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80)
- 2023(6017)
- 2022(4731)
- 2021(4779)
- 2020(3635)
- 2019(8280)
- 2018(7915)
- 2017(14810)
- 2016(7723)
- 2015(8869)
- 2014(8410)
- 2013(8262)
- 2012(7744)
- 2011(7267)
- 2010(6999)
- 2009(6641)
- 2008(6392)
- 2007(5503)
- 2006(4909)
- 2005(4449)
- 学科
- 济(35900)
- 经济(35866)
- 管理(18883)
- 业(17796)
- 方法(14994)
- 数学(13791)
- 数学方法(13727)
- 中国(13503)
- 企(13199)
- 企业(13199)
- 农(9836)
- 贸(9825)
- 贸易(9819)
- 易(9708)
- 财(7801)
- 制(7272)
- 业经(6953)
- 农业(6436)
- 银(5884)
- 银行(5884)
- 行(5764)
- 发(5717)
- 融(5697)
- 金融(5696)
- 关系(5688)
- 环境(5648)
- 体(5525)
- 出(5460)
- 学(5332)
- 和(4635)
- 机构
- 大学(112928)
- 学院(111059)
- 济(57005)
- 经济(56322)
- 研究(43517)
- 管理(39806)
- 中国(35047)
- 理学(34198)
- 理学院(33821)
- 管理学(33528)
- 管理学院(33318)
- 财(24253)
- 京(24172)
- 科学(22497)
- 所(21075)
- 财经(19917)
- 经济学(19853)
- 研究所(19151)
- 经(18529)
- 中心(18441)
- 经济学院(17884)
- 北京(16203)
- 院(15591)
- 财经大学(15082)
- 范(14528)
- 师范(14454)
- 农(14226)
- 江(13714)
- 科学院(13652)
- 社会(12870)
- 基金
- 项目(73097)
- 科学(59108)
- 研究(56999)
- 基金(56047)
- 家(48616)
- 国家(48259)
- 科学基金(40834)
- 社会(40018)
- 社会科(37988)
- 社会科学(37980)
- 基金项目(28446)
- 教育(25536)
- 省(24102)
- 资助(22850)
- 自然(22841)
- 自然科(22325)
- 自然科学(22319)
- 自然科学基金(21976)
- 划(21702)
- 编号(21655)
- 中国(18870)
- 成果(18451)
- 部(18430)
- 国家社会(18256)
- 重点(16726)
- 发(16521)
- 教育部(16380)
- 性(15314)
- 创(15283)
- 人文(15177)
共检索到169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计秋枫
文章在对霸权主义的根源和反霸路径进行深刻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的历程,论述了"和谐世界"理念的反霸意义。文章认为思考中国当前反霸的路径,应跳出传统的力量、均势等强权逻辑的框架,将着眼点更多的投向"国际道德因素","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外交向世界奉献的最新道德处分。
关键词:
中国外交 霸权主义 均势 和谐世界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叶晓迪
单极衰弱现象不仅预示国际格局中的权力再分配,更促使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外交战略布局。作为体系内能动性最高的霸权国,如何在单极衰弱期减缓自身的衰弱速度,维持霸权地位,成为美国所要面对的首要战略问题。在批判性地回顾现有关于国际格局转变的文献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一霸四强论"的观点,作为"一超多强"概念的理论补充,用以诠释霸权国美国在单极衰弱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战略筑底"的方式构筑战略基底,维持其霸主地位。同时,本文还认为,作为结构性压力的主要承压者,中国需要能够认清美国的筑底战略,分析该战略对中国产生的结构性压力,
关键词:
单极衰弱 战略筑底 中美关系 中国外交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胡联合
美国的霸权行径侵害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在无力正面抗衡的情况下 ,少数激进势力以恐怖主义活动来打击美国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恐怖主义的做法是错误的 ,是应当反对并加以谴责的 ,但从客观上看 ,它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构成了一定的冲击 ,削弱了美国政府及公众的安全感 ,迫使美国为推行霸权主义而付出高昂的代价 ,并不得不有限度地调整其霸权主义政策。
关键词:
国际恐怖主义 美国 霸权主义 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胡松明
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 ,随着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发展 ,新金融霸权主义在以美元等国别货币为世界货币的国际信用货币体系的大背景下得以确立。本文分析了新金融霸权主义形成的条件 ,以及新金融霸权主义的基本表现 ,从而得出结论 :新金融霸权主义是不可能持续的 ,中心的稳定意味着外围的不断蚀空 ,但中心不可能脱离外围而存在
关键词:
新金融霸权 金融资本 全球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新平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苏开华
美国推出“先发制人”的战略不是偶然的 ,它既是反恐斗争进入现阶段的现实需要 ,也是其趁势巩固强化“一超独霸”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先发制人”战略一旦付诸实施 ,后果将极其严重 ,不仅会将反恐引入歧途 ,而且会给未来的世界和平和国际秩序留下无穷后患。我们在支持美国反恐的同时 ,也应警惕反恐扩大化可能产生的其他严重后果。
关键词:
先发制人 战略 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步华
目前关于当代跨国社会运动与中国外交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有待深入。在探讨跨国社会运动与国际规范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代跨国社会运动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现阶段,诉诸国际规范是当代跨国社会运动影响中国外交的一个主要路径,并将这种影响区分为三种模式:"国际驱动型"、"国内驱动型"和"国际国内互动型"。鉴于当代跨国社会运动对国际规范的重要影响及其给中国外交带来的挑战,"学会面对跨国社会运动"是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课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尹占文 沈艳荣
理想主义作为系统化的国际政治理论是西方政治文化的产物,但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及其纵横捭阖的外交实践实际上就包含着丰富的国际政治理论的素材。儒家崇尚"仁政"和"王道",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以及老庄以"道"为客观规律的和谐世界思想都与西方的理想主义有思想内核的契合之处。中国传统国家间政治思想与理想主义的契合之处不仅反映出了理想主义的理论核心和东方思想渊源,而且还昭示出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丰富的国家间交往实践对人类追求持久和平、均衡发展、长期稳定的终极目标的现代意义和时代价值。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逸舟
三十年来的中国外交,承载着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与盛名,也面对了新时期外部复杂环境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和经济发动机,各国和国际社会不能不正视它的力量与趋势,不能不考虑与中国的合作与协商;另一方面,中国也被视为一个巨大的"经济动物"(a monster),不少外部势力把它当作某种威胁和负面因素。中国外交必须直面这些疑惑与批评,必须增信释疑、拨乱反正,用艰辛、漫长的努力,证明"和谐世界"的理念并非只是宣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冯春台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倡导和而不同和互利共赢,倡导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文明观、新发展观,主张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合观发轫于中国和平发展备受世界关注之际,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潮流,符合要和平、求发展、谋合作的时代主旋律,不仅指导着中国外交,也逐渐成为引领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合观作为中国外交的新理念,代表了中国外交的主流方向,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中国倡导的这些重要思想和主张继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在新形势下加以丰富发展,形成了具有特定内容的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合观。和合观念由来已久,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丰富的内涵,目前对和合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关键词:
和合观 外交新理念 和 和谐 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任晶晶
在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政治中,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发展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前,东亚区域合作外交正在成为中国外交中一个日益凸显的亮点。在新地区主义理论的视野中,中国提出新安全观,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出并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思想,为新地区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积极推进“10+3”合作,着力发展“10+1”;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制度化建设,支持东盟为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所做的努力;以“10+3”机制为契机,深化中、日、韩三国合作。在未来的东亚区域合作中,中国应在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东盟国家从中切实受益;继续坚定不移地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发挥大国作用;切...
关键词:
新地区主义 东亚区域合作 中国 外交作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德星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体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时代风貌。首先,中国政府对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具有辩证性,这充分反映在厚植外交思想指导、守正和平发展道路、创新国际战略思维、保持外交战略清醒四大方面;其次,外交实践指向鲜明,其核心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型大国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体布局,并有力彰显其中国特色、时代属性和世界意义。在世界处在十字路口的当下,中国外交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仅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坚强保证,也是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强保证。
关键词:
大变局 中国外交 时代风貌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郑易平 江洪娟
俄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中极为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本文认为正常而稳定发展俄美关系是伊拉克战争后两国的主要走势,其主要原因是俄美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只是局部的,两国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俄美关系正常而稳定的发展对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也将主要是积极的。
关键词:
俄美关系 走势 中国外交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可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近代以来发生的一件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而且也深刻地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变革。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也走过了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三个基本阶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道路,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环顾世界,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中国外交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变动不居的国际国内形势,充分汲取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对未来中国对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银亮
自伊拉克战争以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尤以欧亚大陆初露端倪的战略合作最为引人注目。跨大西洋的分裂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而美欧关于价值观和“西方”概念等诸多分歧,也从客观上推动着欧亚大陆的加速整合。这一态势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中国全球战略观的根本转变,进而塑造了欧亚战略新格局的出现。
关键词:
欧亚战略 嬗变 全球战略观 中国外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