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06)
- 2023(13642)
- 2022(11327)
- 2021(10843)
- 2020(9166)
- 2019(21097)
- 2018(20383)
- 2017(39332)
- 2016(20324)
- 2015(23174)
- 2014(22641)
- 2013(22240)
- 2012(20112)
- 2011(17984)
- 2010(17347)
- 2009(16179)
- 2008(15403)
- 2007(12716)
- 2006(10713)
- 2005(9490)
- 学科
- 济(88132)
- 经济(88018)
- 管理(58981)
- 业(56160)
- 企(45501)
- 企业(45501)
- 方法(43124)
- 数学(38414)
- 数学方法(38022)
- 贸(25227)
- 贸易(25215)
- 中国(24897)
- 易(24589)
- 农(22401)
- 财(21837)
- 业经(17408)
- 制(16539)
- 学(15183)
- 农业(14544)
- 地方(14408)
- 银(14191)
- 银行(14170)
- 融(13793)
- 金融(13792)
- 行(13569)
- 务(13123)
- 财务(13082)
- 财务管理(13055)
- 环境(12916)
- 企业财务(12237)
- 机构
- 大学(285332)
- 学院(283061)
- 济(130977)
- 经济(129089)
- 管理(112804)
- 理学(98716)
- 理学院(97720)
- 管理学(96303)
- 研究(95869)
- 管理学院(95770)
- 中国(74663)
- 京(58834)
- 财(57237)
- 科学(53620)
- 财经(46752)
- 所(45317)
- 中心(43895)
- 经(42986)
- 经济学(42386)
- 研究所(41393)
- 农(39500)
- 经济学院(38384)
- 业大(37799)
- 江(37629)
- 北京(36733)
- 院(35307)
- 范(35282)
- 财经大学(35189)
- 师范(34978)
- 商学(31227)
- 基金
- 项目(197887)
- 科学(159247)
- 基金(150194)
- 研究(145467)
- 家(130581)
- 国家(129612)
- 科学基金(112673)
- 社会(97894)
- 社会科(93035)
- 社会科学(93020)
- 基金项目(78751)
- 省(72045)
- 自然(71491)
- 自然科(69907)
- 自然科学(69893)
- 自然科学基金(68682)
- 教育(66403)
- 划(62266)
- 资助(61081)
- 编号(56495)
- 部(46389)
- 重点(44757)
- 成果(44181)
- 国家社会(42653)
- 发(42181)
- 创(41470)
- 教育部(40809)
- 人文(39507)
- 创新(38948)
- 科研(38539)
- 期刊
- 济(131014)
- 经济(131014)
- 研究(82529)
- 中国(48797)
- 财(43718)
- 管理(41020)
- 科学(38806)
- 学报(38507)
- 农(34283)
- 大学(30829)
- 学学(29236)
- 融(24926)
- 金融(24926)
- 经济研究(23979)
- 农业(23974)
- 技术(23611)
- 教育(23263)
- 财经(23104)
- 贸(20888)
- 业经(20366)
- 经(20030)
- 国际(18700)
- 问题(18464)
- 世界(15791)
- 业(13974)
- 统计(13524)
- 技术经济(13304)
- 商业(13001)
- 资源(12702)
- 策(12271)
共检索到405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戴翔 徐柳
当前,中国出口贸易增速虽然在整体层面上出现大幅下滑,但从行业层面看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通过特征事实的考察和初步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行业层面出口增速变化表现出的差异性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程度的差异性有关。因此在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尤其是全球价值链分工边际深化难度逐步加大的背景下,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尤其是步入传统比较优势逐步丧失的新阶段后,中国需要依托技术进步等构筑新型比较优势,夯实进一步融入乃至扎根全球价值链的基础;另一方面,应抓住和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机遇,尽快构建起中国自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戴翔 徐柳
当前,中国出口贸易增速虽然在整体层面上出现大幅下滑,但从行业层面看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通过特征事实的考察和初步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行业层面出口增速变化表现出的差异性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程度的差异性有关。因此在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尤其是全球价值链分工边际深化难度逐步加大的背景下,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尤其是步入传统比较优势逐步丧失的新阶段后,中国需要依托技术进步等构筑新型比较优势,夯实进一步融入乃至扎根全球价值链的基础;另一方面,应抓住和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机遇,尽快构建起中国自身的全球价值链。这不仅是实现中国出口贸易"稳增长"的战略举措,也是实现出口贸易转型升级和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关键所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晓亮
当前,我国已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阶段,我国外贸增速的变化就是我国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具体表现。随着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出现新趋势和新变化,迫切需要改变我国传统的外贸发展模式,这既包含着传统的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也包含着外资利用和生产要素流动等中间产品,甚至还包括我国开放领域以及分工合作领域等。基于此,我国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必须要持续减少,要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向高端供给和有效供给转变,以此提升我国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层次和位置,才能使我国的对外贸易适应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新趋势、新变化与新特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经 戴翔 刘梦
当前,全球贸易增速出现了大幅下降,这难以简单地从危机冲击及其后续影响层面进行解读。实际上,贸易的基础是分工,看待当前全球贸易失速现象理应深入到国际分工层面。鉴于此,文章构建理论模型以刻画上述现象及其成因,研究发现:(1)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的阶段性变化对贸易增速具有深刻影响,当分工深化到一定程度后,贸易规模扩大的"基数效应"和分工深化的"边际效应"会导致贸易增速下降;(2)对单个国家来说,价值链攀升也会影响贸易增速。进一步地,利用跨国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1)在有效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的程度对贸易增速呈倒"U"形的非线性影响;(2)价值链攀升对单个经济体的贸易增速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由此可知,在当前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调整的特殊时期,价值链分工深化趋势减缓乃至"停滞",是导致当前全球贸易失速的根本原因之一;而中国的外贸失速除了受到上述因素影响外,还与自身的价值链升级有关。因此,面临全球贸易增速下降的压力,中国外贸发展亟待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稳定"全球贸易增长的应有作用。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失速 动态演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二震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努力提升外贸竞争力,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然而,近年来,中国外贸增速却深陷"低迷泥沼"。这种变化引发理论和实践部门的极大担忧,因为在外贸是驱动经济增长重要力量的共识下,中国外贸出现增速下降乃至负增长,意味着外贸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贡献将随之下降。因此,厘清贸易增长的决定因素,准确揭示当前中国外贸增速变化的原因,明晰外贸增速变化历史纵向比较的绝对性和国际比较的相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恩铭 黎伟
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背景下,近些年来我国外贸增速呈现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但站在国际比较视角来看,这一降幅相对较小。外贸增速逐渐下降主要受到技术变革和全球经济规则形成的分工演进动力机制衰竭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科技革命等方面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趋势,使得全球经济调整过程中无法进行新的经济规则普及,这是当前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的显著特征。因此,在中国外贸增速下降时期,中国外贸发展需要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努力促进我国外贸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戴翔 徐柳
从总体层面、贸易国别层面、区域层面、产业层面及产品类别层面对2001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速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外贸增速虽然在总量上持续低迷,但在其他四个层面却表现出有升有降的不同特征。综合看,我国外贸增速下降并非单纯受周期性因素影响,也与结构性因素变化有关,并且结构性变化趋势表明我国外贸发展呈转型升级的良好发展态势。伴随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外贸发展进入新阶段,外贸发展的总体思路应摒弃以往"唯增速论"的发展理念,转向"以质取胜"的发展模式。立足现实比较优势,构筑新型比较优势,不仅是实现我国外贸发展
关键词:
外贸 增速变化 新型比较优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戴翔 徐柳
从总体层面、贸易国别层面、区域层面、产业层面及产品类别层面对2001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速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外贸增速虽然在总量上持续低迷,但在其他四个层面却表现出有升有降的不同特征。综合看,我国外贸增速下降并非单纯受周期性因素影响,也与结构性因素变化有关,并且结构性变化趋势表明我国外贸发展呈转型升级的良好发展态势。伴随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外贸发展进入新阶段,外贸发展的总体思路应摒弃以往"唯增速论"的发展理念,转向"以质取胜"的发展模式。立足现实比较优势,构筑新型比较优势,不仅是实现我国外贸发展提质增效的需要,也是应对外贸增速下滑从而稳定外贸增长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
外贸 增速变化 新型比较优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郑国姣 杨来科
在全球生产网络和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按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核算可解决"统计幻象"问题,能更真实地反映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拉动程度。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增加值视角,利用WIOD数据库考察基于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的中印外贸依存度,并对其进行行业结构解析。结果表明:中国外贸依存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印度外贸依存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两者计算结果均低于传统外贸依存度测算的结果。增加值比例效应对中印外贸依存度的影响效应为负,说明中印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强度不断增大。中印均由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海波 朱华丽
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从外贸增长、发展动力、外贸结构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构建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以2001-2010年的数据,采用AHP方法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后外贸增长指标持续增长,发展动力指标波动明显,外贸结构指标逐年增加,可持续发展指标具有最强的持续转变趋势。最后提出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AHP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巩爱凌
通过扭曲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中国快速嵌入到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由此成为"世界工厂",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然而,这种扭曲性粗放出口并非遵循市场规则的自然健康结果,尽管它摆脱了市场机制的约束,在短期内实现了快速增长,却远离了公平市场机制下良性发展的长期利益。随着时间的推移,扭曲性粗放出口表现出越来越无法持续的不平衡性;与此同时,又在其"内生性"的升级困境与难题中无法自拔。由是,从根本上纠正扭曲可能是实质性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理性出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戴翔 张二震
近年来,中国外贸增速大幅下滑引起了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极大关注。实际上,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外贸增速变化既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趋势有关,也与一国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方式及其升级有关。中国外贸从超高速增长转向低速增长其实正是反映了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阶段性特征,是在全球分工深化趋势减缓背景下中国价值链升级的结果,是价值链升级后贸易统计"虚高"弱化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内涵、外延、性质、功能和作用等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发展对外贸易的意义更多在于融入"全球生产"以获取经济发展红利,并使得国与国之间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利共赢"。因此,从全球价值链视角...
关键词:
贸易增速 全球价值链 创新驱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晓燕 郭树华
在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下,界定全球价值链分工内涵,并以比较优势四个维度的动态变化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机制。通过分解中间产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构建和测度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规模和比较优势量化指标,检验得出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比较优势动态变化间接促进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且相较于复杂全球价值链,对简单全球价值链分工表现出更优的促进效应,但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结构优化效应并不理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晓燕 郭树华
在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下,界定全球价值链分工内涵,并以比较优势四个维度的动态变化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机制。通过分解中间产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构建和测度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规模和比较优势量化指标,检验得出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比较优势动态变化间接促进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且相较于复杂全球价值链,对简单全球价值链分工表现出更优的促进效应,但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结构优化效应并不理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