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77)
2023(14019)
2022(12304)
2021(11920)
2020(9992)
2019(23472)
2018(23393)
2017(44183)
2016(24155)
2015(27547)
2014(27602)
2013(27278)
2012(25019)
2011(22682)
2010(22732)
2009(20578)
2008(20190)
2007(17746)
2006(15512)
2005(13881)
作者
(68106)
(56226)
(55885)
(53420)
(35970)
(26940)
(25621)
(22255)
(21492)
(20372)
(19178)
(19012)
(17885)
(17877)
(17371)
(17295)
(16688)
(16673)
(16095)
(16080)
(14178)
(13864)
(13474)
(12932)
(12597)
(12486)
(12482)
(12402)
(11395)
(11017)
学科
(95302)
经济(95195)
管理(65847)
(60032)
(49786)
企业(49786)
方法(42201)
数学(36050)
数学方法(35611)
中国(28057)
(24746)
(22984)
(22900)
业经(20182)
(19161)
贸易(19145)
(18640)
理论(17742)
地方(17678)
(17542)
农业(16169)
(15811)
(14736)
银行(14693)
教育(14558)
环境(14431)
(14047)
(14032)
财务(13970)
财务管理(13929)
机构
大学(338105)
学院(335477)
(134441)
经济(131530)
管理(129854)
研究(114941)
理学(111284)
理学院(110005)
管理学(108098)
管理学院(107485)
中国(87307)
(73570)
科学(70478)
(61421)
(58036)
研究所(52666)
中心(51455)
(50849)
(49033)
财经(48956)
业大(47527)
北京(47361)
(46351)
师范(45962)
(44551)
(41594)
经济学(40801)
(40111)
农业(39637)
师范大学(37109)
基金
项目(223965)
科学(174710)
研究(168358)
基金(160541)
(139086)
国家(137909)
科学基金(117441)
社会(103780)
社会科(98142)
社会科学(98115)
(85992)
基金项目(84704)
教育(78159)
自然(74857)
自然科(73066)
自然科学(73050)
(72746)
自然科学基金(71705)
编号(70216)
资助(66886)
成果(58858)
重点(49972)
(49868)
课题(48686)
(47398)
(46047)
项目编号(43131)
大学(43079)
教育部(42977)
创新(42845)
期刊
(148906)
经济(148906)
研究(103295)
中国(68200)
学报(52273)
科学(47809)
管理(47809)
(46956)
(46376)
教育(45224)
大学(39353)
学学(36050)
农业(32462)
技术(30166)
(27667)
金融(27667)
经济研究(24206)
财经(23550)
业经(22991)
图书(22652)
(20191)
问题(19216)
(17811)
理论(16808)
(16805)
技术经济(15846)
书馆(15541)
图书馆(15541)
科技(15395)
实践(15296)
共检索到504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杜武征  
"中国外交哲学构建"已经成为学界共识,但"中国外交哲学构建"研究如何走向细化和深入是学界的难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前提就是要明确"中国外交哲学构建"研究的学科方向、基本思路、分析框架和逻辑基础,从而提出"中国外交哲学构建"研究的目标和有待解决的难题。最终,"中国外交哲学构建"研究能够名副其实,实现形式与内容、逻辑与历史的有机统一。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任晶晶  
在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政治中,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发展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前,东亚区域合作外交正在成为中国外交中一个日益凸显的亮点。在新地区主义理论的视野中,中国提出新安全观,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出并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思想,为新地区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积极推进“10+3”合作,着力发展“10+1”;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制度化建设,支持东盟为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所做的努力;以“10+3”机制为契机,深化中、日、韩三国合作。在未来的东亚区域合作中,中国应在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东盟国家从中切实受益;继续坚定不移地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发挥大国作用;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克建  
老子哲学思想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珍贵的智慧遗产。由老子开创的道家思想,形成了潜隐的一脉中国思想文化传统。批判地继承和发展道家思想等本土文化中的多元文化传统,对于我们构建基于传统又超越传统,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教育与课程体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从人性"自然"论、追寻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教育目的论、重视"静观"、"玄览"的认识论和"自然无为"的教育原则等四个方面,阐释了老子的道家哲学思想对今日课程改革与课程研究的有益启示。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平  
现有对知识管理和哲学结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社会认识论、建构主义在知识共享、知识转移中的应用;宏观层面上知识管理理论整体的管理哲学思考;知识管理中"知识"的哲学思考。对知识管理主要模型和理论的哲学分析得出现有知识管理理论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把知识和知识活动看作企业活动的组成部分和知识管理的核心,导致知识管理研究视角的微观化、管理化和非学科化。以建构主义和社会认识论代表的社会科学哲学后经验主义提倡对知识本身、知识的生产、知识的分配、知识的利用进行社会——历史角度思考。据此,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具有社会性、不确定性和语境化的特点,知识活动也具有社会性和社会参与主体性,而知识管理应是解释性理论...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邱景华  
从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的视角,对新时期以来的哲学方法大争论和知识论的讨论进行回顾。认为:新的哲学方法的引进,不单单是方法论的问题,而是与认识论紧密相连(知识论从属于认识论),是认识论(知识论)的观念转变在先,方法引进在后;观念的变革,有待于研究者找到新的哲学观念,与图书情报学理论的"视界融合";要达到这一目的,研究者必然具备深厚的西方现代哲学修养,以及对当代图书情报学理论现状和问题的深入了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当胡塞尔用"回到事情本身"和"生活世界"理论为现象学奠基的时候,它所蕴涵的"前概念的"追求已经开启了超越概念、走向实践的路向。在后续的现象学哲学家那里,这一路向被继续深刻地推进着。由此可以看到现象学走向实践哲学的学理联系和历史轨迹。从实践哲学视角探索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建构,其主要特点在于以意义为单元,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为线索,把意义这个开放的、没有边界规定的单元组织在一起,形成其理论建构。这样一种理论建构,能够始终朝向事情本身的原初、直接、丰富和生动的样态,能够真实地参与教育本身,获得教育本身应有的效果,在实践中实现自身。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巴图林·弗拉基米尔·基里洛维奇  贾燕  
管理工作作为生产特殊的知识、点子、信息的脑力劳动,与人类的认知密切相关。如果对管理过程与认知过程所固有的主体、客体相互作用进行分析,那么就必须理解这两个过程的相互关系。同样,主体客体的相互作用也是管理学作为认知科学哲学的最基本的研究目标。大体上,主体客体相互作用可以通过二项式(双向式)或三项式模式来描述。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璐  柳欣  
在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分析范式历经多次转换,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和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分别促成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主导地位。这种宏微观理论的割裂使经济学研究存在不合理的悖反,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寻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理论探讨。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滞胀问题的出现,令西方学者在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之外另觅宏观理论的研究基础,由此掀起复兴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热。与强调实物经济技术关系分析的主流新古典理论不同,以资本主义货币经济之社会关系为分析线索的马克思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的竞争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晓慧  
日本的联合国外交是在基于对国家利益、国家实力、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等的综合考量下进行的 ,这一系列的动力机制反过来也影响着日本未来联合国外交的走向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福坤  刘英华  
几年来,有关图书馆学研究出现了许多争议问题,争议中最大的问题无疑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对于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不能不从深层次去探讨。即坚持正确的科学观,从更深的、更广泛的背景资料中去研究和分析。图书馆做为社会文化交流系统的一部分,始终处于复杂的社会活动背景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成彬  罗守贵  
熊彼特所发扬的,导源于古典经济学家的,关注创新与经济变迁的理论传统,正日渐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对创新的研究也逐渐从关注"创新"本身,扩展到关注创新主体及其经济的、制度的和文化的大环境,即"创新系统"。具体到城市这一中观层面,创意城市不仅关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创意阶层集聚,更暗含着城市作为孕育创新的有机体,其经由"人——城市——人"的循环积累所达到的提升人类福祉的可能性。从经济哲学的视角看,这种可能性至少可以从两条路径来实现:一是生产力的再解放,它可通过文化层面上创意思维对工具理性的逐步超越而获得进展;二是人类存在状态的回归,它可通过制度层面上创意劳动对异化劳动的不断扬弃而取得改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忆  王舒婧  
身为女性,你不会因为举止打扮像男人而在职场上获得更多的尊重与荣耀。工作能力与成就匹配就好,在性别魅力和女性美感方面,还是展示本色更妙——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身为女性在职场上的一种基本礼貌。所以,一般情况下,"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搭配好"跟"把工作做到该做到的程度"一样,是我在头天晚上睡觉之前必定要做的两件事。先入为主我任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工作已经超过10年了,然而直到今天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入职第一天穿的是什么。那时我对这家公司具体是什么风格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善侃  
财富哲学的一个重要视角是要视财富为有形的物质财富和无形的精神财富的统一。精神财富是日益重要的一种财富形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动力。在诸种精神财富中,我们尤其要重视创造物质财富过程中的观念文化力量。割裂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片面财富观势必导致道德的沦丧。要重视道德建设在内的文化建设,建立一种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长效机制,重视非物质无形资产财富的积累,还要破除"GDP崇拜"情结。当然,在重视精神财富时,也要重视物质财富的根基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逸舟  
三十年来的中国外交,承载着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与盛名,也面对了新时期外部复杂环境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和经济发动机,各国和国际社会不能不正视它的力量与趋势,不能不考虑与中国的合作与协商;另一方面,中国也被视为一个巨大的"经济动物"(a monster),不少外部势力把它当作某种威胁和负面因素。中国外交必须直面这些疑惑与批评,必须增信释疑、拨乱反正,用艰辛、漫长的努力,证明"和谐世界"的理念并非只是宣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冯春台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倡导和而不同和互利共赢,倡导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文明观、新发展观,主张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合观发轫于中国和平发展备受世界关注之际,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潮流,符合要和平、求发展、谋合作的时代主旋律,不仅指导着中国外交,也逐渐成为引领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合观作为中国外交的新理念,代表了中国外交的主流方向,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中国倡导的这些重要思想和主张继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在新形势下加以丰富发展,形成了具有特定内容的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合观。和合观念由来已久,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丰富的内涵,目前对和合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