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4)
2023(9392)
2022(7468)
2021(6944)
2020(5441)
2019(12336)
2018(12001)
2017(22218)
2016(12210)
2015(13878)
2014(13595)
2013(13430)
2012(12519)
2011(11631)
2010(11579)
2009(10468)
2008(10373)
2007(8854)
2006(8084)
2005(7494)
作者
(36516)
(30902)
(30600)
(29174)
(19798)
(14495)
(13737)
(11910)
(11862)
(10927)
(10596)
(10367)
(9948)
(9889)
(9740)
(9666)
(9052)
(8922)
(8874)
(8655)
(7869)
(7527)
(7493)
(7092)
(6974)
(6917)
(6743)
(6477)
(6148)
(6131)
学科
(57983)
经济(57925)
管理(27497)
(24918)
中国(21939)
方法(21119)
数学(18875)
数学方法(18722)
(17129)
企业(17129)
(15429)
(12398)
地方(12339)
(11834)
贸易(11826)
业经(11679)
(11507)
农业(10181)
(9817)
(9597)
环境(9525)
(9509)
(8573)
银行(8553)
(8512)
金融(8510)
(8335)
城市(7886)
产业(7511)
发展(7482)
机构
大学(183801)
学院(179540)
(81279)
经济(79817)
研究(75056)
管理(61184)
中国(56056)
理学(52504)
理学院(51658)
管理学(50638)
管理学院(50312)
科学(45919)
(41434)
(38478)
研究所(35633)
(34005)
(32228)
中心(31469)
财经(27728)
经济学(27666)
(27504)
北京(26539)
(26322)
师范(26103)
业大(26085)
(25638)
农业(25444)
(25378)
经济学院(24981)
科学院(23691)
基金
项目(124344)
科学(99474)
基金(94629)
研究(86771)
(85612)
国家(85075)
科学基金(71333)
社会(58937)
社会科(56002)
社会科学(55985)
基金项目(49810)
自然(45660)
自然科(44671)
自然科学(44656)
自然科学基金(43860)
(43468)
(39835)
教育(38171)
资助(37503)
编号(31204)
重点(29526)
(28479)
(28217)
国家社会(26780)
中国(26361)
成果(25634)
(24724)
教育部(23967)
科研(23831)
创新(23547)
期刊
(88195)
经济(88195)
研究(58884)
中国(35574)
学报(31772)
科学(30925)
(29827)
大学(23795)
(23307)
学学(22507)
管理(22393)
农业(20654)
(15952)
金融(15952)
经济研究(15739)
教育(15600)
财经(14309)
问题(13759)
(12552)
技术(12454)
(12342)
(12029)
世界(11771)
业经(11490)
国际(11207)
资源(10815)
(8882)
现代(8764)
(8681)
城市(8389)
共检索到271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孔锋  王一飞  方建  吕丽莉  
利用1961~2010年6~8月中国544个气象站点的日降水数据,采用滑动空间百分位和滑动空间距平的方法来确定的极端降水阈值,在此基础上,以夏季极端降水的雨量占夏季总降水量的比例来表征极端降水强度,并检测极端降水阈值和强度的区域非均一性。进一步通过引入可以反映城市化水平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并将不同气象站点所在区域的城市化水平划分为6个等级,从而分析城市化水平与极端降水强度的关系来定量评估城市化对极端降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滑动空间百分位法和滑动空间距平能够有效诊断出城市化对极端降水的影响。相比于固定百分位阈值法,基于滑动空间百分位法确定的极端降水阈值和强度的空间分异格局更加对比鲜明,整体来看城市化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夏季极端降水的阈值和强度,进而对其空间分异特征产生了显著作用。一方面城市化效应使得中国夏季极端降水阈值提高了1.68%,另一方面夏季极端降水的平均强度与城市化水平有着显著的线性关系,即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级,极端降水的平均强度增大0.62%。因此,城市化增大了极端降水的风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俞烜  杨贵羽  周祖昊  王建华  秦大庸  
利用1956~2005年天津25个雨量站的月降水数据,借助累积距平、相关分析、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等,分析了夏季降水的时空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ARC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天津雨岛效应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5个站点的年降水量70%以上集中在夏季,夏季降水倾向率均为负,60%的站点通过了显著水平检验。从加权平均得到的全市夏季降水序列得出1956~2005年倾向率为-24.7mm/10a,其中1956~1988年倾向率为7.6mm/10a,1989~2005年倾向率达-28.6mm/10a,由此可见天津夏季降水减少主要发生在近17年。又比较其不同历史时段的空间演变规律发现,夏季降水减少趋势北部山区大于南部平原,南部平原的市区大于市郊,呈现城市雨岛效应,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之后雨岛效应更加明显,且受降水的丰枯影响较大,丰水年雨岛现象明显,枯水年雨岛消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灵  熊开国  周悦  
利用1961~2018年6~8月湖北省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法定义湖北省夏季不同等级极端日降水事件,分析了不同等级极端日降水事件的特征及长期趋势,尝试采用PCT方法,将1981~2018年区域日极端降水气候事件的大尺度环流分为3种类型。结果表明:(1)受地形影响,不同等级日降水的阈值分布类似日降水量的气候平均态分布,呈现南多北少、西少东多,两者极值中心近乎重叠;(2)相对99%和90%分位,95%分位极端日降水的年均降水量对夏季降水量的百分比是最大的;(3)区域极端降水对应的3类环流特点分别是:Ⅰ型为高空西南低槽、东北高压脊,低层为西南涡旋、东北反气旋;Ⅱ型为高空江淮浅槽、东北弱高压脊,低层西南涡旋、渤海反气旋;Ⅲ型为高空东北深槽,配合西南浅槽,两槽形成自东北至西南的倾斜槽,低层在西南和东北为明显的气旋;该分型结论与已有研究较为吻合。对比2020年7月6~7日湖北省发生的区域极端日降水事件的环流,该次事件符合Ⅲ型,未来可为区域极端降水事件的天气分型和预报预测提供主观方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赖欣  范广洲  董一平  华维  刘雅星  郁珍艳  周定文  
以中国596个气象台站1961~2007年的夏季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近47a中国夏季降水长期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得到夏季全国和8个区的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序列。按小雨、中雨、大雨及暴雨降水强度分类,探讨了不同强度降水在我国降水变化中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总体夏季除降水频率呈减小趋势外,降水总量、降水强度都呈增加趋势;西北西部在8个区域中的变化相对显著。降水量的增加是小雨级别降水频率和中雨以上级别降水强度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东北、华北、西北东部降水减少主要是小雨降水频率减少的结果;长江中下游和华南降水量增加主要是大雨、暴雨降水频率和暴雨降水强度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婷  李双双  延军平  何锦屏  
利用1961—2019年中国地面降水月值格点数据,结合趋势分析、合成分析及T检验等气候诊断方法,对中国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不同类型ENSO事件对应夏季降水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60—90年代末,长江、淮河夏季降水波动增加,海河降水持续下降,符合"南涝北旱"空间特征;21世纪后,除淮河夏季降水下降之外,其他流域降水均呈增加趋势;对于不同ENSO发展类型而言,以厄尔尼诺为主导的事件,副高脊线西伸增强,中国夏季多雨区集中在江淮地区,由南向北呈现"中间涝,南北旱"的空间格局;以拉尼娜为主导的事件中,副高脊线东移、控制面积缩小,中国夏季降水在胡焕庸线两侧、华南降水明显偏少;对于两种转换型事件而言,当前冬发生厄尔尼诺、夏季转为拉尼娜时,副高西伸且面积扩大,中国夏季降水偏多;反之,副高东移且面积缩小,中国夏季降水整体偏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莺  任永建  杜良敏  
利用1981年1月—2016年8月中国160个气象站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资料,对比分析了2015/2016年的主要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及其对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5和2016年夏季降水异常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2015年夏季降水呈南多北少特点;2016年夏季降水明显增多,尤其是北方地区,且呈现经向型分布。2)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温状况监测显示,2015年海温异常表现为El Ni?o发展年、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模态海温偏暖、印度洋偶极子正位相;2016年海温异常表现为El Ni?o结束年、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模态海温偏暖、印度洋偶极子负位相。3)2015年,受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佳  马振峰  杨淑群  杨小波  李小兰  
基于大渡河流域1961~2010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近50a来大渡河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渡河流域的极端降水指数均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波动增加;多年平均值均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多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存在着区域差异:除强降水日数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均呈现下游增加,上游减小的变化趋势,大渡河流域极端降水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密切相关。大渡河流域各指数突变特征不一致,1d、5d最大降水量突变年集中在1974~1976年前后;强降水日数、极端降水量及极端强降水日数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1984年、197...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毛文书  朱克云  黄可蔚  周强  
利用川渝地区1960—2006年34站逐月降水量资料和美国NCEP/NCAR同期逐月风场、比湿场和地面气压场资料,网格距2.5°×2.5°,采用EOF分解、区域降水指数、合成分析等方法,详细讨论了川渝地区夏季降水量多、少雨年水汽通量的纬向、经向、整层输送及水汽通量散度的差异。川渝地区夏季降水量标准化距平EOF分解结果表明把川渝地区夏季降水量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是合理的。区域降水量指数能很好地揭示出川渝地区夏季降水量的多寡。合成分析表明川渝地区夏季降水量多、少雨年水汽输送通量的纬向、经向、整层输送及水汽通量散度存在着明显差异,多雨年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通量显著增强,水汽输送通量辐合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Я.И.费尔德曼  司锡明  全石(?)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一公認的事实,很多研究者致力于研究这个問題。一般的結論是: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限度內山区的降水量随着地区拔海高度的升高而增多。但是当研究地区高度对降水分佈的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红  
利用CMIP5三个耦合模式的历史模拟及不同情景预测结果、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长江中下游观测降水资料,采用统计降尺度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夏季极端降水频次进行模拟和预估。首先,通过计算相关的方法,获取建立统计降尺度预测模型所需的预测因子。提取的预测因子同时满足既是观测环流要素场影响极端降水的关键区域,又是模式要素场预报的高技巧区域两个条件;然后,结合挑选出的预测因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长江中下游极端降水的统计降尺度预测模型,并对模型性能进行检验。交叉检验结果表明,此种统计降尺度方法能对过去长江中下游极端降水变化有较好的再现能力,且多个降尺度模型结果的集合能进一步提高降尺度方法的模拟技巧;最后,将建立的统计降尺度模型应用于CMIP5未来3种不同的排放情景来对极端降水进行未来预估,并对多模式结果进行集合。结果显示,统计降尺度模型预估未来几个年代际长江中下游夏季极端降水频次相对于1986~2005年呈增加趋势,21世纪中、后期高排放情景下极端降水频次增加幅度高于低排放情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海艳  李滔  章叶飞  张露  杨军  朱建强  刘章勇  
[目的]长湖流域是调控长江中游地区生态平衡的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其降水变化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61—2020年长湖流域逐日气象数据,选取9个极端降水指数,运用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重标极差分析(rescaled range analysis,R/S)探讨了长湖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并预测该区域极端降水事件未来演变趋势。[结果] (1) 1961—2020年长湖流域年降水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5.4 mm/10a,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51.9 mm;年内降水呈单峰模式,6月的降水量最高,占比为14.99%,12月最低,占比为2.37%。(2) 长湖流域极端降水指数均呈上升趋势,除持续湿润日数(CWD)和持续干旱日数(CDD)增加趋势不明显外,其他指数上升趋势显著。(3) CWD和CDD与其他指数的相关性较低,除1日最大降水量(RX1day)与极端降水日数(R95d)相关性不显著以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关系。(4) R/S分析结果表明,未来长湖流域极端降水事件将持续前期的变化趋势。[结论]长湖流域极端降水事件总体呈增加趋势,温度上升会对极端降水强度起促进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龚道溢  史培军  
华北农牧交错带夏季降水有很大的变率 ,频繁的干旱对农牧业生产有严重影响。论文分析了1880年以来的夏季降水变化特征 ,近百年来农牧交错带夏季降水有明显的阶段性。功率谱分析显示有35年左右的周期。年代际尺度的波动是干湿变化的重要背景。以250mm等雨量线表示的农牧交错带南北位置也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的变化 ,在1978年以前和以后的两段时期 ,平均位置有显著的差别 ,前后平均有大约1.5个纬度的变化。农牧交错带夏季降水与前期春季亚欧地区大范围的温度异常有较好的关系。印度和巴基斯坦及相邻印度洋地区是显著的正相关区 ;亚洲西部的内陆地区是显著的负相关区。这两个地区春季的温度能解释农牧交错带夏季降水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莹  王锦杰  曾刚  周航  庞礴  
夏季南亚高压对我国长江中下游旱涝分布有重要影响,为深入认识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年代际演变规律和机理,提高其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利用1960~2015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地面气象站降水资料,分析夏季南亚高压年代际变化及其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南亚高压强度、面积、南界、东伸脊点、西伸脊点和脊线均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也有明显年代际转折,南亚高压脊线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相关最好,呈显著负相关。夏季南亚高压脊线年代际偏南期,南亚高压偏大偏强,长江中下游高层气流强,且形成发散;副高增强西伸,印度有稳定低压存在,长江中下游处于副高西北侧和西风槽前,盛行西南风,与北方来的偏西气流汇合;低层风场有明显切变和辐合,从孟湾、南海输送来的水汽在长江中下游辐合上升,导致降水偏多。1990s初至2000s初,夏季南亚高压年代际减弱西撤,副高减弱东撤,但由于两个高压减弱程度较小,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仍偏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秀洪  刘丙军  陈刚  
城市化建设导致城区下垫面热力学、动力学特性以及大气成分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影响降水过程。论文采用广州市1980、1990、2000和2010年土地遥感数据反演城市化建设进程,并利用1984—2015年汛期(4—9月)逐时降水资料分析城市化建设对降水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0年后广州市城市化建设明显加快,城镇土地以20.3 km~2/a的速度扩张,进入城市化快速期;2)对比城市化缓慢期,城市化快速期城区短历时降水发生时段变化显著,短历时1~3 h降水午后发生频率明显增加4.1%,短历时4~6 h降水凌晨发生频率明显增加5.2%;3)城市化快速期城区短历时降水强度增强,短历时1~3 h、4~6 h降水平均强度分别提高7.4%和10.9%,极端小时所占比例分别增加2.4%和4.4%;4)城市化快速期城区短历时降水雨型变化明显,短历时4~6 h降水事件中单峰型、前期与中期集中型降水年均次数分别增加29.1%和41.9%。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秀洪  刘丙军  陈刚  
城市化建设导致城区下垫面热力学、动力学特性以及大气成分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影响降水过程。论文采用广州市1980、1990、2000和2010年土地遥感数据反演城市化建设进程,并利用1984—2015年汛期(4—9月)逐时降水资料分析城市化建设对降水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0年后广州市城市化建设明显加快,城镇土地以20.3 km2/a的速度扩张,进入城市化快速期;2)对比城市化缓慢期,城市化快速期城区短历时降水发生时段变化显著,短历时13 h降水午后发生频率明显增加4.1%,短历时46 h降水凌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