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14)
- 2023(7227)
- 2022(6134)
- 2021(6135)
- 2020(5263)
- 2019(12627)
- 2018(12532)
- 2017(24577)
- 2016(12893)
- 2015(14845)
- 2014(14531)
- 2013(14504)
- 2012(13392)
- 2011(12387)
- 2010(12555)
- 2009(11606)
- 2008(11207)
- 2007(9448)
- 2006(8382)
- 2005(7851)
- 学科
- 济(61969)
- 经济(61921)
- 管理(31944)
- 方法(31184)
- 业(30671)
- 数学(28507)
- 数学方法(27987)
- 企(24923)
- 企业(24923)
- 中国(18114)
- 贸(15362)
- 贸易(15354)
- 易(15111)
- 农(13226)
- 财(12434)
- 制(11167)
- 业经(10702)
- 融(10512)
- 金融(10511)
- 学(9997)
- 银(9700)
- 银行(9693)
- 行(9405)
- 理论(8742)
- 出(8431)
- 地方(8339)
- 农业(8146)
- 体(8115)
- 和(7898)
- 关系(7625)
- 机构
- 大学(188143)
- 学院(184990)
- 济(89234)
- 经济(87924)
- 管理(71162)
- 研究(67625)
- 理学(61527)
- 理学院(60877)
- 管理学(59732)
- 管理学院(59400)
- 中国(54012)
- 京(40608)
- 财(37919)
- 科学(37312)
- 所(33480)
- 财经(30631)
- 研究所(30527)
- 经济学(29637)
- 中心(29226)
- 经(28273)
- 经济学院(26682)
- 北京(26674)
- 农(24954)
- 院(24226)
- 江(24219)
- 财经大学(23152)
- 业大(23060)
- 范(23054)
- 师范(22854)
- 科学院(19936)
- 基金
- 项目(121453)
- 科学(97245)
- 基金(91986)
- 研究(88580)
- 家(80335)
- 国家(79840)
- 科学基金(68557)
- 社会(58934)
- 社会科(56286)
- 社会科学(56272)
- 基金项目(46783)
- 自然(43096)
- 省(42722)
- 自然科(42233)
- 自然科学(42225)
- 教育(41589)
- 自然科学基金(41518)
- 资助(40433)
- 划(37679)
- 编号(33690)
- 部(29131)
- 成果(27828)
- 重点(27779)
- 国家社会(26055)
- 发(25980)
- 中国(25752)
- 教育部(25521)
- 创(24912)
- 人文(23783)
- 大学(23743)
共检索到277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燕生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外贸增长方式面对着巨大的变革压力,尤其是出口导向和招商引资的外向型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新挑战。外向型模式未来的转变,首先是从追求增长速度和规模转变到改善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变。其次,是从外向型发展转变到内需为本的大国战略上来,实现内外部经济的均衡发展。再次,是从前30年"被"分工转变到主动参与分工上来,积极推进商品、投资、银行等相关服务全球化、人民币区域化,逐步构建中国自主的全球生产体系。其中,再平衡战略、"走出去"战略、对外金融资产再配置战略将扮演重要角色。香港在国家经济转型中的地位将变得更加重要。
关键词:
外向型模式 全球经济失衡 国际收支结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亦君
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本文认为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本途径是调整国际收支结构,缩小国际收支顺差,其调整策略是:抑制货物贸易顺差的进一步缩小,同时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以缩小金融与资本账户顺差,实现经常帐户盈余而资本与金融帐户赤字的国际收支平衡。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国际收支顺差 结构调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祁春节
外向型农业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走势。本文分析了中国发展外向型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研究了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开发经营模式和贸工农一体化组织模式,并提出了世纪之交外向型农业发展的若干重要对策。
关键词:
外向型农业,模式,对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卫平 朱文晖
一韩国是一个领土狭小,人口密集,资源贫乏的国家,缺乏发展经济的良好自然资源条件。从1962年起,它针对本国的特点,改变了过去的进口替代战略,确立了“贸易立国”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国际资金,从国外进口原料、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引进先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泰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矛盾由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国际收支"双顺差"高速增长所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其他相关负面影响已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见图1),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但从效果来看尚未达到预想的目标,中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泰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召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之初,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不过只占当年GDP的9.59%,而且贸易收支表现为逆差。25年以后,2003年我国贸易依存度已经超过60%,贸易收支也由逆差转为顺差,占GDP比例达到1.81%。与此同时,实际外商直接投资(FDI)为缓解我国改革开放前期的资金短缺、提升我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做出积极贡献。从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卫东 梁婧 范若滢
在当前内外部新形势下,特别是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需要重新反思国际收支格局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全面、客观地为未来中国政策选择提供参考。本文从国际收支角度,对比分析了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结构,并着重分析了国际收支结构及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从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理解和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判断中国国际收支格局演变趋势。从国际收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经常项目中贸易顺差是一国储蓄投资状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金融账户中外商直接投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和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与证券、贷款等其他方式相比更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结构已出现新变化,由长期经常账户与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双顺差"向更为均衡的方向收敛,且这种国际收支新格局将大概率延续。
关键词:
国际收支 经济增长模式 双顺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超愚
中国经济波动与国际收支调整:一个简单的冲击——传播模型●郑超愚中国经济体系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过渡是与其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大致同步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背景(data)的重要因素。论文通过描述中国经济波动与其国际收支动态的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振亚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1995-2000年期间经济增长与信贷规模、国际收支进行了预测分析。本文的研究表明,“九五”期间,若中国的出口增长率能够保持11.5%以上的话,GDP增长率不宜超过13.5%,货币增长率不宜超过13%;若中国的出口增长率只能维持在6%左右,那么,GDP增长率不宜超过8.5%,否则,较高的GDP增长率将会对中国的国际收支、国际储备产生不良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方文
国际比较 国际收支调节的目标模式,因国情不同而各有区别。从世界范围看,典型的国际收支调节模式有以下几种: 1.成熟的债权国模式。这一模式的国际收支结构是:经常帐户逆差(其中贸易收支大量逆差),服务收支大量顺差,资本收益(指利润、利息收入)的收支大体平衡;金融帐户存在大量顺差。这种模式目前以美国最具有代表性(见表1)。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蒋振强
一、外向型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 1.外向型农业出口产品结构决定产业结构 出口产品的品种结构决定产业结构的布局。外向型农业发展不同于主体农业(以满足国内市场为主的非外向型农业),主体农业的产业结构布局一般以其拥有的资源状态作为主要依据。但外向型农业则不同,它主要以国际市场上产品消费需求及其结构作为主要依据,再根据自己的实际生产能力来决定其产业结构,而且有的产品即使不具备有生产能力,但在国际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晟
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人口红利",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人口红利"将很快转变为"人口负债",在我国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将带来更为深刻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储蓄率、国际收支变动的重要因素,我国开放经济体系正面临着储蓄与经常账户"双盈余"问题,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出发,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和双缺口理论分析人口红利影响国际收支的路径,进而探讨对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国际收支 传导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刚
1982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1982年到1993年中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从1994年到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结构发生逆转,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保持了长达13年(1998年除外)的持续"双顺差"。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十多年较长时期内持续保持双顺差乃至"三顺差",无论从经济理论还是从国际经验看都属于特殊现象。为此,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不断深入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的实践为切入点,着重考察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变动的事实表现、特殊属性、发生根源和调整对策。
关键词:
国际收支结构 双顺差 调整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