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43)
- 2023(16610)
- 2022(14486)
- 2021(13933)
- 2020(11843)
- 2019(27574)
- 2018(27398)
- 2017(53648)
- 2016(29323)
- 2015(33239)
- 2014(33361)
- 2013(33233)
- 2012(31018)
- 2011(28148)
- 2010(28104)
- 2009(26254)
- 2008(26109)
- 2007(23124)
- 2006(20069)
- 2005(18061)
- 学科
- 济(118533)
- 经济(118408)
- 管理(82614)
- 业(81405)
- 企(65086)
- 企业(65086)
- 方法(56519)
- 数学(49880)
- 数学方法(49353)
- 中国(34385)
- 农(32786)
- 财(32227)
- 贸(24767)
- 贸易(24758)
- 学(24746)
- 业经(24363)
- 易(24118)
- 制(23498)
- 地方(22687)
- 农业(21498)
- 银(21027)
- 银行(20975)
- 务(20250)
- 财务(20172)
- 财务管理(20127)
- 行(19935)
- 融(19267)
- 金融(19264)
- 企业财务(19082)
- 和(18388)
- 机构
- 大学(420734)
- 学院(418127)
- 济(174253)
- 经济(170578)
- 管理(165297)
- 研究(143593)
- 理学(142135)
- 理学院(140567)
- 管理学(138286)
- 管理学院(137530)
- 中国(112282)
- 京(89747)
- 科学(87502)
- 财(81514)
- 所(73125)
- 农(68416)
- 研究所(66487)
- 中心(65366)
- 财经(64692)
- 业大(61106)
- 江(60783)
- 经(58810)
- 北京(57629)
- 范(54326)
- 农业(53892)
- 师范(53882)
- 经济学(52831)
- 院(51519)
- 州(49119)
- 财经大学(48027)
- 基金
- 项目(278352)
- 科学(218235)
- 研究(204233)
- 基金(202486)
- 家(175660)
- 国家(174230)
- 科学基金(148805)
- 社会(128131)
- 社会科(121406)
- 社会科学(121375)
- 基金项目(106895)
- 省(106475)
- 自然(96550)
- 自然科(94232)
- 自然科学(94205)
- 教育(93447)
- 自然科学基金(92524)
- 划(90328)
- 资助(85108)
- 编号(83779)
- 成果(69032)
- 部(62736)
- 重点(62083)
- 发(59080)
- 课题(57324)
- 创(56809)
- 教育部(53713)
- 科研(53408)
- 创新(53103)
- 大学(52317)
- 期刊
- 济(188558)
- 经济(188558)
- 研究(128141)
- 中国(77902)
- 学报(64421)
- 农(61874)
- 财(61526)
- 科学(59475)
- 管理(57861)
- 大学(48278)
- 学学(45334)
- 融(43025)
- 金融(43025)
- 教育(42926)
- 农业(42595)
- 技术(34665)
- 财经(31348)
- 经济研究(30830)
- 业经(29618)
- 经(26696)
- 问题(24815)
- 业(22709)
- 贸(21626)
- 图书(21064)
- 技术经济(20859)
- 理论(20807)
- 实践(18823)
- 践(18823)
- 版(18747)
- 国际(18740)
共检索到619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培志
一、中国外债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我国外债风险管理微观基础薄弱,外债企业风险管理滞后。由于我国对外筹借中长期外债一直实行窗口制,主要由财政部和金融机构对外筹措,然后转贷给企业。这种模式容易弱化企业对外债的责任约束,防范风险的意识相对淡化。据2004年初的权威调查显示,外债企业风险管理状况分为三类:没有进行风险管理的占55%;进行了风险管理, 但比例不大、方式单一的占27.5%;进行相对完善管理的占17.5%。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敬水 项贤勇
外债在弥补国家建设资金不足 ,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自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外债规模与日俱增 ,目前已成为世界债务大国。本文从外债规模、外债结构、外债清偿能力等方面对我国外债风险进行了分析 ,进而提出防范和化解外债风险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培志 李红
一、中国企业外债及其风险结构(一)中国企业外债结构分析。根据世界银行确定的外债定义:外债包括了一切本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契约性的、以外国货币或者本国货币为核算单位的、有偿还义务的负债,是一个国家利用外资的一种方式。根据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和2001年中国外债口径调整的有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章辉
外债的合理利用能有效地弥补国内资金不足的缺口,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但在外债的利用过程中,必须防范随时可能出现的外债风险,避免陷于债务危机。根据国际通行的外债监控系统,可以发现我国外债规模始终控制在国民经济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之内,但并不能就此认为我国外债毫无风险可言。恰恰相反,由于我国外债构成中国际商业贷款比重偏大、外债使用效益欠佳、外债管理约束软化等内在因素以及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变数的存在,我国外债仍然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关键词:
外债风险 债务率 负债率 偿债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恩群
1.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外债的定义,外债是“在任何特定的时间,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已拨付尚未清偿的契约性负债的数量,这种负债或是须偿还本息(不论是否支付利息),或是须支付利息(不论是否偿还本金)”。 2.中国关于外债的定义与上述4个国际组织的定义略有差别,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郝云宏 曲亮 吴俏
本文从我国国债回购业务的实际出发 ,分析了国债回购业务的金融市场风险、违规操作风险以及政策调控风险 ,并立足于政府角度 ,提出了国债回购风险的规避策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振富
外债在弥补国家建设资金不足 ,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外债规模与日俱增 ,目前已成为世界债务大国。本文从外债规模、外债结构、外债清偿能力等方面对我国外债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 ,全面评估我国外债风险程度 ,并提出防范和化解外债风险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肖贺波
一、我国外债风险产生的原因。1.我国外债风险管理的微观基础比较薄弱。"窗口制"成为我国对外筹借中长期外债的主要原因。此外,财政部和金融机构对外筹措然后转贷给企业这种不科学的模式,会弱化企业对外债的责任约束防范风险的意识。2.企业对外债管理意识淡薄,风险责任不强。主要原因是:第一,企业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把外债风险管理当重点抓好,对外债的管理意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崔治文
一、国债风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一)国债规模过大,增长过快。 1.政府年度举债规模和债务余额过大。从统计资料来看,自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以来,我国的国债增长速度很快,而且表现出一些问题(见附表1): (1)举债规模增长过快。政府债务年度举债规模由1981年的73.08亿元增长到1999年的3715.0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494.24%。(2)举债规模台阶式跃升。1988年,国家为了稳定金融,减少了财政向银行透支和借款,同时向金融机构发行了40亿元的财政债券,占当年全部国内债务收入的30.14%,造成了第一次跃升。1994年,在取消财政向银行透支和借款,国债成为弥补财政赤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一凡 董建林
1 汇率风险给企业债务带来的影响已成为外债风险中最突出的因素,具体表现在: 1、国际外汇市场上风云变幻,各币种之间增跌幅较大,极大地影响着债务总量 自1973年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世界各国主要货币的汇率均有较大变化。如:1美元1985年时可兑换238.47日元或2.9419德国马克,1990年时只可兑换144.79日元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帅相志
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高等教育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向银行举债成为高校满足扩招后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一条重要的筹资渠道。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许学斌
本文结合 Hall 三维结构形态图,对动态联盟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全面的、标准化的分析,并对一些风险规避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
动态联盟 风险分析 风险规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京文 孙承志 樊雪梅 王明瑾 张洪
一国一定时期的外债利用规模与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其是否具有金融风险及金融风险的大小。本文通过对我国外债利用的结构与规模的实证考察,发现我国的外债利用结构较为合理,以官方统计口径为基础的外债利用规模也较为合理,但如果考虑到我国一定规模隐性外债的存在,国有金融机构不良债权的增加及经常项目对外偿付基础的脆弱,我国外债利用的金融风险隐患有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
外债规模 外债结构 金融风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邓勇
近年来,医改的不断深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行业政策的不断出台,推动着医疗行业走向市场。在政策环境利好而医疗服务供需又极不平衡的情况下,我国投资医院的大潮持续升温。许多企业纷纷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涉足医院投资。据统计,我国境内医院交易从2013年起逐年增长,2016年并购数量增至106宗,与2015年相比翻了一番多;交易金额
关键词:
医院并购 并购风险 规避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