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34)
- 2023(9103)
- 2022(7752)
- 2021(7368)
- 2020(6522)
- 2019(15251)
- 2018(14912)
- 2017(28932)
- 2016(15723)
- 2015(18075)
- 2014(18109)
- 2013(18287)
- 2012(17345)
- 2011(15811)
- 2010(15729)
- 2009(14981)
- 2008(15201)
- 2007(13567)
- 2006(11534)
- 2005(10659)
- 学科
- 济(70003)
- 经济(69934)
- 业(43265)
- 管理(41354)
- 方法(35419)
- 企(32442)
- 企业(32442)
- 数学(32322)
- 数学方法(32127)
- 中国(22486)
- 财(19527)
- 农(18034)
- 贸(16301)
- 贸易(16294)
- 易(15970)
- 制(14892)
- 银(14381)
- 银行(14361)
- 行(13650)
- 融(13106)
- 金融(13104)
- 学(12354)
- 务(12277)
- 财务(12261)
- 业经(12233)
- 财务管理(12225)
- 企业财务(11643)
- 农业(11597)
- 险(11153)
- 保险(11059)
- 机构
- 大学(233806)
- 学院(229269)
- 济(106942)
- 经济(105101)
- 管理(87380)
- 研究(82269)
- 理学(74399)
- 理学院(73577)
- 管理学(72558)
- 管理学院(72116)
- 中国(69188)
- 财(50844)
- 京(49641)
- 科学(46760)
- 所(41980)
- 财经(40370)
- 中心(38038)
- 研究所(38022)
- 农(37664)
- 经(36970)
- 经济学(35380)
- 江(32469)
- 北京(32370)
- 经济学院(32222)
- 业大(31190)
- 财经大学(30352)
- 农业(29898)
- 院(28788)
- 范(27918)
- 师范(27681)
- 基金
- 项目(147366)
- 科学(116289)
- 基金(110473)
- 研究(107695)
- 家(95938)
- 国家(95221)
- 科学基金(80785)
- 社会(70948)
- 社会科(67359)
- 社会科学(67341)
- 基金项目(57516)
- 省(52969)
- 自然(50524)
- 自然科(49338)
- 自然科学(49319)
- 教育(48733)
- 自然科学基金(48508)
- 资助(47008)
- 划(46163)
- 编号(42063)
- 部(35400)
- 成果(35090)
- 重点(33379)
- 发(31320)
- 国家社会(30724)
- 教育部(30620)
- 中国(30057)
- 创(29873)
- 人文(28927)
- 科研(28817)
- 期刊
- 济(111216)
- 经济(111216)
- 研究(73484)
- 中国(43449)
- 财(39336)
- 学报(34016)
- 农(33662)
- 科学(31745)
- 管理(29323)
- 融(29207)
- 金融(29207)
- 大学(25800)
- 学学(24287)
- 农业(22701)
- 财经(20622)
- 经济研究(19403)
- 教育(17877)
- 经(17653)
- 技术(17541)
- 贸(15621)
- 问题(15372)
- 业经(15023)
- 国际(13832)
- 业(13669)
- 世界(13639)
- 技术经济(12183)
- 统计(11847)
- 理论(11589)
- 版(10135)
- 实践(10122)
共检索到346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敬水 项贤勇
外债在弥补国家建设资金不足 ,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自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外债规模与日俱增 ,目前已成为世界债务大国。本文从外债规模、外债结构、外债清偿能力等方面对我国外债风险进行了分析 ,进而提出防范和化解外债风险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培志
一、中国外债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我国外债风险管理微观基础薄弱,外债企业风险管理滞后。由于我国对外筹借中长期外债一直实行窗口制,主要由财政部和金融机构对外筹措,然后转贷给企业。这种模式容易弱化企业对外债的责任约束,防范风险的意识相对淡化。据2004年初的权威调查显示,外债企业风险管理状况分为三类:没有进行风险管理的占55%;进行了风险管理, 但比例不大、方式单一的占27.5%;进行相对完善管理的占17.5%。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章辉
外债的合理利用能有效地弥补国内资金不足的缺口,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但在外债的利用过程中,必须防范随时可能出现的外债风险,避免陷于债务危机。根据国际通行的外债监控系统,可以发现我国外债规模始终控制在国民经济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之内,但并不能就此认为我国外债毫无风险可言。恰恰相反,由于我国外债构成中国际商业贷款比重偏大、外债使用效益欠佳、外债管理约束软化等内在因素以及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变数的存在,我国外债仍然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关键词:
外债风险 债务率 负债率 偿债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恩群
1.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外债的定义,外债是“在任何特定的时间,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已拨付尚未清偿的契约性负债的数量,这种负债或是须偿还本息(不论是否支付利息),或是须支付利息(不论是否偿还本金)”。 2.中国关于外债的定义与上述4个国际组织的定义略有差别,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京文 孙承志 樊雪梅 王明瑾 张洪
一国一定时期的外债利用规模与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其是否具有金融风险及金融风险的大小。本文通过对我国外债利用的结构与规模的实证考察,发现我国的外债利用结构较为合理,以官方统计口径为基础的外债利用规模也较为合理,但如果考虑到我国一定规模隐性外债的存在,国有金融机构不良债权的增加及经常项目对外偿付基础的脆弱,我国外债利用的金融风险隐患有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
外债规模 外债结构 金融风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一、举借外债的变化情况我国在70年代后期开始借外债,到现在已经有20年左右的时间。这一阶段,我国举借外债的变化情况主要表现为下述四个方面:(一)外债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增长速度大幅度回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借用外债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1984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建军
由“广信事件”引发的对外举债“窗口”危机给中国的国际信用造成一定程度损害,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本文分析了中国外债及其管理现状, 提出组建适应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形势的外债监管机构“中国外债监管委员会”的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振富
外债在弥补国家建设资金不足 ,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外债规模与日俱增 ,目前已成为世界债务大国。本文从外债规模、外债结构、外债清偿能力等方面对我国外债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 ,全面评估我国外债风险程度 ,并提出防范和化解外债风险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高哲理 尹振涛
本文首先对我国外债的构成、规模及期限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概括了我国外债的结构特征和期限特征。其次,文章对2015年至2016年一季度的外债去杠杆周期中我国外债整体规模和部门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其他接受存款公司和其他部门两类非政府部门的外债去杠杆的表现与特点。随后,文章分析了国外利率、人民币汇率及外贸规模变化等因素对两类非政府部门外债去杠杆产生影响的微观机制。最后,本文对未来外债走势进行分析,并对非政府部门应对外债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高哲理 尹振涛
本文首先对我国外债的构成、规模及期限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概括了我国外债的结构特征和期限特征。其次,文章对2015年至2016年一季度的外债去杠杆周期中我国外债整体规模和部门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其他接受存款公司和其他部门两类非政府部门的外债去杠杆的表现与特点。随后,文章分析了国外利率、人民币汇率及外贸规模变化等因素对两类非政府部门外债去杠杆产生影响的微观机制。最后,本文对未来外债走势进行分析,并对非政府部门应对外债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兰晓梅 杨胜刚 陈百助
开放经济条件下,当一国市场主体对外借债时,除最优外债水平能够促进经济处于稳态均衡外,还可能存在更低外债水平导致经济处于危机均衡状态,产生除最优稳态均衡外的多重均衡现象。本文基于多重均衡视角,通过构建产出抵押模型,分析一国市场主体以产出为抵押物对外借债的风险,并进一步将产出抵押模型拓展为资产抵押模型,分析金融机构以不同类型资产为抵押物对外借债的风险。为消除多重均衡可能引发的金融危机,本文纳入非线性资本流动税工具(根据以不同抵押物对外借债时的规模累进征税),模拟中国总体外债与金融机构外债的最优资本流动税率。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当前总体外债水平不会引起由多重均衡导致的金融危机;国内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替代弹性越小,总体外债水平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越低,最优资本流动税率越低,可采用补贴型资本流动税率鼓励外债资金流入。第二,中国金融机构对外负债率低于最大对外负债率,但基于金融加速器机制,应通过约束型资本流动税率进行管理。第三,中国当前金融机构外债水平远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中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金融机构对外借债的抵押资产流动性越大,最优资本流动税率越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新德 段美华
外债在弥补国家建设资金不足,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我国外债规模增长速度惊人,成为世界债务大国。从各项外债指标来看,它们低于国际警戒线,但外债存在着许多潜在风险,如债务人的多头对外,国际商业贷款比重偏大,外债使用效率欠佳等。因此针对这些风险,我国应从外债借入、使用、偿还三方面来防范风险。
关键词:
外债 外债风险 风险防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天心 王石生
外债规模与风险的国际比较和分析余天心[副编审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39]王石生[馆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39]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进入90年代以后,一方面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特别需要筹措资金,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余玮
民营企业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可以获得大量流动性较好的长期资金。本文分析发现,"绿城中国"通过境外发行上市、可转换债券、高息债券方式进行融资,缓解了资金紧张的压力。但由于企业违背高息债券契约",绿城中国"在2009年提前对高息债券进行赎回。由于国际投资者认为新兴市场国家发行的债券风险较高,在要求更高溢价的基础之上,还要求企业在债券合约中包括多项严格的排他性条款。一旦企业违背债券契约,将会面临很高的债券风险。
关键词:
境外融资 公司债券 赎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