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5)
2023(6833)
2022(5721)
2021(5602)
2020(4868)
2019(11177)
2018(10875)
2017(20232)
2016(11187)
2015(12785)
2014(12682)
2013(12842)
2012(12143)
2011(11319)
2010(11242)
2009(10612)
2008(10697)
2007(9345)
2006(8239)
2005(7536)
作者
(34093)
(28665)
(28610)
(27114)
(18224)
(13670)
(12950)
(11269)
(11119)
(10263)
(10134)
(9745)
(9288)
(9185)
(9118)
(8827)
(8451)
(8269)
(8248)
(8245)
(7324)
(7094)
(7030)
(6523)
(6521)
(6468)
(6293)
(6074)
(5853)
(5817)
学科
(48472)
经济(48416)
(27489)
管理(26311)
方法(24159)
数学(22005)
数学方法(21786)
(19715)
企业(19715)
中国(17568)
(11892)
贸易(11886)
(11701)
(11679)
(11252)
(10903)
保险(10811)
(10731)
(10480)
银行(10447)
(10216)
(10012)
(9239)
金融(9237)
业经(8421)
农业(7514)
(7451)
环境(7373)
(6826)
(6449)
机构
大学(171736)
学院(166092)
(75340)
经济(74140)
研究(65331)
管理(60819)
中国(54195)
理学(51563)
理学院(50903)
管理学(49997)
管理学院(49711)
科学(40072)
(38310)
(34676)
(34306)
研究所(31696)
(30796)
中心(28333)
财经(27894)
(25744)
北京(25216)
业大(24963)
经济学(24936)
农业(24348)
(23308)
(23205)
经济学院(22527)
财经大学(21117)
(21113)
师范(20911)
基金
项目(111995)
科学(88113)
基金(84485)
研究(77383)
(75848)
国家(75355)
科学基金(62768)
社会(51054)
社会科(48414)
社会科学(48398)
基金项目(43476)
自然(40854)
自然科(39936)
自然科学(39917)
自然科学基金(39226)
(39000)
资助(36515)
(35349)
教育(34445)
编号(27876)
(26603)
重点(26144)
中国(24063)
成果(23451)
(23355)
国家社会(22683)
教育部(22395)
(22050)
科研(22002)
创新(21039)
期刊
(77330)
经济(77330)
研究(53568)
中国(32574)
学报(30212)
科学(28058)
(27073)
(24712)
大学(22692)
学学(21551)
管理(21029)
(20111)
金融(20111)
农业(18808)
财经(14079)
经济研究(13376)
教育(12246)
技术(12235)
(12091)
(11872)
(11744)
国际(10901)
世界(10899)
问题(10413)
统计(9210)
资源(8814)
业经(8750)
技术经济(8686)
(8328)
(7771)
共检索到252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宁  杜丽  周兵  闫小红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分析中国外来观赏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生长特性、首次发现或引入时间及地点、地理来源,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外来观赏入侵植物共计84种,隶属30科,其中以菊科、柳叶菜科、豆科、茄科和旋花科植物为主,且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植物占据多数;入侵植物繁殖方式多以种子进行繁殖,部分兼具无性繁殖能力;首次发现或引入外来观赏植物时间较集中于1890-1969年,地点主要为中国一些沿海省份以及云南省,其地理上多来源于美洲;属于高、中、低入侵危害等级的外来观赏植物分别有8种、56种和20种,中等风险入侵植物所占比例较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强胜  张欢  
农业生态系统是受人为干扰最剧烈的生境之一,因此也是受外来物种重灾区。最近十多年来由于入侵物种新发,调查也更广泛和更深入。但是还没有就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状况做过系统综述。因此,根据调查、文献和标本查阅,系统总结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入侵及管理现状,可为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及正在开展的全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提供参考。迄今,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植物共计52科187属331种5变种。生活型以一年生(209种,占总种数的62.20%)和越年生(132种,39.29%)为主,其次为多年生(121种,36.01%),灌木和半灌木较少;生态型以中生植物为主(271种,80.65%),旱生、湿生、水生及寄生较少。植物地理区系成分包括10区7亚区。50.60%的植物为有意引入后逸生,种类数量和首次引入地都呈现出由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的趋势。入侵植物主要来自于美洲(64.58%),依次是欧洲(23.81%)、亚洲(15.48%)、非洲(13.69%)、大洋洲(0.89%)。菜地和果园入侵植物最多,分别达83.33%和66.37%,而后为秋熟旱地(59.52%)和夏熟旱地(51.19%)。根据危害性分为恶性22种、区域恶性53种,是农田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防除目标。目前农业外来入侵植物主要依赖化学防治,因此导致60种外来入侵植物在世界不同地区演化出抗药性生物型。将来需重视边境的检疫、生物、生态等综合防治,还应加强外来种对农业生态系统入侵的历史、途径、分布、机制、趋势的研究,监测入侵植物和抗药性生物型对农业有害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劲松  黄穗昇  谭一凡  雷江丽  戴耀良  邢福武  陈红锋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related references, the indigenous ornamental plants diversity of Shenzhen was studied. The status,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indigenous ornamental plants resources of Shenzhen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otal number of native vascular pl...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尚春琼  朱珣之  
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是一种菊科入侵植物,严重危害农林业和畜牧业生产。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生物学特性、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入侵的生态效应、生物防治、植物修复作用和药用价值等多个方面分析其入侵扩张机制、防治策略和应用前景。主要研究进展:1)三叶鬼针草强大的繁殖力、散布力,以及对环境因子变化表现出的较大表型可塑性是其入侵后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2)其水浸提液、叶片挥发物和根系分泌物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引起植株细胞破裂、结构变异。3)三叶鬼针草通过改变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土壤氮、磷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创造有利于自身生长的土壤微环境,形成一个自我促进的入侵机制。其中,丛枝菌根真菌还能改善三叶鬼针草的气孔导度和根系分枝状况,提高抗旱性。4)寄生植物和藤蔓植物可控制三叶鬼针草的蔓延,喷施甲磺隆、草甘膦等农药可对其进行灭生性防除。利用其他植物的化感物质开发植物源生物除草剂将来有望应用于三叶鬼针草的防除。5)三叶鬼针草在药物开发和修复镉、铅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侯志勇  谢永宏  陈心胜  李旭  李峰  潘瑛  邓正苗  
2007-2011年间通过对洞庭湖湿地大面积实地踏察,对外来植物的种类、分布、来源、生活型、入侵生境、引入途径以及危害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该湿地有外来入侵植物19科34属43种,以菊科和苋科植物最常见,分别有7种和6种。危害较大的有美洲杨树(Populus deltoides)、意大利杨(Populus euramevican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贤  王贵启  樊翠芹  李秉华  
研究黄顶菊生长特性及光合特性,为黄顶菊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非耕地上人工播种黄顶菊,对其出苗率、株高增长、叶片增长及单位面积黄顶菊鲜质量变化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对黄顶菊出苗率与土壤温湿度关系进行了调查。采用丙酮直接浸提法测定了黄顶菊苗期、生长期、开花初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黄顶菊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同时测定了黄顶菊光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黄顶菊出苗高峰期发生在播种后8周,出苗率为74.67%,黄顶菊开始出苗温度为土壤日平均温度≥10℃,最佳出苗温度为土壤日平均温度达25℃,土壤湿度为25%~30%对黄顶菊出苗影响不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程  宿敏  周伟磊  王苏铭  李景文  王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植物,特别是外来入侵植物数量和分布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展,可能对北京现有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针对外来植物,特别是入侵植物的数量与分布问题,依据3年的北京各区县野外调查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实地调查中所记录的北京地区72科165属234种外来植物的组成特点,包括原产地、区系特点和引入原因,并重点对入侵植物的组成与分布状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北京市67.77%的外来植物原产于亚洲,38.03%属于世界分布植物。其中,从引进用途上,观赏植物所占的比例为28.22%;在物种组成上,菊科、豆科、蔷薇科种数最多。在野外调查记录的28种主要入侵植物分布上,通...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礼  洪祖兵  方陆明  陈珣  吴超  
为了解决公众识别校园内观赏植物的问题,基于iOS操作系统设计了一款利用叶片识别观赏植物的应用程序(APP)。建立了本地SQLite数据库,存储叶片的特征数据及与校园文化相关的植物属性信息。系统运行流程:通过iPhone拍照获取植物的叶片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后,运用OTSU法分割出叶片区域,再提取叶片的颜色、形状、纹理等10种特征,运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识别叶片并在iPhone上展示相应的图片和文字信息。结果显示:所选8种实验观赏植物叶片的平均识别率为92%,平均用时2.6 s。该系统简单便捷,为校园观赏植物基于叶片的手机自动识别提供了实现方法,有助于发挥观赏植物在大学校园的科学价值和独特人文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华  王华芳  王丽芸  
该文综述了中国观赏植物矮化途径与历史经验.以史实阐明中国是利用盆栽、盘扎、成年枝嫁接、矮化砧等最早的国家.归纳探讨了植物各种相关调控技术及其机理,指出矮化各主要途径间的关系与地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善勇  徐飞  张宁  温俊宝  印丽萍  
【目的】利用我国已知身份的外来植物测试美国杂草风险评估方法(USWRA)的评估效果,评判该方法是否适用于我国林木引种检疫管理工作,为建立我国入侵植物风险评估方法奠定研究基础。【方法】从我国已知身份外来植物中选择出131种受试植物(包括76种非入侵植物和55种入侵植物),应用USWRA对其逐一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受试植物已知身份进行对比,整理并分析USWRA的评估效果,采用ROC曲线进行检验。利用Friedman检验和Nemenyi方法分析不同生活型植物中入侵植物的比例差异,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方法分析不同生活型植物间风险值的差异。【结果】USWRA正确拒绝了68.4%的严重入侵植物,没有错误接受1种严重入侵植物,其余31.6%需再评估; USWRA正确接受了84.2%的非入侵植物,没有错误拒绝1种非入侵植物,其余15. 8%需再评估; USWRA拒绝了27. 8%的一般入侵植物,接受了5. 6%的一般入侵植物,其余66. 7%需再评估。ROC曲线检验结果显示,USWRA对严重入侵植物和非入侵植物具有很高的识别能力,由此形成的曲线面积AUC值高达0. 990。不同生活型植物中入侵植物比例存在显著差异,草本类和藤本类植物成为入侵植物的风险比乔木类植物大。【结论】美国杂草风险评估方法能较好识别出严重入侵植物和非入侵植物,无一例错误,可应用于我国林木引种检疫管理工作,以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曙东  周桢  
外来入侵动物给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国民经济以及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正确分析外来入侵动物的扩散风险对控制其在国内的扩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外来动物扩散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选取食人鲳(Pygocentrus nattereri)、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等几种典型的外来入侵动物作为评估对象,通过扩散风险计算模型评估出扩散风险的大小,设置阈值对不同入侵动物的扩散风险进行了分级,最终将外来入侵动物的风险分为4个等级:极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以及低风险,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不同扩散程度的外来动物提出了相应的分级管理对策,以期提高政府管理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宁  
对美国北卡罗来纳州112种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侵性最强的物种占24.1%,较强的物种占44.6%,较弱的物种占31.3%。克隆植物有67种,占入侵植物总数59.8%,且繁殖方式以匍匐茎型和分蘖型为主。1年生或2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水生草本、乔木、灌木、藤本和竹类植物分别占入侵植物总数的23.2%、20.5%、8.9%、7.1%、23.2%、15.2%和1.8%,其中克隆植物所占比例分别为46.2%、82.6%、100%、62.5%、34.6%、58.8%和100%。随着入侵性的增强,在3个危害等级中来自亚洲的入侵植物比例依次为45.7%、66.0%和74.1%;来自欧洲的入侵...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苟志辉   王鑫   钟圣赟   曾亚红   卢国鹏  
【目的】了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的燃烧特性,综合评价入侵植物的燃烧特性,以期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防火带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着火特性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内外来入侵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其1年内可燃性指标(含水率、平衡含水率、燃点和热值)的变化特性,分析可燃性指标间的差异及关系,初步阐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外来入侵植物的可燃性。【结果】1)外来入侵植物的含水率为70.00%~90.00%;2)豆科植物平衡含水率的变化表现基本一致,外来入侵植物的平衡含水率在3月中表现出较大值;3)短柄吊球草(255.75±4.98)℃和飞机草(263.92±4.41)℃的燃点较大,多数外来入侵植物的燃点在3月份和12月份表现出较小值,6月和9月表现出较大值;4)野甘草(17.96±0.76)k J/g的热值在全年中表现出较大值,外来入侵植物的热值较大时期出现在3月,较小的时期出现在6月;5)红毛草的易燃性极高,其次是金腰箭和含羞草,易燃性较低的是银合欢和飞机草。【结论】在海南的干旱季节是防火的重点,其中要注意红毛草、金腰箭和含羞草等外来入侵植物,燃点、热值均表现出较小值,易燃性较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玉芳  姜丽华  李刚  陈宝瑞  张宏斌  
文章紧密围绕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外来植物入侵遥感监测、预警新技术、新方法,总结了当前监测预警技术方法的问题和不足,阐明了未来针对外来入侵植物的遥感监测、预警技术发展趋势和方向。目前在监测方法上,主要有图像识别法、高光谱监测法、雷达数据辅助识别法和中低分辨率时序序列数据分析法等。其中,图像识别法和高光谱监测法应用较多,但其数据来源获取困难,后期数据处理工作量大,缺少普适性强的自动解译算法;雷达数据辅助识别法由于雷达数据自身空间分辨率粗糙,在植被监测中往往配合其他数据源同时使用,因此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中低分辨率时序序列数据分析法适用于较大空间尺度上的植被外来物种入侵监测,监测结果空间定位能力差,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