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72)
2023(15103)
2022(12880)
2021(12220)
2020(10375)
2019(24473)
2018(24015)
2017(45431)
2016(24144)
2015(27678)
2014(27695)
2013(27362)
2012(25206)
2011(22861)
2010(22791)
2009(21058)
2008(21116)
2007(18615)
2006(15920)
2005(14429)
作者
(68156)
(57269)
(56840)
(54509)
(36507)
(27513)
(26265)
(22494)
(21647)
(20429)
(19426)
(19261)
(18164)
(17937)
(17877)
(17719)
(17242)
(16915)
(16603)
(16486)
(14183)
(13916)
(13886)
(13227)
(12821)
(12812)
(12635)
(12541)
(11507)
(11242)
学科
(104269)
经济(104166)
管理(67276)
(63415)
(52509)
企业(52509)
方法(49866)
数学(43108)
数学方法(42550)
中国(28604)
(27488)
贸易(27473)
(26701)
(26639)
(26214)
业经(21010)
(20439)
(18956)
地方(18203)
理论(17879)
农业(17042)
(16294)
财务(16237)
财务管理(16192)
(15916)
银行(15881)
(15860)
(15537)
金融(15534)
企业财务(15223)
机构
大学(350776)
学院(348178)
(151098)
经济(148247)
管理(133183)
研究(117402)
理学(114777)
理学院(113521)
管理学(111510)
管理学院(110855)
中国(90390)
(73774)
科学(68770)
(68614)
(58250)
财经(55067)
中心(54213)
(53180)
研究所(52762)
(50866)
(50150)
业大(48142)
经济学(47926)
北京(46697)
(45269)
师范(44853)
经济学院(43327)
(42209)
农业(41883)
财经大学(40966)
基金
项目(228729)
科学(180537)
研究(168676)
基金(167968)
(145756)
国家(144586)
科学基金(124267)
社会(108013)
社会科(102510)
社会科学(102484)
基金项目(87757)
(86698)
自然(79163)
教育(78789)
自然科(77366)
自然科学(77342)
自然科学基金(75970)
(73692)
资助(69870)
编号(68201)
成果(55826)
(52288)
重点(51796)
(48896)
(47522)
课题(46636)
国家社会(45785)
教育部(45388)
创新(44469)
科研(44237)
期刊
(161323)
经济(161323)
研究(103908)
中国(66154)
(54296)
学报(51477)
管理(48593)
科学(47774)
(47229)
大学(39702)
教育(37632)
学学(36954)
农业(32158)
技术(31579)
(30310)
金融(30310)
经济研究(27983)
财经(27198)
业经(24975)
(24309)
(23527)
问题(22247)
国际(21155)
(18696)
统计(17747)
世界(17557)
技术经济(17477)
图书(17062)
商业(16245)
(16113)
共检索到517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小琳  王浩明  
本文以利润最大化及跨期消费理论为基础,构建外贸收支一般均衡模型,对中国外贸收支顺差的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我国外贸收支持续顺差的根本原因是人民币汇率低估、汇率的价格传导机制失效及政府政策引致性扭曲。由于加工贸易顺差几乎占据了我国外贸收支顺差的全部,这种顺差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福利损失。我国的加工贸易顺差已经成为一种结构性问题,当前中国并不具备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条件,调整顺差的关键是以产业政策带动外贸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升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彩玲  蔡弌白  
20世纪后半期,货币理论的研究逐步从比较静态分析转到动态分析,更加注重货币作为外生变量影响价格、利息率、失业等变量的时间序列与变化路径的研究。这种研究方向的转变,使货币在宏观模型中的作用也发生了转变,从货币仅仅作为商品交易的媒介,转向货币的存在如何使经济达到均衡。与此同时,货币理论新的微观基础也在逐步建立。本文从跨期一般均衡模型的角度,分析货币理论这一发展阶段的特点,并考察货币在各种模型的不同假定下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战岐林  曾小慧  
以永久收入理论为出发点,文章构建了一个从需求方面解释国际贸易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涵盖了当前关于中国外贸顺差的汇率、消费不足、资源禀赋以及投资储蓄差额等四种主要解释。模型指出,预期收入不足是中国外贸顺差形成的根源;汇率对外贸顺差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投资机会和金融体系不足扩大了中国外贸顺差。政策建议认为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健全法制环境,控制通货膨胀,保持汇率平稳。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文军  于津平  
本文首先从商品耐用性角度考察中国贸易顺差的内部结构特征,然后通过建立两贸易品跨期均衡消费理论模型和相应的计量模型,对中国耐用和非耐用品贸易收支变动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非耐用品贸易顺差是中国贸易顺差的首要来源,但其增速远低于耐用贸易品。从长期看,国内实际资本存量快速扩张是推动耐用和非耐用品贸易顺差不断走高的根本因素,国内实际消费支出上升和非耐用品跨时价格下降是抑制非耐用品贸易顺差的有力因素,而国内实际消费支出上升对耐用品贸易顺差不存在显著抑制作用。本文还分析了相关变量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并根据长短期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文军  于津平  
本文首先构建关于实际外部财富、劳动生产率、贸易条件与实际汇率关系的跨时一般均衡理论模型,然后利用1981-2009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中国实际外部财富、贸易条件以及国内外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中国实际外部财富的急剧攀升会引发人民币实际汇率快速升值;中国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上升会促使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而国外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则会降低人民币实际汇率,净效应表现为劳动生产率并不能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波动;中国贸易条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不明显。短期内,中国实际外部财富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作用关系与长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杰英  
文章从微观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出发构建模型,分析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等的影响发现: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创新部门对非创新部门技术溢出的变化对实际工资和消费具有正向效应,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则取决于产品替代弹性的大小。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一国技术溢出的变化均会对两国的实际工资和消费产生正向效应;外国对本国技术溢出的变化,对两国的技术创新均具有正向效应,一国创新部门对非创新部门技术溢出的变化会对另一国的技术创新具有正向效应,但对其国内技术创新的影响则取决于产品替代弹性的大小;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取决于两国技术进步速度对比的变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肖亚雷  
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对我国税收变动和外贸顺差调整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显示:增值税下降10个百分点,外贸顺差将降低15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每下降10个百分点,外贸顺差将降低18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每降低10个百分点,外贸顺差将下降0.036个百分点,而企业所得税每上升10个百分点,外贸顺差将增加0.231个百分点;营业税在整个税收中所占比例较小,其对外贸顺差也具负向影响。为了均衡税收与外贸的整体发展,最后提出了税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明洋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对于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等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一般均衡视角,通过构建包含金融模块的递归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重点考察了抗疫财政政策对于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等领域的跨周期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抗疫财政政策可有效对冲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且具备鲜明的跨周期特征,政策对于我国经济的提振效果不仅局限于疫情发生当年,其正面影响可持续至“十四五”期末。政策对于不同产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对于第二产业的提振效果较为突出,第三产业整体偏弱。政策对于投资领域的提振效果明显强于消费领域,且“十四五”时期消费、投资与仅考虑新冠疫情冲击时的增速偏差分别呈现“倒U型”和“L型”的变化趋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尹恒  龚六堂  
自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理论以来,一代又一代经济学家致力于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这两个分离的理论体系统一起来。法国经济学家让-米歇尔·格朗蒙(Jean-Michel Grandmont,1939-)在这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冯金华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缺乏应有的价值基础。近年来试图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均衡理论的努力也一直未能成功。然而,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可以证明,在假定社会总产品的价格总量等于价值总量、平均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的条件下,必然有且仅有一个恰好等于相应价值向量的一般均衡价格向量。这意味着,一般均衡理论完全可以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本文首先根据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构成的理论,建立包括技术关系在内的价值体系和相应的价格体系,其次说明在价格体系中存在有无穷多的一般均衡价格向量,最后从无穷多的一般均衡价格向量中确定一个"标准"的价格向量,并证明这个标准价格向量必然等于相应的价值向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昭  徐世长  
文章采用(Antweiler,Copeland and Taylor,2001)创建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运用面板协整技术,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来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构建三种不同的环境污染指标,研究得出贸易带来的规模效应,对工业废水的影响为正,对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影响为负;贸易依存度只对工业废水有负影响;与一般理论及现有文献相区别,文章得出消费结构和环境污染正相关,即高学历人口的增加反而加剧了环境恶化,收入对环境污染并没有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彬  马文涛  刘胜会  
本文基于一般均衡视角,研究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有效汇率和汇率失衡程度。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在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失衡程度开始逐步收窄,2008年之后已接近均衡汇率,近期表现出小幅高估,未来不存在大幅升值的基础条件。基于DSGE最大似然估计以及行为均衡汇率理论的均衡汇率测度结果进一步表明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情景分析表明,汇率制度选择、汇率和资本项目管制程度等制度性因素对长期汇率均衡的总体影响不大,但会影响其短期波动。本文认为,近期应抓住时机逐步扩大汇率双向波动区间,应对未来强势美元重现对人民币汇率带来的波动压力,也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转型创造条件,争取时间。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洋  
国际自由贸易协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贸易谈判中,随着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贸易水平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服务贸易自由化方式逐渐成为谈判的核心内容之一。中日韩三国同处东亚地区,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国,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是三国共同的利益诉求。在对自贸协定对服务贸易影响的理论进行探讨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中日韩自贸区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严金强  
目前流行于理论界的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存在两大缺陷,而以马克思理论为基础的一般均衡理论又缺乏全面性和动态化分析。本文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出发,阐述一般均衡理论的价值基础、基本原理和实现机理,继而通过引入竞争和供求因素,构建基于资本流动和统一利润率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资本量—产量—价格—利润率—资本量"的闭环一般均衡的动态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基于资本流动和统一利润率的马克思一般均衡理论,较之基于供求均衡的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更能够揭示长期均衡的现实特性和资本关系的本质;"等量劳动创造等量价值"是马克思一般均衡理论的基本原理,是确保一般均衡解唯一性的重要条件;在完全竞争和资本趋利性动力的作用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冯小兵  李继峰  黄烨菁  
本文利用2005~2009年以来我国逐渐取消外资银行进入壁垒的实际数据,通过设立银行业收益和成本方程发现并估算出消除壁垒带来的两方面行业直接效应,即外资银行服务价格水平下降1.9%和国内银行业经济效率改进1.8%。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信息中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SIC-GE)就壁垒消除对整个经济体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评估。测算结果表明,两个直接效应中,改进国内银行业经济效率的经济影响是主要的;从宏观层面上看,短期内能够带来就业和GDP相对基准情景增长,同时居民消费、投资和出口有所增长。进口随着国内需求的扩张略有增长,净出口明显扩大。总体上,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我国逐渐取消外资银行贸易壁垒是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