总量、出口结构变化、投入产出表中间结构变化及单位产值CO2排放量四大因素对出口贸易隐含CO2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7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创造了巨大贸易顺差,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隐含CO2、SO2顺差,2002年和2007年贸易隐含CO2顺差达6.21×108t和1.38×109t。2002年和2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闫云凤  赵忠秀  
贸易自由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考虑进口中间投入产品的影响后,建立经济模型,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其中特别注重对再出口贸易和部门分解的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生产隐含碳比消费隐含碳高4.53%,净出口隐含碳达2.98亿吨。我国的CO2排放贸易条件是0.93,这说明我国单位出口的碳排放强度小于单位进口的碳排放强度,国际贸易总体上来说有利于中国的节能减排。"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出口隐含碳最多的部门,进口隐含碳最多的部门是"化学工业"。隐含碳贸易顺差最大的部门是"纺织业",逆差最大的部门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树林  齐中英  
不同于目前多数文献采用投入产出表,我们基于UV表计算了中国进出口产品中隐含的碳排放。这一方法可以克服前者对隐含排放系数的高估问题,同时避免了由于数据的可得性,不得不将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费量等同于产品部门的能源消费量带来的偏差。在"进口避免排放"假设下,2007年中国净出口隐含碳的数量为1779.32百万吨,占当年生产产品隐含碳的27.9%;从部门层面看,除农业外,中国都面临贸易国数量巨大的"碳泄漏"。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会政  李雪珊  
国际贸易在促进要素流动、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对国内能源的需求。隐含在国际贸易中的能源伴随着产品的进出口在全球流动。本文运用多国投入产出模型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数据,测算了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能,考察了我国隐含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情况。结果显示,基于隐含能视角,2011年我国净出口隐含能达到60 206万吨标准煤,已成为隐含能源净出口国,我国生产中消耗的11.84%的能源通过出口用于满足其他国家的消费需要,其中,向美国输出的隐含能最多,占我国隐含能出口的18.84%。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会政  李雪珊  
国际贸易在促进要素流动、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对国内能源的需求。隐含在国际贸易中的能源伴随着产品的进出口在全球流动。本文运用多国投入产出模型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数据,测算了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能,考察了我国隐含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情况。结果显示,基于隐含能视角,2011年我国净出口隐含能达到60 206万吨标准煤,已成为隐含能源净出口国,我国生产中消耗的11.84%的能源通过出口用于满足其他国家的消费需要,其中,向美国输出的隐含能最多,占我国隐含能出口的18.84%。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闫云凤  赵忠秀  王苒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对全球碳排放责任的界定和气候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由于生产技术差异对国际贸易模式有很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需要考虑贸易伙伴生产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之间的差异。本文建立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并比较其生产和消费排放责任后发现,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净出口占中国碳排放的11.77%~19.93%,中国的生产碳排放从1995年的29.2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70.8亿吨,而消费碳排放在1995年和2009年分别只有24.7亿吨和61.8亿吨。文章进而采用结构分解分析和碳排放贸易条件解释这一现象,并将其具体到主要贸易伙伴,从而证明目前的国际碳排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春花  何延昆  
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95~2011年的天津市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出口贸易和碳排放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天津市出口贸易每增加1%,碳排放要增加0.37%。从而验证了"污染天堂假说",天津市也是属于"转移碳排放"的城市之一。为分析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问题,选取2006年和2011年两个时间点的数据,运用因素分解分析法研究天津市的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出口商品的结构是导致碳排放量上升的主要原因,而技术进步是减少出口碳排放量的关键因素,出口规模的扩大也使碳排放减少。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玉焕  刘娅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俄罗斯1996~2009年的对外贸易隐含碳,并使用SDA模型对其出口隐含碳变化进行了因素分解分析。测算结果表明:从1996~2009年,俄罗斯出口隐含碳由446.32Mt(百万吨)增加到627.45Mt,进口隐含碳由9.88Mt增加到66.24Mt;俄罗斯是隐含碳的净出口国。因素分解结果显示:1996~2009年期间,规模效应是出口隐含碳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俄罗斯出口隐含碳的增长;阶段分解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技术效应导致了俄罗斯出口隐含碳的增加,但其作用逐渐变小,结构效应对出口隐含碳变化的影响较小。最后,对俄罗斯减少出口贸易隐含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贾净雪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为付  杜运苏  
本文在考虑进口中间投入品的条件下,利用投入产出表研究了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失衡度。结果显示,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存在不平衡,净出口隐含碳已经达到相当可观的数额;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失衡主要是由少数几个行业引起,失衡的行业集中度较高;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隐含碳排放失衡对总体失衡具有重要影响,而其失衡却呈现反复变化的特征。此外,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失衡表明,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大量增加是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发达国家对中国碳排放应该承担部分责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蕙萍  李鑫桐  
中国在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正面临着两重压力:一方面,中国一些行业正被锁定在国际价值分工低附加值的低端环节;另一方面,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跃居世界第一。论文基于全球价值链背景,将总贸易核算方法与世界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结合,从国家整体层面、双边贸易层面、行业层面对2000—201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国内增加值和隐含碳排放量分别进行了核算,并构建了隐含碳增加值指数,由此发现国际社会高估了中国的碳减排责任,中国进一步的减排重点在于能源部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