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70)
- 2023(11020)
- 2022(9551)
- 2021(9215)
- 2020(8092)
- 2019(19219)
- 2018(19101)
- 2017(36677)
- 2016(19789)
- 2015(23039)
- 2014(23213)
- 2013(23215)
- 2012(21749)
- 2011(19800)
- 2010(19975)
- 2009(18780)
- 2008(18722)
- 2007(16606)
- 2006(14434)
- 2005(13095)
- 学科
- 济(90853)
- 经济(90776)
- 管理(49668)
- 业(48612)
- 方法(44948)
- 数学(40304)
- 数学方法(39676)
- 企(37405)
- 企业(37405)
- 贸(25690)
- 贸易(25676)
- 易(24943)
- 中国(24345)
- 农(24290)
- 地方(18898)
- 财(18893)
- 学(17423)
- 业经(16752)
- 农业(15816)
- 制(15089)
- 理论(12956)
- 融(12828)
- 金融(12826)
- 银(12749)
- 和(12732)
- 银行(12724)
- 环境(12221)
- 行(12204)
- 出(11589)
- 技术(10899)
- 机构
- 大学(292597)
- 学院(290824)
- 济(128884)
- 经济(126447)
- 管理(109774)
- 研究(103083)
- 理学(94583)
- 理学院(93476)
- 管理学(91693)
- 管理学院(91160)
- 中国(78602)
- 京(62539)
- 科学(62250)
- 财(55001)
- 所(53055)
- 农(49647)
- 研究所(48414)
- 中心(46598)
- 财经(44175)
- 江(43220)
- 业大(42865)
- 经济学(40898)
- 经(40125)
- 北京(39817)
- 农业(39210)
- 范(38188)
- 师范(37832)
- 经济学院(37091)
- 院(36627)
- 州(34094)
- 基金
- 项目(190924)
- 科学(149470)
- 基金(138931)
- 研究(138418)
- 家(121252)
- 国家(120340)
- 科学基金(101988)
- 社会(87654)
- 社会科(83165)
- 社会科学(83140)
- 省(74268)
- 基金项目(72463)
- 自然(65458)
- 教育(64228)
- 自然科(63982)
- 自然科学(63964)
- 自然科学基金(62829)
- 划(62208)
- 资助(59439)
- 编号(55766)
- 成果(45528)
- 部(43586)
- 重点(43498)
- 发(41776)
- 创(39125)
- 课题(38926)
- 教育部(37243)
- 科研(37000)
- 创新(36824)
- 国家社会(36520)
- 期刊
- 济(137237)
- 经济(137237)
- 研究(85844)
- 中国(56306)
- 学报(45072)
- 农(44650)
- 科学(41587)
- 财(40929)
- 管理(38809)
- 大学(33953)
- 学学(31839)
- 农业(30717)
- 教育(29410)
- 技术(25961)
- 融(25246)
- 金融(25246)
- 经济研究(23881)
- 财经(21469)
- 贸(21454)
- 业经(21364)
- 问题(19536)
- 国际(18854)
- 经(18565)
- 业(18202)
- 统计(17161)
- 世界(15830)
- 技术经济(15311)
- 策(14998)
- 决策(13817)
- 资源(13692)
共检索到434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苏汾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商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增多,以及比较优势升级缓慢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贸易利益的获取。针对这些现象,文章分析了中国当前贸易模式的几个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中国当前和未来获取贸易利益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适度控制对外贸易规模、逐渐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过渡和推动比较优势升级的中国外贸战略调整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宜红 林发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货物贸易不断发展的同时服务贸易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当前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仍然存在问题:一是我国整体贸易结构还不合理,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二是货物贸易的增长是粗放型的,以数量扩张为主;三是货物贸易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不利于技术创新;四是服务贸易本身竞争力不强。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分析服务贸易在促进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1)优化我国的整体对外贸易结构;(2)作为中间投入品,提高出口货物的技术含量,使货物贸易增长向集约型发展。提出我国需要进一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以继续优化外贸增长方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翔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之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利用1994~2009年的季度数据,从实证角度比较分析了不同贸易模式下中国贸易收支对汇率波动敏感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其敏感性在产品内贸易模式下较之传统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模式下更低。由于中国持续性贸易顺差正是中国融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所致,所以人民币升值并不是解决中国贸易顺差的合理之道。本文研究同时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内资企业冲击较之外资企业更大。据此本文认为,尽可能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通过攀升产品内分工高端价值链、优化贸易结构、鼓励企业"走出去"等,对于缓解中国贸易顺差更为可行。
关键词:
贸易收支 汇率 敏感性 产品内分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谷克鉴 吴宏
外向型贸易转移是中国外贸发展实践赋予转型经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因;经济转型期必然产生的外向型贸易转移 ,要求革新国际贸易发展的动因结构的理论解释;上述判断获得了来自中国区域和要素或部门视角的双重验证。本文继而考察了外向型贸易转移实现进程中当代全球经济的外部新影响和国内因素的新作用;并从影响外贸发展的各要素最优选择与组合等方面 ,论述因势利导地利用外向型贸易转移机制 ,扩大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贸易流动 贸易政策 技术与贸易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殷醒民
东亚IT产业发展的贸易模式有如下特点:第一,东亚IT产业的技术来源于美国。通过承接美国计算机企业的"外包"业务,东亚在IT硬件设备制造领域建立了完整的生产体系。第二,东亚与美国的IT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与电子部件,反映了美国企业将IT中间产品"外包"到东亚区域以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了全球IT产品的国际外包浪潮。第三,东亚区域内贸易模式不同于东亚—美国之间的贸易特征,日本、韩国和东盟通过向我国出口集成电路及其电子零部件获得了巨额的贸易顺差,而我国则将进口的集成电路和电子零部件装配成电子产品出口到美国和世界各地。
关键词:
东亚 信息技术 计算机产业 贸易模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欣 崔日明
本文使用SITC(Ⅱ)四位数数据考察了中国1987年至2012年间对外贸易模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论表明:2012年与1987年相比,中国总体对外贸易模式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动态性是中国对外贸易模式的主要特征。并且,其它(非农)初级产品对外贸易模式的动态性最强,大宗农产品、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模式的动态性次之,高价值农产品对外贸易模式动态性最弱。这意味着中国的对外贸易模式不具有路径依赖和路径锁定特征,动态和演进的对外贸易模式理论更适合解释和指导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关键词:
对外贸易模式 双向表 动态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宝贡敏
从国际贸易的发展规律、阶段性特点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看,中国的国际贸易已进入走向要素禀赋优化、实现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协调良性发展的关键阶段。为此,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对外贸易,模式,转型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黄顺武 陈杰
中国加工贸易呈现出典型的"三角贸易"(TTP)模式的特点,该模式是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首要原因。在构建一个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关于贸易成本影响中国加工贸易模式的两个假设: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出口距离和进口距离的增加均会减少中国加工出口贸易额;与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相比,中国对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加工出口贸易对出口距离的变化更敏感,而对进口距离的变化相对更不敏感。基于OLS和HT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这样的假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靖学青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战略上采取了“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模式”,它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作为人多地广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实施这种外贸战略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因为庞大的国内市场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
中国 对外贸易 战略模式 评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靖学青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战略上采取了“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模式”,它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作为人多地广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实施这种外贸战略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因为庞大的国内市场始终是推功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
中国 外贸 战略模式 评析
[期刊] 改革
[作者]
靖学青
改革开放后 ,我国在外贸战略上采取了“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竭尽全力为出口的做法 ,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这种发展模式在理论上并非尽善尽美 ,实践上成功者并不具有普遍性。作为人多地广的发展中大国 ,我国实施这种外贸战略不一定是最佳选择 ,因为庞大的国内市场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
中国 外贸 出口导向 战略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树全
基于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提供的HS1996的数据,计算了2001~2005年中国农产品的对称显示性比较优势(RSCA)指数。运用统计描述、核函数密度估计、散点分布与线性回归、马尔可夫转换矩阵与流动指数和洛伦茨曲线等技术手段,对中国农产品的RSCA部门分布及其演变,以及部门内分布的跨时期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绝大多数农产品不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农业贸易模式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但是出现了一些值得令人关注的变化。
关键词:
农业贸易 贸易模式 动态分析 比较优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昭阳 孟猛
本文旨在构建一套测度国际贸易相对技术水平的方法,并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对中国和东盟国家1992-2007年对外贸易的相对技术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
显示性技术水平 贸易结构 出口技术指数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重力 刘德江
本文通过使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对开放以来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从三个角度进行:一是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在产业层次上测算比较优势。二是选取与中国出口产品相竞争的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三是以美国、日本、欧盟作为目标市场,比较中国和竞争国在这几大市场上的表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