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02)
2023(6028)
2022(4899)
2021(4846)
2020(3979)
2019(9101)
2018(8731)
2017(16583)
2016(8828)
2015(9918)
2014(9682)
2013(9948)
2012(9513)
2011(8909)
2010(9035)
2009(8725)
2008(7730)
2007(6411)
2006(5493)
2005(5162)
作者
(25520)
(21510)
(21301)
(20566)
(13738)
(10390)
(9618)
(8272)
(8134)
(7667)
(7518)
(7106)
(6987)
(6969)
(6956)
(6612)
(6266)
(6207)
(6011)
(5906)
(5429)
(5191)
(5177)
(4834)
(4807)
(4793)
(4740)
(4384)
(4370)
(4365)
学科
(40651)
经济(40613)
管理(21993)
(21723)
方法(19348)
数学(17685)
数学方法(17576)
(16486)
企业(16486)
中国(14068)
(10515)
贸易(10510)
(10393)
(9427)
(9080)
(8339)
金融(8339)
(8234)
(8127)
(7851)
银行(7845)
(7650)
业经(6568)
关系(6000)
(5945)
农业(5809)
(5684)
环境(5457)
(5403)
财务(5395)
机构
大学(134855)
学院(130076)
(65289)
经济(64450)
研究(53220)
管理(46355)
中国(41444)
理学(40199)
理学院(39708)
管理学(39175)
管理学院(38922)
科学(29743)
(28952)
(28384)
(27043)
研究所(24938)
财经(23424)
经济学(22881)
中心(22368)
(21842)
(21704)
经济学院(20635)
北京(18858)
(18771)
财经大学(17992)
业大(17636)
农业(17341)
科学院(16537)
(16381)
(16227)
基金
项目(88289)
科学(70768)
基金(68932)
研究(62093)
(61945)
国家(61544)
科学基金(51590)
社会(43377)
社会科(41384)
社会科学(41376)
基金项目(35138)
自然(32329)
自然科(31687)
自然科学(31677)
自然科学基金(31189)
资助(29187)
(28941)
教育(28063)
(26722)
(22103)
编号(21234)
中国(20710)
重点(20389)
国家社会(20286)
教育部(19172)
(18732)
成果(18141)
(18063)
(18015)
人文(17377)
期刊
(64944)
经济(64944)
研究(42408)
中国(24816)
学报(22997)
科学(21434)
(20730)
(19491)
管理(17674)
大学(17673)
学学(16785)
(13961)
金融(13961)
农业(13772)
财经(12792)
经济研究(12707)
(11205)
(10547)
教育(10128)
世界(9834)
国际(9771)
问题(9126)
(8436)
技术(8400)
业经(7209)
技术经济(6123)
统计(6076)
(6060)
业大(5308)
经济问题(5296)
共检索到194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曙光  杜利娟  
中国复兴是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的伟大成果,中国复兴之路蕴涵的话语资源是中国对于人类的重大贡献。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道路的成功崛起,西方精心打造的诸多标识性话语遭遇前所未有的解释危机,在世界学术舞台的统治力、解释力、话语权大为衰减。具体来说,中国复兴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宣告了"别无选择论"的凋落;中国复兴为人类对美好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复兴开创了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人类新文明,宣告了"西方中心论"的破产;中国复兴为世界发展注入了中国动力,宣告了"中国崩溃论"的崩溃;中国复兴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宣告了"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中国复兴开辟了和平崛起、强而不霸的发展之路,宣告了"国强必霸论"的退场。中国复兴正在改变西方话语世界化、民族话语西方化的一元话语格局,人类社会有望迎来多元话语勃兴的新时代。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国伟  孙立坚  
短期债权人之间的协调失败和债务挤兑会导致金融机构甚至金融系统发生流动性危机,而当金融机构发生流动性危机时,政府通常会采取救助行动。本文通过全局博弈模型来考察流动性危机与政府救助的有效性及道德风险含义。本文的研究发现,旨在降低事后无效的政府救助政策有时会提高金融机构采取有成本的调整努力的动机。这一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关于政府救助政策的讨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孟捷  
1973—1975年的结构性危机将战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史划分为"黄金年代"和"新自由主义时代"这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围绕战后"黄金年代"的终结和1973—1975年危机的成因,形成了几派不同的解释,出现了长期而激烈的争论。1996年以后,美国学者布伦纳的著作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间再度点燃了热烈的争论,进一步彰显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内部在危机理论中的深刻分歧,以及弥合这种分歧、达成一种新的理论综合的迫切性。本文批判地分析了包括利润挤压论、消费不足论、过度竞争论在内的几种当代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的观点,并结合新熊彼特派经济学,探讨了迈向一种新的理论综合的可能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晓言  
环境“持续性”危机与“非持续性”危机相对应。“非持续性”危机是指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无关的,纯粹由自然因子造成的环境恶化;“持续性”危机是指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有关的,在现实社会经济体系下,经济运行所伴生的环境恶化结果。环境“非持续性”危机是由人们不可控力造成的,而“持续性”危机则产生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本文从经济学原理出发,探讨造成环境“持续性”危机的主要因子,并提出通过实现资源资产化管理等途径消除环境“持续性”危机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焕金  
当一个国家的微观经济有效供给能力不足时,会显现出宏观经济景气度的低落,促使国家采取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这个政策又很容易滋生起投机行为,从而陷入"投机←→价格"交互共振状态,最终因泡沫破裂而导致危机的爆发。美国"次级房贷"从有效供给转变为无效供给,最终引起金融危机,是教训。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有效供给不足,而不是需求不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祥云  廖佳  吴松洋  
市场情绪变化是影响股债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市场情绪自身变化及其对股债关系的影响机制都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从而导致股债关系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对危机前后我国股债(国债和企业债)关系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对于国债来说,在危机前的股市牛市(熊市)中,股市的乐观(悲观)情绪会传染到债券市场,导致股债总体呈现正向关系并产生非对称性;危机爆发后,强烈的恐慌情绪使股债关系呈现"跷跷板"效应,随着市场恐慌的缓解和股市的反转,"跷跷板"效应减弱,但在股票牛市行情确立后,债券避险功能丧失,"跷跷板"效应再次增强;在股市震荡期内,无论危机前后的股债关系都比较微弱。而企业债只在危机爆发后熊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廷惠  
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从不同角度对金融危机生成原因和演绎路径的研究 ,对不同经济体、不同时期的金融危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强调实际经济因素导致危机出现的关键作用 ,而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更注重危机的随机性以及不确定性。基于金融中介的危机理论解释了银行业危机生发、演化的具体机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危机具有与发展的初始条件和选择的制度改革与演化路径有关的特定原因 ,在一定意义上也可称为外资导致的危机。金融市场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具有不容忽略的国际传递性。加入WTO之后 ,中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都将以不可逆转的方式进行 ,出现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比“入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卢萍  崔本义  
本文主要以Morris等人的模型为基础,论述信息因素可以导致货币危机。本文认为每个投资者都知道基本面的情况,而政府用于捍卫固定汇率的值是不确定的,只要关于上述干预力度的信息有偏差,将会引发自我实现的货币攻击,并且在某些特定的区域“托宾税”被认为可以有效阻止投机攻击的发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白永秀  吴航  
欧债危机实质上是市场经济固有特征与现代社会文明矛盾的产物,反映出欧盟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层次矛盾。欧盟国家长期通过扩大债务方式维持高水平"公平"导致了经济效率的降低,长期通过提高虚拟经济比重方式维持经济增长导致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长期通过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方式提高公民福利水平导致了社会发展责任意识的淡漠。为避免欧债危机问题在中国出现,中国要确保公平的实现依靠效率的提高,确保虚拟经济的发展依靠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确保权利的实现与责任的担当相匹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姚国庆  
金融危机是金融系统发生紊乱导致的全面经济衰退。从金融系统出现紊乱到经济全面衰退存在一系列的过程与环节,所有这些过程和环节的集合即为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概括而言,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涉及到金融系统、投资和消费、实体经济部门、社会信用等各个层次,是一种综合效应,它包含着凯恩斯效应、威克塞尔效应、财富效应和资产负债表效应。也正因为这一点,金融危机通常给当事国带来严重后果——衰退程度加深,持续时间更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蔡恒进  吴怡萍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金融危机产生原因的讨论。从自我肯定需求的角度分析,认为由于个体对肯定自我的需要,会产生超出自身理性经济需求的过度需求,形成超出社会供给的缺口,造成自我肯定需求过剩。并且由于自我肯定需求的存在,人们大量透支未来,导致经济泡沫产生,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因此,自我肯定需求过剩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终极原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洋  
以2007年7月1日至2013年12月3日为研究区间,基于DCC-MGARCH模型对美国次贷危机前后美国股市影响亚洲七国和地区的时变传染性进行实证研究,并从基本面因素与非基本面因素两个层面解释金融传染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次贷危机期间,存在着美国股票市场对亚洲七国和地区股市的时变动态传染机制,金融危机的传染提高了美国与亚洲各国和地区股市的协动性;亚洲各国和地区股市也存在显著的协动性与传染性,各国股市动态相关系数存在着显著的均值回归现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瑾  张丹俊  
两个世纪以来,经济周期理论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为经济监测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对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概况为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层面,在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研究基础上,引入新的监测指标、发现新时期的影响因素、改进了理论模型与实证方法;二是应用层面,学者们试图运用经济周期理论框架对近年来出现的全球热点与危机进行动态的、系统的解释,包括用RBC、VAR、DSGE相关理论与实证模型重点解释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传导、冲击与解决方案等。研究表明,经济周期已由一国的波动扩展到国家之间的协动,全球范围内经济周期波动与经济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前后轮危机之前的关联性也更加紧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惠兰  
自由是大学重要的传统,是大学这种社会组织得以保持千年之久的重要原因之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自由传统的知识基础和制度基础提出猛烈的批评,大学自由精神的价值被否定,大学自由制度被消解,这就是所谓的现代大学自由的合法性危机。大学自由的合法性危机有三个核心命题,即知识消亡论、大学消亡论、学术资本主义。现代大学自由的合法性建立在大学自由的"正当性"的"来源"或其"基础"之上,而且科学知识的规训功能仍然是现代社会的有效的行为和知识法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