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08)
- 2023(16914)
- 2022(14393)
- 2021(13454)
- 2020(11283)
- 2019(26129)
- 2018(25467)
- 2017(48784)
- 2016(26533)
- 2015(29851)
- 2014(29371)
- 2013(29320)
- 2012(26929)
- 2011(24550)
- 2010(24309)
- 2009(22225)
- 2008(21776)
- 2007(18721)
- 2006(16408)
- 2005(14466)
- 学科
- 济(108576)
- 经济(108454)
- 管理(70899)
- 业(68487)
- 企(54245)
- 企业(54245)
- 方法(51333)
- 数学(44876)
- 数学方法(44445)
- 中国(31131)
- 贸(29667)
- 贸易(29654)
- 农(29063)
- 易(28844)
- 财(26441)
- 学(25051)
- 业经(22618)
- 地方(20570)
- 农业(19799)
- 制(18022)
- 环境(16839)
- 理论(16387)
- 技术(16206)
- 和(16000)
- 银(15724)
- 银行(15646)
- 出(15402)
- 融(15363)
- 金融(15361)
- 务(15235)
- 机构
- 大学(387185)
- 学院(381839)
- 济(159838)
- 经济(156936)
- 管理(146357)
- 研究(136480)
- 理学(128071)
- 理学院(126586)
- 管理学(124316)
- 管理学院(123671)
- 中国(99422)
- 科学(86300)
- 京(82511)
- 农(70341)
- 所(70076)
- 财(69231)
- 研究所(64816)
- 业大(61832)
- 中心(59327)
- 财经(56863)
- 农业(55909)
- 江(53269)
- 经(52122)
- 北京(51927)
- 经济学(49818)
- 范(49661)
- 院(49123)
- 师范(49058)
- 经济学院(45325)
- 州(42693)
- 基金
- 项目(268321)
- 科学(209947)
- 基金(196872)
- 研究(188915)
- 家(175609)
- 国家(174239)
- 科学基金(147047)
- 社会(120896)
- 社会科(114703)
- 社会科学(114676)
- 基金项目(104240)
- 省(102034)
- 自然(97193)
- 自然科(94980)
- 自然科学(94947)
- 自然科学基金(93282)
- 划(87725)
- 教育(85945)
- 资助(81309)
- 编号(73669)
- 重点(60994)
- 部(59890)
- 成果(59353)
- 发(57152)
- 创(55516)
- 科研(52027)
- 创新(51937)
- 课题(51089)
- 国家社会(50933)
- 教育部(50743)
- 期刊
- 济(164604)
- 经济(164604)
- 研究(111914)
- 学报(70580)
- 中国(68267)
- 农(62943)
- 科学(61828)
- 大学(52069)
- 管理(51353)
- 财(49632)
- 学学(49309)
- 农业(43931)
- 教育(37586)
- 融(29202)
- 金融(29202)
- 技术(29023)
- 经济研究(28926)
- 财经(27559)
- 业经(25475)
- 贸(24041)
- 经(23733)
- 业(23549)
- 问题(22914)
- 国际(20813)
- 科技(19026)
- 版(18968)
- 业大(18420)
- 图书(18379)
- 世界(18091)
- 技术经济(18015)
共检索到549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明 代鹏 崔日明
本文借助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测算了中国1995~2009年22个行业的增加值出口及其就业效应,并利用结构分解法(SDA)分析了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总体而言,2000~2009年增加值出口对各行业总就业的边际拉动量均趋于下降,但对大部分行业总就业的拉动量趋于增加。从分技能来看,增加值出口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增长的贡献最大,中等技能劳动力次之,高技能劳动力最小。尽管增加值出口对中国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弱,但其呈现强劲的上升态势。进一步考察增加值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的影响因素发现,最终品和中间品出口规模扩张是增加值出口的就业拉动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
关键词:
增加值出口 就业拉动量 影响因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邹剑锋
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是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出口产品中本国投入获得的增加值,过去20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在出口中的占比呈现持续下降。技术创新、要素报酬、外商资本、产业规模、能源利用是影响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的主要因素。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应该通过加大R&D投入以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加快对外贸易从规模过度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以完善国内配套产业为目标加强对外资的引导、以提升劳动者素质为切入点强化国内要素优势等措施,不断提升我国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持续改善出口产品结构。
关键词:
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 生产成本 技术进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邹剑锋
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是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出口产品中本国投入获得的增加值,过去20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在出口中的占比呈现持续下降。技术创新、要素报酬、外商资本、产业规模、能源利用是影响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的主要因素。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应该通过加大R&D投入以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加快对外贸易从规模过度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以完善国内配套产业为目标加强对外资的引导、以提升劳动者素质为切入点强化国内要素优势等措施,不断提升我国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持续改善出口产品结构。
关键词:
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 生产成本 技术进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姜延书 何思浩
根据WIOD数据库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进行核算,并通过SDA方法考察各种结构性因素变化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变化的影响。发现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国内增加值增长速度最快且总额最大;但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整体趋势是下降的,且下降程度最大;其他样本国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的贡献力度整体大于中国对其他样本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的贡献。SDA结果表明,中国纺织服装业前向国际产业关联变动和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系数变化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增长的两大抑制力。而其他四种因素的变动总体上都促进了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增长,尤其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来源地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丹青 于津平
依据投入产出表是目前研究贸易增加值的主要方法,本文则从企业生产增加值出发,寻求企业生产增加值和出口贸易增加值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利用1999-2007年企业层面数据对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率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其中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是出口贸易增加值率上升的主要推动力。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FDI流入、研发投入、品牌营销、全要素生产率是提升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重要因素;持续扩大的出口规模并没有带来贸易增加值率的相应增长,反而抑制了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增加;而政府补贴确实能对企业出口增加值率产生正向影响,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增加值收益。
关键词:
贸易增加值 企业生产增加值 增加值率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彭冬冬 徐吟川
利用1997~2013年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以此表征增加值出口贸易的环境成本,并借助因素分解法和计量模型识别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逐步下降,但是仍高于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比其他国家,中亚国家与独联体国家具有更高的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相比服务业,制造业的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更高。从影响因素来看,直接排污强度的下降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发展离岸外包特别是离岸服务外包、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力资本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地降低直接排污强度,进而削减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江希 刘似臣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本文利用WIO数据库中1995-2011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估算了中国制造业总体及其细分的14个行业向美国的出口增加值。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贸易利益体现在出口增加值逐年增加;剔除出口扩张数量效应,出口增加值率稳定在[40%,50%]区间内,短时期内很难快速提高;在出口增加值影响因素的Johansen协整检验和VEC计量模型中,长期内垂直专业化程度对增加值的影响高于其它变量,其余依次是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规模经济,而短期内变量的影响程度排序与长期恰好相反。
关键词:
增加值 制造业 贸易利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丹青
本文从生产要素收入角度,利用2001-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在对外资进入影响企业生产过程中属于中国的出口贸易增加值及其构成进行测算和分解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对外资进入影响中国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的作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外资进入促进出口大规模增长的同时,我国所获实际贸易利得却逐渐减少;外资进入显著推动了我国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提升,而提升的动力来源主要是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劳动者报酬增加是外资进入推动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上升的主要原因。但立足于企业研发创新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发展途径才是我国获得更大贸易利得,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可持续之路。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荣林 熊燕 倪何永乐
基于Eora26投入产出表数据和全球中国官方金融数据库,本文检验了中国对非援助与中国对非出口增加值的因果关系及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对非援助可以显著提升中国对非出口增加值,在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和处理了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提高非洲国家的交通和通信设施质量是中国对非援助影响出口增加值的主要机制;(3)中国对非援助的出口增加值效应会随产业分类、援助类型的不同而产生差异;(4)进一步研究表明,非洲接受的DAC发展委员会国家和国际多边组织援助的"碎片化"会削弱中国对非援助的出口增加值的促进作用,这种影响在经济实力和政府治理能力较弱的非洲国家更为明显。本文的结论为中国对非援助的贸易效应提供了进一步的经验支持,并揭示了中国对非援助影响中国对非出口增加值的内在规律。这对于加强中非经贸关系,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对非援助 中国出口增加值 援助“碎片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姜延书 何思浩
根据WIOD数据库1995-2011年数据,本文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进行核算,并通过GVC指数和RCA_GVC指数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进行合理评价,发现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整体趋势是下降的且程度最大,但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区域内增加值增长速度最快且总额最大;中国对其他区域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的贡献力度明显大于其他区域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的贡献;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影响力系数小于1,而感应力系数大于1,其综合作用为负;中国纺织服装业GVC地位要高于其他区域,但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竞争力并不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小慧 战岐林
文章测算了中国出口贸易的本地增加值率(DVAR),发现中国的DVAR在国际比较之中处于较高位置,但与主要贸易伙伴相比略低。对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的出口DVAR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较多地使用了来自两个国家(地区)的进口投入,而且出口占比较大的行业其DVAR偏低。中国DVAR能够达到较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生产之中采用了较多的国内投入,1998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进一步减少了进口投入的使用,提高了中国DVAR。
关键词:
本地增加值率 出口贸易 WIOD数据库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祝坤福 陈锡康 杨翠红
中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的比例很大,出口带来的国内增加值偏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重新评估。因此准确测算中国出口贸易的国内增加值,对正确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利益格局、把握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反映加工贸易的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年和2007年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以及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情况。结果发现,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明显提高,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远低于非加工出口,但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上升速度较快,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加工出口生产,特别是加工出口生产中使用国内原材料和服务的比例在不断上升。2002-2007年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丽娟 赵佳颖
本文利用增加值统计与要素收入分解方法对基于GVCs的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电子与光学产业为例,中美贸易并不存在"里昂惕夫悖论",技术和要素禀赋共同形成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 1995—2011年,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一直低于"1"的平衡状态,中美相对要素实际收入的下降抵消了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在双边贸易利益分配中美方获益相对较大; 1998—2005年,伴随两国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的扩大,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下降,初始比较优势的强化使得美国的相对贸易利益增加; 2006—2009年,随着技术差距扩大幅度和要素禀赋差异的减小,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上升,两国贸易利益分配趋向平衡;中国在高技能劳动的利用上具备潜在比较优势,但相对于要素禀赋的优化,技术的滞后调整削弱了中国在贸易利益分配中的获利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晶 刘菲菲
文章对Upward(2013)的出口国内增加值测度方法进行修正,使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度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呈上升趋势;高技术含量产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和大型企业等出口国内增加值低于其他类型但提升明显。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既来自于FdI等外部因素拉动,也来自于服务投入等内部高端要素的推动。因此,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政策要进一步促进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并着力实现向内部高端要素的动力机制转换。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延书 郭江平
通过核算出口贸易服务增加值数据,发现我国服务增加值出口以发达经济体为主,而增速较快的地区则多为发展中的经济体;对服务增加值贸易竞争力的研究,发现我国服务增加值贸易在传统服务行业上具有较强竞争力,但总体竞争力仍然较弱;对全球价值链指数研究,发现我国服务增加值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较低,价值链分工地位处于中等水平,细分行业中传统服务行业以及部分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处于较低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